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金字塔”型医学信息人才全链条培养模式研究*

2022-12-08王萍牟冬梅徐静雯杨鑫禹邵琦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立体化课程体系医学

王萍,牟冬梅,2△,徐静雯, 杨鑫禹,邵琦

(1.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3.长春中医药大学医药信息学院;4.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随着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的蓬勃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需求不断增大,使得原来以提供文献服务为主的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教育部的新医科建设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1](国办发〔2016〕47号)、《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2]等文件,对医学信息人才教育提出了新期望、新要求和新的发展计划。时代背景下信息的协同、经济共享的迫切需求与高校在交叉型、复合型人才供给方面的“供”“需”存在不平衡,急需大批医学信息人才[3]。如何培养能够适应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医疗信息化人才,以实现医学从以“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的转变[4],已成为当下高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全国各大医学生培养单位积极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在2021年7月,由北京协和医学院组织并开展了自主设置医学信息学交叉学科专家论证会,创立了由四个一级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交叉融合的医学信息学博士生培养点,并顺利通过专家讨论。由此可见,加深对医学信息人才的培养已势如破竹,对其内在的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进行革新已势在必行。

1 国内外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1.1 国外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国外针对医学信息人才培养已有久远的历史,并且大部分都建立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医学信息学学科、教学教育体系及继续教育培训体系[5]。例如荷兰、鹿特丹、德国、加拿大、美国、韩国等国家均以不同等培训方法和课程设置对不同层级的学生、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医学信息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素质建设(表1)。

表1 国外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情况概览

此外,国外对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医学知识与信息素养的融合。以美国为例,申请医学信息学相关课程的本科生需要在学制前两年先修完本科课程才有资格进行申报,而研究生的申请条件则更为严苛,除一般要求外,还需要对生物医学、公共卫生、计算机等领域具有相关知识的学习基础,并且研究生的课程更加注重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而非仅仅局限于基础医学知识的教学,比如与ICD编码、精准医学等相关的将生物医学信息和大数据背景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和训练,提升其医学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进而有效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牢牢抓住医学与信息两个方面,实现学科交叉与互联互通。

1.2 国内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首批设置医学信息学的院校有四所,包括1985年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信息管理)专业、1987年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学院建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987年湖南医科大学成立的医学图书情报学系(现更名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药信息系)、1988年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成立的医学信息学系,通常称为“老四所”。医学信息学专业是在医学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基础上与医学、理学、计算机科学体系等学科交叉渗透,通过多学科之间的交互协同效应,深入地进行学科交叉与融合,为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促进新知识的增长和迸发[8]。医学信息学融合了信息科学、认知学、管理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中的理论和方法技术,运用于临床诊疗决策、公共卫生决策、健康管理等方面,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决策支持、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响应速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和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等。目前,全国共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50余所高校开设了医学信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教育,2021年7月北京协和医学院组织开展了自主设置医学信息学交叉学科博士点专家论证会,并顺利通过专家讨论,进一步推动我国医学信息学人才的培养。

表2 国内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情况概览

综上,从现有院校对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13],开设学科较早的院校均在课程体系与培养体系上逐渐成熟并形成规模(见表2),但其在学术型与专业型医学信息人才教育方面仍存在壁垒,与当下工作岗位的实际用人需求难以匹配。与此同时,在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周期过程中存在分段式与离散化的情况,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无法形成全面贯通。顶层设计与教学体系落地方案嵌入深度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无法形成良好的体系革新效果,现有医学信息课程体系中缺乏有效衔接,多门课程之间无法融入、存在脱节的问题也亟待解决[14]。对此,可借鉴和参考发达国家医学信息人才培养和教育的经验,在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乃至就业阶段中多层次、全方位地构建医学信息人才教育框架[15]。不断提升医学信息人才的岗位胜任力、社会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以满足国家对医学复合型人才、交叉学科人才的需求,有效地促进医工学科交叉融通[16]。

2 医学信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解析

当下高校在针对医学信息人才的培养中仍存在许多不足。究其根本,主要为三大问题,即学术研究型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壁垒、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周期分段式与离散化、以及顶层设计与教学体系落地方案嵌入深度不足。现对三大问题进行全局解构与分析,为进一步构建全面、深入、多层次的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支撑。

2.1 学术研究型与专业技能型医学信息人才教育壁垒问题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类别主要分为两种:学术研究型和专业技能型,前者以科研能力训练为主,后者以实践应用为重[17]。二者相较而言,前者更专注于科研思维与技能的培养,而后者则主要接受应用思维与技能的训练。

但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全方位、复合型、综合素质较强的医学信息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医学专业相应岗位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现有培养模式亟需打通不同类型人才的教育壁垒问题。学术研究型与专业技能型人才在培养模式和教育过程中缺少互通关系,学术研究型主要注重医学理论知识培养而缺乏实际操作和锻炼,专业技能型在学术研究与信息素养方面存在匮乏。不同培养方向的人才虽各具所长,但也逐渐迎来了愈来愈多的新挑战。培养学术与技能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基础与临床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提升医学信息人才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改革和培养模式转变的首要问题。

2.2 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周期分段式与离散化问题

现有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存在周期分段式、教育离散化的问题[18,19],如在本科阶段,大一、大二阶段仅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大四大五将实习和临床教育作为重点目标。而本科生与硕士、博士乃至走入职业的各个阶段间,信息素养的教育离散化就更为突出,其导致培养过程分段式、模块化严重,无法贯通医学信息人才培养全周期。应将信息素养教育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多种手段融入“本-硕-博-职”各个阶段,在原有培养重点里无形纳入信息素养教育,解决其分段式与离散化问题。

2.3 顶层设计与教学体系落地方案嵌入深度不足问题

顶层设计与教学体系落地方案嵌入深度不足的问题主要是指在现有医学信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已具有较为准确、清晰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以数据为中心的数据挖掘型人才,以弥补在医学信息人才供需方面的不平衡性,但却缺乏实际落地、方法得当、路径清晰的医学信息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内容转型模式[20,21]。

因此,亟需构建一套有着多种教学模式并举、理论实践相结合、具备完善数据平台支撑的多元化培养方案,以加深顶层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与培养环境中的落地生根,促使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复合型人才、“数字化”人才的全面培养。

3 “双金字塔”型医学信息人才全链条培养模式构建

针对以上当前医学信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双金字塔”型医学信息人才全链条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其中“双金字塔”是由医学知识和信息素养构成,“全链条”即以贯通医学信息人才“本-硕-博-职”各个阶段的培养模式。“双金字塔”模式的构建中,坚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坚持数据为中心、一体化教学原则以及多维度教学体系等五方面作为融合原则。不断融合学术研究与专业技能教育的纵深化发展,满足岗位及社会需求,提升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同时坚持以医学人才终身教育为目标,创建“全链条”型医学人才信息素养长效培养路径,推进“本-硕-博-职”医学信息人才的渐进式一体化教育,拓宽医学信息人才培养周期,便捷医学信息人才终身教育。

“双金字塔”型医学信息人才全链条培养模式,是由医学知识和信息素养两部分共同组成,以社会科学公共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自然科学公共基础(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线性代数等)和实践技能(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生创新项目、博士生交叉项目等)为交集(图1)。“金字塔”的一端是培养学生的医学知识,从基础医学知识、公共卫生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三个部分塑造学生的医学基础、实验技能和临床技能:①基础医学的授课目的是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学科体系的构成、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授课内容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课程;②公共卫生知识的授课理念是以满足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建设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思维,提高学生在公共卫生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体系包括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等;③临床知识的授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临床的诊疗流程,课程体系包括: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放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超声诊断学等。

图1 “双金字塔”型医学信息人才全链条培养模式

“双金字塔”的另一端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基于美国图书协会对信息素养的定义,综合医学领域对信息人才的需求,从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层面培养医学信息人才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信息检索知识、信息评价知识和信息利用知识:①信息检索知识是培养学生从海量、高维、多模态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中抽取目标信息,包含的课程有医学信息检索、医学信息组织等;②信息评价知识是培养学生对健康医疗大数据价值和价值密度的判断能力,克服健康医疗大数据价值密度低的问题,课程体系包括信息计量学、医学统计学等;③信息利用的知识是期望培养学生挖掘利用信息中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能力,利用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挖掘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潜在价值,解决临床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全病程的临床实践问题,以及医学科学研究中的难点。

通过医学知识与信息素养两大金字塔,创建“双金字塔”型医学人才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坚持以数据为核心,全面构建融合型教学模式及合纵连横式课程体系,打破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壁垒,提升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领域知识全面、专业技能扎实的高素质医学信息人才;通过确立本-硕-博-职渐进式教育目标,创建“全链条”型学人才信息素养长效培养路径,设置以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为驱动力、以医学信息素养发展为牵引力、以复合型和“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为推动力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优化原则及多维度立体化支撑体系,拓宽医学信息人才培养周期,便捷医学信息人才终身教育;通过对课程体系进行多维立体化设计,构建立体化多维度医学信息人才信息素养教学体系,围绕课程体系、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协同扩展医学理论知识储备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信息素养。

3.1 通过“双金字塔”型内容体系打破人才教育壁垒问题

3.1.1 明确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双金字塔”型内容体系 融合学术研究与专业技能教育的纵深化发展,满足岗位及社会需求,提升医学信息人才岗位胜任力和社会竞争力,构建“双金字塔”型医学信息人才全链条培养模式的内容体系,全面促进医学知识和信息素养的融合。主要通过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理论教学模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岗位胜任力;通过融合式的教学模式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模块,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社会竞争力。

3.1.2 构建合纵连横式课程体系,优化信息素养教育知识网络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22],要充分重视课程群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构建合纵连横式课程体系,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学科课程体系进行设计,宏观上整合医学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中的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从而进一步确立其核心课程群,使医学信息课程体系具有先进的科学性、完备系统性、以及综合创新性,并将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划分为数据的存储、开发、挖掘和架构设计四个模块,优化信息素养教育知识网络,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微观上,对医学信息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内容进行进一步建设和调整(图2)。

3.2 利用“全链条”型培养路径解决人才教育周期分段式与离散化问题

3.2.1 推进本-硕-博-职渐进式教育目标,确立“全链条”型长效培养路径 培养拔尖创新型医学信息人才的目标指向是高端创新人才,本-硕-博-职渐进式培养目标的确立是实现总体进程连贯化、系统化的关键,本科阶段的专业定位、教学理念和培养方式奠定了医学信息人才信息素养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积累起点,是信息素养教育进程中的源头和关键点,通过“全链条”型一体化培养路径实现课程体系、课程管理、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课程实践整体流程的循环连续,是从基础到核心再到前沿的逐层深入的过程。即坚持将医学信息课程体系与多维立体化设计的要求相契合,促进医学信息课程管理与医学大数据发展的前沿相吻合,推动立体化教材与信息技术知识结构相融合,助力多元化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培养相结合,实现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

3.2.2 设置一体化教学体系优化原则,确立多维度立体化支撑体系 通过设置以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医学信息素养发展、复合型和“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三者为驱动力、牵引力及推动力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优化原则为外在力量,以确立多源头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基地、多样化教学手段为内核方法的多维立体化支撑体系,进一步对医学信息人才“全链条”培养提供支撑(图3)。

图3 “全链条”长效培养路径与支撑体系

3.3 构建多维度教学体系解决顶层设计与教学体系落地方案嵌入深度不足问题

3.3.1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立体化多维度医学信息人才教学体系 面向医疗大数据,坚持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指导,对医学信息课程体系进行多维立体化设计。该体系在将融合多学科领域立体化知识结构,丰富医学理论知识储备和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三者并行的同时,全面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将培养目标从多个维度不断展开,以促进医学信息立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坚持各学科多维度融合,以促进立体化学科结构发展;坚持知识体系多维度融合,以促进立体化知识结构构建;坚持人才培养多维度助力,以促进立体化综合素质培养(图4)。

图4 立体化多维度医学信息人才教学体系

3.3.2 形成多样化培养路径,不断健全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多种教学模式并举,以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设置仿真实验等实践训练,以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在培养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支撑和实践平台,如提供研究相关的数据样本,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引入国内外优质的医学信息课程,拓宽学科思路,加深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并坚持多元化培养方案的构建,实现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4 结语

“双金字塔”型医学信息人才全链条培养模式从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对目前医学信息人才培养过程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解析,高校作为我国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的主要战场,应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革新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以响应新医科背景下健康医疗信息化发展对医学信息人才的全新要求。不断提升医学信息人才培育质量,为推动医疗事业信息化蓬勃发展而助力。

猜你喜欢

立体化课程体系医学
医学的进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医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