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平台+实训平台”教学方法的应用及思考*
2022-12-06刘应杰徐颖倩王丽娟兰作平
谭 韬,刘应杰,徐颖倩,王丽娟,唐 倩,兰作平
(1.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院及中药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物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1331)
创新现代职业教育是解决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为了解决社会急需的人才缺口,也让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早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即公布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将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解决了量的问题,必须还要保证质的提升,为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以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如何支撑国家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是当下全国高职院校急需共同思考和努力的重大课题。
“互联网+教育”[1]教学容积量大、传授面广、能集优共享,是高职教育立足现有办学条件,紧随国家战略步伐,满足国家战略要求的最合适的选择。自2020年以来,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互联网+教育”在职业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2]。“互联网+教育”能将学习者、资源、教师深度融合于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地发挥互联网在学习各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共享作用,能提升学习者学习的深度、广度、精度及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力,是混合学习模式[3]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进化产物。其中,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和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4](SPOC )是“互联网+教育”应用中的优秀代表。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育专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单纯的线上学习很难在实践型专业课程中完成操作技能传授和职业素养培育的任务。为在“互联网+”环境中达成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本研究针对高职教育“退、下、农”和统招生的特点,以互联网+教育、双元制[5]办学、混合学习模式、翻转课堂[6]、导师制[7]为基础,充分发挥互联网学习和线下实训学习的优势,增强线上教辅团队与线下实训导师的教学和督学效能,提出了“线上平台+实训平台”的实践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经4年实践,此方法能大大改善职业教育中“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效果,符合职业教育现代化目标,能满足国家高职教育战略要求。
1 “线上平台+实训平台”的内涵及意义
高职专业课程带有极强的实践性[8],职业素养培育极难脱离手传心授的面授。因此,“互联网+职业教育”要破除全盘“数字化”“虚拟化”的一维思路,要把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势联合起来,要把互联网虚拟教室和真实实训室结合起来,为高职学习者构建亲和、丰富的线上学习与交流平台和真实、有效的线下岗位实训平台,构建一个多维度的“互联网+职业教育”学习环境和终身学习平台。基于此,本研究组提出了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线上教学和线下实训面授“双线并进”的思路——“线上平台+实训平台”。线上教学主要由课程教辅团队进行理论教学和岗位基础能力培养,职教实训实操课堂面授主要由实训导师进行实训教学和职业素养培养。这与常见的SPOC学习[9]不完全相同。
1.1“线上平台+实训平台”教学过程 该方法将教学过程分成了互联网学习平台中的知识准备教学和实训室环境中的职教实训实操教学。见图1。
1.1.1学习资源的建设 课程教辅团队首先根据专业标准、职业标准、“1+X”证书要求、教辅资料、课程特点等制定课程标准,并制作、组合线上“颗粒化”资源,搭建互联网学习平台。
1.1.2线上平台教学过程 学习者在线上平台中按课程教辅团队推送的紧贴学情、岗位需求的学习任务展开预习、基础知识学习、拓展学习和学习交流。期间,课程教辅团队采用任务驱动、重点讲授、网络讨论、归纳总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习者完成“线上平台”学习,让学习者储备好岗位能力中必备的知识。
1.1.3实训平台教学过程 课程教辅团队按课程标准向实训导师下达实训教学目标。实训导师根据实训教学目标和实训室条件设计实训教学方案。该方案经课程教辅团队同意后执行。实训导师按实训教学方案推送线上学习资源给学习者进行预习,然后采用翻转课堂、理实一体、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在实训室组织线下“理实一体化”或“纯实训”教学。实训导师在现场纠正学习者的个性问题、统一提示共性问题,在课后根据共性问题在线上统一组织教学资源进行课后学习,并将共性问题反馈给课程教辅团队。此“实训平台”学习完成了对学习者的操作技能传授和职业素养培育。
1.1.4教学反馈与处理 课程教辅团队根据线上学习反馈和实训导师反馈,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后复习或讨论,并优化线上资源和线上线下教学过程,实现良性循环。因线上学习平台的监控技术和职教实训实操教学的充分接触,本方法中学习者与教辅团队的沟通交流更加有效、教辅团队对学情的了解更加清晰,能灵活调整教学手段,使得实践型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改善,破解了高职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痼疾”,提高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效率,完成了理论、技能、职业素养的手传心授任务,达成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本方法还能有效降低课程对理论教室的需求量,若将部分理论教室改造为实训教室,将使学校在现有条件下增加教学容积量,可有效化解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难题,避免培训出“不能动手”的职教生。
1.2教学中的角色关系 在“线上平台+实训平台”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有学习者、实训导师、课程教辅团队等3类角色。课程教辅团队负责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学习资源建设、教学组织、线上辅导及教学优化,是学习者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实训导师是课程教辅团队中的特殊一员,是连起学习者和课程教辅团队的重要线下环节,是完成职业素养培育的关键。
1.2.1学习者与课程教辅团队 学习者以“个人”为单位参加“线上平台”学习,以“学习班级”为单位参加实训导师组织的“实训平台”学习。学习者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自身需求和教辅团队学习建议,从互联网平台获得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并在线下实训教学中实践所学内容。
1.2.2实训导师与课程教辅团队 实训导师由课程教辅团队派驻“学习班级”,负责线下实训教学,并作为学习班级的“督学导师”监督管理学习者的互联网学习进度与效果。这种极具职教特点的“导师制”增强了互联网环境中课程教辅团队在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督促、指引、帮扶”作用,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主动学习,能更好地达成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在督学管理中,实训导师应依据所在学习班级的具体情况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实训导师有实训教学的自主权。课程教辅团队只下达实训教学目标并不固定具体的实训方案;实训导师则围绕实训教学目标,根据学情、线上教学资源和实训室实际情况,设计紧贴岗位需求和学校实际的实训方案。该方案经课程教辅团队审核通过后即可展开教学实施。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实训导师应设计安全、有效、平等的实训方案。
综上所述,课程教辅团队主要负责线上理论部分教学,实训导师主要负责实训教学和全面督学,两者互通信息、不可割裂。
2 教学设计及影响因素
有效控制教学设计中各影响因素,能大大地改善教学效果。在“线上平台+实训平台”教学方法中,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素材设计与开发、教学过程设计和学习支持设计。本方法强调教学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开发颗粒化的教学素材,以便于建立起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0]的知识点推荐库,利用强大的互联网计算能力,通过知识网络的知识关联结构挖掘用户知识需求,并推荐给出最具学习价值的拓展知识和新知识,使学习者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教学素材设计与开发应立足于高职教学目标和高职生自学水平;学习支持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要立足于“亲和、便捷、服务”的理念,课程教辅团队和实训导师都应转变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指引人和督促者。
2.1教学素材设计 优质的教学素材是教学开展的基石,是吸引高职生自主学习最有效的因素。颗粒化教学素材设计应注重完整性、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前期调研是影响教学素材设计的最大因素。课程设计团队应结合课程、岗位、学习者特点开展深入调研,避免开发出过时、低含量、低效的素材。其次,教学素材的设计总体构架应当完整,涵盖该课程主体结构和岗位主体能力。再次,内容设计上应符合高职生特点,要利于激发高职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施中,课程教辅团队要根据学习者暴露出的新问题去及时优化、更新教学素材。因此,本方法课程教辅团队中应包含素材制作支持人员。课程教辅团队会收集梳理线上线下反馈信息,弄清学习堵点的成因,若评判为教学素材引起的,则及时优化重组或再建素材群推送给学习者进行学习。
2.2教学过程设计 如图1所示,“线上平台”与“实训平台”双线并进的互动教学过程是本教学方法的基本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分为课前设计、课中设计、课后设计。其中,课后设计是“互联网+”学习的点睛之处,要注重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根据学习者在课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课后的及时纠错、强化,否则将会影响学习者积极性。课后设计是课程教辅团队内交流沟通后的结果。
2.3学习支持设计 良好的学习支持设计可以给学习者带来积极、良好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也能提高督学效果。学习支持设计包括平台环境支持、学习过程支持、教学管理和评价等方面设计。其中,平台环境应友好、稳定、操作便利,能支持多类格式的教学资源,能有效监测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便于信息反馈统计、实训导师“督学”和课程教辅团队“评价”。学习过程中应加强线上交互,必要时可在教学内容中增加虚拟仿真、教学游戏等互动内容。教学管理和评价应简单合理、关注学习过程评价,避免成绩失真。
3 成绩评价体系
本方法针对高职药学类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极强、注重日积月累的特点,突出多元化评价,设计了过程跟踪成绩评价体系。该体系以促学为原则,采用了“线上平台+实训平台”“多段次+多维度考核”等考核手段(图2)。这种评价体系不仅能及时获得教学反馈、帮助课程教辅团队对教学中的问题做出修正,还能较全面地评价学习者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准确反映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成效,避免了纯线上评价导致的监控乏力、成绩严重失真等问题。
该评价体系将“理论”和“实训”成绩单列。理论成绩由“线上平台”与“实训平台”两部分构成,实训成绩只由“实训平台”部分构成。“线上平台”和“实训平台”的考核侧重点不同,“线上平台”偏重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岗位技能考察,而“实训平台”偏重岗位技能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等岗位能力考察。“实训平台”的考核内容仍由课程教辅团队统一安排。
“线上平台”的考核采用“多段次+多维度考核”进行成绩评价。教辅团队按学习内容分段组织线上“试卷”考核,对学习者应知应会的知识点进行考察,实现“多段次考核”,促进学习者对专业核心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利用网络平台强大的大数据云计算支撑,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活跃度、参与度、学习进度、考勤、课堂表现等实现在教学过程的“多维度考核”。
“实训平台”的考核采用现场实操考核和综合实训考核。现场实操考核主要对学习者基础实践能力进行考察,促进学习者对专业核心实践技能的掌握;“综合实训考核”主要对学习者“岗位能力”进行考察,考察学习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设计、运行、维护复杂实验设备和系统的能力,使学习者更加适应真实岗位。
以药物分析课程为例,其成绩权重分配理论成绩:线上平台70%,实训平台30%(线上部分);实训成绩:实训平台(线下部分)80%,实训平台(线上部分)20%。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应依据课程特点合理分配成绩权重。
4 小 结
经调查统计,实验班级学生对“线上平台+实训平台”教学方法和导师制的认可度达到99.3%。相对于对照班级,实验班级的药学类专业核心课课程及格率由88.9%提升至97.6%,其中,实验班级的实训考核100.0%达标,优秀以上占比达10.1%。药学专业群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3%。由此可见,本方法能有效提高实验班的实践技能型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能增强学习者的综合应用能力,达成扩招和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更利于高职高专生的未来成长,提升了在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扩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实践型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此外,本教学方法还能提升教学单位的教学容量,可有效化解在扩招和突发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室短缺等难题[11]。
随着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办校[12]、双元制办学等理念的深入落实,本教学方法可演进为“互联网学校+企业学院”的办学方法,这种方法类似但不同于德国“双元制”和我国目前“1+X”证书培训。在此方法中,主管部门出台“专业学历”或“职业资格证书”认定标准,指定有资质的学校负责搭建并营运网络教学平台、组织督学和考试;企业则按根据自身岗位需求,申请教学点并遴选有资质的“实训导师”,然后组织新进员工进行“线上平台”学习,并在企业的实训基地由“实训导师”组织“实训平台”学习。最后,参训员工参加由指定学校统一组织的理论和实践考试,通过相关课程考试即可发放该校相应专业的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此法可有效降低德国双元制下的企业成本、学习员工时间成本,面大、可控,拓展了此类教育经历的认证面,能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出人们参加职业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势必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可用之人才。
在实施中,本方法也暴露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因教改课题研究周期较短,经费投入使用存在时限,导致本方法在教学运行环节中缺少后续经费,造成新素材制作不够及时、精良,甚至影响学习效果。本研究组建议加强教学素材设计与开发的前期调研,解决绝大部分优良素材的制作;增长项目经费的支持时间跨度,满足课程团队针对教学反馈制作新素材的需求。(2)实训导师匮乏,难以采用小组化教学。由于高职高专学习者人数扩张,造成校内导师资源相对匮乏;其次,受限于学校教育模式普遍采用的“班建制”,也难以在每个班级同时安排多名导师,使得线下实训时个性和共性问题收集不够细致、全面。若本方法演进为“互联网学校+企业学院”,丰富的企业导师将破解此难题。(3)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中提高本方法在专业核心课程线上教学中的“德育”效能,“课程思政”方案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