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北海涠洲岛旅游文化翻译研究
2022-12-07黄蕾
黄蕾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广西北海 536000)
1 涠洲岛旅游文化翻译现状
一是从有关涠洲岛旅游文化的研究上看。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旅游文化翻译” 得到239 篇研究论文;检索关键词“海岛旅游文化翻译”得到0 篇论文;而检索“涠洲岛翻译”这个关键词,也同样是0 篇文章。由此可以得知,研究旅游文化翻译的文章较多,范围较广且时间较早; 而研究与海岛旅游文化翻译和涠洲岛翻译的文章为0。同时,在检索“Weizhou Island tourism culture translation”时得到189 条检索结果,但经过仔细地阅读此类文献资料可以发现,真正与涠洲岛旅游文化翻译相关的文章非常少,大多数的文章是关于涠洲岛的生态环境状态对旅游的影响,或者是在研究旅游发展策略等其他方面时少量提及,没有对涠洲岛旅游文化翻译进行研究。
二是从涠洲岛的旅游文化宣传上来看。没有与涠洲岛旅游文化翻译相关的出版物,在网上只有少量英文版的与涠洲岛旅游相关的网站,但是相关的英文介绍也很少,多数是在介绍北海的时候少量介绍几句。
以上说明涠洲岛旅游文化翻译的研究不足。涠洲岛作为近年来北海市政府开发的重要旅游项目,加上随着全球化和“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北海涠洲岛势必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游玩和参观,应更多地挖掘北海涠洲岛的特色海岛文化,深入研究其旅游文化翻译的策略和方法,推进北海涠洲岛的国际化步伐。该文意在从以下方面进行涠洲岛旅游文化翻译的研究和探讨。
2 翻译理论
传统的翻译理论更多地关注翻译实践当中“直译”还是“意译”的问题。而尤金·奈达则认为“在动态对等中,译者关注的并不是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而是一种动态的关系,即译语者和译语之间的关系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在之后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他又把“动态对等”[1]这一概念转换为“功能对等”,并侧重于翻译的功能用途,强调翻译应该结合语言学和文化背景,打破不同语言之间形式结构差异所造成的束缚,尽力促使译入语读者与源语读者在阅读原文时的理解一致。功能对等理论提出,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能够达到原文本与译本功能对等,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弥补或调整[2]。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提出了3 条翻译原则: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即力求兼备形合与意合。第二,如果内容和形式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可以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即放弃形合,从而达到意合。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的方法来弥合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所谓的“重创” 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3],也就是用译入语对源文本进行阐释说明,从而使目的语和源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
3 涠洲岛特色旅游文化翻译研究
3.1 海洋文化
3.1.1 海洋文化之地质景观
海岛(island),作为受海洋文化影响最大的地域,其旅游文化是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的,可以说一个海岛的旅游文化是基于其海洋文化的发展和变化的。
涠洲岛位于北海东南面的北部湾海面上,是广西第一大岛,也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在经历了几百次火山喷发、海洋风暴、地震海啸之后,涠洲岛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火山地貌、 海蚀地貌和珊瑚礁地貌综合体[4]。
在对中英文的文献资料、 英文新闻和英文旅游网站进行研究之后,发现长期以来对涠洲岛的英文介绍非常少,大多数情况是在对北海的整体介绍的情况下顺带提及几句。英文新闻主要来自China Daily,但以图片为主,仅有简单几句话介绍。英文旅游网站上的介绍则各有侧重,但在英文的翻译上没有做统一。例如,在距离涠洲岛东南9 海里的地方有一座斜阳岛。在关于涠洲岛各类的旅游景点介绍当中,斜阳岛都属于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就这个出现频率如此之高的名称,都出现了 “Xieyang Island”和“The Setting Sun Island”两种不同的翻译。这两种翻译其实都是有翻译的理论依据的,第一种是直接音译,第二种是意译。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的第一条翻译原则,力求兼备形合与意合,即尽量做到保留原文形式,又能表达原文意思,可以把两种翻译统一成一种,即The Setting Sun Island。之所以选择意译,是因为直接对斜阳岛进行音译存在一个问题,即“Xie”这个是中文的拼音,在英文当中没有相同的音。英文中有[ie]这个音标,但是发音与中文的拼音不一样。笔者邀请了几位外国友人来读“Xieyang Island”,得到了不同的读音,有的类似于 “Xueyang”, 有的是“Ziyang”,有的是“Xiyang”。这个是存在于英文国际音标发音和中文拼音发音方式两者间的问题。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其英文名是“Bing Dwen Dwen”。在中文拼音中“Dun Dun”读“敦敦”,但是在英文中,字母U 在重读闭音节当中读[ʌ],因此,“Dun”的读音是[dʌn]。为了避免让外国友人读出来的差别过大,因此在翻译时做了一定的折中。由上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功能对等视角的指导下对涠洲岛旅游文化翻译进行进一步规范,可以更好地让外国游客了解涠洲岛的旅游文化。
3.1.2 海洋文化之珊瑚石
珊瑚石是大自然的馈赠。从很早的时候开始,涠洲岛的居民就利用珊瑚和贝类等石化而形成的珊瑚石建造住宅。这样的房子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涠洲岛的居民长期以来就住在珊瑚石建成的房子里,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游客若想要体验一下珊瑚石房子,可以住在涠洲岛上那些古朴、有海洋文化韵味却又充满新生力量的民宿里,感受珊瑚石带来的冬日“温情”和夏日“清凉”。
以下英文为笔者对上一文段的试译,仅供参考。
Corallite is considered to be a gift from nature.From a very early time, the residents of Weizhou Island have built their houses with corallite formed by the calcification of coral and shells. These kind of house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rm in winter and cool in summer. Residents in Weizhou Island have lived in these Corallite houses for a long time and formed unique living habits and lifestyle. If visitors want to see the style of corallite houses, they can live in those quaint,full of marine cultural charm and vitality home accommodations on Weizhou Island, and feel the "warmth" in winter and "refreshing" in summer brought by corallite.
笔者反复研究文段大意,了解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以及相关术语,对当中的一些比较散文化的表述进行评估。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翻译方法,推敲原语与目的语的信息量、语意、语言风格等方面,检查拼写和译文内容的连贯性。
在对上面文段的翻译过程中,笔者发现文段最后一句的句子较长。对于这种类型的句子进行翻译,可以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直接按照中英文互译当中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先写主要的简单句,再把其他的内容变成后附的,用一些关联词进行连接。二是对原有句子进行重构,不能用与原文一样的文体格式,就改变句子格式,在维持原有句子内容和意思的情况下对句子进行改写。
在数字媒体发达的今天,可以在各种数字平台上看到涠洲岛的旅游文化宣传文章和视频。可以在宣传当中,添加对应的英文核心词汇、句子和文段的翻译,这样更有利于分享和转发宣传文案,扩大海外影响力。
对涠洲岛旅游文化的翻译,要基于其文化特色。涠洲岛四面环海,拥有极其典型且丰富的海洋文化,充分挖掘其海洋文化,把涠洲岛的居民长久以来认识、把握、开发和利用海洋、与海洋共生的生产和生活行为推广开来,用这些形成涠洲岛的旅游文化,不仅可以更好地继承原来优秀的文化,还能让更多地人来了解这个有丰富地方特色的小岛。
3.1.3 海洋文化之博物馆内的英文翻译
涠洲岛有国家地质博物馆,这是中国首座建在海岛上的火山地质博物馆。馆内有多个不同功能的展厅,主要介绍涠洲岛基本情况、火山地质、自然景观及人文历史,展示涠洲岛的地形地貌、湿地生态、海底珊瑚、海岛历史等。
在春秋战国时期,涠洲岛属于百越之地(先秦古籍对南方沿海一带诸族的泛称),因交通不便利,故岛上的居民很少。后来,福建的客家人成为了涠洲岛上最早的岛民,因此,涠洲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虽然由于岛禁,涠洲岛的居民被迫三次内迁。但在清朝的时候,雷州和廉州有大批客家人为躲避战乱,冒着风险重新上岛定居,辛勤开垦荒地,共同耕织,岛上的居民又多了起来。涠洲岛上有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但居民最常用的方言是客家话、粤方言(包括廉州话、疍家话和北海话等)和闽南方言(黎话)[5]。在涠洲岛的旅游业真正发展起来之前,涠洲岛上的岛民是在各自的区域讲自己的方言,发展自己区域的文化。由于岛上80%的居民为客家人,因此客家文化在岛上具有其独特的并且较漫长的一个发展过程。如今,岛上的风俗沿袭了客家人在建筑、服饰、饮食和信仰上的传统风俗习惯,同时也融合了涠洲岛上典型的海洋气候和生态环境特征,衍生出具有浓厚海洋文化特点和海岛特征的客家文化。
以下英文为笔者对上一文段的试译,仅供参考。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Warring States Period, Weizhou Island belongs to Baiyue (the general name of the nationalities along the south coast in the ancient books of the Pre-Qin Dynasty). Because of the inconvenience of traffic, there are few people on the island. Later, Hakka from Fujian became the earliest island people on Weizhou, so the Hakka Culture in Weizhou Island has a distant region. Although the residents of Weizhou Island were forced to move in three times due to the ban on the island, however, a large number of Hakka families in Leizhou and Lianzhou took risks to resettle on the island in order to avoid the war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They worked hard to reclaim wasteland, cultivated and weaved together.And then the residents on the island increased again.There were peopl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on the island, but the most common dialects of residents are Hakka dialects, Cantonese (including Lianzhou dialect, Danjia dialect and Beihai dialect) and Minnan dialect (Li Dialect). Before the tourism of Weizhou Island really developed, the islanders on Weizhou Island spoke their own dialect and developed their own regional culture in their respective regions. Since 80%of the residents on the island are Hakka, Hakka culture has its unique and long development process on the island. Nowadays,customs on the island follow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habits of Hakka people in architecture, clothing, diet and belief. At the same time,it also integrates the typical marine climat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Weizhou Island,and derives Hakka culture with strong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culture and island characteristics.
对涠洲岛景点的翻译研究,一定要在了解涠洲岛的发展历史和当地风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够理解本土特色的景点介绍,才不会因为直译而导致外人无法理解。在对上一文段进行翻译之前,笔者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在对“百越之地”进行翻译时,不仅详细地了解了其中文含义,还在知网和万方上对不同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和比对。“百越”有“Yue”“Baiyue”和“Hundred Yue”等翻译方式[6]。在知网和万方上搜索关键词“Baiyue”,分别得到376 条和145 条相关中英文结果,因此可以判断,“百越”翻译成“Baiyue”的普适性较高。“百越”,其中文解释笔者选择备注在后,在翻译时选择“Baiyue”这个音译的方式。网上有一些文章是将“百越”翻译成“the southern part”,但笔者认为这个翻译会让外国人在理解上出现误区,与中国的“南方地区”弄混。并且,古代汉语中还有“岭南”这个词,“the southern part”时而也被这样使用,因此,没有使用“Baiyue”的特点鲜明。
翻译是一个地域的地理景观、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体现,因此,翻译的策略也应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博物馆翻译涉及专门领域的翻译,涠洲岛的国家地质博物馆馆内的公共标识有英文翻译,重要内容介绍文章的题目有英文翻译,但大部分的具体介绍内容是没有英文翻译的。由于馆藏内容涵盖面广,涉及生态环境、人类生产生活文化和发展史等多个方面,因此在进行博物馆内文史资料的翻译时需参考和借鉴的东西就非常多。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应在公共空间中选择合适的语言来反映深层次的文化取向。博物馆内的文史资料以说明类文体居多,根据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时可先考虑不改动原始文献的格式,尽量保持原文的结构。在文章格式不能一定保证的情况下,要确保内容上一致,同时还要兼顾翻译的准确性和连贯性。每个翻译领域都有其特殊性,在进行涠洲岛博物馆翻译时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借鉴大型博物馆的经验,并根据涠洲岛的特色旅游文化进行量身定制,凸出特色,强调核心词,用好核心词,让好的博物馆翻译为涠洲岛的旅游文化翻译增加亮点,创造独特的风景线,同时让外国友人能通过博物馆的介绍,更好地了解涠洲岛的历史和人文背景。
3.2 宗教特色文化翻译
涠洲岛上有一个非常重要且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天主教堂。自1867年清政府开放海禁之后,法国天主教在广州一带的传教士借着开放岛禁的机会,在涠洲岛发展教徒,建造教堂。涠洲岛四面环海,通往岛上的唯一方式是坐船,因此当时岛上的建筑材料严重短缺。传教士便带领教徒就地取材,用火山石、石灰和珊瑚石来修建教堂。这就是耗时十年修建而成的、 具有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哥特式建筑风格的、 外国传教会在我国建成的第二座天主教堂——盛塘天主教堂。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教堂的传教士保护了岛民,得到了岛民的信任。在那之后,涠洲岛的岛民有很多天主教信徒,这是涠洲岛独特的文化发展脉络。时至今日,这座教堂的主体建筑依然保存完好,而这些珍贵的历史也仍留存在人们心里。盛塘天主教堂,作为一个曾经见证了涠洲岛的发展历程的历史建筑,成为了游客到岛上感受涠洲岛独特文化的一个重要景点。而其作为教堂,象征着圣洁,因此也一直是新人拍摄婚纱照或举行婚礼的地方。
以下为笔者的翻译,仅供参考。
There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distinctive tourist spots on Weizhou Island - the Catholic Church. After the Qing government opened the sea ban in 1867,French Catholic missionaries in Guangzhou took the opportunity of opening the island ban to develop believers and build churches on Weizhou Island.Weizhou Island is surrounded by sea, and the only way to get to the island is by boat, so there was a serious shortage of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island at that time. The missionaries led the believers to use local volcanic stones, lime and corallite to build churches.Shengtang Catholic Church, which took ten years to be completed and has a typical Renaissance French Gothic architectural style, was the second Catholic church built by foreign churches in our country. During the War of Japanese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the missionaries of the church protected the islanders and gained their trust. After that, many islanders in Weizhou Island believed in Catholicism, which is the uniqu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Weizhou Island. Today, the main building of this church is still well preserved, and people still keep these precious histories in their hearts. Shengtang Catholic Church, as a historical building that has witnessed the development of Weizhou Isl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cenic spot for tourists to feel the unique culture of Weizhou Island. As a church, it symbolizes holiness, so it has always been a place for couples to take wedding photos or hold weddings.
在各类的英文介绍当中,这座教堂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的建造与使用是与涠洲岛的历史文化发展密不可分的。对于这样一个有历史沧桑感却又温暖感人的地方,翻译的时候需要先了解清楚其真实的发展历程,在查阅相关历史文化资料的时候,要理解透彻。
“这就是耗时十年修建而成的、具有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哥特式建筑风格的、 外国传教会在我国建成的第二座天主教堂——盛塘天主教堂。
Shengtang Catholic Church, which took ten years to be completed and has a typical Renaissance French Gothic architectural style, was the second Catholic church built by foreign churches in our country. ”
笔者在对上段中文进行翻译时,运用了功能视角翻译理论的第二条理论——如果内容和形式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可以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即放弃形合,从而达到意合。中文的介绍把盛塘天主教堂放在了最后,但在英文翻译中,笔者把其放在了开端,在句子的形式上,两者并不对等,但从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来看,“盛塘天主教堂” 才是这句话的核心词,句子的其它部分都围绕其展开的。虽然中英文翻译没有在形式上做到一致,但是目的语和源语达到了意义上的对等。
4 结语
“一带一路”的提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股洪流之中,找到立足之根本,才不会随波逐流。北海涠洲岛的旅游文化蕴含了多元文化,融合了海洋文化、客家文化和宗教文化等,从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等方面向世人展示了涠洲岛发展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印记。笔者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进行切入,注重原语文本在译语文本里功能的对等,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注重有效传递信息,同时以外国人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来审核,强调观者的感受,把这些弥足珍贵的内容以旅游文化解说和翻译的方式呈现到世人面前,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涠洲岛的美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