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传承路径研究

2022-12-07付嘉文李守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会宁县会宁红色

付嘉文,李守越

(甘肃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 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形成了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会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弘扬与传承长征精神和会师精神需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供鲜活的素材。

1 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传承的现状

会宁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指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和红军长征胜利景园内所包含的遗址、遗迹、遗物、建筑物,以及各种各样的革命故事、英雄人物、文学作者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会宁县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引领下,以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展志愿者活动,以创作红色民谣诗歌为抓手,大力开发、利用与传承红色文化资源。

1.1 以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为着力点

随着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价值的日益凸显,各地政府都在深入发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宁县始终坚持“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以“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口号,以打造“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始终坚持“大景区、大旅游、大市场、大战略”等大发展理念。以红色旅游为牵引,逐步形成“两心、三轴、三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和以城带乡、联动发展旅游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同时会宁县着力打造以“红色旅游”“金色教育”“历史文化”“绿色产业”等“四位一体”的旅游模式。在“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的带动下,会宁的红色文化旅游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以红色旅游为主导带动历史文化、教育、农业的发展,以历史文化、教育资源、绿色农业为衬托,增强红色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使红色旅游产业化、商业化[2]。

1.2 以开展实践活动为抓手

开展革命纪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书法比赛等实践活动,逐步成为会宁县利用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抓手。2020年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会宁县于会师园举办了以“我为红军会师园旧址撰对联”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成为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渠道。当代青年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通过接受红色教育,继承革命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现实回应。“会师园”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2021年暑期来自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 兰州文理学院3 所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在会师园内通过诗歌朗诵、学唱红歌、做向导、当讲解、讲红色故事等形式,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动、进步”的志愿者精神。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能够使当代大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了解革命的历史、传承红色文化资源、赓续红色基因、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1.3 以创作红色歌谣为新载体

素有“秦陇锁钥”之称的甘肃会宁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书法、社火小曲、灯影子、秦腔、会宁民谣、诗歌等,其中会宁民谣、诗歌已成为会宁文化的标志。2011年会宁民谣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宁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创作了大量民谣与诗歌,其民谣主要有夯歌、田歌、山歌、小调四大类。如《王家的哥》《割麦》《摘棉花》《十炷香》《进花园》《割韭菜》《孟姜女》《绣荷包》《十杯酒》等歌谣,反映了会宁人民朴实的生活方式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红色文化资源有着地域性的特点。随着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传承,有效实现红色文化与民间艺术相融已然成为红色文化利用与传承的新途径和新载体。会宁县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开发利用与传承的新载体,将当地民谣与红色文化相融合创作出了上百首红色歌谣,如《拥军民谣》《红军十二歌》《会师山歌》《甘肃老家》《再一次出发》《大会师》《会师情》《会师遥》《美丽会宁》等。会师歌谣不仅再现了当年红军会宁会师的人和事,而且还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红军、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佩之情,这些歌谣已成为会宁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宁县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同时也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在“会宁园”内通过教授红色歌谣让广大游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通过各种途径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培育红色基因。

2 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承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会宁县通过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开展实践活动、创作红色歌谣等形式,充分发挥了红色文化的价值,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宁县在开发利用与传承红色文资源时存在诸多的问题。

2.1 受区位因素影响,红色文化资源的省外辐射度不高,与省内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度不高

地理区位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良好的区位因素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便利条件,相反则会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区位因素的限制,会宁红色文化资源的辐射度不够。实践调查发现,前往会宁接受红色教育的主体中甘肃省内人员高达90%以上,省外人员所占比例却不足10%。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现有300 多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682 处革命遗址[3],其全国革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处,省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3 处,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见证、记录和承载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轨迹,也蕴含了伟大的革命精神。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地域性特点较为明显。会宁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性表现在会宁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相结合上,如当地民谣、民歌、诗歌、建筑物风格等,都彰显了会宁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也正是由于这种地域性和独特性使得会宁红色文化资源与甘肃省内其他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融合度不高,加之在利用与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导致与甘肃省内其他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合度不高,难以构成形成合力。

2.2 缺乏专业的研究团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不够,缺乏对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理论研究

红色文化开发利用与传承离不开专业团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尤其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当代价值,以及红色精神的研究,是开发与传承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和保障。会宁县政府是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主体,忽视了打造专业性较强的团队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缺少专业性的建设人才,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特征、经济价值等方面,缺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其它方面价值尤其是对红色文化资源价值的研究,同时关于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路径的研究严重不足。由于缺乏专业的研究团队,会宁县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和红色文化资源传承方面,缺乏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撑。

2.3 开发与利用理念和经验不足,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意识不强

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较为丰富,主要包括:“历史印证价值、文明传承价值、经济驱动价值、精神弘扬价值、挑战锤炼价值、‘硬实力’推介价值”[4]。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情感,其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正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传承的根源所在,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其核心是传承红色精神,因此在红色文化的价值实现中,弘扬精神价值是其核心。由于许多地方将红色文化旅游当作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时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在强调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驱动价值的同时,严重忽视了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会宁县在发展开发利用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重视经济价值、 忽视精神价值弘扬的现象。比如:在图书馆内有大量的红色图书,然而这些图书的价格较高,在群众中普及推广有一定难度。

3 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传承的路径

在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和传承。但随着红色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红色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网络媒体在文化传承中作用的凸显,为应对好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及开发利用和传承中的突出问题,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传承方面应从以下几个发面入手,探究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传承的新路径。

3.1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为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传承与保护。习近平总书记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传承的价值、方法等维度对红色文化资源作出了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传承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养,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侵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真切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西路军不畏艰难、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你们要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5]从以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红色文化资源对青少年成长成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讲好红色故事是利用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途径,既要重视知识的灌输又要加强精神培养,用红色精神教育和激励当代青年。利用与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培育,引导青年一代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力量。会宁在利用与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时要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论述为精神引领和价值遵循,在注重经济效益时更要关注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深入挖掘长征精神和会师精神的当代价值,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精神动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要讲好长征故事以及会师故事,用鲜活的实例鼓舞和激励当代青年,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热爱伟大祖国、敢于担当时代大任、锤炼品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3.2 加强与省内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合度

从红色文化利用与传承的现状看,红色文化旅游已成为利用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主渠道,各地都将红色文化旅游当作经济社会的新引擎。甘肃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已成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但由于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外省相比存在差异,因此甘肃红色文旅游的省外影响力和辐射度较低,加之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地域差异较大,为了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存在着相互竞争的现象,难以形成融合。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传承应始终立足于甘肃,积极和甘肃其他红色文化资源相融合,发挥区位优势。陕西省为较好利用与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以延安精神为核心,以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带,推动和促进了陕西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为利用与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新举措。会宁县在利用与传承红色文化时,应该充分考察甘肃众多红色文化资源,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与省内其他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建立以长征精神、会师精神及南梁精神为核心,以会宁、南梁红色文化资源为主体的红色文化旅游群,打造甘肃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共同推进甘肃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会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传承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6]。

3.3 依托高校建立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基地

利用与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离不开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依托高校建立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基地,建立红色文化资源讲师团,能够为研究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优质资源。如陕西省商洛市为较好地利用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培育红色基因,当地政府以商洛学院为依托,在商洛学院图书馆成立了“商洛红色文化资料馆”,积极开展对商洛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从理论层面为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传承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兰州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赓续甘肃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学院内成立了甘肃红色文化中体验中心,在丰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为利用与传承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新方向。会宁县在利用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时应当与甘肃省内高校相互配合,成立会宁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建立红色文化讲师团,宣讲会宁红色文化,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同时依托高校加强对会宁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尤其是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开发利用的现状、困境,以及对策的研究,为会宁更好利用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猜你喜欢

会宁县会宁红色
红色是什么
新时期会宁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百年潮
会宁民歌融入中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策略
“开心农场”进校园——会宁县小学劳动教育见闻
红色在哪里?
我在会宁等你
浅谈会宁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
追忆红色浪漫
甘肃会宁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