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文化助推东北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2-12-07李东洺
李东洺
发展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营商环境的竞争。“营商环境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尤其是在政策趋同、规划统筹的情况下,营商环境是提高竞争力非常重要的手段。没有好的环境,招不来商、引不来资,招来了也留不住。甚至可以说,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1]营商环境的优化对于地区而言,是一个需要从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要素合力推进、配套联动的系统工程,而所有要素作用的发挥,尤其诸多要素构成一个系统而综合发力,都必须有足够的文化底蕴为支撑。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人文文化,其生成、存续、沿革、衍生、发展、创新等状态,即人文文化的生态优化,就成为提升社会文明、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人文文化何以助推东北振兴
人文文化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概念,既包括个人的素质、修养,也包括团队的协作能力、城市和乡村的精神风貌、倡导和追求的主旋律等,其主体内容涵盖人文的知识、理念、精神和思维等层面。人文文化的核心在于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构成了人文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对人文知识、人文理念、人文素质等文化内涵的凝练与升华。优秀的人文文化是“体现在每个人身上的那种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真正的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努力提高每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才是文化建设的真谛和根本所在。”[2]人类文化发展史告诉我们,人文文化不仅对科学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起着极为重要的滋养与规范作用,而且对经济革命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起着巨大的拉动和牵引作用,科学技术的创新,必须通过人在社会活动和社会联系亦即人文文化的优良生态中才能实现。
(一)东北振兴的人文文化诉求
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从这一系统工程的构建和完善视角,人文文化是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是极为重要的子系统;从这一系统工程的良好运行视角看,人文文化是基础、灵魂和动力源泉。人文文化有着显著的区域性特征,它体现着一个地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格局和走向。相对于全国其他区域而言,人文文化对推动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更加明显和突出。无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相对于南方一些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其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滞后不容忽视。从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多次作出的指示中我们可以看出,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不仅要考虑制度、政策、设施、生产等硬件要素,还必须着力在思想解放、观念提升、理念更新、文化优化等“软件”上下功夫。从整体性、系统性层面看东北振兴,作为软件因素的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其实至关重要,是更为深层次的影响要素。东北曾历经多次历史变迁、人口流动频繁,具有多民族、多地域的特征,在东北文化中我们不难发现,开放包容的精神品质一直内涵其中。开放包容的人文文化给东北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带来了无限生机。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老工业基地建设,优秀建设者们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们汇聚在一起,必然会有冲突与矛盾。由于他们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人文情怀,有较强的大局观念,优秀的文化因子在这里得以汇集、碰撞、交锋、交融并最终得到整合和重塑。因此,推进东北振兴迫切需要人文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得以升华和彰显,从而使东北发展获得切合于新时代的精神与动力支撑。
(二)人文文化对东北振兴的独特功效
1.加快观念转变与提升。东北的一度落后有着许多的客观缘由。不过,站在东北人的视角反思“自身”,却也大有必要梳理和解剖我们自身的主观世界,认真查找导致我们落后的主观原因。以此看问题,“蓦然回首”,我们不难发现,观念问题是导致东北落后的重要动因之一,在东北地区的人文文化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思想保守、惯性思维、官本位思想等观念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东北地区的人文文化之中。因此,优化人文文化首先解决的就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通过优化人文文化,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冲破思想束缚,在全社会营造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统一意志。
2.深化人才培养观。深入推进东北振兴离不开各级各类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问题是深入推进东北振兴的重中之重,需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升华并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优化人文文化生态,有助于建立健全新时代人才培养机制,为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提供文化生态保障,在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成长等方面做大文章、做好文章。
3.进一步升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光荣传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3]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过去的发展中,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正是最为可书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此外,在东北地区发展过程中还凝练了许多优秀的精神,特别是在工业建设中,涌现出的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创业精神,团结互助、共同奋进的团队精神,甘于奉献、热爱祖国的爱国精神等。优化人文文化生态,有助于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再放异彩,成为东北振兴的精神动力。
4.激发创造活力。自主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道路的精神内核,是增强东北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动力。优化人文文化生态,有助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破除阻碍东北地区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建立健全适应社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劳动、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流动,在全社会营造创新的浓厚氛围,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社会创造财富动力。
二、人文文化助推东北振兴的几个着力点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崛起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文化产业的比重在逐渐地加大,这是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劳动力等“硬投入”会逐渐减少,相应的文化、教育、智力等“软投入”将不断增加,从经济意义上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中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将越来越高。由此,东北地区则需乘势而上,把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深入推进东北振兴的重要举措。
紧密结合东北各地实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注重历史传承与区域特色。东北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发展区域,有很深的文化积淀需要赋予其时代内涵并加以提升和弘扬。譬如集中展现在沈阳、鞍山、长春、大庆、齐齐哈尔等诸多城市的那些反映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历程的宝贵工业文化遗产,就很有必要以人文文化的视角对其提炼、传承和创新,从而带动和丰富东北历史文化的整合与重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纳先进文化、改变落后文化、塑造新型的工业文明。进入新时代,东北过去的资源型、重工业的产业模式已不可持续,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是深入推进东北振兴的必然选择。此外,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造的历史经验也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转型升级中拥有比其他产业更强大的生命力。其次,要立足东北振兴,与深入推进东北振兴的各项举措统筹联动。文化产业的特性在于其产品既具有物质属性又具有精神属性。也就是说,文化产品比其他工业品和农产品更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继而“润物细无声”地润泽于经济、政治、科技等诸多领域,并最终作用于整体区域经济。最后,要广开投资渠道。良好文化环境的营造,既要有符合东北“区情”的制度和政策,又要有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文化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一家的事,也不能仅靠政府一家的投入,这就需要广开视野,构建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多渠道、多层面、多领域积极地吸引、壮大民间资本、繁荣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二)提高企业文化含量
注重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内涵,在宏观层面上涉及产业结构层次的提升,从微观机理看,则要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文化含量,这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观念、理念和实效性直接相关。企业文化是一个特定概念,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简言之,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企业文化往往决定着企业成功与否,也可以说是评判企业经营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东北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但是,也应该承认,在计划经济下,东北地区的老工业企业一方面是国家大格局下的经济运行主体,另一方面又承载着本不该由企业负担的各种社会职能,由此所形成并一度被固化的企业文化模式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和依附性特征。受此影响,总体上说,东北区域不论是政府管理层面还是整个大众层面都表现出较强的服从心理、依附意识,靠政府、靠单位、靠资源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而独立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市场经济意识都相对较弱,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后东北人虽依旧在奋力拼搏却还是逐渐落后。因此,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企业来说,就是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只有企业和产品的文化含量提高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一切经营活动的整体绩效与素质才会得到实质改善。在文化经济时代,文化含量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商品价值的关键性因素,文化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文化创造日益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动力。尤其是文化含量还反映在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的塑造以及企业形象的设计等方面。许多著名的中外企业集团、公司所确立的企业发展理念和企业经营价值观念,如以人为本、诚信至上、团队协作等,以及企业精神的塑造和企业管理的创新,都渗透着文化的活力和魅力。
(三)提升城乡文化品位
“城市品位既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城市市民素质的一种表达。城市市民的品位决定城市的品位。”[4]城市品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单纯的经济型城市、传统的工商型城市道路已走入困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型城市发展模式更被世人所抛弃。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进程中,要通过不断优化人文文化生态,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城市发展理念,科学经营城市资源,提高城市品位和素质。
东北振兴当然也包括东北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解决东北“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而卓有成效地推进乡村振兴,文化要先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乡村文化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潮流之中。发挥区域优势实现乡村经济稳步增长,推进乡村文化资源与现代产业有效对接,这已经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5]乡村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而缺乏乡村文化,或者乡村文化不能与时俱进地融入时代内涵,乡村文明也就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因此,着力提升乡村文化品位,是深入推进东北振兴的重要方面。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培育文明乡风,提升文化品位,既要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也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风俗习惯。东北也是多民族区域,各地农村千差万别,乡村文化建设不能一个模式“齐步走”,要因地制宜,在开放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切入。同时要注意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
(四)发挥人文文化的凝聚与引领作用
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的问题,它需要经济振兴,也需要文化振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尤其是在社会改革时期,人文文化对于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完善体制机制、助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引领作用。人文文化可以外化为众多资源与现象,也可以内化为深邃入骨的精神力量,为社会变革和经济繁荣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因此,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的大视野下要高扬文化的旗帜、唤起文化的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引领,坚决破除阻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思想束缚和观念短板,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优秀的人文文化保障。要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群众观点,制定符合东北“区情”、体现东北特色、优化营商环境的人文文化发展规划、发展路径和模式,在增进人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等“软实力”中,进一步发挥好东北地区的传统人文文化优势,并主动适应新时代思想文化的新内涵新特征,为东北地区发展提供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人文理念、人文素质的强大力量,形成人文文化助推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