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古籍及现代研究浅谈五行音乐疗法
2022-12-08李月明李喆
李月明,李喆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山东 青岛 266000)
0 引言
《史记·乐书》记载:“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经认识到音乐能愉悦心情、振奋精神、陶冶性情,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黄帝内经》曰:“五音疗疾,百病生于气,止于音。”《黄帝内经》初次将五音引入中医学范围内,确立了五行音乐疗法,为中医学音乐治疗疾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此后,五行音乐疗法在医疗实践与经验积累中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近十多年来,随着临床治疗思维的变化及“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战略的提出,尤其是新冠疫情的爆发,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日益走进大众的视野,五行音乐疗法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五音疗法以“辩证施乐”为诊治原则,依据患者的病证确立治则治法,结合五音各自的特点综合考虑分析,选择适宜的音乐进行治疗,在医治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对五行音乐疗法进行系统性、逻辑性的总结整理与辩证分析十分重要,有助于为五行音乐疗法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新思考、新思路、新启发,也有助于五行音乐疗法新学者的快速入门与宏观把握。
1 五音的历史起源
据现今的出土文物及遗迹可知,中国原始音乐舞蹈行为最早可追溯至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杰出代表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2]。《通鉴纲目》有言:“阴康氏时,水渎不流,阴凝而易闷人,郁于内,理滞著而多重膇,阴康氏所以利其关节,乃制舞焉,治于华原”。阴康氏“教民制舞”行为可以看作中华原始舞蹈发挥通利关节、畅达筋脉、健身祛病作用的源头[3]。
随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在春秋战国时期,以《乐记》《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五行音乐疗法的思想体系得以初步建立。《乐记》是我国时间最为久远的一部比较系统的音乐相关理论著作,对两千多年来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将五音的理论确立下来,探讨音乐对我们个人和对整个社会的作用[1]。《乐记》云:“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可见音乐具有修养身心、平治血气的医学价值。《黄帝内经》阐释了“五音疗疾”的观点,通过五行学说将五音与五脏、五志有机地相联系,依据五音各自的独特属性深入辨别与分析人体的体质特点,提出阴阳人格体质学说;同时又把五音所属的人从性质和部位两个方面分别说明它们和五脏六腑、阴阳经脉的密切关系,指出调治时应取的经脉。五运六气学说提出五音健运,太少相生,用五音来表现天地时空的内在变化规则,是中医学整体观念中“天人合一”学说的重要基石之一[4]。
从秦汉到明清,五行音乐疗法不断得到实践检验,持续发展壮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 五音的音调特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角谓木音,调而直也;徵谓火音,和而美也;宫谓土音,大而和也;商谓金音,轻而劲也;羽谓水音,沉而深也。”《管子·地员》曰:“凡听徵,如负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马鸣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
由此可见,五种不同调式的乐音各具特色:角音清脆舒展,亲切动听,生机盎然,代表曲目有《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等;徵音升腾炎上,喧腾热烈,欢快激昂,代表曲目有《卡门序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宫音浑和厚重,中正沉静,平柔悠远,代表曲目有《秋湖月夜》《平湖秋月》等;商音铿锵高亢,雄健有力,悲壮肃穆,代表曲目有《黄河大合唱》《英雄交响曲》;羽音清幽澄明,婉转深沉,哀伤怆然,代表曲目有《梁祝》《二泉映月》等[5]。
3 五音与西方七音
《周礼·春官》曰:“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五音即五声音阶,若按照音高顺序排列,则为宫、商、角、徵、羽,在唐代称为合、四、乙、尺、工,分别对应西方七声音阶中的do、re、mi、sol、la[6]。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每一个单音都可以作为主音建立相应的调式,因此一共可以形成5 种调式,即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6]。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在各音的音程上有所区别:五声音阶又称“全音的五声音阶”或者“不带半音五声音阶”,相邻两音阶的距离是大二度或小三度而非小二度,宫音和角音的音程则为大三度;而西方七声音阶即do、re、mi、fa、sol、la、si 中,mi 和fa 之间、si 和do 之间为小二度关系,其他任何两个相邻的音符之间为大二度关系[6]。五声音阶是我国民歌的特色,有着“中国音阶”的称号[6]。
4 五音的不同作用
《灵枢·五音五味》曰:“宫音悠扬谐和,助脾健运,旺盛食欲;商音铿锵肃劲,善制躁怒,使人安宁;角音调畅平和,善消忧郁,助人入眠;徵音抑扬咏越,通调血脉,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彻,发人遐思,启迪心灵。”五音各有不同的作用:宫音为五音之君,统帅众音,调控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营养滋润五脏六腑、形体官窍、四肢百骸,固摄血液运行于脉中,能够养脾健胃、滋补气血、促进消化、旺盛食欲;商音为臣音,助于肺气的宣发肃降,促进全身气机升降出入通畅协调,治理血液的运行,调节津液代谢,能够滋阴养肺、宣通肺气、增强抵抗力,也可以稳定情绪、强化呼吸系统;角音为民音,利于肝气疏通畅达、升动发散,启迪诸脏生长化育、气血冲和、生机不息,畅达全身气机,协调脾升胃降,维持津液输布,调节行经排精,能够养阳补肝、疏肝理气、解郁降怒,也可以助眠;徵音为五音的第四级,推动心火下行,维持心肾两脏水火阴阳交感互济,能够利心化赤、通脉行血、养神清明、知味控汗,也可以强化神经系统;羽音为五音的第五级,助力肾气封藏、肾水上济,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人体的生殖功能,调控其他脏腑的功能,能够强肾藏精、生髓化血、调津纳气,也可以坚定意志、增强记忆、引人深思[5]。
5 五音与五行、五脏、五志
“五脏相音,可以意识。”《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了“五脏相音”观点,并将五音与五行、五脏、五志相关联。《灵枢·邪客》云:“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由此可知,根据五音不同的属性及功能,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别与木、火、土、金、水五行,肝、心、脾、肺、肾五脏,怒、喜、思、悲(忧)、恐五志相对应。五音归于五行,五行系于五脏;五脏外发五音,五音内动五脏[7]。因此,根据患者的病位,五行音乐疗法从五音中选取与之相应的音调来调适病灶,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乐记·乐本篇》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由此可知,音乐源自于人们的心理活动。反之,音乐也可以影响人们的内心。《晋书·乐志》言:“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善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通过欣赏适宜的音乐,人们可以调节自身的情绪,改善异常情感,保持心情平和、气血通畅,以维持或加速恢复身体的康健。
6 五音治疗的哲学观
(1)整体观《灵枢·邪客》曰:“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与天地相应也。”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及突出特点,“天人合一”理论则在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4]。古人认为自然界四季、五音、六气等变化,以气和声为依托,与人体的五脏、五志、五声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五行音乐疗法通过五音改变人们所处的环境,从而影响人们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反应,以达到预防及医治疾病的目的[8]。该疗法用外部的自然系统联络和影响人体内部系统,使两个系统不断进行调整最终达到协调统一,充分发挥了音乐“由外及内,由音及心”的整体效应[8]。
(2)平衡观《吕氏春秋·大乐》所言:“音乐之所由来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五音与五行、五脏、五志一一相对,五行音乐疗法按照“生克乘侮”“以情胜情”等关系来治疗脏腑和情志疾病[8]。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乐与人和”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机、体质、地域等特征,选取不同的音乐有效针对病灶,以平衡人体各项机能,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8]。
7 五音疗法的施乐方法
“用乐如用药。”五行音乐疗师对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病变本质,遵循“三因制宜”,充分考虑患者病机、体质、年龄、性别、性格及地域、时节等因素,根据五音的不同音调特点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治疗,即“辩证施乐”[9]。五行音乐疗法相关的治则治法,可分为“相应”“相生”“相胜”等[9]。相应,即用与患者情志属性相同或病灶相应的音乐诱导情绪充分抒发,如以角音治疗肝病、以徵音治疗心病、以宫音治疗脾病、以商音治疗肺病、以羽音治疗肾病等。相生,即按照五行相生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及“虚则补其母”的原则,选择与病脏的母脏属性相同的音乐进行治疗,如用羽调补肝气虚亏、用角调补心气虚亏、用徵调补脾气虚亏、用宫调补肺气虚亏、用商调补肾气虚亏等。《素问·五行大论篇》言:“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相胜,又称“相克”,即按照五行相克规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采用与其情绪属性相反的乐曲加以克制,如择商乐来抑制怒,择羽乐来抑制喜;择角乐来抑制思;择徵乐来抑制悲(忧);择宫乐来抑制恐等。此外,医者在选乐时要注意选择适中、有度的音乐作为治疗曲目,太过或者不及的乐曲容易破坏人体的阴阳、五行等平衡,造成更大的损伤[8]。
中医五行音乐治疗以辨证论治、因证施乐的思想为指导,既有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又有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因而在医治疾病方面有着现代西方医学和单纯音乐治疗无法比拟的优势[13]。
8 五音疗法的临床研究
五行音乐疗法在临床上的研究与应用不胜枚举,大体分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和改善患者病中及病后的感受、认知、生活质量等五个方向,现选取三例加以简单说明。
王智[10]将64 位抑郁症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五行音乐疗法辅助常规治疗。实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参与的综合医院情绪测评中,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但实验组更为显著,由此证明五行音乐疗法可以有效帮助抑郁症患者调节情绪。
王萍丽等[11]将120 例老年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中药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五行音乐进行医治。实验结果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33%(P<0.05);同时,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合理使用五行音乐疗法,能够让老年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更加显著的改善。
秦晓华等[12]选择下肢创伤性溃疡病人共64例,将病人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自然音效,实验组使用五行音乐,利用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病人换药前、中、后时期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换药中、后时期均为实验组病患的VAS 评分较低(P<0.05),说明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可以减轻患者换药的疼痛体验,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9 五音疗法的不足之处
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在五行音乐疗法领域的理论挖掘及临床研究正在逐渐深入化、科学化、系统化,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疏漏有待进一步改善。如我国现在可供五行音乐治疗选择的曲目种类繁多,数量多达上千首,但大都为成套的音乐作品,缺少针对性更高、更加多元化的乐曲片段及资源整合[13];五行音乐疗法缺乏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目前拥有临床相关治疗的城市及医院少之又少,使得五音疗法鲜为人知,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五行音乐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待明确的参考标准,其内在作用机理也需要借助更多的研究方法,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10 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植根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以中医经典文献记载为理论依据,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思想基础,以音乐尤其是中国古典音乐为治疗载体,集音乐、医学、心理、生理、人文、哲学、艺术等之大成,是具有中国和中医特色的疗法。五音疗法临床应用较为简便,副作用极微,拥有巨大的医疗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西方现代音乐疗法不断发展、持续推进的今天,怎样坚持五行音乐疗法的独特性,如何用科学化、系统化的形式逐步推广与普及中医音乐治疗文化,如何让中医理论被更多的人民群众所接受,这是我们共同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进行的科研与探索。相关研究人员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使中医音乐治疗得到质的提升与飞跃,推动五行音乐疗法乃至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