APP下载

从“身”出发,培育学生劳动素养

2022-12-11颜晓程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0期
关键词:图式身心教育者

颜晓程

劳动素养集中体现了劳动教育特有的育人价值,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精神,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受传统“身心二元”认知理论的影响,教育者认为教育只关乎心智而无关乎身体,导致学生身体长期处于被“规训”的状态。劳动教育是基于身体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学生肉身的本体性身体和精神身體面向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因此,需重新诠释身体是如何在学生劳动素养培育中发挥作用的。

以身心一元的哲学观,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受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社会普遍存在重脑力轻体力的劳动观念,加之改革开放以来大众对科技、管理等脑力劳动的过度推崇,进一步导致学生劳动观念的偏差。事实上,劳动中人的身体是肉体与大脑统合的整体性身体,劳动是体力与脑力二者的综合,不能机械地割裂,更无优劣之分。教育者应以身心一元的哲学观,即将身心视为有机统合的整体,让学生理解劳动中体脑的完整统一性,引导其纠正脑力劳动光荣、体力劳动可耻的偏差,厚植平等尊重全体劳动者的劳动观念。

以身体思维训练,强化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能力是个体劳动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在劳动实践中的综合表现。知识、技能在未经身体体验之前只能是抽象、不完全的,经由劳动实践,知识与技能才被感知、理解、创新。由于对劳动能力的误解,部分教育者将手工、剪纸等浅层的机械训练视为劳动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导致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被禁锢。劳动能力的形成需要身体思维的训练,身体思维是确立新观念、形成新方法、创造新事物的原动力。身体思维的训练既重视劳动中对各种物理要素的感知,更重视劳动感悟力、创造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创新性劳动行为的发生。

以积极的身体图式,塑造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品质。身体图式是身体的行为运动习惯及其整体结构模式,身体图式是学生劳动习惯与品质形成的前提。当前,学校劳动教育中学生获得的身体图式表现出一定的消极倾向,即将劳动中学生的身体辛劳、痛苦视为惩罚的手段,导致学生形成“劳动等于恶”的前意识。为此,学校要开发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内容,采用丰富的劳动教育形式,营造愉悦的劳动教育氛围,为学生建立积极的身体图式,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使其自觉地投入和坚持劳动,以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

以情境化的具身体验,升华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劳动教育的终极追求。劳动精神不能依靠“讲精神”“说案例”等外铄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情境化的具身体验是劳动精神内化、升华的根本途径。心智、身体、情境是动态耦合的统一体,劳动精神不是脱离劳动情境而独立存在的,而是在学生身体嵌入真实劳动情境中建构生成的。为此,教育者要将学生的身体置于家庭、社会等多样化的劳动情境之中,为学生创设具备较强临场感和真实感的劳动情境,引发学生与所处劳动情境的“场共鸣”,以此内化、升华劳动精神。

猜你喜欢

图式身心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给身心降个温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身心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