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07蒋瑶罗逸维赖仁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20期
关键词:漏报院感医护人员

蒋瑶 罗逸维 赖仁展

ICU重症患者病情严重,患者免疫水平降低,再加上各种侵入性操作、昏迷卧床等,容易发生细菌侵入而导致体内感染,患者如未得到及时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将会使病情恶化[1]。医院感染监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能有效地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可能。但是,医院常规感染管理存在诸多局限性与不足,如:监测工作开展不足、管理力量薄弱、制度落实不到位及管理方法缺乏创新性等[2]。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开始用于临床,不仅能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水平,亦可强化早期预警作用。同时,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具有可靠性、系统性等优点,能满足医院感染预防目的,能充分发挥不同科室的协同作用,弥补传统管理存在的弊端与不足[3]。因此,本研究以医院ICU重症患者为对象,探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ICU重症患者192例为对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时间节点分为对照组(n=96,2020年5月—2021年2月)和观察组(n=96,2021年3—12月)。对照组96例,男55例,女41例,年龄29~63岁,平均(51.59±6.83)岁;ICU入住时间7~21 d,平均(12.71±2.56)d;疾病类型:肺部感染31例,呼吸衰竭32例,心功能不全14例,脑出血8例,重急性胰腺炎4例,车祸伤、复合伤7例;观察组96例,男58例,女38例,年龄30~64岁,平均(51.71±6.87)岁;ICU入住时间7~20 d,平均(12.76±2.62)d;疾病类型:肺部感染29例,呼吸衰竭33例,心功能不全15例,脑出血6例,重急性胰腺炎5例,车祸伤、复合伤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项目中共涉及医护人员52名,男5名,女47名,年龄26~53岁,平均(33.51±5.19)岁;工作年限1~16年,平均(7.13±0.72)年。其中,医生15名,护士37名。研究期间医护人员岗位及人数无调动。

纳入标准:(1)均为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ICU收治病例,且入住ICU时间≥7 d;(2)患者预计生存期≥6周;(3)意识清楚,能进行沟通与交流,并配合医院的各项规定与管理。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中途死亡者;(2)ICU前已经发生肺部感染、血液系统感染活尿路感染者;(3)参加其他试验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院感专职人员人工监测。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5]要求,结合科室情况,成立院感专职督导小组,由院感科主任担任组长、院感科专职人员2名、ICU室主任及质控人员各1名构成;加强院感小组人员专业技能培训;院感专职人员人工监测过程中,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强化医技沟通,了解医院各环节的风险及制度、流程合理性与落实情况,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院感管理。

观察组:联合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1)建立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立足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基础信息系统,如:医院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与医院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等,完成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自动捕获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ICU患者相关信息。根据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完成数据的主动、连续性及系统性监测分析,对高危院感病例进行自动筛查。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建立过程中必须实现全程监控,积极邀请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参与其中,对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2)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框架。该系统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系统模式,可分为交互层、逻辑层及终端层三部分。①交互层。系统中该层主要完成数据的搜索与交互;②逻辑层。完成不同内容、业务的逻辑的处理;③终端层。实现与用户终端的交互。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整体结构完整,能满足软件工程中 “松耦合” 标准。实施过程中,借助视图完成中间数据的抓取,并根据统计分析进一步筛选出所需的数据。同时,该系统模块相对较多(包括:预警模块、目标监测模块等),充分体现了全方位、多维度的特性,能实现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系统中融合了信息化监测手段,有助于全面提升院感管理质量。①预警模块。能获得全员感染病例的基本信息的采集;预警模块能从宏观、微观角度实现医院感染的预警,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②目标监测模块。能实现院感模块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及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监控。(3)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的实施。借助该系统能实现临床感控的指导,借助该系统平台,能实现ICU患者院感的预警推送,动态记录患者诊断,实现精准、可靠,便于迅速采取干预措施。同时,待收到系统发送的院感预警信息后,通过手动方式确认或由系统排除预警病理,统计院感发生率,对于确定感染者进一步确定感染部位、病原体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实现ICU重点科室、重点人群的全面监测。

1.3 观察指标

(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感染漏报率。记录两组干预1、3、7 d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及感染漏报率;(2)病原菌分离情况。对感染患者完成病原菌分离,并对病原菌分离状况进行分析。(3)医护人员的院感管理质量。两组干预7 d后对医护人员的管理核心能力进行评估,包括:院感规章制度流程健全、院感管理制度落实、院感控制知识掌握及成立院感管理工作小组,各项总分25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4)医护人员的院感管理合格率。两组干预7 d后分别从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管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核心防控、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核心防控及多重耐药菌防控合格率,各项总分100分,≥90分为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感染漏报率比较

观察组干预1、3 d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7 d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3、7 d后感染漏报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感染漏报率比较 [例(%)]

2.2 病原菌分离状况调查分析

两组干预7 d后合计感染病例17例,并完成病原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观察组分离的优势菌共19株,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共11株,对照组分离的优势菌共23株,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共15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7,P=0.627>0.05);同时,感染患者中亦分离出少许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多重耐药菌)。

2.3 两组院感管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干预7 d后医护人员在院感规章制度流程健全、院感管理制度落实、院感控制知识掌握及成立院感管理工作小组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院感管理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院感管理质量比较(分,±s)

组别 院感规章制度流程健全 院感管理制度落实 院感控制知识掌握 成立院感管理工作小组观察组(n=52) 21.51±3.49 20.79±4.13 22.14±2.59 22.01±2.99对照组(n=52) 15.69±2.15 15.67±2.91 16.73±2.23 17.39±2.16 t值 8.582 6.715 9.618 7.135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院感管理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干预7 d后医护人员在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管理、VAP核心防控、CRBSI核心防控及多重耐药菌防控方面的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院感管理合格率比较 [例(%)]

3 讨论

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不仅能提升医疗质量,亦可保证患者安全地进行治疗[6]。院感专职人员人工监测是医院感染中常用的干预方法,虽然能降低院内感染率,但是我国医院传统的行政职能管理中,不同部门难以实现职责分工,难以实现医院感染管理效能的有效整合,不仅会增加管理成本,亦降低管理效能。因此,积极探寻新的管理方法,从系统层面解决院感控制问题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7-8]。

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与医院信息的干预措施,能降低医院感染的漏报率,最大限度满足医院感染管控要求,实现院内感染的早期预警[9]。同时,该监测系统能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支持,较为全面地进行综合性监测,具有目标性、针对性等特点,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率及漏报率[10-11]。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1、3 d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3、7 d后感染漏报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能降低院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及漏报率。既往研究[12-13]表明: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临床使用时实用性较强,不仅能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亦可自动完成大量数据的处理,并通过用户端反馈,实现患者的动态诊断,进一步确定病原菌类型。本研究中,两组干预7 d后合计感染病例17例,并完成病原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观察组分离的优势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共11株)与对照组15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能了解院内感染患者病原菌类型,可指导临床用药。

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用于院内感染监测中具有以下优点:(1)该系统能促进工作人员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相关任务,具有高经济性、安全性优势,能缩短监测时间及工作强度,可避免传统管理存在的弊端和不足[14]。同时,医院实时监测系统能有效降低感染漏报的风险,可为医护人员提供早期预警信息,为临床医师提供数据信息保障,具有更好的针对性、目的性[15];(2)该系统具有全程性、实时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强化干预效果,实现感染监测的全方位覆盖,患者从住院到出院的全部过程,均处于系统监测范围内,能全方位、多环节、全过程完成数据的监测与分析,实现院内感染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充分体现了数据挖掘的效果,利于医护人员落实医院院感相关政策和制度[16-17]。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7 d后医护人员在院感规章制度流程健全、院感管理制度落实、院感控制知识掌握及成立院感管理工作小组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能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3)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对管理理念的更新和优化,该系统充分利用PDCA循环管理理念,能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对PDCA管理模式的利用,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支持,确保工作人员根据科学理念进行感染防控工作;保证医院院内感染与防控充分体现科学理念,能根据病原菌类型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提升院感管理质量及医护人员综合管理水平[18]。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7 d后医护人员在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管理、VAP核心防控、CRBSI核心防控及多重耐药菌防控方面的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用于ICU重症患者中,能提升院感管理的合格率,获得较高的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有助于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感染漏报率,分离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能提升医护人员的院感管理质量及管理合格率,为后期医院感染管理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与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漏报院感医护人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某市死因监测漏报的调查报告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各类气体报警器防误报漏报管理系统的应用
院感控制 进入大数据时代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临床乳腺检查筛查乳腺癌中降低病灶漏报率的探讨
院感防控有两种作用力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