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颞颌六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体会

2022-12-08苏温惠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胸锁下颌病机

苏温惠,张 洁

(1.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2014级八年制中医学本硕连读生,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福建 福州 350004)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口腔科的常见病、难治性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其中女性患者偏多,流行病学指出发病率约在20%以上;临床表现主要以颞颌区疼痛、下颌运动障碍、杂音为“三大症”,病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长期困扰及痛苦[1-3]。目前临床上提倡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针刺在TMD治疗中疗效优异[4-5]。张洁老师在传统医学“整体观”及现代医学“口颌系统”理论指导下,结合传统医学经络学说、现代医学解剖与生物力学总结出“颞颌六穴”,具体包括下关(双)、听宫(患)、上关(患)、颊车(患)、翳风(患)、足三里(双)六个穴位,“颞颌六穴”在治疗单侧发病的TMD取得满意疗效。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属中医“痹证”之“面部痹”范畴。为感受外邪、内邪上犯、正气亏虚、痰瘀郁滞所致,基本病机为邪气壅滞、不通不荣[6]。

“颞颌六穴”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常用穴位。《黄帝内经》记载“失欠,下齿龋,下牙痛,颊肿,下关主之”、“颊肿,口急,颊车痛,不可以嚼,颊车主之”、“上齿龋痛,口僻噤不开,上关主之”、“失欠口不开,翳风主之”、“失音……耳中嘈嘈蝉鸣,听宫主之”,以及《针灸治疗痛症》中取下关、足三里等穴治疗TMD。其次,“颞颌六穴”符合“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且多为交会穴,穴位之间经气流通、脉气交合,临床常配合应用。故“颞颌六穴”可疏通局部及阳明、少阳、太阳经络气血,共奏舒筋活络、止痛利节之功。再者,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虚邪瘀”、“不通不荣”的病因病机看,“颞颌六穴”多位于耳前、颞颌关节及其相关肌肉周围,可直达病所,疏通气血;其中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气血“百川归海”之穴,针之能固后天之本、补益气血、荣养筋骨,以利驱邪外出。最后,从中医“整体观”看,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为此,对TMD单侧发病者,在“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思想指导下而兼顾对侧取穴,结合下关出自多气多血之足阳明胃经,正当颞颌关节病所,刺激下关穴相较于其他穴位对治疗TMD 有更强的针对性,取双侧下关穴。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这一病名经历了半个世纪左右的演变。通常是随着学者对TMD病因病机认识的不同而演化出各种定义以及病名,从单纯的牙合病因学说,再到牙合的神经学说、肌群功能紊乱学说、心理精神学说,最终演变为多因素学说,直至1997年,国内外命名趋近一致,较为公认的病因病机是多因素学说[7]。

从穴位局部解剖看,“颞颌六穴”前五穴分布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joint,TMJ)周围,涉及TMD相关咀嚼肌如颞肌、咬肌、翼外肌、二腹肌,毗邻胸锁乳突肌,重要血液供应来源如颞浅动脉、上颌动脉,主要神经如耳颞神经、颞深神经、咬肌神经;而足三里穴虽未分布在患处周围,但穴处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通过筋膜前表线与胸锁乳突肌联系,从而影响口颌系统肌链。故针刺“颞颌六穴”能够降低相关肌肉的肌张力,加快患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调动上述神经的功能活动,从而恢复神经-肌肉-牙合系统平衡。其次,从生物力学看,一方面,TMJ是人体颌面部最复杂的关节,由颞骨关节面、髁突、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承载着咬合时咀嚼肌的收缩力和支持下颌功能运动。颞肌、咬肌、翼内肌、二腹肌属于升颌肌,翼外肌属于降颌肌,共同维持下颌位置,口颌系统姿态肌链与胸锁乳突肌支持和平衡头颈的垂直位置,所以咀嚼肌群、胸锁乳突肌的协调是TMJ功能灵活稳定的前提。“颞颌六穴”与上述肌群密切相关,因此能够协调之,维持下颌休息位,头颈姿势得以改善,恢复TMJ力线的平衡。另一方面,TMJ是左右双侧联动关节,两侧关节功能需要高度协调统一,才能行使正常的下颌功能,所以当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单侧发病时,对侧TMJ功能相应也会受到损伤。因此,治疗TMD单侧发病的患者,需兼顾对侧,且“颞颌六穴”中下关穴与翼外肌、咬肌关系密切,能兼顾下颌张口及闭口运动,刺激两侧张力改变的咀嚼肌,协调下颌运动模式,故取双侧下关穴。

患者,女,45岁,2021年1月15日初诊。左侧TMJ疼痛、咬合无力1年余。1年余前因咀嚼硬物后出现左侧TMJ疼痛,大张口、进食时明显,伴咬合无力(如菜梗、瘦肉等咀嚼不行,目前多吃稀粥、线面),未予重视及诊治,症状无缓解,遂来就诊。症见左侧TMJ疼痛、咬合无力,食少,眠差,大便2~3日一行,小便调,舌淡苔薄脉细。双侧颞下颌关节DR片示左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西医诊断为左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医诊断为痹病(气血亏虚证)。在常规康复治疗[8]基础上联合针刺,取“颞颌六穴”,即下关(双)、听宫(患)、上关(患)、颊车(患)、翳风(患)、足三里(双)。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穴区皮肤消毒,采用0.3mm×40mm“佳健牌”针灸针,先针听宫穴,嘱患者张口进针,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后嘱患者闭口,再针余穴,针刺方法同听宫穴,每10min行针1次,留针20min,隔日1次,1周3次,共治疗3周。一诊后TMJ疼痛感明显减轻,三诊后TMJ疼痛基本消失,咬合无力症状减轻,能进食菜梗类食物。六诊后无TMJ疼痛,咬合无力症状改善,能进食瘦肉类食物。九诊后症状基本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猜你喜欢

胸锁下颌病机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超声诊断以肌肉萎缩合并胸锁关节肿大为表现的副神经损伤1例报道*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迷人的下巴
迷人的下巴
两步缓解颈肩痛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