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照耀中国

2022-12-09曾永利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22年46期
关键词:彭士禄拉齐核潜艇

曾永利

彭士禄的科技强国理想

他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主持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动力设计与调试工作,参与指挥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二期建设,引领我国核工业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

有人送彭士禄“核潜艇之父”的称号,也有人说他是“中国核电站创建人”,他却谦虚地回答:“我只是核动力领域的一头‘垦荒牛。”

彭士禄曾说,自己一辈子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这两件事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则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彭士禄用自己坚挺的脊梁,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的无穷力量。

大国重器,心血铸之。回顾彭士禄的一生,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童年时期的苦难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的高尚精神境界。正如他所说:“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素材解讀

彭士禄作为我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为了祖国核潜艇事业,在艰苦环境中无怨无悔地默默奋斗。他的一生只为两件事:为核潜艇,为核电站。真是:愿将此生长报国,俯首甘为拓荒牛。

袁隆平的一稻济世理想

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就是令人尊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外界对袁隆平有这样一句评价:“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为了这一粒种子,14天,14万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镜,右手拿镊子,弯腰弓步,在湘西稻田里一株一株地找,终于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水稻。

在袁隆平的努力与坚持下,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研发,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水稻亩产从700公斤突破至1200公斤,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

袁隆平曾在接受采访时反复提及他的两个梦:一个梦,是他在稻田中睡觉,水稻像高粱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一样大,他称其为“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若全球的稻田有一半都能种上杂交水稻,可多养活四亿到五亿人。

袁隆平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长不出庄稼的马达加斯加开荒,去仙人掌都种不出的迪拜种水稻。袁隆平造福世界的技术、攻坚克难的勇气、乐观豁达的心态、低调谦逊的美德……无一不令人钦佩。

2021年5月22日,91岁的袁隆平与世长辞,但他的理想依然照耀着这个世界。巨星虽会陨落,但光芒永不灭!

●素材解读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一称号他当之无愧。他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难的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心系稻田,终让“禾下乘凉梦”成真。

何晓莉的翱翔蓝天理想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何晓莉作为“71”字样飞行编队的僚机、“1”字队的长机飞越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完美的表演是用汗水浇筑成的。何晓莉于2013年加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在刚加入编队时,她觉得自己完全不能胜任。因为在高速飞行时,周围的表演会在视觉上给飞行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迫感,使人不自觉地扩大安全距离。为严格保持队形和飞行间距,她必须牢牢控制住手中的操纵杆。

“飞完下来吃饭的时候,手都在抖,拿着筷子却夹不住菜,只能用勺子吃。”何晓莉说。高难度、高强度训练成了日常,可何晓莉从不抱怨,更不会放弃,她将飞上蓝天的理想与刻苦坚持融进了骨子里。

在《开学第一课》的现场,何晓莉向各位同学讲述了她成为飞行员的经历。她说,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其实是成为一名帅气的女警察,高中时碰巧招收女飞行员,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她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充足的知识储备,经层层选拔,从全国20余万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第八批女飞行员之一,日后更是成长为我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

当主持人撒贝宁问何晓莉第一次飞上蓝天的感受时,她说:“祖国的河山真美,我所翱翔的这片蓝天是属于祖国的!”回忆起自己驾驶着歼10战机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时她又说:“我无比自豪,作为一名飞行员,感受到了时刻准备听党召唤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素材解读

高强度的训练无法让何晓莉放弃,她将飞上蓝天的理想融进了骨子里,她深知:只有勇于追寻理想,顽强刻苦,才能不负祖国和时代的重托。

拉齐尼的戍边卫国理想

他是在云端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70年来,拉齐尼·巴依卡一家祖孙三代的足迹遍布帕米尔高原边防线的每一块界碑、每一道山沟、每一条河流,他们成为了一个个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他们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始终为祖国的边防安全进行义务巡逻。

巡逻路上,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亲一样,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多次帮边防战士化险为夷。“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拉齐尼说。

一次巡逻中,山上不停地有碎石块滑落,拉齐尼立马前去查看情况。突然,一块碎石砸在了他的头上,鲜血直流,边防战士们几次劝他返回,都被他拒绝了,他说:“这是任务。”拉齐尼强忍剧痛继续探路,经过2个多小时,他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路,才让边防战士们赶快通过。

连队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拉齐尼一家却始终坚守帕米尔高原,坚守红其拉甫。拉齐尼家有10头牦牛先后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因摔伤而失去了劳动能力,但他家不要一点报酬。不论刮风还是下雪,不论再恶劣的天气,拉齐尼总要把自己家的牦牛牵出来,以备探路所需。正是因为有这种“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民鱼水深情,我们祖国西部边陲才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有人问拉齐尼会不会觉得辛苦,他说:“边防部队的战士们日夜在边境线巡逻,使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为他们带路,只是做了一个塔吉克族边民应该做的事情。我们都不觉得辛苦,能帮助他们,是我们这些普通边境牧民的大理想。”

●素材解读

拉齐尼一家三代都是帕米尔高原上的雄鹰,他们坚定信仰,坚守承诺,以自己的力量守护着祖国的大地,以普通人的身躯铸就着伟大理想。

猜你喜欢

彭士禄拉齐核潜艇
094型战略核潜艇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
The Cats of Roxville Station (Excerpt X)《罗克斯维尔火车站的猫》(节选十)
拉齐尼?巴依卡:帕米尔的雄鹰
The Cats of Roxville Station (Excerpt IX)《罗克斯维尔火车站的猫》(节选九)
彭士禄: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
拉齐尼·巴依卡:永远的“帕米尔雄鹰”
大揭秘——核潜艇的武器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