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路径

2022-12-08张竞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在校生党史红色

张竞水

(铜仁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

2010年7月21日,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加强党史的学习和教育,要着力抓好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把党的历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极为重要,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课堂教育之外,要组织青少年学生瞻仰革命遗址,参观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学习革命英烈事迹,等等。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党史教育的重要形式”[1]。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在实践中形成的特定革命文化精神和优良光荣传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革命精神,构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治国理政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方略,是新时代黔东地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两者有效融合,协同育人,是继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迫切需要。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的价值运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养和道德水平,增强在校生思想教育活动形式和实效性。

1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维度

1.1 目标上具有共同性

红色文化印证历史、价值、教育功能,与黔东地区在校生思政教育价值引领相一致,其共同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文化自信。红色文化涵盖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丰富内容,是当代大学生追忆历史、缅怀革命先辈、坚定人生理想的一种特殊优质资源,为黔东地方高校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在黔东地区,大学生思政教育坚持亲近学生生活、 学生实际、学生个体,遵循个体和集体的生活习性、人际交往等形式,通过日常生活化集体活动感染在校生思维方式,同时把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贯穿于在校生综合发展的全过程。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是在校生思政教育价值遵循的目标所在,由此,两者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

1.2 内容上具有同质互构

红色文化是贯穿黔东在校生思政教育活动的主旋律,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要。一方面,红色文化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抗战、两弹一星、航天、抗疫等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舍生忘死、英勇奋斗的爱国情怀,体现了无数共产党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当代在校生加强爱国教育鲜活革命素材。另一方面,黔东在校生思政教育工作核心是培养新时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有志青年,利用红色文化对在校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爱党教育,用革命先辈英勇事迹和故事感染在校生,鼓舞他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自发地认真学习,提高技能和综合素质[2],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发展,于耳濡目染中熏陶在校生思想性格和精神修养,使在校生自心灵深处感受形式多元化的红色力量。由此,黔东在校生思政教育才能彰显红色精神,才能推动红色实践活动落地生根,才能彰显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与黔东在校生思政教育在内容上的同质互构。

1.3 功能上有效发展

红色文化育人功能为黔东在校生思政教育提供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红色文化蕴含党的思想经验,体现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品质,凝聚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胜利成果,为大学生提供有利的思想教育活动。一方面,红色文化增添大学生多彩的思政教育形式,针对在校生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责任感培训和教育,举行党团组织系列活动,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通过多种教育形式触及他们的灵魂、感染他们的精神世界、 影响他们的观念意识和价值追求,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政治素养,引导大学生在正常的人际生活交往中做出科学的判断。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育人功能为在校生思政教育提供多种育人资源,在校生将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红色足迹等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并在实际行动中指导自己的行为,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因此,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发展形式,以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润泽黔东在校生思政教育互动交流。

2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

2.1 政治价值

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大党员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3]。黔东在校生的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息息相关,在校生思政教育是培养其综合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反映革命先辈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依靠坚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对在校生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对培育大学生确立远大理想,塑造道德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利用革命鲜活的红色资源融入思政工作,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有效抵制多元思潮入侵。同时激励在校生明确目标,形成团体意识、集体主义信念,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塑造自我进步、自我完善,培养爱党、爱国的思想情怀,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三观”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2 文化价值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红色文化是黔东在校生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蕴藏的坚定马克思主义文化自信,有利于在校生深入了解党史,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在校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积极承担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重任。利用党史教育,将井冈山、长征、两弹一星航天等红色精神运用到黔东在校生思政工作中,发挥其道德教化导向作用,凝聚磅礴力量,成为在校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动力,让个体深刻了解和学习其精神力量,让红色正能量在学生中蔓延传播,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提高辨别力。从而让黔东在校生更好地认识到红色文化的资源优势,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政治认同,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2.3 教育价值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4]。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奋不顾身、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和爱国情感,为开展黔东在校生思政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素材,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红色精神是青年源源不断、长流不息的教育源泉。把红色足迹引入课堂、红色经典故事引入教材,把经久不衰的爱国经典案例应用于学生思政工作中,以革命先辈为国献身的英勇奋斗精神教育、感染在校生,浸染思政教育模式与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育体系,使在校生通过学习艰难困苦时代的革命史,体验革命历程,感受革命精神,学好专业技能,掌握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素养,形成独立自主、自食其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从而深刻领悟爱国、爱党、爱民的集体意识,增强使命与担当,塑造独立人格、高尚品质及宽广胸襟,坚定信心,提升思政教育价值,在日常中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2.4 社会价值

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为黔东在校生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等浓厚的红色氛围。红色文化蕴含道德观念、价值导向和思想行为功能,有助于调节在校生行为规范,纠正个人偏差,使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汲取红色文化的营养,开拓创新,不断在实践中自我反省、涤荡心灵、陶冶情操、总结经验、提高本领、塑造个人品质,让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丰富思政教育的生机活力。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社会价值,组织各种红色活动,如红色表演、红色电影、红色故事、红色旅游、红色纪念馆等,耳闻目睹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贡献,吸引在校生积极学习党史,砥砺初心使命,深刻感悟革命力量和红色精神,启迪心灵,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升思想精神境界。通过红色教育让黔东大学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筑牢思想之魂,坚守民族革命气节,发扬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作风,在未来的工作中,坚持脚踏实地、勤奋努力的态度,规范个人思想行为。

3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3.1 实践活动衔接不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 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把思政课放到社会生活中去讲,要上好用好‘大思政课’”[5]。实践活动是增强在校生思政教育理论,巩固理论知识,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良好途径。一定的实践活动有助于聚合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也能激发红色文化的创新活力。一方面,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完成相关课程作业而抱着娱乐态度参与,每个参与的主体文化素养千差万别,到红色景区走马观花看一圈,没有认真思考红色内涵,忽视了红色价值的探索,导致缺乏红色思想深度认识,淡漠红色理论厚度,从而很难创造良好的文化舆论氛围。另一方面,高校举行的红色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有些学生兴趣不高、参与度不佳,在红色景区深入了解革命事件时,思想不集中、理论了解浅薄,观后感、交流讨论会效果不佳,过分追求活动照片、报道、视频等素材,忽视了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导致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育人效果大打折扣、本末倒置。

3.2 课堂教学改革意识薄弱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做到视野开阔,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育人资源,讲好中国故事。而教育教学中有些教师课忽视了对教材创新性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教师教学中按教材上的内容讲授核心知识点,习惯将以往积累的经验灌输给学生,对于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大多围绕习题讲解巩固,疏于发散思维的启发,没有将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另一方面,重分数,轻人文。现实中高校、社会、家庭,大体上将成绩作为衡量在校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授课中片面关注考试知识点,对相关红色文化未深入探讨,教学中没有树立革新意识,循规蹈矩,导致思政课堂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教学课堂改革的意识淡薄,未真正体现思政教育的作用,从而忽视了道德品格和思想素养的培养。

3.3 校园文化感染力不强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先进文化为导向,以校训为精神内涵,以师生在校园内共同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而凝练成精神上物质上的文明价值体系。红色资源是在校生丰富校园创新文化活动的一部分,而黔东高校红色文化创新活动环境不够浓厚。一方面,校园举行的红色活动没有把握好在校生的心理需求,如广告宣传栏、校史纪念馆等,内容更新赶不上在校生心理变化,缺少吸引力、感染力,难以在大学生中产生共鸣,有时为了开展活动而安排在校生参加,思想上没有认真对待红色活动,敷衍了事,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在校生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校园红色活动为大学生注入新鲜活力,通过红色活动的渗透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在校生的心灵,取得思政育人效果。而有些学校对红色教育资源运用不全面,落实不到位,也未建立红色活动体系,网站平台信息内容更新滞后,无法满足在校生的正常需求,由此降低了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

3.4 互联网创新性不够

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红色文化应以互联网为契机开展思政教育。一方面,重视宣传,轻反馈。各高校官网上、网络平台上及各相关网站上、公众号、视频号等发布的各种各样的红色教育资源,并未真实反映在校生的心理转变和接收程度,倘若一些拜金、享乐、个人主义等思想出现未及时阻止和反馈,会影响在校生三观的形成。另一方面,一些专门的网络职业者通过红色资源获取一定的利益,如一些人为了赚取一定热度利用红色元素标榜自己的作品博得大众的眼球,当网络热度推送到一定程度未及时创新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从而影响红色资源向纵深处传播,很难达到另一层发展高度。

4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4.1 大学生要端正思想态度,重视红色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3]。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蕴,在黔东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培训中,将红色党史作为生动的教育素材,根据在校生兴趣和现实需求因材施教,贴近实际、走近学生、走近生活。充分挖掘和利用党史理论资源,不断丰富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运用党史人物传记、先进模范事迹的鲜活故事,有规划、有秩序的全面推动党史理论深入人心,助推大学生长知识、学本领,提升红色教育独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在校生的思维意识和积极学习的意识。因此,黔东地区大学生要全身心投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静下心来,刻苦钻研、深入思考,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4.2 教师应创新教育形式,增强红色文化感染力

首先,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黔东高校在校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在校生信息鉴别力、抵抗力,扩大红色教育和辐射面。黔东在校生思想教育形式也要多元化,利用网络全媒体,关注“向雷峰学习”公众号、“学习强国”APP 等,选择感兴趣的、多类型的文章,采用灵活多样、自愿等形式学习传播党的理论,通过趣味性答题体验学习效果,以实现红色教育网络化。其次,丰富校园红色网络内容,利用线上线下红色活动联合发展,打造红色党史网络精品,开设校园红色教育专栏,推送经典红色案例、伟大人物等党史资源,以实践性、情景式、体验式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在校生积极参与,自觉自愿加入其中学习,使在校生时时处处体验红色价值的力量。最后,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设置集教育、思想、知识于一体的红色文化网络课堂、红色研讨会,帮助大学生深化思想、感悟红色力量,发挥线上线下红色资源育人价值。

4.3 高校应与时俱进,建立高素质师资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 “四个统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6]。首先,黔东高校教师的立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师课堂上向在校生弘扬传播红色精神,利用自身的道德素养、态度、方式等优势感染影响在校生,全面挖掘在校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典型事迹,贴近实际、走近学习,激发校园里每位在校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其次,黔东高校组织教师举行针对性、专业化的党史集中培训、实践体验、学习研讨等内容。教师也要全方位深入了解红色资源,加深红色专业知识认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提炼大学生培训的时代价值,把积累的红色知识转化为自身修养,提升个人道德精神素养,以个人的实际行动、政治态度、行为方式感染教育在校生。

4.4 营造校园红色环境,提升党史教育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首先,党史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从黔东高校在校生日常生活点滴做起,无形中把红色人物、事件等党史教育植入人心,让黔东在校生沉浸在红色力量的影响中,感化、熏陶每位大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其次,积极组织参与践行红色党史教育活动,从红色教育中学习历史,领悟党史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感悟红色党史的精华和魅力,陶冶个人思想品质,塑造高尚品质和日常行为态度。借助生动鲜活的红色活动,提炼感人的红色教育素材,扩大黔东在校生对红色党史的高度赞誉和认同,深刻领会红色精神的影响力,使黔东在校生主动自觉成为红色党史坚定的信仰者与忠实的传播者,提升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和大家的知晓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融入黔东高校思政教育中,是弘扬、传承和发展创新红色文化的需求,也是增强学生思想建设向纵深发展、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整合各类红色素材,营造黔东校园浓厚党史文化环境,助推红色资源进头脑,激发黔东在校生从理论上认知、情感上认同、生活实践上引发思想共鸣,才能更加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播红色文化,宣扬红色价值的新活力,构筑红色精神家园,发挥激励人、鼓舞人、启迪人的作用,推动黔东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提升新高度。

猜你喜欢

在校生党史红色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数说高教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