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火灸治疗胃脘痛的研究进展

2022-12-06齐瑞霞蒋争艳

中医药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脘胃脘气机

齐瑞霞,蒋争艳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胃脘痛(epigastric pain)是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临床多以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常伴有胀满、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多见于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等疾病[1]。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的范畴,有研究指出,全球范围内慢性胃炎患者超过50%[2],我国慢性胃炎发病率高达60%以上[3],而基于内镜诊断的慢性胃炎患病率则接近90%[4]。随着空调冷气的大量使用,喜食冷饮,暴饮暴食的现象普遍增加[5],这些行为无形之中都在消耗着人们体内积聚的阳气,致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胃气失和,引起胃脘痛发病人数增多且呈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尚没有能够根治胃脘痛的药物,且西药长期使用效果不佳[6]。清·叶天士认为:“胃阳不旺,浊阴易聚……通阳则浊阴不聚,守补恐中焦易钝。”指出对于胃脘痛力主“通补为宜,守补则谬”,即不能一味温补,要温通并用[7]。雷火灸利用药物粉末燃烧时产生的热力、红外线辐射力、药化因子以及物理因子,通过脉络和腧穴的循经感传达到温通经脉、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8]。雷火灸治疗胃脘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从胃脘痛中医病因病机、雷火灸作用机制、胃脘痛治疗选穴依据及2015年至今的雷火灸技术在胃脘痛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内容如下。

1 胃脘痛中医病因病机

董湘玉[9]认为,中医胃脘痛的病因有外感、饮食、情志和脾胃虚弱,其基础病机为患者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厚腻之物,致中焦脾胃化生痰湿,日久则痰湿郁而化火,致肝气失于条达,气机郁滞,进而形成痰瘀;故有胃脘疼痛、反酸烧心、脘腹胀满和纳呆食少等症,而气郁日久化火,则可见肝胃郁热等症,临床常见口干口苦、双胁胀痛、大便干结、情绪急躁、失眠等症;治疗上要注重调畅气机、疏肝健脾。《胃脘痛诊疗指南》[10]指出:胃脘痛多由忧思郁怒、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感受外邪等导致胃之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亦有因脾胃虚弱,络脉失养,不荣则痛。其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更为密切。有医家认为本病之病机为外邪犯胃,或秽浊之气侵犯胃腑、阻遏中焦、致使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11]。陈瑞芳教授则认为胃脘痛根本原因是气血不通[12]。《临证指南医案》[13]指出:“观其治案,胃脘痛多从肝论治,因肝木侵犯胃土,肝气横逆,致阳明经脉失和,气机逆乱,胀痛不休。”而另有医家则认为胃脘痛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虚则气血生化乏源,不荣则痛,或因寒邪客胃而胃络拘挛,导致中焦气机不得宣通,气滞血瘀,不通则痛[14]。综上所述,胃脘痛发病皆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后天饮食不节,致使经络、气机运行不畅所致。

2 雷火灸

2.1 雷火灸作用机制

雷火灸药效峻猛、渗透性强[15],利用经络的转输,能使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营养和胃肠血液循环得到有效的改善[16]。有研究指出,雷火灸中多种药物在燃烧时产生的药化因子随燃烧的热辐射热量渗透到深部组织细胞、体内循环,促进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作用[17]。同时雷火灸也通过热传导的给药方法,促进药物透皮吸收,达到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温经通络等疗效[18]。聂斌等[19]研究认为,雷火灸的高温照射可使组织感受器细胞膜上大分子受激,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生物电变化,造成脑内内啡肽及5-羟色胺含量改变,使痛阈升高,故可缓解疼痛。吴燕等[20]研究指出,雷火灸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可能与其改善外周血中炎症因子有关。

2.2 选穴及依据

雷火灸治疗胃脘痛,常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神阙、胃俞、下脘和上脘等穴位[21]。中脘出自《针灸甲乙经》,是胃的募穴,有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疏理中气之效。《灵枢》云:“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皆调于足三里。”足三里具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之功效。内关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之功效。足三里与中脘、内关配用,可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神阙为元神之门户,又为下焦之枢纽,可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胃俞为胃之背俞穴,可外散胃腑之湿热水气。下脘属任脉,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之会穴,有消散六腑寒气腹痛之功效。《针灸甲乙经》言:“邪在胃脘,在上脘则抑而下之。”上脘具有和中降逆、利膈化痰之效。有研究根据“天人合一”思想,利用三才配穴即百会、中脘、足三里(双侧),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22]。

3 雷火灸在胃脘痛中的临床应用

3.1 单纯雷火灸

孙梅[23]将雷火灸置于患者中脘、神阙等穴位之上,火头与施灸部分的距离控制在3~5 cm,时间30 min以内,以患者感温热舒适而不灼痛为佳,1 次/d,连续14 d。研究发现,雷火灸灸中脘、神阙穴可提高胃脘痛临床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临床症状评分。宁余音等[24]采用温阳通脉雷火灸治疗阳虚质胃脘痛失眠患者50 例,并与常规艾灸对比,干预1 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疼痛评分及阳虚质转化分明显下降,能显著改善阳虚质胃脘痛失眠患者的症状及体质积分。吕艳等[25]将600 例寒热虚湿瘀夹杂胃脘痛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0 例,试验组使用恒温雷火灸进行干预,对照组则使用传统雷火灸进行干预,2 周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均为97.3%、患者治疗依从性99.3%,显著优于对照组。倪燕等[26]将64 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2 例,干预组给予择时(辰时)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雷火灸治疗,干预2 周后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88%,患者满意度为90.61%,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雷火灸利用燃烧时产生的强大火热力及红外辐射力可持续作用于局部病灶和穴位,有循经感传和调节微循环的作用,在灸治区域所形成高浓药区可在热力的作用下迅速渗透至深部组织,达到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的效果[27],极大改善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3.2 雷火灸联合针刺

孙俊杰[28]将66 例患者(脾胃虚寒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雷火灸,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艾条灸,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神阙、气海、脾俞和胃俞,每日1 次,每周5 次。4 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100%,HP 清除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尤其对胃脘疼痛、脘腹胀满、大便稀溏三项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佳。谷亚男[29]将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门诊患者72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雷火灸点穴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干预后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雷火灸联合中药内服

蒋应玲等[30]选取200 例患者(阳虚质)随机分为两组,各100 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茯苓四逆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背俞雷火灸,取穴为双侧脾俞、肾俞和中脘穴,受试者取俯卧位,将4 根长约2~3 cm雷火灸柱燃烧后固定于特制的灸具中,灸柱燃烧端距离患者皮肤3~4 cm,按中脘-脾俞-肾俞先后顺序施灸,以受试者耐受为度,用深色浴巾把整个灸具围好不漏灸烟,每组20 min,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 个疗程。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体质改善、血清炎症因子IL-6、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均优于对照组。温庆芬等[31]选取64 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 例。对照组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雷火灸治疗。干预30 d 后,干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优于对照组的6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降低了患者呕吐、口干、恶心等不良反应。

3.4 雷火灸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

李春琴等[32]将虚寒型的胃脘痛患者60 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干预2 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优于对照组的86%,表明雷火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虚寒型胃脘痛具有较好临床疗效。陈柘芸等[33]将胃脘痛患者300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 例。干预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拔罐联合恒温雷火灸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4 周后观察发现,应用中药拔罐联合恒温雷火灸治疗的患者,显著改善了患者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纳差和乏力等临床症状及镜下胃黏膜的改变。

4 小结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而《济生方·腹痛门》也指出:“外感六淫邪气、情志不畅、过食生冷使得邪气充实,与正气相搏,困于中焦,使得气机失调进而发展为胃脘痛”[34]。胃脘痛病位在胃,胃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35]。根据经络运行之规律,遵循上下配穴之原则进行施治穴位的选取。雷火灸具有益气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36],并可激发经气、温经散寒、疏经活络,改善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37],而雷火灸中加入了白芷、沉香、羌活、麝香等通经活络、芳香走窜的药物,可更好地发挥其消炎镇痛、温经散寒之功效[38]。现代人偏寒冷饮食及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寒性疾病,可应用雷火灸这种温热疗法[39]。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雷火灸具有热辐射反应,其实质是通过温热刺激,影响组织细胞的生化代谢以及神经系统功能[40]。同时雷火灸还具有红外辐射作用,为机体细胞活动和病态细胞提供活能量,有利于生物大分子氢键偶极分子产生受激共振,纠正病理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的混乱[41]。

雷火灸使用于胃脘痛患者,可单独应用或基于子午流注时辰理论、配合针灸、中药、穴位按摩等可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若选穴及施治均采用“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之原则,效果更优,此方法安全、经济、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但目前关于雷火灸在胃脘痛中应用的临床RCT 研究,数量较少且质量不太高,同时研究中对雷火灸的具体操作方法、治疗时间、疗程、观察指标等尚存在观点差异,需进一步规范,且雷火灸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尚需要深入开展,未来多中心、系统化的范式研究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中脘胃脘气机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探究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便携电子打气机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按摩治疗胃脘痛350例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