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2022-12-08俞赟丰张家齐徐思琦韦方敏陈玉莹简维雄

世界中医药 2022年21期
关键词:疏肝肝胆胆囊炎

俞赟丰 张家齐 徐思琦 韦方敏 陈玉莹 简维雄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208)

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CC)是因胆总管阻塞、细菌感染或胆汁异常改变而引起的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1]。临床约有70%的CC患者无症状[2],典型CC患者可见反复右上腹疼痛或不适、腹胀、嗳气、厌油腻,右上腹部有轻度压痛及叩击痛等,常伴有胆囊胆管内结石。内科治疗采用溶石、促进胆汁分泌、解痉止痛、抗感染等,符合手术指征者可进行外科手术[2]。尽管常规内科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不良反应多、症状反复等问题,亟待新型治疗方案的干预,中医药成为了治疗全新的突破口。

中医理论体系中CC可归属于胁痛、胆胀、脘痞、黄疸等疾病[3]。其病因与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外邪入侵、劳伤过度等有关[4]。临床可将其分为肝气郁结型、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胃阴虚型、气滞血瘀型5型[5],每种证型都与肝气郁滞密切相关。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机失调,以致肝气郁结,胆汁积聚;肝胆气逆犯胃侮脾,肝木乘脾,以致肝郁脾虚或胆胃不和;脾胃不运,气滞无力,水谷停聚,生湿化热,蕴于肝胆,致肝胆湿热;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则肝胃气滞,气滞日久,郁久化热,郁热伤阴,则发为肝胃阴虚之证;肝胆互为表里,肝失疏泄,胆气不通,则气机郁滞,不能行血,发为气滞血瘀之证。因此,肝气郁滞贯穿于CC各型的始终,肝失疏泄、胆失通降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治法当尊疏肝利胆,行气止痛,随证辅以消导和胃,清利排石等[6],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

中医药治疗CC遵循“缓则治其本”的原则[7],循证施治,注重整体,且不良反应少,给CC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因此,本研究以柴胡疏肝散加减为观察组,以单纯西药治疗为对照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柴胡疏肝散加减应用于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为本方在今后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Periodical Database,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发表的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8月,以柴胡疏肝散和慢性胆囊炎为中文主题词。以Chaihu Shugan Powder和Chronic Cholecystitis为英文主题词。

1.2 纳入标准

1.2.1 研究类型 纳入文献的研究方法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

1.2.2 研究对象 纳入对象为慢性胆囊炎患者,符合慢性胆囊炎的基本诊断[2]。

1.2.3 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予以纯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对照组予以纯西药,2组疗程相同。

1.2.4 质量评价标准 以临床治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为主要疗效终点,以复发率为次要疗效终点,以不良反应率为安全终点。

1.3 排除标准 1)重复发表的数据;2)患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3)儿童、孕妇等特殊人员。

1.4 诊断标准 研究对象必须符合慢性胆囊炎的基本诊断[2],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5 资料提取 根据检索式获取相关文献,依次排重、审查标题和摘要、审阅全文后,确定纳入研究。采用Excel2010统计各项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统计对象包括:第一作者及见刊年代,观察组及对照组样本量,观察组及对照组干预方案、疗程、结局指标。

1.6 统计分析 以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的条目为标准评估偏倚风险。运用RevMan5.3开展数据分析,以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与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结果统计量。异质性检验以I2检验为标准,同时参考Q检验,若结果示P>0.01,I2<50%,则报告异质性较小,应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FEM)分析,否则则选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 Model,REM)分析。运用TSA0.9软件开展试验序贯分析(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TSA),如果累计Z值超过传统界值及TSA界值,则原结果具有确切结论性。运用Stata15.0软件开展Harbord回归,如果P>0.10,则不存在发表偏倚。采用GRADE3.6软件评价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涵盖研究局限性、间接性、不一致性、不精确性、发表偏倚等因素。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检索获得相关文献363篇,经3轮筛选后,共纳入11项研究。纳入研究皆为中文文献,样本总量1 772例,其中观察组1 034例,对照组738例。筛查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检索筛选流程

2.2 纳入研究表 共纳入了11项临床研究[8-18],均以全文形式发表,时限跨度为2005年起至2018年。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表

2.3 偏倚评价 全部研究均报告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4项研究明确报告了随机方法,全部研究均未明确描述隐藏方案、实施盲法及干预盲法,全部研究均不存在显著脱落,2项研究存在选择性报告风险。见图2。

图2 偏倚风险评估

2.4 Meta分析

2.4.1 临床治愈率 共纳入10项数据[8-16,18]。Q检验和I2检验报告异质性较小(P=0.60,I2=0%),应用FEM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常规西药(RR=1.35,95%CI为1.21~1.50,P<0.000 01)。见图3。

图3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愈率Meta分析森林图

2.4.2 临床总有效率 共纳入11项数据[8-18]。Q检验和I2检验报告异质性较小(P=0.10,I2=38%),应用FEM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西药(RR=1.17,95%CI为1.31~1.22,P<0.000 01)。见图4。

图4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森林图

2.4.3 复发率 共纳入3项数据[14,17-18],Q检验和I2检验报告异质性较小(P=0.99,I2=0%),应用FEM合并分析。结果表明,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西药(RR=0.07,95%CI为0.01~0.34,P=0.001)。见图5。

图5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复发率Meta分析森林图

2.4.4 不良反应率 共纳入3项研究[14,17-18],Q检验和I2检验报告异质性较小(P=0.96,I2=0%),应用FEM合并分析。结果表明,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常规西药(RR=0.06,95%CI为0.01~0.33,P=0.000 9)。见图6。

图6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不良反应率Meta分析森林图

2.5 TSA结果 运用TSA0.9软件开展TSA,设定单侧的5%的1型错误和20%的2型错误,总样本量为期望信息值。以临床总有效率为对象,设置对照组阳性率为78.73%,观察组阳性率为92.17%,结果示累计Z值于第3项研究时超过传统界值和TSA界值,判定临床总有效率结果具有确切结论性。见图7。

图7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总有效率的TSA图

2.6 发表偏倚评估 以观察组阳性率及对照组阳性率为依据,采用Harbord加权线性回归法评估临床总有效率的发表偏倚,结果示不存在发表偏倚(P=0.23)。

2.7 证据质量评价 运用GRADE3.6评价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4项结局指标均存在严重的局限性,4项指标的不一致性和间接性均无显著风险,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指标存在严重的不精确性,4项指标均无发表偏倚和其他风险。结果显示,临床治愈率和临床总有效率证据质量为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证据质量为极低,且推荐强度均为弱推荐。

3 讨论

Meta分析显示,相对于常规西药,柴胡疏肝散加减能提高CC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TSA示临床总有效率具有确切结论性,表明柴胡疏肝散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柴胡疏肝散加减能降低治疗CC的不良反应率,表明柴胡疏肝散的安全性高于常规西药。

本项研究具有以下局限性:1)纳入文献仅涵盖中文文献,研究中心均在中国,降低了结果的可概括性;2)仅4项研究明确提及随机方案,11项研究均未描述隐藏方案,在选择性偏倚上存在风险;3)11项研究均未描述测量盲法与结果盲法,在实施和测量偏倚上存在风险;4)有2项研究存在选择性报告的高风险;5)干预措施未达成高度一致,观察组加减多为作者经验,对照组所涉西药亦非完全相同;6)不良反应率与复发率仅纳入202项研究,结果可信度较低。根据本项研究的局限性分析,对今后开展的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1)完善研究方案:制定方案时当充分考虑随机、隐藏及盲法对结果的影响,采取合理方案并明确描述。2)延长随访时间:CC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应当进行长期的随访研究,以探究药物治疗的远期效应。3)增加研究指标:CC作为存在器质性病变的疾病,影像学指标是判断疗效的重要标准,应补充影像学指标。4)干预措施规范化:制定方药加减细则,在尽可能个体化的前提下,做到方药加减的统一标准。

慢性胆囊炎在中医学中属胁痛、胆胀、脘痞、黄疸等范畴[3],虽无慢性胆囊炎之名,但对其证治已有一定认识,《灵枢·胀论》曾记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也有提及“气郁,由大怒气逆,或谋虑不决,皆令肝火动甚,以致胁肋痛”,提示情志不畅致肝胆功能失调是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肝胆互为表里,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而影响胆,胆为中清之府,以通降下行为顺,失于通降以致气机失调则引起疼痛。故施用理气剂柴胡疏肝散加减以疏肝行滞、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以通调一身气机,恢复肝胆的正常功能。方中柴胡表里双解,疏郁解结;香附、川芎行气活血止痛,解肝经之郁;陈皮、枳壳行滞消胀,理气宽中;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疏利通滞之功,肝胆脾胃兼顾,辛散不忘养血。若气郁重者加佛手、丝瓜络、合欢花等理气之品,化火者加黄芩、瓜蒌等;脾虚者加白术、茯苓;肝胃不和者加半夏、陈皮、生姜、旋覆花、党参、山药、白术;湿热者加茵陈、金钱草。

慢性胆囊炎病情迁延、反复,缠绵难愈,故临床多以对症治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目标。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和临床经验,对柴胡疏肝散治疗CC的加减提出以下建议。1)长期治疗应注重固护正气。虚者久病正气羸弱,或苦寒清热耗伤中阳,当加用人参、黄芪、干姜、桂枝、白蔻、焦三仙之品[19],以温阳补虚;加乌梅、五味子生津益气,厚朴、半夏降逆止呕、燥湿健脾;加鸡内金、山楂、枳实运脾消食,在顾护正气的同时兼顾脾胃、津气[20]。2)临证可配合消石利胆之法。CC患者常伴有胆囊胆管内结石,消石利胆亦当做为本病的重要治法,可加用鸡内金、海金砂、石韦、金钱草、鱼脑石利胆化石,辅以郁金、陈皮行气通络,共奏通络化石之效[21]。3)急则治标缓急止痛。胁痛是本病常见的临床表现,论治时当注重配以缓急止痛之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加延胡索、川楝子、郁金理气解郁止痛[24];佛手、苏梗疏肝理气,行气止痛[22];牡丹皮、赤芍、当归尾活血止痛;去川芎,加当归、何首乌、枸杞子、山栀、菊花滋阴止痛[23]。

柴胡疏肝散在慢性胆囊炎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望成为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福音,但是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上述结论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疏肝肝胆胆囊炎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敬民深处见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