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王自立:形神兼养,饮食有节

2022-12-11郑访江甘肃省中医院

祝您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有节养神形神

王 煜、郑访江 甘肃省中医院

《黄帝内经·素问》在第一篇即指出人的寿命与后天的调养密切相关,如“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并且在本篇的最后一节指出,根据养生水平的不同,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之分,其寿命也不同。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如此细致的划分,但通过养生可以延长人的寿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却是不争的事实。

王自立主任医师在养生保健方面更是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其认为“进补”不是第一要素,而应注意饮食起居规律及情志的调畅,方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

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有着统一的本原和属性,遵循着共同的物质运动规律。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具体说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

依赖自然。《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与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界供给人类营养、水分、空气、阳光等,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感应自然。自然界的各种变化,不论是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使人体相应地出现各种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映。《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云:“天温日月,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人体的生理变化随着自然界四季的变化而变化。

顺应自然。“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人如果能够掌握自然的变化,顺应自然的变化,就会得到天地自然的养护。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饮食起居也应该随之相应。同时,顺应自然也应顺应阴阳的变化,所以《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生活中如何顺应季节而养生?以阳气为例,冬季天寒地冻,阳气闭藏,人应该做到以下3 点:第一,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天未破晓时,寒气尚重,阳气需要闭藏;日出之后,阳气上升,才可以随之而动。第二,去寒就温。冬三月,水冰地坼,阳气闭藏,人亦远离寒冷,顾护阳气,不可饮冷少衣、深居寒室,使阳气受损,折寿而不彰。第三,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季万物蛰伏、阳气内敛,得以蓄养,如若妄动使腠理开泄,汗出过多,阳气必损。

人在适应自然的同时,也可以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由“法则天地”“逆从阴阳”到“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最终达到“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形与神俱,形神兼养

神在中医学中有3 种意思:第一,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如“阴阳不测谓之神”;第二,对人体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如《黄帝内经·素问》“天年篇”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第三,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我们这里所说的形与神俱的神,即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对于养生而言,不但要养其形,更要养其神。如何养神?第一,养神贵静。静是指内心的宁静,内心宁静,无为而不争。王老常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里需要注意老师所说的不争,不是想争而强抑不争,而是“知名位之伤徳,故忽而不营”。王老在诊病时也常告诫一些肝气郁滞而易怒的患者,不要生气,让其把任何事情想通,不要影响自己的情绪,使病由之而生。第二,以形养神。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能产生精神活动。所以,形体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形体健康,气血充足,才能使神所养,如张景岳云:“形之肥瘦,营卫血气之盛衰,皆人神之所赖也。故欲养神者,不可不谨养其形。”

总之,养生做到形神兼备“形与神俱”,通过养形使气血充足,神有所养才能保证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及气血运行的正常。“形与神”两者相互依附而不可分割,同时也相互影响,形病可以影响到神病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神病亦可影响到形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用则致病“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只有保持精神愉悦,情志调畅,使脏腑功能协调,正气旺盛,则邪不易侵,如《黄帝内经》所云:“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饮食有节,顾护脾胃

对于补品,王老的观点是尽量少服用,他认为,日常饮食是最好补品,而药物则是用来治病,再名贵的药物如果人体不需要,服之也有害无益。此观点也与清代名医徐大椿所言的“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相互呼应。

对于饮食,王老的观点是不要偏废,喜欢的食品可以多食用一些,不喜欢的食品可以少食用一些,但不能不食用。在饮食调养时,一定要注意食品的搭配调节,不可偏食一类食品,否则,日久会引发疾病,正如《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所云:“多食咸,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䐢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对于饮食,王老还认为应当服用应季食品,春温、夏热、秋燥、冬凉,人体亦随之相应,如果长时间进食反季节食品,就如我们治疗时使用了错误的药物使“热者热之,寒者寒之”,日久也会诱发疾病。

对于年老体弱或大病初愈者,确实需要补养者,老师认为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予以适当的调补,但不能过,过则为害,如《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所云:“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很多疾病是由于过度补养产生的,所以对于保健养生老师的观点是“慎补”。

王老认为,对于养生而言,与其盲目进补,不如做到食饮有节,何谓食饮有节,第一,进餐要有节制,不能饥饱无常,损伤脾胃,影响健康。如《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篇”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若进食不足,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不能保障人体的能量供应而出现营养缺乏,久之可致早衰。反之,“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量也会损害人体健康。第二,进餐的时间也一定要有规律、不能一日两餐,一日四餐,长久下去也会损伤脾胃,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一日中饮食要定时、定量。

王老强调,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注重形神共养,动静结合,形动有助于心静,心静亦有益于形动,两者兼顾,相得益彰,而延年益寿。老师对于接诊的每一个患者态度都很和蔼,而且在和弟子们平时的交流中也是如此。经常告诫弟子们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对他人多着想。不要过分的追求自己达不到的事情,要知足者常乐。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亲近自然,并通过合理的运动调适身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享有高质量、有意义、充满活力的生命。老师认为最好的养生方法不是进食补品,而是注重平时的饮食起居及情志的调畅,做到天人合一以养形,恬淡虚无以养神,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老师虽以温补著称,但其养生观中又提出“慎补”,因为老师认为人体内的气血阴阳太过与不及均可致病,所以在治疗中始终贯穿着“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猜你喜欢

有节养神形神
养生的最高境界
要重视清静养神
饮食有节,远离痛风
形神之间 浅谈古代人物故事画的发展历程
用有理有利有节谱写一曲反抗凌辱的赞歌
形神是中医辨证要素的首要元素——中医辨证常用20个基本要素与形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