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S思想优化高职职业素养类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为例

2022-12-06马丽萍

文教资料 2022年17期
关键词:营养素养课程

马丽萍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它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STS教育是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的科学教育思想,它强调在教学中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有机融合。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知识,还要掌握实践技能,关注社会,能够正确理解和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对STS课程进行研究,不仅起步晚,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宏观教育理念的层面上,忽略了将STS教育理念应用于实践中。目前,我国对STS教育理念的应用研究多集中于中小学生的课程,以及大学的通识课程中。[1-2]但是,目前国内对高职院校课程的研究较少见。本文以“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为例,研究如何基于STS思想优化此门课程,并用实证的方法证明其实施效果。

一、典型课程的选取

本课题选取“食品营养与健康”为典型课程的理由是:其一,在高职院校中几乎所有食品类专业开设了本课程,影响面广,如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本课程都是专业基础课;其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STS思想匹配,本课程的目标旨在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培养营养指导、健康教育职业能力,它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也不同于专业性强的课程,它是一门素养课,既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营养知识,又要掌握“公共营养师”的职业技能,并且培养社会的责任感,与STS教育思想——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高度匹配;其三,本课是一门强调实践性课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实践性和运用性,极易将科学、技术、社会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方面均有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如此能够更好地实施STS教育思想。

二、实施STS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

既然STS思想是把科学、技术、社会融合在一起,那么实施STS的课程要把本课程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在内容上进行整合,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进行结合,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曹红把STS教育定义为“是一门融合科技、社会、生活等的综合性教育”[3]。以“食品营养与健康”为例,本课程至少融合了“食品化学”“健康评估”“生理学”“预防医学”等多门课程。

(二)实践性

STS课程特别强调实践性,只有把需要教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放(还原)到具体的社会环境、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赋予科学技术具体的、生动的、鲜活的内涵,这样的知识技能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才能体现出“温度”。STS课程要设计多个有针对性的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三)开放性

STS课程必须具有开放性。在知识爆炸的大背景下,要求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根据世界大环境、国家政策、社会动向、科技最新成果等更替知识和技术,从社会中吸取新的营养从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课程体系要处于不断变化和有序的动态过程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的优化过程

2020年以来,课程组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咨询了相关的专家及同行,并对之前学生、教师、企业的反馈意见进行了整理,最后基于STS思想“食品营养与健康”进行了优化,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改革。

(一)课程定位的改变

“食品营养与健康”原先的课程定位主要是帮助学生考取“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间、精力花费在帮助学生如何通过营养师的考试,知识的运用非常欠缺。国家人力资源与保障部在2016年底取消了“公共营养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证,本课程的定位发生了相应改变。在引入了STS思想后,课程但不再仅仅是考证课,更加关注课程的实用性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变更后的课程对接了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工作要求,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国家最新营养健康政策文件、标准规范为基础进行设计。它的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营养指导、营养咨询的能力,二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水平,三是具备公共营养师的基本技能,能考取营养师资格证书。课程的目标从考试证课变为了学会核心技能+提高健康素养的课程。如此,符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对于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水平的要求。而且对于不同专业,它的地位作用进行了区分,以便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对于营养类专业(如食品营养与健康、烹调工艺与营养),它是专业核心课程;对于其他食品类专业(如食品质量与安全),它是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的优化

课程定位的变化决定了课程内容也要相应进行改变。原先的课程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实训三个模块,实践项目是单独列出的。按照STS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我们对课程模块进行了重构,变成了新的三个模块——营养知识、膳食指导、健康素养(见表1)。优化后的课程有如下特点: ① 实践项目融入各个知识模块中,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② 增加了健康素养教育的模块,增加了心理健康、口腔健康、妇女儿童/老年人健康、传染病预防等内容;③ 课程内容实行弹性化,设置“选修”和“必修”部分,对于不同专业,可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课程的具体内容也进行了严格的甄选,凡是能让学生学会必要的技能、提高科学素养的内容才能放进去,其他纯理论性的内容尽量减少。例如,营养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弱化了,增加了“营养素的运用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思考;在“膳食指导”模块,注重膳食指南和宝塔的营养宣教、营养标签制度的建立对社会的影响。

表1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内容的优化

(三)教学模式的优化

STS教学的核心应当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教师由信息讲演者转向主导者、咨询者。单一的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STS课程。教师要采用探究性、体验性的教学方法,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支持下,增强 STS教育效果。[4]本课程采用了目前实用的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课前,学生在课外完成简单、容易自学的知识点自学,课堂则变成师生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答疑、汇报、讨论、完成任务。“混合式教学”则是既有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下),也有网络教学(线上),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两者均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5]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在课外通过观看微课、国标、材料等自主学习基本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社会中,并思考营养、健康与社会的关系。以“食品营养标签解读”内容为例,教学方式不再是“教师在课堂上一条一条的讲解国标、学生努力地记住国标”的形式,教学活动变成了完成一项任务,分为课前、课中、课后的设计(见表2)。STS思想的引入,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学方式的改变,也是为了更好地渗透STS的教育理念。

表2 “食品营养标签解读”的教学设计

(四)教学资源的优化

教学模式改变,势必带动教学资源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教材上,我们对原有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食品营养与健康》进行了改版,改动内容如下:① 以最新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等国家营养健康政策文件、标准规范内容为依据,紧跟时代的脉络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② 增加了“国民营养健康概述”,介绍国民健康素养水平、我国营养健康的管理,充分体现了STS教育的目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③ 根据课程改革增加了心理健康、口腔健康、妇女儿童/老年人健康、传染病预防等章节,突出了健康素养教育的内容;④ 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学生在生活、职业、社会中的应用,如“食谱编制”弱化了公共营养师考证必考但烦琐的“计算法食谱编制”,转为重点介绍简单而又实用的“交换份法”;⑤ 增加了“健康教育服务活动”等三个实训项目,更加贴近科学技术与社会结合的理念,并可供不同专业选择。新版的教材已于202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在数字化资源上,2014年我们已建设有“食品营养与健康”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网站,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改革,让课程网站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改动最大的是,按照混合式教学的要求,把原有的课堂教学的45分钟录像撤掉,换成若干个以讲解1个知识点为主的10分钟左右的微课,再配上相应的PPT、教案、图片、参考资料、习题、讨论等内容。如此,知识点变得更加鲜活、更加丰满,更有利于学生自发地学习。除此之外,我们还专门在微信上开通了《食品营养与健康》的课程公众号,用于及时发布任务、推送相关资讯等;我们在“智慧职教”上建设有“营养保健馆”的素材资源库,有多达2000多个视频类、文本类、图像类、动画类、演示文稿类、富媒体类素材,可供其他专业学生、其他院校或者社会人员共享课程的资源。

(五)评价方法的优化

STS课程的评价体系应根据课程改革变化的特点作出相应的调整,针对多维的教学目标,需要更加多维的评价体系[6],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7]优化后的评价体系由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达到四个变通:从评价的内容上,不仅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考查学生的态度、能力、精神、素养;从评价的空间上,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实训室考核,还包括在线学习的考核;从评价的人员上,不仅仅是由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互评、联合小组评价、网络平台的系统评价;从评价的方式上,不仅仅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还可以把参与科普活动、听取讲座、完成小调研报告、参加技能竞赛等列入考试成绩。总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达到了STS课程开放性的要求。[8]

四、课程优化的效果

课程结束后,以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学效果如下。

(一)学生评价高

1.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认为课堂上不再是古板的学习方式,而是在非常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良好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有机会得以勇敢、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再害怕回答错误。工作任务的选择和完成让他们发挥了自主性,能自己去寻找答案、探究未知,增强了科学调查的能力和科学探索的兴趣,体验了小组团结协作的感觉。

2. 对课程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很有“新意”,使原本枯燥的内容有了人情味,感觉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非常实用、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也明白了获取知识原来不能单靠老师讲授,更需要自己善于观察、善于在网络上得到大量的资讯。学生对“知识的丰富性感到惊异”,对营养与健康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

学生明白了“科学技术不仅能解决现有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社会问题的来源”,今后思考问题,“不仅要从技术层面考虑,还要从人文情感上考虑问题”,“科学技术要用在正道上”。术业有专攻,每个职业、每个专业都是值得尊重的,要加强专业的学习。

(二)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采用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评价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分为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个部分,问卷的得分占总分的80%以上即可认为具备了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水平=具备健康素养人数÷总人数。我们进行了前后对照、平行班对照。共收集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保健品开发与管理、餐饮管理四个专业学生458人,其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一个班级学生作为对照组(51人),未实施STS教育,相同年级相同专业的学生为实施组(110人),进行平行班对照。实施了STS教育的所有班级学生均进行了前后对照(共407人),结果如下。

(1)实施前后效果(见图1)。实施STS教育前,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为68.2%;实施后,提高到92.4%,增幅达24.2%。其中,具备基本知识与理念的素养水平由51.1%提高至83.2%,增幅32.1%;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素养水平由75.4%提高到95.1%,增幅19.7%;具备健康基本技能方面的素养水平增幅最大,达到了35.2%。STS教育的实施,确确实实让学生的健康素养得到了提升。

图1 实施STS教育前后的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2)平行班对照(见图2)。在期末,实施了STS教育的学生(实施组)健康素养水平为80.3%,未实施的学生(对照组)为92.4%,前者比后者高出12.1%。其中,对于基本知识与理念的素养水平,实施组比对照组高出12.7%;对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素养水平,实施组比对照组高出12.9%;对于基本技能的素养水平,实施组比对照组高出10.7%。STS教育的实施效果得到了体现。

图2 实施STS教育与对照组的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五、结论与思考

(一)教师的角色如何转化

STS课程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宋哲认为STS教育视角下高校教师要进行三个维度的重塑:任务重塑、关系重塑、认知重塑,即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不仅限于形式更丰富的课堂互动,还包括旨在唤醒学生自我意识的情感互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STS理念。[9]STS课程需要教师有广阔的知识背景,能在课堂和课后解答学生的疑问,能与学生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学者。翻转课堂的运用让教师由单一知识讲演者转向任务的主导者、信息的咨询者、关系的调解者。

(二)如何处理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STS课程强调综合性。课程需要跨学科选择内容主题,引导学生在更宽广的学科背景下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10]但是,课程在整合过程中要把握“度”。一是要体现内涵上、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上、对培养学生职业科学素养的共同性的融合,而不是简单加入几个章节进行内容上的“嫁接”。二是STS课程也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不能是几门课程、几个学科的大杂烩,课程的目标、地位一定要清晰明确,与前后课程的衔接关系要处理得当,授课内容不能与其他课程有过多重复。

(三)课程内容如何紧贴社会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面临的许多复杂而棘手的问题不仅仅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要把科学技术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下进行认识。STS教育从人文价值的视野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促使科学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自身人文素质的修炼,拥有关心社会关心民众的人文情怀,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发展。除了主动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同行进行交流以外,还包括与其他行业的人员建立联系,实行跨界交流。

STS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本研究尝试将STS思想融入一门职业素养课程的改革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为其他高职院校、类似课程的实施提供借鉴依据。

猜你喜欢

营养素养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