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2022-12-10姜兴丰刘璋黄娜
姜兴丰 刘璋 黄娜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及治愈率低等特点,常见病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等[1]。由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因复杂,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导致早期诊疗难度较大[2-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金标准”,能准确评价颅内动脉狭窄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可指导临床诊疗[4-5]。但是,DSA 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医源性辐射暴露风险,诊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诊断耐受性、依从性[6-7]。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具有较大的脑覆盖范围、高空间分辨率、高信噪比等特点,能准确地显示患者动脉管壁情况及特征,但是其诊断价值研究较少[8-9]。因此,本研究以疑似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为对象,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采用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5 月-2021 年6 月宜春新建医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97例,纳入标准:(1)参考文献[10]《神经内科学》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标准,具有完整的DSA 检查结果;(2)均能配合完成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检查,且患者均可耐受。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或颅内动脉完全闭塞;(2)认知功能障碍、长斑块或无法测量其长度、狭窄程度;(3)图像质量差或无法评估。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行DSA 检查,随后再开展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检查,两种检查的实施方法如下。
1.2.1 DSA 检查 入院后均常规采用Artis Zee Floor造影系统(型号VC14,购于德国西门子公司)进行检查,并经股动脉穿刺,注入对比剂碘普罗胺(购于德国Bayer 公司),注射速度为5 mL/s。待上述操作完毕后,分别调整到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椎动脉,实现多角度图像观察,并完成相关血管数据的采集。根据患者情况完成相关参数设定:C 形臂每5 秒旋转200°,合计图像144帧,FOV 为32 cm×32 cm,矩阵为1 024×1 024,平面分辨率为0.3 mm,获得标准正位、斜位于侧位影像[11-12]。根据相关标准判定检查结果,其中,DSA 下血管狭窄程度为0~9%为阴性,≥10%为阳性,10%~49%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100%为重度狭窄。
1.2.2 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检查(1)检查方法。入院后均行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检查,借助Philips Achieva3.0T 超导MR 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仪器配套8 通道颈部相控阵表面线圈。先对患者常规进行双侧颈动脉完成时间飞跃法扫描,初步获得血管走行,操作完毕后进一步扩大范围,并完成3D 运动敏感驱动平衡做好快速梯度回波成像准备,冠状扫描iMSDE 预脉冲。参数设定:TR9.3 ms、TE 4.4 ms,翻转角6°,共完成1 次激励,脂肪抑制,覆盖颈动脉头足方向25 cm,设定图像分辨率为0.8 mm×0.8 mm×0.8 mm,整个检查共进行2 min 42 s[13]。(2)图像处理。将上述检查得到的图像传输到配套软件中进行后处理,完成图像的重建,并由本院2 名影像学医生阅片(2 名影像医生通过双盲方法阅片,无争议者为最终确诊结果,而当存在争议时,则通过协商方式解决),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检出率、诊断效能,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14-15]。(3)狭窄程度计算。狭窄程度=(1-狭窄层面最小管腔直径/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直径)×100%,并将狭窄程度分为轻度(<49.9%)、中度(50.0%~69.9%)及重度(70.0%~99.9%)[16]。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与DSA 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的一致性,Kappa<0.4 为差,0.4≤Kappa≤0.75 为中等,Kappa>0.75 为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男53例,女46 例;年龄51~76岁,平均(61.59±5.63)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0~11分,平均(6.19±1.41)分;体重指数(BMI)18~29 kg/m2,平均(23.41±3.69)kg/m2;合并症:高血压8例,糖尿病3例,冠心病2例,高脂血症7 例。
2.2 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效能 97 例疑似疑似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经DSA 检查检出69例,检出率为71.13%。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检查检出66例,检查准确度为90.72%[(63+25)/97],诊断敏感度为91.30%(63/69),特异度为89.29%(25/28),阳性预测值为95.45%(63/66),阴性预测值80.65%(25/31),见表1。对于不同检查方法确诊患者,参考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标准,对患者狭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与DSA 检查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评估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6,P=0.565),见表2。
表1 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效能(例)
表2 不同检查方法狭窄程度比较[例(%)]
2.3 不同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一致性比较 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与DSA 检查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一致率(Kappa=0.792),见图1。
图1 不同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一致性比较
3 讨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17]。郭书丽等[18]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多发生在颅外动脉部位,且患者如得不到有效的诊疗,将会影响居民生活与健康。既往临床将DSA 检查作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金标准”,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指导临床诊疗,本研究中,97 例患者经DSA检查检出69例,检出率为71.13%。但是,DSA 检查时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创伤性,对医疗设备要求均相对较高。
近年来,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9]。本研究中,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检查检出66例,检查准确度为90.72%[(63+25)/97],诊断敏感度为91.30%(63/69),特异度为89.29%(25/28);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与DSA 检查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检出率较高,可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属于是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血管壁技术采集影像学图像,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有助于评估动脉狭窄程度。张伊等[20]研究表明: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通过显示血管内外壁能更好地评估病变血管近端与远端的解剖结构,有助于血管内支架置入前评估。本研究中,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与DSA 检查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一致率(Kappa=0.792)。因此,临床上对于疑似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加强患者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检查,必要时联合DSA 检查,发挥不同检查方法优势,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检出率较高,且与DSA 监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