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重构及其路径探究

2022-12-10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文科师范生人文

冯 锵

新文科建设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为了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教育方针,同时也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制定了长远规划和目标。新文科建设既是外语学科发展的背景,也是外语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遵循及可靠依据。在新文科背景下,如何开展英语师范专业的建设,学者苗兴伟结合师范类院校外语专业的特色,探讨新文科背景下师范类院校外语专业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和师范类专业外语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1]。学者方秀才指出新文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并提出了新文科背景下英语师范专业的建设框架[2]。但是,学界对如何建设英语师范专业、实现英语师范生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新文科建设的新理念对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重构及其路径展开讨论。

一、新文科背景下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重构

(一)新文科与英语师范生培养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重在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强调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强调以需求为导向。英语师范专业是具有“英语+教育”跨学科性的复合型专业,且担负着培养国家未来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的重要责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新文科建设的新形势下,探讨英语师范生人才的培养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核心素养”源自西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能力”,20世纪末在职业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并使英国实现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双轨融合。“核心素养”是中国学者对国外理论借鉴和吸收后形成的教育理念,但中西方教育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国外“关键能力”和中国“核心素养”两个术语在内涵和外延上产生差异。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主要涵盖知识、能力、品质三个维度,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在新文科理念的基础上,一些研究认为英语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教学能力、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出色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应从人文通识素养、英语语言文学知识、语言教学知识、思辨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重构[3-4]。

(二) 新文科背景下英语师范生应有的核心素养

一是人文通识素养。人文通识是产生与形成思维理论的有效前提,能够使学生为适应专业发展而构建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对英语师范生而言,人文通识教育关乎其能否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与优秀的教师。良好的人文通识素养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有利于其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人文通识课程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得到提升,审美情趣也能得到培养,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是英语语言文学知识。英语师范生应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具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掌握英语国家文学、文化和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相关历史、文化、经济、文学等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掌握跨文化交际与交流的基本常识。通过系统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学习,学生能够流畅、准确地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为英语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5]。

三是语言教学知识。以教师为职业发展方向,英语师范生还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教学知识,掌握过硬的师范生基本功和专业基本技能。英语师范生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国家课程标准等政策性内容,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模式进行英语教学设计,进而在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将新的知识和技术引入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达到适应新文科背景下基础英语教学的需求。

四是思辨与创新能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辨与创新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是英语专业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文科时代外语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外语界学者文秋芳、孙旻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存在思辨能力培养缺失的情况,并倡导有针对性地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与创新能力[6]。在新文科时代,思辨与创新能力是英语师范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其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并通过调查研究来解决问题,批判性地看待问题,这有助于师范生开展教学研究工作[7]。

二、新文科背景下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重构路径

针对上述对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分析,研究提出分别从人文经典阅读、“平台+模块课”、多维融合式实践、思辨教学四个路径重构核心素养(见图1)。

(一)通过人文经典阅读实现人文素养融通式提升

除人文通识类课程外,人文经典阅读是积累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人文经典是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的著作,凝聚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阅读经典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涵养性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阅读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举例辩证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辨能力的一种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8]。

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在阅读中文经典的同时还应加入英文经典阅读。中英文经典阅读可以使学生在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碰撞中辩证地看待文化间的差异,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全面地了解中西文化的精髓,从而更好地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二)通过“平台+模块课”实现英语语言知识阶梯式贯通

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一些高校的英语专业采用了“英语+相关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英语师范专业形成了“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包含平台课程和模块课程两大模块。平台课程分为通识平台和专业平台课程,其中通识平台课程指公共必修课,专业平台课程包括英语听力、口语、综合英语、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等课程。模块课程主要针对英语教育方向,既包括中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教育学专业的课程,也包括教育学与英语专业融合交叉的课程,如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测试学等。这一模式实现了从英语语言技能,到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再到英语教学知识的阶梯式贯通,最终达到合格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标准。

(三)多维融合式实践实现语言教学知识转化

教育实践是师范生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所学的语言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实践,英语师范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职业属性,亲身体验教师的职业特点,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并获得语言教学能力和教师职业技能的锻炼和提升。对于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多位学者结合一线教学实证,提出了课内、课外实践等多维实践融合互动的实践模式[9-10]。以英语教师职业能力为导向,将课堂教学训练、课外教学技能实训,以及校外教学见习和实习等多维度的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同时,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融入英语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课范畴,实现课内与课外教学实践的融合,构建一体化的教学知识和教学实践体系,促进英语师范生语言教学知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有效转化,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

(四)思辨教学促成教研能力提升

学者孙有中论述到应将思辨能力纳入高级语言能力范畴中,即在人际交往语言能力之上,包括对输入信息(口头或书面)的阐释、分析和评价能力,以及对直接获取或间接获取的信息进行推理和解释的能力[11]。因此,很多学者也探索了通过思辨性听说读写等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思辨能力。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正式将英语演讲与辩论课列为英语类专业核心课程,以期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时,英语演讲大赛、英语辩论赛等赛事的举办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辨能力提高[12]。

本文立足于新文科建设背景对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重构及其路径展开讨论。作为外语类的一个独特的专业,英语师范专业具有英语学科和教育学科的双重特点,而且,英语师范专业担负着培养未来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的重要责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文科背景下,对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既要传承传统经典的培养方案,也要重视与新科技融合时产生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既要将英语学科素养和教育学科素养的内容和要求有机整合起来,也要考虑到新文科背景下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和新要求。因此,在新文科建设的新形势下,探讨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内容和实现路径是十分必要的。在新文科理念的观照下,研究认为英语师范专业应培养以人文通识教育为中心,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人文视野宽广,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坚实的教学能力和强大的教育责任感,批判思维能力,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终身学习和研究能力的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基于以上人才培养目标,本文认为应从人文通识素养、英语语言文学知识、语言教学知识和思辨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对英语师范生的核心素养进行重构,并提出通过人文经典阅读、“平台+模块课”、多维融合式实践和思辨教学四个途径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文科师范生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