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是怎样看《甄嬛传》的
2022-12-07刘雪峰
刘雪峰
我有一个共事多年的同事,他想问题、做事情都比较周全,一些观点经常能给我启发。有一次我问他:“你是怎么想得这么深的?”他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我经常陪我老婆看一些像《甄嬛传》《康熙王朝》这样的电视剧,这些电视剧看得多了,人情世故就懂得多了。”
我听完很疑惑。我有时候也看电视剧,可我看电视剧主要为了放松,从来没有想过能通过电视剧提高自己的处世能力。我将自己的疑惑告诉他,他笑了笑,说:“我看电视剧的方式和其他人不一样。例如看《甄嬛传》,我和我老婆经常在甄嬛遇到某个危机时把电脑暂停一下,然后讨论一下如果我们是甄嬛,要如何解决当前的难题。讨论完再接着播放,看看电视剧里甄嬛是如何做的。这样一对比,就知道我们和甄嬛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了。这样的讨论多了以后,处理问题的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仔细思考一下可以发现,我同事看电视剧的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主动预测。他不会被情节牵着走,而会在某些时刻主动针对问题进行思考,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二是从差距中学习。我同事给出的方案,很可能和剧中人物的方案有差别。他会根据这个差别反思自己,看看自己思维中的漏洞。注意,第二个特点建立在第一个特点的基础之上。
而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看电视剧都只是为了放松和解压。但是“放松、解压”的另一面是“被动”:我们总是被剧情牵着走,电视情节是什么,我们就接受什么。看剧并没有让我们在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方面有任何进步。
有人会说,看电视剧不就是为了解压吗?你同事看电视剧的方式太累了。这种说法有道理,为了放松而看电视剧无可厚非。但如果是读书呢?在很多情况下,读书是为了从书中获取知识,得到进步和提升,而不单纯是为了放松。如果你是一个研究生或科研工作者,更需要读大量的学术论文,而读学术论文的目的绝对不是放松和解压。
我工作期间,组里的导师经常会和我们聊一些优秀的人的工作方式。有一次谈到一个老师每年都在顶级会议和期刊上有稳定的输出,有人问他如何做到这么高产,他提到了一个自己的工作方式。
每年在休假之前,这位老师会把当年该领域的相关学术论文全打印出来,然后跑到深山的一个度假村里,每天研读打印出来的论文。他读论文时并不是把论文从头到尾地读下来,而是看到这个论文要解决的问题之后,立刻把论文扔在一边,然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写下自己的解决方案、推导过程。最后,他把自己的答案和文章进行比较,从而获得灵感和启发。有时他的方案甚至比论文还要好,这时他就把这个点子整理出来,投到会议和期刊上发表。
这位老师看学术论文和我同事看《甄嬛传》的方式,本质特点是一样的。他会“主动预测”:看到一个问题时,不是着急看其他人怎么解决,而是先自己提出一个方案。他也会“从差距中学习”:把自己的方案和论文中的方案进行对比,提高自己。由此可以看出,“主动预测+ 从差距中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能不能帮助我们看书呢?
科普专栏作家万维钢曾提到著名经济学教授泰勒·科文有着惊人的看书速度。科文教授看一页书的速度几乎和别人看一个标题的速度一样。而且看完书后,他确实能够知道书中的思想。科文在一篇文章中解答了他看書这么快的秘诀。他说:“要想看书快,你得看过很多书。在你看过很多书之后,你就可以预测手里这本书的下一页讲的是什么。”
真正资深的读者,读同一领域内的书肯定是越读越快。他们能够一眼发现新的东西,抓住重点,知道这本书在这一领域处于什么位置,做出了什么新贡献。其实这种思想就符合“主动预测+ 从差距中学习”。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个资深读者的看书方式,会发现他的看书速度通常是动态调整的。
“嗯,这个问题我知道,应该从A 角度去分析和解决。”——然后他会扫一眼后文中的解决方案,“没错,出现了A 角度的关键词,和我的预期相符,跳过,看下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不太熟,我觉得解决方法应该是B。”——往后看,“嗯,里面没有B 方法的关键词,他竟然用了C 方法,这个方法我没有考虑到,值得好好想想。”于是放慢速度仔细思考。
如果一个资深读者读的书多了,脑子里的知识已经融会贯通,那么在大部分情况下,他都可以准确猜中作者的解决方案,读书的速度也自然会越来越快。如果是初入某个领域的读书人,他看到什么都觉得充满新奇和陌生,必定读得很慢。
但不管是哪类读者,一个好的读者在阅读时都应该选择主动预测,并从差距中学习:预测正确的就快速扫过,错误的就慢慢体会。这才是主动的学习。
(摘自《心中有数:生活中的数学思维》,人民邮电出版社,陈卓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