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企机关公文写作的道与术
2022-12-07文/崔歌
文 /崔 歌
公文写作之“道”决定了思想底层逻辑,公文写作之“术”代表了行为方法逻辑,两者缺一不可。
公文是在深度研究工作、深度研究人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场合、背景的不同,用恰当的体例、方式通过文字形式予以呈现,从本质看,是政策研究工作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公文是展示国企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窗口,在统一思想、指导工作、协调关系、服务决策、凝聚力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重要性是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再加上国有企业具肩负的政治责任,不管是专题性、综合性的材料还是日常上报、下发的文件常常都是“顶天立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把握好公文写作的“道”与“术”,做到道术相济,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地服务好、支撑好、谋划好企业的中心工作和长远发展。
公文写作之“道”
宋代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其中反映就是“道”与“术”的关系。“术”是显的,“道”是隐的,术是表面的呈现、套路和方法,道是内里的精髓、积淀和价值观。写作都是相通的,公文写作也是如此。公文写作之“道”,具体要遵循以下几点。
强化站位。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作为国企机关工作人员,起草处理各类公文,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战略部署,把政治责任放在第一位。对于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我们肩负着央企姓党的政治责任和履行强军首责、支撑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作为军工科研单位,我们要始终牢记以军为本,履行强军首责不仅仅是政治责任,也是最鲜明的使命担当,更是单位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基,这种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要始终强化提升,并在起草各类文件中,充分体现这样的站位和精神。
把握大势。“天下,势而已矣”“善战者,求之于势”。把握大势,就是科学预见把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方向,是企业正确决策和指导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起草文件时,务必要注重时代特征、发展趋势和根本方向。对于国有军工企业,一是把握大背景大趋势。比如,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化,身处强国强军的新时代,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战争形态演变和军事发展趋势、潜在利弊因素发展变化走势等,对时与势保持清醒洞察。二是把握大战略、大概念。比如,党和国家在一段时间突出强调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国家安全战略等,以及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等新时代战略方针和具体要求,所有这些,起草文件时务必要牢牢把握。
求真务实。国企机关工作是低调、严谨、务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和虚荣,这决定了机关的文风必须是求真务实的。老一代革命家陈云同志有著名的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前九个字讲的是唯物论,后六个字讲的是辩证法,核心就是求实、求真、求是、求新。在军工国企从事公文工作,一定要在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上下功夫,把求真和务实统一起来。上呈的报告、下发的文件、出台的规章、起草的讲话,都要言之有理、有据、有度,力求准确、稳妥、可靠。
淡泊名利。“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这是国企公文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一种严格的政治考验。对于承办人来讲,所有公文都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工作的需要,是一种责任。而且作为负责文件起草的人员,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牢记,公文绝不是个人的创作,而是集体的智慧。比如,领导在上级调研指导工作时的重要汇报,从研究、起草到最后定稿,凝聚着上级领导的指示、意图,凝聚着业务部门提供的基础和资料,同时还要借鉴、吸纳过去的成果。负责起草的同志有自己的努力,但切不可把功劳归于自己,而是要感谢领导和信任和各部门的支持,让自己有了锻炼的机会和施展的舞台。
公文写作之“术”
公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有了前面“道”的层面的统一,在具体实操过程中,如何在讲话稿中充分体现领导意图?如何在文件中准确表述重大决策?如何在调研报告中提出决策建议?虽说文无定法,但公文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还是有一定的套路可循。公文写作之“术”,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科学定位。公文写作内容看似庞杂,但其实公文写作的文种,我们常用到的分为通知、方案、总结、讲话稿、调研报告和函这几种。以领导讲话稿为例,科学定位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定好向。就是根据会议性质、内容、规模及参加人员研究确定主题。其次要定好位,是指领导讲话在会议所有讲话中的位子,特别搞清楚领导讲话时,还有没有单位上级机关的领导讲话,有没有军方领导讲话,要摆准位置,不能越位。最后要定好调,应根据会议的特点,慎重确定讲话的重点,学术性、研究性、专业性、表彰性、总结性等各类会议,讲话的基调、风格以及结构模式是不相同的。经验证明,只有定位准确、主题鲜明,起草工作才能够进展顺利、不走弯路。
合理布局。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公文写作也是如此,定位之后、动笔之前,要对撰写内容的总体轮廓和关键环节进行构思,反复研究推敲确立文章的框架结构。有的同志不愿在研究提纲上动脑筋、下功夫,总想先写起来再说,这样会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比如,当组织单位年度工作汇报或者是领导班子述职报告等较为重要的文稿时,都是先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形成完整的起草提纲。这个提纲,应有总要求,分为几个大部分,列出几个大标题,每个大标题下面再分别列出几个小标题,最好还要明确大标题和小标题下的主要支柱、重点内容,使执笔起草的同志搞懂弄通,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有的放矢地研究问题。实践证明,即使材料由多位同志分工准备,有了合理的顶层的谋篇布局,最终也便于协调、统稿,把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在手中。
勤于积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篇公文,它首先是要有一个中心思想的,支撑中心思想的核心内容一定是所在单位的业务内容,所以在平时工作中要利用各种渠道熟悉单位业务内容,搜集本行业领域的相关文章资料,心中有数,手中有料,才不会临时乱了阵脚。就机关工作而言,很多任务以及会议是有年度计划的,完全可以提前就开始积累,根据总的趋向、领导要求以及工作重点,从上情、内情、下情、外情四个维度多元化、全方位地进行提前储备,这样工作任务下达时,就可以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在进行深度加工,既能保证质量又能保证速度。
精雕细琢。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公文写作不仅要严谨细致,更要对行文架构、主体内容、主要观点、重要提法精益求精。好的公文不是一次写出来的,而是反复修改出来的,是不断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持续过程。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在占有丰富材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综合研究,精心提炼,系统归纳。比如,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一般要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模糊到清晰、从粗浅到深化的研究过程,不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字数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保证每个字都是有份量、有价值的。
总之,公文写作之“道”决定了思想底层逻辑,公文写作之“术”代表了行为方法逻辑,两者缺一不可。好的公文写作离不开准确的思想,同时准确的思想也基于扎实的理论学习和方法锻炼,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循序渐进,才能够发挥出国企机关公文写作的最大价值,真正达到以文叙事、以文辅政、以文鼎新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