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及作用

2022-12-07楚钰莹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话语建构优势

楚钰莹

(西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十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全会集中回答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什么,并对制度优势的内容进行了完整表达。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近年来,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研究成果颇丰,但鲜有以话语建构为切入点,深入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阐释和表达的研究。新时代的中国已经取得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丰硕成果,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如何更好地概括和表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全社会凝心聚力,在世界上讲好中国故事,就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一、新中国后我国制度优势话语建构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行了多方阐释,其目的是为了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政党形象,以获得人民对于新制度优势的认同与支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世界上多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宣传攻击,党中央领导人面对“西化”的图谋,强有力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为此进行了缜密的探索。

(一)新中国成立后头30年制度优势话语建构的主要内容(1949年10月至1978年11月)

1949年至1979年的三十年间,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恰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多个维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行了阐释。

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优秀的政党组织,一方面在对国家和社会进行高度的互动,建构了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情况的国家治理体系;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建构起超越局部利益,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组织主体。因此,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同时,毛泽东也从“盲干就是忽视了党的领导”和“单干就是忽视集体领导”[1]这两个方面进一步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重要性。他提到,“实行集体领导,反对分散主义,这是主要的关键”[1],坚持党的领导,下好全国一盘棋,才能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就专门撰文对人民民主专政进行了论述,他指出“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专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因此,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了它的重要性。他通过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比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保证了剥削阶级少部分人的利益,而人民民主专政则是保证绝大多人民的利益[3]。只有实行这一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毛泽东在诠释以人民为中心时,指出我们国家仍然面临着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国家如何更加完整地保障人民的权益,人民的权益如何得到实施[4]。为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毛泽东具体分析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当前利益是一种小仁政,长远利益才是一种大仁政,但二者必须同时兼顾,要从人民的长远利益做计划安排现实需要。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毛泽东提出过,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3]。社会主义制度在保障人民民主和自由的进程中,时刻凸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伴随着制度建设的发展而产生,毛泽东强调过,不同阶段的共产主义相比较,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有着向高级阶段前进的自觉性[5]。自我完善和发展给予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促使国家制度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而进步,也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

(二)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内容(1978年12月至2012年10月)

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建构是表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什么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长期保障社会稳定、我国社会制度的优势得以显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基于上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论述下,逐渐增多了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主要包括保证政局稳定,实现人民民主和集中力量办大事。

1.保证政局稳定

国家发展的必然条件就是社会稳定。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促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稳定了政治局面,结束了旧中国分崩离析的局面,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87年,邓小平指出,“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要政局稳定”[6]。如今社会的欣欣向荣之态,正是我国政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2000年12月4日,江泽民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衡量标准最根本在于从中国现阶段发展实情出发,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标准[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协作的关系,是各民主党派通过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途径得以显现,既保证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也照顾到了少数人的想法。通过人民政协这个机构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社会的和谐和政治的稳定。

在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的政治体制下,党派之间互相排斥、互相争夺,很容易强化群体间的差异,增加社会矛盾,长此以往必将会出现社会混乱的情况。如果在中国搞多党制来追求所谓民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没有民主,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党和政府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问题就是保证社会的稳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2.实现人民民主

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展开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人民民主的论述开始步入了正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惨痛的历史经验教训使党中央认识到人民民主的重要性。邓小平提到,想要保证民主,就必须加强法制化建设,保证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保证民主不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变化,也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观点而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对于人民民主内在含义和表现方式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邓小平强调:充分发扬民主,保证广大人民通过有效途径实行应有的权利,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8]。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多党制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他们谁也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990年5月3日,江泽民说,“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和管理自己的国家,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内容”[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在协商民主中互相沟通交流,克服了牺牲少数人利益的局限,更加真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便是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对比过程中深刻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集中力量办大事

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过程着重围绕应然优势,邓小平表述过,我们要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各项成功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10]。这一阐述基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应然优势表达,主要是关于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愿景。

江泽民、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表述侧重于实然优势,通过实践与理论的互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结实践从而建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1997年,江泽民在《把三峡工程建成世界一流工程》强调,“这再次生动地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11]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阐述主要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人类最终会摆脱剥削步入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另外是从不同维度的解释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体表现,尤其是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2008年,胡锦涛提到,“这场抗震救灾斗争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12]。胡锦涛立足于对各方面实践经验的总结进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的建构,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调动各地方的积极性等几个方面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政治方面的优势,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各个层面进行概括,明确各个方面的内在要求。

(三)新时代以来我国制度优势话语建构的主要内容(2012年11月至今)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不同维度论述国家制度各方面的优势。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体系,基于当前党中央对制度优势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根本制度优势话语建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3]”。在历史的证明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这样一个东方大国中,没有一个优秀的政党是不行的。毛泽东提到过,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党[14]”。我们党就是要带领人民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经长期探索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政治制度,所以,我们党和政府拥有强大的组织建设能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习近平提到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3],因此,人民代表大会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人民当家做主,最大的优势就是民主优势,只有发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党和政府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治理效能。

人民当家做主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属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此体现出的人民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出党性。依法治国对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法制保障。人民性、党性和法制化三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形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这对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这三个方面深刻突出我国的制度优势。

基本制度优势话语建构。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不同方面。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实现广泛民主确定了方向,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关于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江泽民这样讲,“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1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全国人民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就此,胡锦涛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不容置疑、不容动摇和不容削弱的[16]。关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能够坚持党和政府的集中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到,“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1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充分发挥了坚持全国一盘棋,同时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最大的优势在于“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相结合,共同推进经济的发展。李克强提到过,必须把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19]。

关于文化建设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作为中国实际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成果,提出阐述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是党对国家制度建设认识进入到了新的层面。正如习近平提到的“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18]。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拥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分化严重很难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社会主义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发展中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就此习近平提到的,“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3]。我们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建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中国成为国家社会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我国生态发展制度坚持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努力实现构建美丽中国的目标,在此显示出巨大的优势。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最初缺乏经验,出现过生态被严重破坏的现象,在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立马采取措施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在此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13]。尤其在十八大之后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重要制度优势话语建构。重要制度主要是我国的行政制度。每个制度里面包含若干具体行政制度,这些政策的安排推动着不同方面制度的创新发展,是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项助力。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度优势话语建构的动因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可循,需要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但也面临艰巨繁重的建设任务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一)新中国成立后头30年我国制度优势话语建构的动因分析

宣传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人民大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促进人们更多地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就使社会主义制度话语的建构成为历史的必然。

首先是全面执政的需要。新生的国家政权需要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而人民对政权的认同是通过观察制度优势开始的。因此,如何让人民从认识到接受,就需要讲清楚社会制度优势。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提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要广泛宣传”[19]。可见,只有通过广泛地宣传和阐释,让大众逐步接受和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真正树立起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是国民经济建设的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艰苦奋斗,促使国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一切都为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1958年3月18日,毛泽东提到,“实际上,社会主义优越性早就被证明了”[20]。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的物质支撑。

最后是因为二战后世界格局的重构。在国际政治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新格局,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毛泽东提到,国际环境的有利,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可能性[14]。说明,新的国际背景下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中国周边的威胁并没有消失,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完善和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毛泽东指出过,社会主义按照计划就能成为可能性。虽然,新中国成立头三十年里,依然面对着国际社会对社会主义的质疑,但是,党和政府积极应对一切困难,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任重道远。

(二)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制度优势话语建构的动因分析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论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多次从生产力的角度解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后实现解放生产力、消除生产弊端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目标,需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存在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一,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62年,邓小平提出,“在全国,要巩固集体经济,也就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根本方向”[21]。党和政府要建立与我国的经济、政治、群众等各方面条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是历史的选择。1983年,邓小平指出,坚定地相信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激发人们的奋斗热情,引领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当中”[6]。尤其面对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改革开放之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遭到重挫。中国需要抵制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制裁、政治打压、舆论抹黑,捍卫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保证改革开放的大局。邓小平提到,就现阶段全球发展的新形势,世界各个国家不能忽视经济和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6]。在此阶段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需要进行新的阐述,以引导全党和人民强有力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尤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创性发展了许多有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是党和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开创性发展,是对中国革命几十年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凝结了两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

(三)新时代以来我国制度优势话语建构的动因分析

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国之间的博弈越来越激烈。明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国内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1.国内形势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方面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坚定“四个自信”的需要。在新时代的召唤下,中国共产党从峥嵘岁月的革命年代到日新月异的新世纪,一代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心存忧患、直面挑战,在挫折中奋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奇迹。在这历史交汇的时期,面对新时代重大风险的挑战,习近平提到,“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13]。因此,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地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是中国共产党无往不胜的关键。

同时,实现“两个奇迹”是新时代赋予制度优势话语建构下历史新任务。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作为制度优势话语建构的物质基础,为话语建构提供了创造力,放眼整个世界,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国家在经济上也有着雄厚的支撑。习近平论述到,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呈现出向好的趋势[22]。由此,雄厚的经济实力决定一个国家的话语权,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着话语建构的维度。

另一方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对社会主义道路制度优势进行充分的表达,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具体来讲,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能够站在国家发展大局之上,全方位深层次地把握深化改革的话语权。习近平提到,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携手并进的过程[23]。事实上,习近平长久以来致力于深入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话语建构,不断在战略上深化对中国梦的了解,同时在实践中也指明了方向。

我国正处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国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各方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政治、思想、情感的认同,为赢得社会发展主权,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深厚的学理基础与人民群众的诉求相结合,才能在话语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说服力和解释力。正如习近平提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引导好人民思想”[23]。中国梦这一生动的大众话语,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的精炼表达,引导人们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向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2.国际格局环境的客观要求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崛起的同时也备受世界关注,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责难和质疑,探究其原因在于西强中弱的国际话语格局依然存在,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地位不匹配。国际话语权不是外来的产物,还需自身各个方面的打磨。习近平也多次强调,“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22]。行之有效的国际话语权,对于促进中国话语、提高国际舞台的魅力具有重要作用。

塑造新时代国家形象,关键在于建构好中国国际话语。习近平提到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在加深,中国道路愈来愈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24]。中国日益走进舞台中央,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形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中国道路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中国必须主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坚定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国际话语权建构在一国的综合实力上,特别是内在实力作为硬核,国际话语权在话语创新的基础上保证和国家实践发展紧扣,还需要其他国家的积极参与。就此习近平提出过,“现在,国际上理性客观看待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为中国点赞的人也越来越多”[13]。所以,新时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问题。

制度话语产生于制度建设过程中,江泽民强调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党和政府都对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意味着制度话语不仅仅只从经济层面进行表述,还应该更系统、更全面地从“中国之治”进行诠释。

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度优势话语建构的若干作用

几十年来,中国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取得了巨大成就,现阶段我们国家在社会治理中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依照现实情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建构的作用愈发重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奠基

1949年之后,面对着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在第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也指出过宪法的制定和国家制度建设具有伟大的意义,是建国以来新的胜利和新的发展,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道路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在实践中坚定不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在风险和挑战中的奠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

第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构发展的继承。一个是继承生产资料公有制,另一个是延续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根本意义上不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提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25]。毛泽东建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和政府依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现实条件,开拓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表达的新视野,例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等制度优势,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

第二,建构新中国制度优势话语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构想,推动人民大众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有利于世界各个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接纳,促进社会主义实践道路的发展。毛泽东强调过,我们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党都是优于资本主义的[26]。为了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证实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和政府采取有利于党和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表示出国家制度发展从应然优势转化为实然优势。

经过事实的支撑和实践的证明,才能拥有更强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制度优势话语,以便于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1951年1月1日,党中央强调,“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27]。毛泽东提到过,光说社会主义好,好处人民还不能充分看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人民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同。但是,当时受到了客观条件和主观认知的局限性,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论述还存在诸多不足,不能够有效地完成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要众多人民了解和认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毛泽东会从某一方面着重入手进行系统讲解,例如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方面进行分区论述,集中、系统的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并不常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创新发展

1979年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路径逐渐规范化。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话语论述方面逐渐多元,在新时代,习近平在我国制度优势的阐述中维度和频率都得到相应的改善,并且在多个场合中提出要进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

首先,强调和表明党的领导方式开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开端。由此,江泽民指出,我们党面临的考验不容忽视[15],建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形成具有中国鲜明特色先进制度。党和政府在总结梳理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创新。1980年前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实现了拨乱反正,带领中国走出停滞不前的泥沼。

然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推动了制度应然优势向实然优势转化。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的建构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精神力量,是展现国家形象、坚定制度自信、增进国家认同的基本依据。在此,胡锦涛强调过,社会主义进程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来源于国家引领和人民的付出[28]。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彰显出党的领导、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与制度的高效运转等各个方面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最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话语建构在推动中国进步发展体现出根本性作用。二十年代末期,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风险与挑战中前行,党和国家应对一次又一次的风险与挑战恰恰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习近平表示,“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39]”。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情况,党和政府依照中国的具体国情实事求是地设计中国制度,保持政治的坚定性,明确我国的政治定位,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的时代背景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定力,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全过程中,遵循从实际出发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要求。

四、结语

中国话语是中国故事的表达,也是中国声音传播的载体,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建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是推进制度创新、满足社会主义制度成熟与定型的发展需求。建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的过程中,强烈地凸显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吹响了现实情况下解放思想的时代号角。借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建构历史经验,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建构的特点和方法,是学术界应当承担的责任。

猜你喜欢

话语建构优势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画与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雷人话语
建构游戏玩不够
画与话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