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分析视野下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解读
——以小说和诗歌为例

2022-12-07亓燕燕

文化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语篇

亓燕燕

我们所接触的语篇种类非常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口译语篇,这类语篇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让学者更好地锻炼英语能力,同时更重要的目的是根据提供的相关理论,促进写作者更好地完成写作,在写作中让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写作目的、写作背景等有更深入的理解。本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着手,对英国和美国的文学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这对理解作品的写作特点非常有帮助,能让读者深深感受英美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并与中国的文学作品进行比对,更好地解读英美文学作品,不断提高应用技能。

一、语篇分析概述

(一)语篇分析的基本原则

在不同语境下,语言结构也有所不同,但是语篇并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仍可以向人们传达文章的内容和含义。语篇分析包括分析语篇的结构、语境、语篇衔接的连贯性等。语篇特征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语言内容的特点和交际功能丰富,特点突出,在对对象的系统分析方面,需要从基于整体层面的内容理解话语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论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如何,语篇分析都会去剖析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二)语篇分析的主要内容

1.分析语篇结构

语篇一定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而且内容应该更加丰富,更加全面,这就需要有丰富的思维逻辑能力,思维行文搭建起了文章的整体结构。语篇结构通常包含以下几种:说明、叙述、描写和议论,这四种结构在写作技术和应用方法上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每种结构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行文的。例如在语篇描述结构中,它使用的文本形式会非常深入地描述人物、对象、场景和地方,它可以更加具体化和细致化,使小感官细节不断地扩展,对人物的描述会更加详细。

2.分析语篇语境

语境分析包括语言交际分析、文章不同语境分析等,是对文章特定空间活动的解释。语境分析涉及的元素比较多,比如人物、时间、地点、话语。语境有情境语境、语言语境、文化语境等。这些语境可以通过社会时间、文化背景、历史习俗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语境间也可作相互地转换。

3.分析语篇衔接的连贯性

句子顺序不能调换,否则就会导致文章思维出现混乱,句意不通的现象。有时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会表达出人物的潜意识活动,也通过表达来展现关键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故意让句子排列不符合常理,给人一种新奇感。而诗篇的连贯性主要依靠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不同句子的表达连接,使文本句意更加通顺,段落之间也更加符合思维逻辑,不能跳转段落,否则就会影响对语篇衔接的连贯性的分析。通过解读文章中的主题词汇、扩展句和结论句等,能够使读者有效挖掘文本中的深层思想。

4.从语篇宏观结构着手,抽丝剥茧

对语篇的宏观结构的有效解读能够促使读者更好地掌控文章的脉络,有效把握语篇的基本题材和文本的整体走向。在此过程中,读者能够精准地寻找到文体的特征,包括标题、标记词等等,用以强化对语篇的整体理解,从而明确相应类别的问题的规律及其特性,进而触类旁通,形成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

二、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

英美文学作品风格多样,与当时所处的时期和主张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文学作品表达了当时的思想、民族的意识、个人的主张。小说以战争文学居多,在这同一时期,“愤怒的青年”开始用作品表达对统治阶层的反抗和不满,揭露阶级分明的英国社会。作者以诙谐隐喻的方式来创作,深受人们的喜欢。还有一些女作家,以青年女性为题,作品以婚姻、恋爱、职业等问题来表达她们的思想,文体内容非常的细腻和丰富、情节动人。英国当代小说的创作又上升到了新的层面。英美诗歌发展历程比较丰富,分为许多阶段,不同的阶段都有典型的代表作家,也有相应的经典作品。整体来看,英美文学作品的文体由于不同时期表达的主题思想,写作风格不同,呈现出复杂丰富的特点。

三、语篇分析视野下对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解读的必要性

语篇分析视野下对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进行解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剖析作品,让读者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等。第一,它可以帮助读者和学习者全面地感受英美文学作品的差异,更加明确英美国家不同的文化差异,也能了解不同国家之间作者对文体表达的创新和借鉴。英美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文化呈现形式也不一样,剖析英美文学作品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时期社会文化背景,为后期文学家的创作提供理论和文学思想基础。第二,英美文学不同的作品,可以帮助读者通过阅读多样的文化去更好地了解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对于文化差异、文化习俗有更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便于他们出国时入乡随俗,避免出现尴尬的事情。第三,较强的语篇翻译,可以帮助还原创作者当时的语言环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从句子结构、语言基本内涵等方面去解读,加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阅读能力可以达到作家的高度以及深度。第四,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读者和学习者审美意识获得很大程度的提高。语篇分析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帮助读者建立和加强审美意识。英美文学作品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也能被读者所理解,读者在翻译作品时也可以用更符合创作者心情的词汇,翻译会更准确更精湛。第五,灵活导入语篇阅读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兴趣,阅读从属于学生的思维智力活动,其与学生英语知识储备和其认知能力的高低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教师需要着眼于科学的思维特征和点拨,促使学生产生大量的思考,明确如何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所以,在新课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灵活地采取多样的教学导入方法,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其更为有效地理解语篇,融入到语篇的教学活动中[1]。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A taste of English humor》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无声电影,学生在观看完电影片段后,其自身学习积极性将会被充分地激发,迫切地希望能够了解课文的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围绕课文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着手分析,让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地处在主动探索的状态下,以此来增强阅读的有效性,深入促进学生的成长。语篇分析是极为重要的,而对其分析往往需要立足于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吸引学生的关注,促使其形成对语篇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在加深其基础印象的前提下,强化其对语篇内容的感悟,引导其渗透到语篇的内部。

四、语篇分析视野下小说诗歌文体特点解读

(一)语篇分析视野下对《老人与海》文体特点分析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还获得了诺贝尔奖。《老人与海》主要内容是讲一个古巴老渔民和一个巨大的马林鱼在墨西哥湾流激烈搏斗的故事。主人公虽然年纪不小,但是遇到危险时不退缩,他敢于拼搏,直面危险,勇于面对死亡的态度令读者非常地钦佩,虽然小说以悲剧结尾,但是老人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人们继续向前。这是该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能成为英美文学代表的主要原因。

1.语篇语言特点分析

《老人与海》是小说体裁,虽然语篇中句子的平均长度都低于一般句子的长度,句法结构多采用独立语句句式。小说语句中还大量运用到了“and”来连接陈述句,使故事情节线很清晰,思维逻辑严谨,小说文体会给读者一种比较鲜明的节奏感,小说用的具体名词比较多,句子描述简单让人易于理解,整个作品的叙事方向既准确又明显。读者更喜欢去沿着精彩的情节继续完成整本书的阅读[2]。

2.语篇衔接手法分析

在文本衔接方面,《老人与海》非常复杂,因此,它经常是英美文学中语篇分析的一个好例子。小说多运用重复词汇、表示照应的词汇、关联性比较强的词汇、有同义关系的词汇。

重复词汇:the boat(L7)—the boat(L1)Steal(L5)—steal (L4)The old man(L1)—The old man(L4、L6)

表上下义关系的词汇:gear(L1)—the gaff and the harpoon(L2)、the wooden box (L2)the mast(L1)

表照应的词汇:The old man(L6)—him(L6)Its(L3)—the harpoon(L2)

表同义关系的词汇:brought(L3)—picked up(L1),take(L4),carried(L1,L2)

作家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故事的发展,让渔夫的行为与下一段落中的语意表达非常自然地衔接起来,文章思路更加清晰,句意更加流畅。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到主人公渔夫的真实的心理状态,更能树立渔夫的立体形象。虽然最终以悲剧结局,但是为渔夫高大的形象做好了良好的铺垫。

(二)语篇分析视野下拜伦短诗《昔日依别》文体特点解读

诗歌文体比较受人们的喜欢,在19世纪,英国流行浪漫主义文学,诗歌备受文人的推崇。在浪漫主义诗人的推动下,诗歌达到了一个顶峰,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学流派。拜伦短诗《昔日依别》成为诗歌中的典型代表。

拜伦短诗《昔日依别》衔接手段使用比较多,主要为:

重复词汇:Thee(L22,23,29,31)Years(L4)—Years(L30)

照应词汇:Its(L15)—the name(L15)Who(L22)—1(L21)

反义关系词汇:Part(L1)—greet (L31)Parted(L1)—met(L25)

同源词汇:Wert(L20)—are(L13)Knew(L21)—know(L21)

省略:(and the rue is) too deeply to tell(L24)Colder(grew) thy

kiss (L6)Name(is)spoken(L5)

同义关系:Server(L4)—part(L1)Cold(L5)—chill(L10)

同一范围词:ear(L18)—check(L5)—brow(L10)下义关系: I (L15)—thou (L20);we (L1)[3]

(三)小说诗歌文体特点对比分析

小说和诗歌体裁不同,实际上也有相似之处,比如创作字数差不太多。句子的长度不会过长。但是,小说和诗歌在衔接方式的使用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诗歌中不管是词汇还是语法的运用,都显示出大而密的特征。诗歌的艺术形式具有语言的高度简洁的特点。小说中的词汇语法会比较小而稀。诗歌创作时需要考虑字数篇幅长度,因此,大多数诗人在写诗时更喜欢写短诗[4]。

小说的创作与作者早期已经形成的概念不可分割,小说可以使用叙事语言和技巧性表达方法来创作,这样可以让作品句子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小说的篇幅比诗歌的篇幅还是要多的,更多的文字表达更有利于情节的丰富,故事完整性也可以得到保留。小说的衔接手段也比较灵活,更有利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对故事有更深的印象。

五、分析英美文学作品特点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启发

(一)英美文学特点

基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渊源,英美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人文思想,主张解放人类,启蒙人类思想。这时英美文学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作品主题也围绕人文而展开。不同的文人语言风格各有千秋。莎士比亚作品多运用精致优雅的语言,弥尔顿利用威严的语言创作,海明威的作品风格语言简明,容易让人理解。这些不同的语言风格,对中国文学都有很深的影响,许多中国作家开始借鉴英美文学的作品风格。与中国文学相比,英美作家有更多的勇气来反思和批判社会,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英美文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因此,不同的流派在不同时期得以发展。比如英国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意识流,以及美国的黑人文学[5]。

(二)英美文学对我国文学写作的影响

写作主题发生了变化,除此之外,写作风格也大不相同,中国文学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许多作家开始使用象征主义手法,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野草》。中国文人也开始借鉴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人们应该追求自由与个性的思想。

六、结语

英美文学作品特点突出,值得详细研究,学习优秀的语篇写作技巧。不同的体裁运用借鉴的点也略有差别。英美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依据语篇分析,有利于后世文人进一步去研究和创作新的作品。通过分析,读者的阅读能力会得到质的飞跃,读者的文化知识也得到了增加,读者对作品的赏析和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英美文学作品精髓被深挖出来,人们更能体会英美文学的文体特征,感受到不同时期不同作家创作著名作品的魅力。从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上去剖析英美文学,有利于文坛更多作品的诞生,也能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作品语篇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文学作品与数学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