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级分区干预模式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分析

2022-12-06孙松枝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危险性消化道分区

孙松枝

·临床研究·

分级分区干预模式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分析

孙松枝*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护理部,河南 郑州 450000)

探讨分级分区干预模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期间于本院急诊治疗的7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就诊时间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分级分区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止血情况、治疗情况,采用采用Blatchford入院危险性积分(Blatchford risk score system,BRS)评估消化性出血的风险。观察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与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BR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分级分区护理模式可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成功率,减少出血次数,缩短止血时间及出院时间,降低消化道出血危险性。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分级分区护理;止血成功率;消化道出血危险性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胆管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初期常伴有间断少量出血、出血速度减慢等症状,若出血未及时纠正,会导致患者短期内严重贫血、并引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并发症,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晕厥等失血性休克症状[1]。因此需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疾病状况。

分级分区干预模式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排序分级,并以此安排患者在适当时间在各个区域就诊,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可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分级分区干预模式符合护理的精细化和专业化要求,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类疾病,尤其是临床急重症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因此,将分级分区干预模式应用于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可能对提高护理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分级分区干预模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期间于本院急诊治疗的7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标准诊断[2];既往无消化道出血病史;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未在本院完成治疗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血液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按就诊时间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6.38±3.21岁;起病到入院时间2-10 h,平均5.28±1.35 h。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45.87±3.19岁;起病到入院时间2-10 h,平均5.30±1.29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急性大出血后短期内应禁食。可以进食后,指导患者服用易消化食物。护理期间注意安抚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帮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

1.2.2 分级分区干预模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分级分区干预模式。根据Rockall评分系统[3]将患者病情程度分为Ⅰ-Ⅲ级,Ⅰ级为低危,Ⅱ级为中危,Ⅲ级为高危。将医院急诊科划为抢救区、留观区与普通诊疗区。

Ⅰ级患者安排在普通诊疗区按就诊顺序就诊。护理人员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消化道出血诱因、症状、出血征象、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向患者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和意见反馈卡。意见反馈卡主要包括辨别出血征象、预防出血注意事项等内容。查房时根据患者反馈内容进行一对一讲解。

Ⅱ级患者安排在留观区就诊。留观区尽量安排在护士站周围,并配备好内镜治疗和急救物品。方便患者及时接受各种药物治疗;严格监测患者心律、血压等症重要生命指征,并定期检查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了解患者贫血程度。若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向患者介绍留观区各类仪器作用与治疗方案;若病情恶化,立即转入抢救区。

Ⅲ级患者安排在抢救区。抢救区全程封闭式护理,建立静脉通路,纠正患者出血性休克。根据患者出血量调节补液总量。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为患者清理口鼻分泌物,必要时使用负压吸引器,防止患者窒息或误吸分泌物。病情不稳定时,护理人员需全程陪护,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若患者出现躁动且难以控制时,可遵医嘱酌情给予镇静剂。若患者情绪低下,可紧握患者双手或轻拍后背,安抚患者情绪。加强患者夜间及出血高峰期的监测,患者出现危及生命指征时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止血情况

记录两组急诊救治后止血成功情况(患者无呕血、便鲜血,心率、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则判定为止血成功)。止血成功率=(止血成例数/总例数)×100%。

1.3.2 治疗情况

记录两组入院期间出血次数、止血时间与出院时间。

1.3.3 消化道出血危险性

采用Blatchford入院危险性积分(Blatchford risk score system,BRS)[3]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7 d时的消化道出血危险性。BRS从收缩压、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症状表现四项内容进行评价。总分为23分。评分越高说明消化道出血危险性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分级分区干预模式提升止血成功率

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2.31%(36/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6%(29/39)(χ2=4.523,P=0.033)。

2.2 分级分区干预模式改善治疗情况

观察组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与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分级分区干预模式降低消化性出血危险性

护理前,两组BR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BR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SD,n=39)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两组BRS评分比较(±SD,n=39)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若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诱发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早期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止血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分级分区干预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急诊救治中具备高度实用性,常应用于多发伤、危重性创伤等多种急诊疾病的护理中[4]。本研究发现,分级分区干预模式可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减少出血次数,缩短止血时间与出院时间,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分析原因在于,分级分区干预模式中,护士指导低危患者按顺序等待医生诊疗,中危患者的留观区就诊观察,高危患者入院立即进入抢救区就诊,有利于医师及时施救患者,从而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5]。医护人员定期检查中危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并安置各类输液导管,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各种药物治疗,从而缩短患者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对于高危患者,护理人员全程陪护于患者床边,鼓励患者接受治疗,加强患者出血高峰期的监测,可减少患者出血次数,缩短止血时间。

综上所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分级分区干预模式,可提高止血成功率,改善出血状况,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

1 罗珊, 张沁莲. 急诊护理质量指标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2): 322-323.

2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专家共识[J]. 中国急救医学, 2010, 30(4): 289-293.

3 Rockall TA, Logan RF, Devlin HB, et al. Risk assessment after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J]. Gut, 1996 38(6): 316-321.

4 张志玲, 陈粤玲, 吕春燕, 等. 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 河北医药2019, 41(16): 2554-2556,2560.

5 吴惠静, 陈岚黄陈. 急诊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应用进展分析[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8 25(5): 7-9.

(2022-4-8)

孙松枝,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工作,Email:sunszdeyouxiang@126.com。

猜你喜欢

危险性消化道分区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一起汽车火灾调查与油品泄漏危险性分析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大型数据库分区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