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
——以绍兴市为例

2022-12-07

文化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绍兴一带一带一路

刘 俊

绍兴越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学术界已从不同视角对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进行了诸多研究和探讨,但关于“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绍兴市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系统分析梳理绍兴市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优势、挑战,探究开展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路径、价值,对深化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浙江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优势

作为越文化的发祥地,绍兴市在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绍兴,古称越州,迄今已有2500余年建城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了古越文化、大禹文化、书法文化、阳明文化、鲁迅文化、戏曲文化、黄酒文化、唐诗文化和运河文化等独特的文化“金名片”,并先后当选2021年度“东亚文化之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2021研学旅行十大热门城市。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大禹陵、舜王庙、兰亭、印山越国王陵、鲁迅故居、蔡元培故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大禹祭典、舜王庙会、黄酒酿制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6项,蕺山(书圣故里)、安昌镇、东浦镇、冢斜村等一批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优势。

(二)区位交通得天独厚

从地理位置来看,绍兴隶属于浙江省,地处浙江省中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州湾南翼,靠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毗邻上海、宁波等“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港口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和杭绍甬一体化发展的枢纽城市,也是“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2021年,绍兴市开展了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内联外畅提升行动,通过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打通海陆空国际大通道、常态化开行“义新欧”班列诸暨号、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等重点工作,倾力打造“一带一路”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融杭联甬接沪”、杭州湾南岸一体化发展的枢纽城市。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为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撑。

(三)“侨文化”基础坚实

作为名士之乡,绍兴侨务资源丰富,是浙江省的重要侨乡。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国家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绍籍华侨华人的数量日益增加、分布更为广泛、素质不断提升,在参与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据统计,截至2021年8月,绍兴现有海外侨胞、归侨侨眷16万余人,分布在世界106个国家和地区,建有海外社团22个,他们规模庞大、组织健全、商贾辈出,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广博的人脉关系以及丰富的智力资源。绍籍华侨华人既熟悉祖国和侨居国(地区)的政策法规、文化环境与风土人情,又与故乡亲人血脉相通、同根同源,对越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是推进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绍籍华侨华人情系桑梓,为绍兴经济社会发展、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十三五”期间,绍兴成功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国际友城大会、“沿海上丝路,讲中国故事”——“盛世公主号”海上丝路首航特别活动、“新西兰绍兴周”“中国绍兴·匈牙利佩奇友好音乐会”等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文化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2021年,绍兴以“东亚文化之都”为平台,开展了“东亚文化之都·中国绍兴活动年”“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书法邀请展、绍兴有戏·第六届全球越迷嘉年华、中日韩三国“故乡对话大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国际化活动,并通过加强对外友好交流、拓展文化旅游交流等形式,积极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城市,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人文交流活动。日益紧密的文化交流,为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经贸合作不断拓展

“十三五”期间,绍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含港澳台地区)投资累计13.5亿美元,“义新欧”诸暨班列发挥通道作用,统筹办好中日韩“一带一路”工商大会、中非经贸合作发展绍兴峰会,“非洲中心”浙江省分中心等永久落户绍兴,对外经贸合作取得新进展。2021年,绍兴通过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系列宣介活动、制定《2021年度境内外展会目录》、举办2021绍兴出口网上交易会和中日韩工商大会等方式,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绍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要素禀赋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尤其是纺织、化纤、机电、黄酒、茶叶、珍珠和丝绸等优质特色产品,十分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需求,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不断拓展的经贸合作,为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挑战

当前,绍兴市在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近年来,绍兴市在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领域推陈出新,文化论坛、文艺演出、文艺节会、文化联谊、文化参访和文化产业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体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健全,统筹协调的力度、相关的政策措施需进一步加强。

(二)品牌辨识度有待提高

绍兴越文化已形成了古越文化、大禹文化、书法文化、阳明文化、鲁迅文化、戏曲文化、黄酒文化、唐诗文化和运河文化等诸多品牌,但核心文化形象相对模糊,尚未形成持续响亮、富有市场号召力的主品牌,越文化品牌辨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年轻人和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时尚化、创新型越文化品牌相对欠缺。

(三)传播方式有待创新

近年来,越文化传播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传播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国际传播能力需进一步加强;传播策略缺乏系统性整体设计和规划,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平台之间的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传播渠道主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事业单位、团体、民众等社会力量传播主体还存在一定缺位现象。

(四)越文化资源转化程度有待提升

当前,绍兴市在推进越文化资源向越文化产业转换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但越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越文化资源创新利用的局面有待进一步拓展;越文化资源与数字新技术等深度融合不强,在融入产业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五)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人才缺乏,是制约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重要因素。当前,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人才队伍结构相对单一,创意设计、文化研究、经营管理、数字信息等人才不足,具有涉外、创业、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文化基层传承力量不够,缺乏有效的引才育才留才机制,越文化产业拓展后劲动力稍显不足。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路径

“一带一路”背景下,绍兴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品牌建设推广、创新传播方式方法、推动越文化资源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进一步深化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

(一)建立健全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体制机制

加强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可持续性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对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进行系统规划、统筹兼顾,出台相关指导政策和专门规划,推动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可持续性发展;加强制度保障,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常态化交流机制,共同制定越文化交流与合作相关协议,为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二是建立健全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协同联动机制。加强交流对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定期开展文化交流互访、人文交流对话,推动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相关方案制订、政策协调和项目落实;强化协同联动,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整合资源配置,形成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一盘棋”合力;用好侨资侨力,充分发挥以“侨文化”为“桥”的纽带作用,凝聚侨心、汇集侨智,推动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

(二)强化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品牌建设推广

加强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要强化品牌建设推广。一是强化越文化品牌建设。以现有的古越文化、大禹文化、书法文化、阳明文化、鲁迅文化、戏曲文化、黄酒文化、唐诗文化和运河文化品牌为基础,精心培育打造具有鲜明标识的越文化品牌,并形成规模和集群效应;全面繁荣越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创意设计等事业,系统推出一批思想深邃、特色鲜明、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越文化精品工程,擦亮越文化“金名片”。二是强化越文化品牌推广。积极筹办国际性文化论坛、文艺展演、文艺创作、交流互访、文化节会等活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讲好越文化故事,不断增强越文化品牌的辐射力、影响力。以“东亚文化之都”和亚运会为契机,推出优质越文化主题旅游路线,开展形式多样的越文化对外交流和民间友好交流活动,扩大中国兰亭书法节、中国黄酒节、公祭大禹陵典礼、阳明心学国际峰会等文化节庆会展的影响力,提高越文化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三)创新越文化传播方式方法

加强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要创新越文化传播方式方法,推进越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一是建立健全越文化传播机制。加强越文化传播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快推进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兴媒体、平台深度融合,统筹利用新兴媒体特别是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挥社交媒体平台精准、定向传播优势,不断增强越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拓展越文化传播渠道,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团体、民众以及不同社会力量的功能和作用,汇聚越文化传播的强大合力。二是创新越文化传播方式。深度挖掘具有鲜明特色、时代特征的越文化资源,运用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载体、话题等元素讲好越文化故事,忌“标语式”“说教式”宣传。明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受众对越文化的需求偏好、规律和特点,加强与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交流合作,建构贴近海外市场和受众文化信息需求的越文化传播内容、策略,因地制宜开展越文化国际宣传推介。

(四)推动越文化资源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挖掘好、弘扬好、利用好越文化资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也是加强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一是强化创意驱动。运用现代创意,创新越文化表达形式,创造出形式新颖、创意丰富、底蕴深厚且富有吸引力的越文化产品,让越文化可视、可听、可感,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二是强化数字赋能。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赋能越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越文化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促进越文化产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跨界融合。将越文化资源与科技、商业、旅游、体育、会展、研学等资源和要素深度融合,对越文化资源进行跨时空、跨领域、跨观念的“活化”利用,创造出符合新时代需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越文化产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五)打造高素质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人才队伍

加强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打造高素质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人才队伍。一是健全人才机制。精心谋划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高层次越文化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完善越文化人才评估体系、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提升越文化人才集聚功能,打造一支具有全球视野、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越文化人才队伍。二是引进专业人才。建立越文化人才数据库及引进需求名录,拓宽越文化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引进创意设计、文化研究、经营管理、数字信息等高层次越文化人才。强化越文化研究中心智库建设,推动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高质量发展。三是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创新越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政、企深度合作,加大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越文化人才培养储备力度。强化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人才挖掘和培训,加强基层文化事业管理、文艺作品创作等方面人才队伍建设,为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价值

“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

(一)文化价值: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推进文明互鉴互通

越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等特质。加强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讲好越文化故事,传播好越文化声音,有利于展示越文化独特魅力,提升越文化的影响力,促进越文化繁荣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国情、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加强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坚持互相尊重、互学互鉴和创新发展,有助于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文化融合创新,推进文明互鉴互通、文明成果共享,助力浙江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二)经济价值:深化文化产业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绍兴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市场活力凸显,取得明显成效。当前,绍兴文化产业已成为绍兴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十四五”时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促进文化产业相关立法的深入推进,为越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背景下,积极发挥越文化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创新性发展越文化产业,有利于深化文化产业改革,拓展文化产业合作,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增长活力,助推绍兴“十四五”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社会价值:架设民心相通桥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心灵相通的重要纽带。近年来,绍兴深化友城交流合作,截至2021年3月,已与27个国家的54个城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与32个城市签署开展友好交流备忘录,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带一路”背景下,利用好国际友城平台,加强越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有利于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搭建理解、互信与合作的桥梁,增进信任、促进友谊、深化合作、共同发展,夯实“一带一路”建设民意基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绍兴一带一带一路
绍兴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绍兴古镇寻荼社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