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分类寻章 作文因材施教

2022-12-08董红霞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景物写作能力习作

董红霞

写作是小学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懵懂阶段,还未得到全面开发,对于事物的感知力不够强,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作文分类指导,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作文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思路。

一、明确分类指导认知,设计指导策略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所以在开展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关注每个独立个体的差异,进而分别对其指导培养,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习作“     即景”时,教师在针对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开展指导时,对于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的学生,可要求其运用修辞手法将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突出景物的细节等。對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求其能熟练运用平时所积累的优美词汇,保证文章的逻辑性和行文的流畅性。教师只有对分类指导有了清晰明确的认知,才能更为有效地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指导,从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其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在开展人物写作教学指导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转变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先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入手,描写周围的景物或是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分类指导写作教学不仅不会使课堂效率降低,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作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从不同角度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指导,引导其拓宽视野,拓展思维,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和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进而达到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将学生的思路与想法引领到正确的方向上。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人主观思想的表达,对其语言体系、写作能力和知识素养等方面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新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式的教学,以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为例,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可以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片。从学生喜欢的动画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完动画后,教师引导学生自行阅读,将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朗读分享之后,再鼓励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在其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表述能力有哪些欠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将童话故事丑小鸭以课本剧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随后,全班交流归纳童话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根据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意愿展开想象,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作文选材贴合实际,丰富写作素材

小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往往是根据教师布置的主题展开的,所以教师在对写作主题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情,将主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作为素材应用到写作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其写作内容。

以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让学生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习作主题,给妈妈写一封信。家庭是成长的摇篮,是幸福的港湾,父母及亲人的关爱体现在日常的点滴小事中。教师设计此类作文主题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当中,积累关于亲情的名言警句。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度思考习作主题的含义,学生领会主题的含义后再动笔写作会更加得心应手。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时地记录下来。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文笔,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做到自我提高。长期坚持写日记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用理性的思维看待事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在对习作题材进行选择时,还可以选择“我帮妈妈做家务”“我家的小猫咪”“一次难以忘记的争吵”等主题,这些题材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亲身经历过的,这样的写作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更加生活化,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注重写作技法指导,强化写作思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作文类型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习作“形形色色的人”为例,在进行人物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根据某人做了某件具体事情突出了此人的什么性格特点进行描写,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入手,从而凸显人物的具体特征。作文的类型为叙事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叙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展开叙述,围绕一个中心点来写,注意叙事脉络间的衔接和过渡。叙事型作文的写作方法有三种:一是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展开;二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展开;三是按照空间位置的变换顺序展开,但无论哪种方式,叙事作文的六要素缺一不可。在写景状物的作文指导中,应以四种顺序进行展开,一是以景物的方位写,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里到外、由外到里、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等;二是按时间顺序写;三是按景物的类别写;四是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写。在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扩写,让原本平平无奇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勃,如将“秋高气爽”转换为“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这样的扩写生动地体现了语文素养的丰富性和画面感,也很好地解决了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凑字”的问题。

总之,将分类指导教学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对生活中点滴小事的感知力,锻炼其创新思维,强化语言逻辑和文字运用能力,为教师以后的教学开展和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做到积极创新写作教学的指导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个体差异设计分类指导策略,引导学生积累知识素材,丰富语言储备,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景物写作能力习作
景物描写——雨
景物描写——风
写写冬天的景物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景物描写要准确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