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蚕桑产业低碳文化建设

2022-12-06黄雯澜张建华郭海霞鲍荣粉卿上荣汪

中国蚕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桑园蚕桑生产

黄雯澜 王 谢 张建华 郭海霞 鲍荣粉 卿上荣汪 勇 蒙 勇 谭 东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66; 2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3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云南曲靖 655199; 4四川蜀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400;5绵阳市涪城区农业农村局,四川绵阳 621000; 6绵阳丝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绵阳 621000)

蚕桑产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环境问题突显,低碳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改善我国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有研究指出,作物种植可以抵消掉因农业生产所产生的8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1]。土壤和植被是巨大的碳库,将土壤增碳和造林固碳的低碳文化融入到蚕桑产业发展之中,对于推动蚕桑产业走向绿色低碳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在承认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低碳文化要求产业必须在研究资源再生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的基础上,保持与自然协调发展[2-3]。我们认为,蚕桑产业低碳文化的基本内涵应建立在利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思维方式上,将传统的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改造传统的蚕桑产业经营模式。其在生产和开发中的主要表现方式可包括桑园管理科学化、蚕业生产组织化、副产物资源利用最大化、蚕桑旅游一体化、蚕桑生态模式低碳化等5个方面。因此,针对蚕桑产业低碳文化的建设,本文拟从生产者、消费者、政府部门3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关建议,供同行参考。

1 低碳文化的概述

1.1 低碳文化的概念

低碳文化是指在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形成低碳消费、低碳排放的意识和行为,在涉及物质能源消费的活动中,进行低碳排放和低能源消耗[4]。低碳文化的目标是构建完善合理的低碳文化体系,建立低碳社会,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5]。

1.2 蚕桑产业低碳文化的内涵

从狭义上而言,低碳文化就是指低碳的精神文化,那么蚕桑产业的低碳文化所具有的基本内涵就应是利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思维方式将传统的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改造传统的蚕桑产业经营模式。蚕桑产业所具备的绿色生态性、高融合性、发展可持续性等特点就是低碳精神文化的最好表达。从广义上讲,蚕桑产业的低碳文化又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低碳的物质文化,它是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它们主要以物质的形态存在,比如蚕桑产业中生产环节的低碳肥水管理技术、土壤增碳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二是低碳的精神文化,它是指以低碳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低碳意识,比如在蚕桑生产中不断宣传和贯彻的低碳理念等。三是低碳的制度文化,它是指为保证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低排放而制定的关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制度体系或者行为规范[5]。

2 蚕桑产业低碳文化在生产和开发中的主要表现方式

2.1 桑园管理科学化

在桑园管理中应秉承减少促进碳排放物质或技术应用的原则。在桑园耕种过程中,管理者应多采用清洁能源,努力减少碳排放。现代农业施用化肥的比率越来越高,过量施用化肥的直接结果是多余的氮不能被土壤吸收而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变成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6]。为了防止施肥过度,首先桑园管理者应该对桑园进行评估计算其最佳化肥施用量。其次,在肥料选择上,可提高桑园有机肥的施用比率。最后,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多栽培抗性强的桑树品种,采用绿色防控,增强蚕桑产业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并减少农业污染。

此外,耕翻土壤虽然有利于桑树生长、土壤呼吸,但同时也促进了土壤中有机碳的氧化,增加了二氧化碳向大气中的释放速率,因此桑园耕耘次数越多意味着更多的碳排放[6]。又有通过种植豆科绿肥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以实现平衡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达到土壤增碳的目的[7]。所以,采用免耕栽培或间套作豆科绿肥植物有利于桑园的增汇减源。

2.2 蚕业生产组织化

家蚕在生长过程中会排放出二氧化碳,这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家蚕饲养的适温为20~30 ℃,在某些地区以及低温时段还需要人工增温,而加温多用煤或农作物秸秆作为燃料,这一过程也会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6]。蚕农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蚕期,减少家蚕在生产过程中的加温措施;也可以通过应用清洁能源的现代化催青设备和蚕室温湿度控制系统等设备,使得操作更加规范[8],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此外,针对传统蚕桑产业生产环节多、持续时间长,散户操作较为粗放,资源浪费大、碳排放不稳定的现状,可通过推广人工饲料育技术,利用饲育标准化和规模化提高养蚕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养蚕在用工、用桑叶、用燃料、用药等各个方面的低碳发展。

2.3 副产物资源利用最大化

蚕桑生产过程中除提供桑叶、桑果、蚕丝之外,还产生蚕沙、桑枝、蚕蛹等副产物,对于蚕沙可以作为肥料再次利用,还可以发酵后制取沼气;桑枝可以还田作为肥料,也可以利用桑枝制作菌包,进行食用菌栽培,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蚕蛹可以用于培育蛹虫草,提高资源利用率[9-11]。生产中的缫丝废水还可通过无害化处理从缫丝废水中回收丝胶,如此不仅能提高蚕丝的质量和产量,还可循环利用水资源,解决水污染的问题,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从而实现资源效率的最大化。

2.4 蚕桑旅游一体化

现代蚕桑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蚕桑产业多元化,还能满足绿色生态文旅消费需求。蚕桑旅游产业一体化能高效利用蚕桑资源、丰富蚕桑产品供给、增强低碳文化传播。因此,可从3个方面实现蚕桑旅游的低碳发展,即以保护桑园环境为前提,打造桑园景观;以推广蚕桑文化为辅助,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规划桑园内部文化建设;以绿色出行、保护旅游为主旨,建设桑园基础设施。

2.5 蚕桑生态模式低碳化

蚕桑生态模式的发展,形成了清洁、循环、高效率的现象和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的新生产格局。早在农业经济时代,我国就创造出蚕桑生产中的低碳模式——桑基鱼塘[12]。经过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与其它种植业或养殖业的融合,发展出了栽桑-养蚕-种菇[13]、桑-蚕-菜-沼[14]等多种蚕桑产业低碳模式。在茧丝绸行业中,也有节能减排、零排放技术,并且推广缫丝污水再处理的相关技术模式。这些成熟技术和经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蚕桑生产中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在促进蚕桑生产的同时实现低碳、生态和绿色。

3 蚕桑产业低碳文化建设策略

3.1 生产者——推广先进低碳技术投入生产

在桑园管理方面,生产者可将桑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于生产中,以节约高效为主,减少化肥的滥用,提高有机肥的施用;应用绿色防治技术,以预防为主,减少病虫害;应用桑园套种技术,增加资源利用率;应用人工饲料技术,实现蚕桑种养分离,推进规模化发展[3]。此外,生产者还可以创新建立田间社会化服务,成立集技术、信息、物资和劳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蚕桑产业服务型专业合作社等。

在产品销售方面,蚕桑生产销售可从线下转为线上发展,采用网络销售促使商家产品精准分配、物流配送减少、消费污染环境程度减轻,结合互联网技术,节约场地与时间成本,促使产业更加绿色、环保、生态。

在农旅发展方面,可建成蚕业文化主题公园、蚕业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和农家生活休闲园,发挥蚕桑产业的旅游文化功能,同时挖掘蚕桑旅游在传播低碳文化方面的作用。在推广蚕桑低碳旅游的同时,将蚕桑旅游与当地文化习俗和地理环境相结合,在保护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传播蚕桑低碳文化,增强蚕桑产业从业者的低碳意识和旅游者的环保意识。

3.2 消费者——加强低碳意识培养融入生活

对于消费者,提倡绿色消费,推广低碳意识,共同促进蚕桑产业低碳文化的发展。定期参加低碳科普和宣传活动,将低碳意识融入到自身生活中,提高自身的低碳意识,积极倡导碳汇与“碳补偿”理念。在选择消费方式时,可选用线上购物的方式,并多选用无公害产品,支持绿色商品。

3.3 政府部门——完善低碳制度体系引领发展

在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使命下,中国开始积极主动地制定各类行动方案与条文法规以促成“双碳”目标的实现。政府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来落实法律规约保障,完善低碳保障体系,并辅以市场投资引导、舆论造势、教育宣传等,构建起由政府部门、消费者、生产者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复合型运作机制,促进蚕桑产业的低碳文化建设。

政府举办相应的讲座和培训班,请相关技术人员传授先进低碳技术,让农民掌握并接受低碳蚕桑产业的发展模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各地政府因地制宜,选择最佳宣传方式。

十八大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基本国策,限额排放措施纷纷出台,而资本作为金融市场上的活跃主体,随着碳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蚕桑产业的低碳经济体系也将不断形成。合理引导蚕桑产业和低碳经济的融合发展,推进蚕桑产业向低碳经济的供给侧倾斜,有利于低碳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也是实现蚕桑产业创新驱动的重要保障。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将促进文化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持续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生态资源市场化政策和低碳文化产业制度供给,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和绿色低碳经济协同、循环、可持续发展。

4 小结

低碳文化的建设对于蚕桑产业生态建设、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蚕桑产业低碳文化的内涵是通过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促进蚕桑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生产环节中,通过减少有害投入品使用量、节能减排、提高利用率、引进先进技术等方式,在桑园科学管理、蚕业生产组织化、副产物利用、一体化蚕桑旅游产业、蚕桑循环生态模式等多方面体现蚕桑产业的低碳文化建设。蚕桑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有利于低碳文化的建设,其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企业规范化生产受到碳排放量的限制,有利于控制碳排放。希望有关部门协调发展,集聚消费者、生产者合力,推进发展蚕桑生产的低碳文化建设。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低碳政策和体系的建设,构建约束和调控蚕桑产业中不良现象的机制,努力实现低碳文化在蚕桑产业建设中协同、循环、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桑园蚕桑生产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