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荆芥-连翘药对的组方规律*
2022-12-07林德荣吴小秋张渐轩张伟健郭绍举
林德荣,吴小秋,张渐轩,张伟健,郭绍举△
(1.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广东 珠海 519060;2.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功能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1]。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涩痛[1]。历代中医家临床常用荆芥-连翘药对,该药对为疏风散热的重要配伍。明朝著名医学家专著《万病回春》记载荆芥连翘汤,以荆芥连翘为核心药对,引卷五:“两耳出脓者,肾经亦风热也”;“鼻赤者,热血入肺,成酒糟鼻也”。该方主治风热证,具有清热解毒,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之功。现代研究发现,荆芥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过敏、解热镇痛,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发汗的作用[2]。连翘提取物以及单体成分具有神经保护、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以及抗肿瘤等多方面的活性,提示连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3-5]。目前对以荆芥-连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方制剂及单味药物药理的研究,而对药对组方规律及研究较少,故本次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荆芥-连翘的方剂进行药物组合、主治病症、主治证候及高频疾病和证候药物配伍规律深入挖掘,以期借此为荆芥-连翘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提供参考与借鉴。
《中药成方制剂》[6]是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药品标准,共收录4000余种成方制剂,是进行中医方剂组方用药规律研究的有效数据库。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是以中医数据分析为核心的系统软件,在中医临床经验学习和新药研发等领域有重要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中药成方制剂》中收载的含有中药“荆芥-连翘”的方剂。
1.2 数据筛选与收集 由于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历朝历代的人文、社会情况以及文献记载的不同,出现同药多名和异药同名,以及主治症候和主治病症名称不尽相同,所以本次研究先由一名研究员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1]、2020年《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1部分:疾病》、《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3部分:治法》[7],对《中药成方制剂》中涉及的药名、中医疾病、证候等作统一规范化处理,如“青翘、老翘”均统一为“连翘”,“荆芥穗、假苏、四棱杆蒿”统一“荆芥”,同时排除组成、功效相同的异名方,又因药物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主治有所改变,研究发现,生品荆芥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分别缩短,说明荆芥经炒炭后有止血作用[8]。本次研究未指明炮制方法的统一按生者算,炮制者剔除,依上述方法及步骤整理成方制剂中的方剂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1.3 分析软件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新药设计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开发[9]。
1.4 方剂录入 由一名研究员将上述所整理的方剂名称、药物组成及主治疾病和证候等数据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录入结束后,由2位专人对所录入方剂进行核对,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避免结果出错。
1.5 数据分析
1.5.1 方剂提取汇总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统计报表”功能选项的“方剂统计”,于“指定中药”项目中先输入“荆芥”,搜索含荆芥的方剂;再继续输入“连翘”,选择“结果中查询”,可导出所有含荆芥-连翘的方剂共77首。
1.5.2 药物、四性、五味、归经、中医疾病及证候频次分析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基本信息”统计功能,选择相应目标计算频次,对含荆芥-连翘剂中常用配伍药材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并用Excel进行列表分析。
1.5.3 运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算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 应用“数据分析”模块中“方剂分析”功能,对含荆芥-连翘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将置信度(当A药物出现时,B药物也出现的概率)设置为0.9,为提取既能体现不同药材组合间的个性特征,又能抓住不同组合共性的核心药材组合,将支持度(即药材组合出现频次至少占总处方数的频率,支持度越高,越可体现药材组合共性特征[10]。设置不同支持度数为,得到含荆芥-连翘方剂常用药材组合规律,并将不同支持度下的药材组合关联关系进行网络化展示。
2 结果
2.1 频次统计
2.1.1 常用药物频次统计 筛选出的77首方剂中药物配伍涉及262味中药,常与该药对配伍的药材有15味(频次≥20),以中国中医药杂志出版社出版的第十版《中药学》为依据,按功效分6大类,以解表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常配伍中药依频次由高到低为甘草、薄荷、桔梗等,详见表1。
表1 含荆芥-连翘方剂常用配伍中药(频次≥20)
2.1.2 用药性味及归经统计 262味药物中,药性按使用频次高低主要分布为寒、温、平、凉、热,其对应出现频次依次为566、307、210、112、17次;药味主要分布为苦、辛、甘、咸、酸、涩,其频次分布为663、610、464、54、30、16次;筛选出的262味中药以归肺经为最多,其次为胃经、肝经、心经,详见表2。
表2 药物归经频次统计
2.1.3 证候统计 77首含“荆芥-连翘”的方剂中主治证候共27种,其中频次最高的为风热犯表,其次为风邪袭表证,出现频次≥3的12种主治证候,详见表3。
表3 含“荆芥-连翘”药对的主治证候频次(频次≥3)
2.1.4 中医疾病和西医疾病统计 77首含“荆芥-连翘”方剂中主治中医疾病共35种,其中频次≥4的有15种,其主治病症感冒、风温、眩晕(内科),口疮、暴风客热、牙痛、喉痹、耳鸣(五官科),痹病(骨科)等,见表4。其主治西医疾病3种,其中频次最高的3种西医疾病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鼻窦炎。
表4 含有荆芥-连翘方剂的主治疾病(频次≥4)
2.2 荆芥-连翘药对组方规律分析
2.2.1 含“荆芥-连翘”的方剂治疗风热犯表证的组方规律分析 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数据分析”中“方剂分析”模块中输入“荆芥”,随后再输入“连翘”、“风热犯表证”检索词,点击“结果中查询”共得到含“荆芥-连翘”药对主治风热犯表证的方剂35首;点击“组方规律分析”,将置信度设定为0.9,当支持度设定为20%时,可得到银翘散加黄芩、防风、羚羊角、栀子;随着持度分别设定为10%和50%时,可得到银翘散随症加减。可见,含“荆芥-连翘”药对方剂中治疗风热犯表证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银翘散加减。含“荆芥-连翘”药对方制剂治疗风热犯表证的核心药物组合网络展示见图1。
A.支持度10%
2.2.2 含“荆芥-连翘”药对方剂治疗风邪袭表证的组方规律分析 按上述步骤,得到含“荆芥-连翘”主治风邪袭表证的处方14首;点击“组方规律分析”,将置信度设定为0.9,当支持度分别设置20%时,提取的中药较为全面,共38味,难以分析核心组合,继续提高支持度,设定为40%时,可得到治疗风邪袭表证的药物组合为桑菊饮加减,去菊花、芦根,加荆芥、金银花、牛蒡子、防风、紫苏叶、黄芩、栀子、白芷;当支持度为50%时,可得到桑菊饮加牛蒡子、荆芥、栀子,去芦根、菊花、杏仁;可见,含“荆芥-连翘”药对方剂治疗风邪袭表证的核心药物组合为桑菊饮,临证常配伍黄芩、栀子清热泻火,白芷、防风、淡豆豉等增强疏风解表之力。含“荆芥-连翘”药对治疗风邪袭表证的核心药物组合网络展示见图2。
A.支持度20%
2.2.3 含“荆芥-连翘”药对方剂治疗感冒的组方规律分析 在“方剂分析”模块中先后输入“荆芥”“连翘”“感冒”,点击“结果中查询”共得到含“荆芥-连翘”药对且主治感冒的处方49首;点击“组方规律分析”,将置信度设定为0.9,当支持度设置为10%,可见药物组合较多,核心药物显示不明显,当支持度设定为20%时,可得到核心药物组合为银翘散加栀子、黄芩、羚羊角、防风;当支持度设定为40%时,可得到银翘散去芦根;可见,治疗感冒的核心底方为银翘散,辨证添加黄芩清上焦肺热、羚羊角清热解毒。含“荆芥-连翘”药对成方制剂治疗感冒的核心药物组合网络展示见图3。
A.支持度10%
2.2.4 治疗口疮的用药规律分析 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数据分析”-“方剂分析”模块中先后输入“荆芥”“连翘”“口疮”等检索词,点击“结果中查询”共得到处方10首;点击“组方规律分析”,将置信度设定为0.9。当支持度为40%时,外围药物偏多,共性难于辨别,当支持度设定为50%时,可得到上清丸加石膏、生地、黄连、甘草;当支持度设定为70%时,可得到上清丸加石膏、黄连,去川芎、荆芥;可见,治疗口疮的核心组合为上清丸加减,若阳明胃经热盛,火热上冲,胃气不降常加石膏、黄连以清中焦实火。含“荆芥-连翘”药对成方制剂治疗眩晕的核心药物组合网络展示见图4。
A.支持度40%
3 讨论
3.1 含“荆芥-连翘”药对方剂的中药配伍规律 从频次统计结果显示,《中药成方制剂》中含“荆芥-连翘”药对的所有方剂共77首,涉及配伍中药262味,配伍频率较高(频次≥20)的15味中药根据功效主要可分为以下9类。(1)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淡豆豉。(2)发散风寒药:防风、白芷。(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4)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5)清热泻火药:淡竹叶、栀子。(6)活血止痛药:赤芍、川芎。(7)攻下药:大黄。(8)清热化痰药:桔梗;补气:甘草。表明《中药成方制剂》含“荆芥-连翘”药对的方剂中,最常配伍的药物以解表药为主,性味以寒温、苦辛为主,如《黄帝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配伍药物主归肺经,性味辛凉苦甘,治病初起,加金银花辛凉,荆芥芳香,散热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提示含荆芥-连翘方剂是以外感风热疾病为治疗的优势病种,根据疾病病位不同,辨证论治加入清热、攻下、活血化瘀的中药。如《黄帝内经》:“肺合大肠,肠者,传导之腑”,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理论重要观点,积痰在肺,肺气不降,腑气不同则为秘,形成痰秘一证,故外感风热袭表,常配伍桔梗、大黄、甘草以宣肺、化痰、通腑。
3.2 含“荆芥-连翘”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 本研究显示含“荆芥-连翘”药对方剂的主治证候27种,主治中医疾病35种。其常见的中医疾病为感冒、风温、口疮、暴风客热、眩晕、痹病。涉及中医内科、五官科、骨科等多种中医疾病,其常见的主治证候为风热犯表证、风邪袭表证、热毒炽盛证、风热壅盛证、风热犯肺证、风寒湿凝滞筋骨证;从药物组合网络图可得,《中药成方制剂》中含“荆芥-连翘”药对的方剂治疗风热犯表及感冒均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原则,以银翘散加减为核心组方,常配伍栀子、黄芩清热泻火,羚羊角、水牛角清热解毒药等。治疗风邪袭表证以桑菊饮加减为主方;治疗口疮以上清丸加减为主方,上清丸主清热散风,解毒通便,用于头晕、耳鸣、目赤、鼻窦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方中加入荆芥、连翘、防风等辛散解表药,配合清里通便,以达表里同治。无论风热犯表、风邪袭表,还是感冒和口疮,核心致病机制皆是外感邪气引起。含“荆芥-连翘”药对方剂主治西医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鼻窦炎为主,唐风雷等[11]发现2.08%荆芥挥发油和16.67%连翘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杀菌率均达到99.90%以上。肖会敏等[12]研究发现连翘挥发油中的β-蒎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腮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与本次研究基本相符。此外,大量文献表明,含荆芥-连翘药对的经典名方“荆芥连翘汤”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膝关节炎、痤疮等有明显的疗效[13]。
3.3 含“银翘-连翘”药对相关成药未来的研发方向 由中药频次及组方规律可知,目前含“荆芥-连翘”药对的中成药在临床运用上主要治疗主要以治疗细菌、病毒感染等为主;含“荆芥-连翘”药对的中成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膝关节炎等无菌性炎症方面的研究较少,可作为未来相关新药研发的重点。
4 小结
药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的半夏秫米汤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症”,是历代医家长期临证的经验总结,其遵循中药配伍“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原理,体现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中药药性理论,已成为现代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配伍组合[16]。本次对《中药成方制剂》含有荆芥-连翘的成方为研究目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等方法,对配伍用药、主治症候和主治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高频疾病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含荆芥-连翘药对的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运用荆芥-连翘药对提供指导,为中药新药的创制提供处方来源,指导新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