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精神”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2022-12-07姜昕玥
姜昕玥
马克思主义相对于黑格尔哲学,是在继承与超越中诞生而出的现实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突破了黑格尔哲学将“精神”作为理论内核的思想模式,进一步打开了哲学发展新时期的领域大门。马克思主义认为世间万物是一个新的不断取代旧的的运动过程。因此,黑格尔哲学的陈旧性,注定了其会被新的具有实践性的哲学思想所继承与超越,那便是马克思主义。
一、黑格尔哲学的建构与意义
黑格尔是西方公认的2000年发展中的几位伟大哲学家之一。他把康德创立的德国古典哲学、唯心论哲学发展到了最高点。其是在充分吸纳前人各种思想的基础之上诞生出的以“精神”作为理论内核的思想模式[1]。在辩证的否定之否定之中,打破了长期以来哲学的二元化思想模式,将二元化统一整合为一个“绝对精神”的领域世界。虽然黑格尔哲学具有着浓重的唯心主义色彩,但其仍然对哲学的推动性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原因是德国古典哲学中,对于主体能动性的重视以及对实践的探讨,都成为了后世在进行哲学探讨过程中的发展基石,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还有关于黑格尔哲学的建构,黑格尔哲学研究的是哲学自身。黑格尔哲学并不是研究每一个哲学家,而是从哲学问题本身而来的。也就是说,构成黑格尔哲学的起点的东西只是哲学本身,而不是任何的一个哲学家或者哲学派别。所以,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体现着对整个哲学的批判和反思,这个批判和反思的整体,就是黑格尔哲学自身。虽然从这个哲学体系中会看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影子。但是他们的思想只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一个环节,所有这些哲学家的思想,都被黑格尔融入到他的哲学体系中,反映在他的《逻辑学》之中。
二、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哲学本体论的超越
黑格尔将主体与客体这二元统一整合进一个“绝对精神”的领域世界当中,世间万物都是由“绝对精神”所衍生而出的,同时这也代表了黑格尔哲学发展的本体。但相对的,这个本体是过分强调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是同现实生活与实践活动所背离的。由于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由“精神”所延伸而出的,从这个点,黑格尔对于思维和存在的探讨也是在精神范围之内进行的,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本身还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达,即万物都是围绕着“精神领域”运转的,对于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关系探讨还是在“精神”中进行的,这也是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哲学所主要批判及超越的点。马克思主义对于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以及超越,所诞生便是基于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以及实践活动之上哲学发展体系[2]。同时相对的,马克思能够总结并发展出实践性的、客观性的、物质性的、历史性以及革命性的哲学思想理念,黑格尔哲学作为基础也是功不可没的。此外除去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同为德国古典哲学学派的费尔巴哈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助推剂。例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马克思就对费尔巴哈所提出的批判概念给予了充分的认同,同时也批判了旧派唯物主义,建立起了以社会实践以及人类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思想。另外,马克思也对费尔巴哈对于唯物主义概念发展的不彻底给予相应批判,认为费尔巴哈对于唯物主义的发展相较起来是片面且静止的,具有着形而上学的因素在内。比如费尔巴哈对于人的认知是建立在“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之上的,及片面地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去概括其整体的社会观。其实从根本上来讲,费尔巴哈对于唯物主义的发展是片面的,是不完整的。这导致了当费尔巴哈将研究的视野聚焦于唯物主义之上时他会脱离历史,而当他聚焦研究历史之时又会与唯物主义观念所脱节,这种脱节也导致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无法得以充分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维度出发,马克思认为一切的感性思维都可以用物质的思维出发进行辨析,并据此不断发展,最终同恩格斯一起搭建起了科学的唯物史观以及唯物辩证法,并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以此为方向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剥削性实质做出了探究,这是对于黑格尔哲学本体论的完美超越,进一步稳固了以科学唯物史观以及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综上,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的出现颠覆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发展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发展基石。
三、继承与超越: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哲学的内涵本身是有革命性意义在内的,但同时也有保守型的一面。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保守的一面压过了革命性的一面。另外,黑格尔哲学是具有唯心主义的,以“绝对精神”为内核,从外部自然界出发,最终又以“绝对精神”为归宿点,是一个封闭式的循环发展过程,具体来说唯心主义色彩是浓厚的。但就是在这极具唯心主义色彩的思维中所诞生而出的辩证思维,确实成为了日后马克思所借鉴并充分运用的思想理论概念,并且这种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主导性理念也成为了哲学发展的主要方法论[3]。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以及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以及途径,人们使用怎样的方法论去认识世界也就决定了会怎样地去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其实就是对黑格尔哲学的一个不断继承与超越的过程。
四、对于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世间万物都是存在于运动过程当中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关于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康德的“星云假说”,其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首次用科学的观点阐述了世界运行的方式,从而否定了在欧洲流行了许久的神创论。而康德学说中有一个革命性的理论突破,那便是关于物质与运动概念的提出。黑格尔曾经提出过:“运动的本质是成为空间与时间的直接统一;运动是通过空间而现实存在的时间。空间与时间在运动中才得到现实性。”[4]的理论概念。但其还是认为运动才是世界运行的内核。首先,黑格尔并不认同片面且孤立的,认为不存在运动一说的形而上的唯心主义观念;其次,黑格尔虽然极力认同运动一说,却认为运动是由“精神”所延伸而出的,是离不开“精神”运作的,而这又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理论。那么在这种语境下,如何解决物质运动的推动力作用并打破牛顿的“上帝推动”假说?对于此,恩格斯就曾提出过“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这个观点说明了运动是物质重要属性,并且物质是在不断地运动过程当中的,这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这种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相结合的理论观点很好地诠释了静止的存在。而这样的理论观点,同样也是马克思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对于黑格尔哲学的良好继承。此外,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发展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突破,比如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物质的运动是客观存在且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这对于黑格尔哲学的“绝对精神”概念内核可谓是做出了革命性的突破发展。
五、关于主奴辨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黑格尔在其著作《精神现象学》中,提出过主奴辩证思想的理论概念。首先关于主奴辩证,主奴之争起源于人对承认的欲望,这种欲望区别于一般的生存需求,不指向自然中的对象,而多是指向另一个人的欲望。其欲望的本质在于一种否定性——在面对对方的欲望时,否定并扬弃对方的欲望,设法让对方屈从于自我,让对方承认自我。这时,这种否定另一个自我意识的过程,满足了自我意识的被承认欲望。为了获取承认,出现了个体之间互相对立的局面,双方必须通过搏斗来获取最终的承认。
同时主奴辩证法也是黑格尔自我意识发展重要的叙述,分为好几个维度,包括意识、精神、自我意识等等。这其中意识是个体对外物的关系处理,自我意识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处理,是人进行社会化的一大迈进。而主奴关系是对于这些维度的进一步拓展。在具体的主奴关系中,首先主人会将奴隶当作应当绝对服从的对象看待,主人对奴隶的需要更多地是来源于对其服从性的欲望需求;其次,奴隶为了讨得主人欢心,以求得主人的赏赐,就必须要套用主人所给的身份存活。这就构成了黑格尔所谓的“异化”,即表面上看起来主人对于奴隶是处于一种绝对掌控、征服的地位,但其实主人只有依靠奴隶的存在才能够满足其作为主人的需求。此外,奴隶为了能得以生存,得到主人的赏赐,就必须要不停地进行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改造,即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奴隶还是单纯地处在意识的初级阶段,而随着不断的发展,奴隶的意识产生觉醒,达到了自我意识的阶段,并进一步使奴隶与主人的身份发生倒置,奴隶变成了主人。黑格尔在此从某些角度印证了劳动的意义,也同时强调了辩证法的实际意义,但在黑格尔的主奴关系理论中,奴隶对于自身仍是处于思维范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相反,马克思在黑格尔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实质性的劳动实践,马克思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过:“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这一事实无非是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既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5]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 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是相脱离的,而这样的脱离也会导致人与人社会化过程中的异化出现。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认为伴随着劳动者意识的阶段性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未来必然会导致资产阶级的覆灭以及无产阶级的崛起,进一步推进共产主义的诞生,这是马克思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一大变革性创举。
六、对于自然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关于黑格尔对自然界的认定,同样是建立在“精神领域”之上的,认为自然界也是由精神为内核而构成的,是唯心主义观念。其实从根本上看,黑格尔对于自然哲学的认定,一个层面是认定了自然界是由精神为内核而构成的,另一个层面也认定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实践干预也是基于自然层面之上的,是以一种唯心精神以及概念的观念去观察物质世界的。而马克思则是在黑格尔关于自然哲学观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修正与完善。马克思首先批判了黑格尔的自然哲学观念,指出了客观世界、自然界对于人的重要性,人要依靠自然、依靠客观世界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同时马克思也指出了人在依靠自然界的同时是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的,自然界也因人的改造而得以发展。总体来说,马克思的自然哲学是以自然界以及物质世界的存在为前提的,人作为个体,依靠自然界进行生存,进一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与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有不谋而合之处。但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对于黑格尔自然哲学的继承与超越,关键之处是马克思是站立在历史观与物质观的基础之上进行对于自然哲学的探讨的,即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而这一发展的最终形态便是共产主义社会,也可以说是完成了对于人道社会的打造,马克思认为一个社会只有实现了对人道社会的转变,人作为个体才能实现充分且全面的发展,自然界以及物质世界也绝非是“神”所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自然界只有成为人类发展的载体,成为人类实践的对象,才能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有机体,在人类改造自然,自然改变人类的过程中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继而形成命运共同体。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运行体制下,劳动出现异化,人作为个体与生产出的自然商品出现脱节,人在这个条件下是极度不自由的,那么为了实现人最大限度的自由,使人得以全面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摒弃陈腐的资本主义制度,转投完备且光明的共产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马克思针对黑格尔自然哲学的继承与超越,会使人类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向着光明前行。
七、结语
黑格尔哲学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巅峰,其思想理论还是以“精神”为内核,糅杂着不少唯心主义色彩。马克思在研究黑格尔哲学时不断地对其进行了批判继承,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本体论的超越、对于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关于主奴辨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对于黑格尔自然哲学的继承与超越,从而结束了德国古典哲学形而上的思想发展模式,进一步使哲学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了解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哲学的继承与超越,会帮助我们在新时期更加坚定地走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道路,正确地看待世间万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以及早日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给予极大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