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医学发展源流及著名流派分支传承现状调查研究概要
2022-12-06李富震苏金峰姜德友
李富震 苏金峰 姜德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金匮要略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龙江医学是在黑龙江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一代代龙江医家既秉承师门授受,又经现代中医教育洗礼,历经长期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黑土文化特色的寒地医学。本研究基于多年调研成果,系统梳理龙江医学发展源流,提炼龙江医学学术特点,以期为中医学术流派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 龙江医学发展源流
历史上黑龙江地区的医疗主要以经验性医学与少数民族医学为主。自唐代以来,中医学术逐步发展起来。明清时期,大批内地读书世家流寓龙江、延医授学,龙江医学渐成规模。
自清代至20 世纪40 年代,龙江医学分为六个支系:龙沙系,强调首学四书五经,再学医籍,崇尚经典,善用经方,行医于黑龙江省嫩江、讷河、克山、望奎一带;松滨系,因沿松花江畔行医而得名,多以《寿世保元》《万病回春》为传习教材,临证重视保元固本;呼兰系,专重《医宗金鉴》,擅长时方,用药精炼,治热性病经验丰富,行医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呼兰、绥化、阿城一带;汇通系,以阎德润为代表,主张中西医汇通,为近代西医界研究中医而成就卓著;“三大山派”,属走方铃医,偏重奇方、膏药外治,以刺络放血手法称绝;宁古塔系,活动在今黑龙江省宁安一带,擅治金疮、冻伤[1]。
此后,高仲山自上海学成至哈尔滨,成立中医学术团体,兴办中医教育,龙江中医学术面貌焕然一新。1941 年,高仲山创办“哈尔滨汉医学讲习会”,培养中医500 余名,如马骥、张琪、赵正元、钟育衡等,为中医传承做出了历史性贡献[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仲山等先后创建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即今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等,在此基础上于1959 年创建黑龙江中医学院(即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下同),汇聚龙江各地中医精英入校任教,大批中医在此系统接受现代中医教育,互相撷取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龙江医派。2010 年以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系统研究龙江医学学术传承与保护,先后出版《龙江医派丛书》等研究专著。龙江医派2016 年入选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0 年列入《黑龙江省中医药条例》。
2 龙江医学学术特点
龙江医学多元汇聚,针对黑龙江地区特殊的疾病谱、证候谱,立足黑龙江地产药物,逐渐形成了颇具寒地和黑土文化特色的学术特点。
2.1 多元汇聚,融合各地医学之长
唐代时期,黑龙江地区隶属渤海国。渤海国受唐王朝册封后,中原文化大规模输入,龙江医学由此逐步积累而来。金代女真政权兴起于黑龙江,后金兵攻陷宋都汴梁,掳大批医药人员北上,亦搜掠大量医药典籍和医药器具,较大程度地促进了中医药在黑龙江的传播和发展。明清时期,中医药开始更大规模地传入,并逐渐成为龙江医学主流。清代康乾时期,内地文人流放至此,讲学授徒,影响较大,称流人医家,以方拱乾、吕留良子孙等为著名代表。由于历史原因,近现代龙江名医如高仲山、马骥、华廷芳、王德光等精通日语,治学之时对日本汉方医学内容多有吸纳,这也是龙江医学多元汇聚、兼收并蓄的学术特点的体现。
2.2 研修偏重明清医学典籍
清代以来,龙江医家除诵读《汤头歌诀》等歌诀类中医著作外,多以《寿世保元》《万病回春》《医宗金鉴》等明清医学典籍为修习课本。其中《医宗金鉴》作为官修教材最为盛行。该书涵盖临床各科,既有易记之歌诀,也有详细之解说,便于学习。大批近现代龙江医家对《医宗金鉴》记诵如流,熟练应用于临床各科,成为龙江医学地方特色。
2.3 善治复合、疑难病症
黑龙江寒冷时段漫长,寒邪凝冱,气滞津停;阳气易为外寒所伤,津液失布,加之冬季室内温暖干燥,易生内燥。寒燥相搏,易致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寒地民众户外锻炼较少,加之龙江民众好酒重肉,蔬菜水果摄入偏少,易生痰热,多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总之,黑龙江民众以外因寒燥兼内伤痰热致病为多,加之保健意识相对薄弱,往往外感、内伤夹杂,复合、疑难病证多,治疗棘手。龙江医家常年诊疗上述疾病谱、证候谱患者,习惯于纷繁复杂之中精细辨证,重视脾肾,强调痰瘀相关、水血同治、温润和清化并举,总以愈疾为期[3]。
2.4 善用地产药材
黑龙江地区山河纵横,森林茂密,地产药材丰富,龙江医家善用刺五加、北五味、防风、细辛、鬼针草、穿山龙、翻白草、地锦草、白屈菜、狼毒、福寿草、满山红、暴马子皮、猪毛菜、狗奶子根等“北药”省病疗疾。部分龙江名医对地产药材进行系统整理、验证,如史献章整理尚志地区药材420 种,附方4000 多首;武雅滨整理北安地区药材156 种,为黑龙江地产药材积累了宝贵的应用经验[4]。
3 龙江医学著名流派分支传承现状
3.1 内科流派
龙江医学内科流派以高氏内科、马氏内科、张氏内科尤为著名。
3.1.1 高氏内科(1)学术源流:高氏内科创自高仲山。高仲山(1910—1986),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黑龙江省“四大名医”之首,“龙江医派”奠基人。高仲山生于中医世家,祖父高雨亭、父亲高广德、叔父高广福均为当地名医。高仲山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求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秦伯未等,后来哈尔滨行医、办学,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1979 年,高仲山领衔的伤寒学科获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传承人为高雪、曲敬来、李敬孝等。(2)流派特色:①倡导中华大医学观。高仲山作为早期龙江医学领军人物,抗战时期即大力倡导中华大医学观,中西医互参融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积极主张中西医互相取长补短,提出“为创立祖国新医药学派而努力”。在教育理念上,高老“重经典、秉师传、据家学、参西法、多实践”,主张建立中西医两种思维习惯。在创建黑龙江中医学院等院所时,高老不仅广纳中医名家,还聘请西医基础与临床名师;课程设置主张七成学中,三成学西,对龙江医学发展影响深远[5]。②善治热病、疫病。高氏内科以善治热病著称,治疗热病初期多用连翘败毒汤清热解表;若热毒内陷闭窍,多用凉黄酒调服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营血热盛,迫血妄行,多用消斑青黛饮凉血解毒消斑;若燥热内盛,耗伤津液,腑气不通时,以加减承气汤类方釜底抽薪,急下存阴。而且,高氏内科善治霍乱、白喉、大头瘟、温毒发疹、烂喉痧、瘟黄等疫病,如高仲山曾以急救回阳汤治愈霍乱千余例[6]。
3.1.2 马氏内科(1)学术源流:马氏内科创自马骥。马骥(1913—1991),黑龙江省“四大名医”之一。马骥随祖父清廷御医马承先习医,学成后行医于哈尔滨。1950 年,马骥创办东北地区第一个联合医疗机构——哈尔滨市中医联合诊所。1986 年,马骥领衔的中医内科学专业获得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传承人为马龙侪、于福年等。(2)流派特色:①“马派”中医研修方法。马氏内科有一整套颇具特色的“马派”中医研修方法。其一,从源到流地学习,主张学医首先学好中医四大经典,背诵《伤寒论》《金匮要略》,选读《内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下同)等,而后旁通各家,方能高屋建瓴,左右逢源。其二,临证用药以《本经》为旨归,将仲景之法融贯于《本经》解读之中,以经方推衍《本经》药物之功用,以《本经》探悉经方用药之理法。其三,主张医艺相通,认为学医不仅要专业功底扎实,还要广泛涉猎文、史、哲、天文、地理、人事等[7]。②重视日本汉方医学研究。
马氏内科重视吸纳日本汉方医学学术精华。如马骥曾深入研读吉益东洞《类聚方》、汤本求真《皇汉医学》、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尾台榕堂《类聚方广义》及和田启十郎《医界之铁椎》等,尤重清水藤太郎所著《藥學ラテン語》一书。此外马骥还喜读吉益南涯、六角重任、丹波元简、中川成章、浅田宗伯及矢数道明等人之著作[8]。
3.1.3 张氏内科 ①学术源流:张氏内科创自张琪。张琪(1922—2019),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家,首批国医大师,黑龙江省“四大名医”之一,全国肾病治疗中心奠基人,当代龙江医派之旗帜。为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能,张琪曾联合邓铁涛、路志正等名老中医“八老上书”,影响深远;在人才培养传承上,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并重,为黑龙江中医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传承人为张佩青、曹洪欣、姜德友等。②流派特色:张氏内科善用大方复治法治疗疑难杂病。疑难杂病常见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兼夹证多等特点,故张氏内科常多法合用,处方药味常达20~30 味,虽药物繁多,但条理清晰,相辅相成,疗效显著。如其认为慢性肾炎及肾功不全的病机以脾肾两虚为本,水湿、血瘀、热毒为标,如此寒热虚实错杂,非一方一法所能奏效,故治疗当大方复治,补肾健脾、祛湿、解毒、活血、化浊、清利湿热并举,补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9]。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肖相如教授跟师张琪学习后亦撰有专文阐述,对张氏内科善用大方复法深为服膺[10]。
3.2 外科流派
龙江医学外科流派以白氏外科尤为著名。①学术源流:白氏外科创自白郡符。白郡符(1921—1998),回族,自幼随父白连国习医,后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三医院外科医师,求治者甚众,1963 年调入黑龙江中医学院,负责中医外科医疗和教学工作。主要传承人为白恩贤、王远红等。②流派特色:白氏外科内外并重,善用回医外治法,如涂治疗法、油法、熨敷疗法、熏法、敷法等治疗外科疾病。如白氏解毒膏制作工艺颇有回医特色,制法如下:以香油五斤,将药物浸泡1 个月;煎熬时加入乳没、血竭、血余炸至枯褐色,滤去药渣;将药油入锅,再加入松香,待松香溶化后入樟丹,出锅置水盆中待用。此膏外用涂治痈、疽、疮疡、疔毒等疗效十分显著[11]。
3.3 妇科流派
龙江医学妇科流派以韩氏妇科和于氏妇科尤为著名。(1)学术源流:韩氏妇科创自韩百灵。韩百灵(1907—2010),著名中医妇科学家,黑龙江省“四大名医”之一,出身中医世家,师从臧鸿儒、王化三等,为黑龙江中医学院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奠基人,国内首批中医妇科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传承人为韩延华等[12];于氏妇科始自于盈科。于盈科(1892—1969),吉林省榆树县人,师从民国大医张锡纯,后行医于黑龙江双城,声名鹊起。1958 年,于盈科选调为黑龙江中医学院首批骨干教师。于盈科临证辨治精准,授徒极严。主要传承人为王秀霞、王维昌等。(2)流派特色:①创立“肝肾学说”。韩氏妇科辨治多从肝肾入手,创立“肝肾学说”,提出妇科疾病主要在于肝、肾、脾、气、血,无外乎虚、实、寒、热、痰、郁、积聚之变化。其中,肝司血海,肾主生殖,同盛同衰,妇科病病机之要在于肝肾阴虚,立“养肾之阴,敛肝之阳,壮水之主”法,创制百灵调肝汤、育阴汤、百灵止崩汤等妇科名方,临床疗效突出[13]。②善用活血化瘀法和温阳法。于氏妇科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宫外孕、宫颈癌、血瘀不孕、血瘀性癫狂等急重难症,如于盈科以琥珀散治疗宫外孕疗效确切。于氏妇科亦善用温法治疗妇科病。如主要传承人王秀霞善用温润补肾填精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的骨髓抑制[14];王维昌倡“温生天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分期温通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在黑龙江地区享有盛誉[15-17]。
3.4 针灸流派
龙江医学针灸流派以孙氏针灸和高氏针灸尤为著名。(1)学术源流:孙氏针灸创自孙申田。孙申田(1939-),全国名中医,在全国率先提出将中医针灸学同现代神经内科相结合,组建了黑龙江中医学院首个针灸神经内科病房,主要传承人为孙忠人、孙远征、梁立武等。高氏针灸创自高维滨。高维滨(1944-),曾任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善于项针治疗延髓麻痹,曾获2004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传承人为盛国滨等。(2)流派特色:①创制系列特色针法。孙氏针灸大力提倡在传统头针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神经内科知识,首创经颅重复针刺法手法及头针11 个刺激区划分法、调神益智法、滞针提拉法、孙氏腹针疗法等特色诊疗方法[18-21]。②项针治疗延髓麻痹。高氏针灸擅长项针治疗延髓麻痹,总结系列效穴,即针刺风池、供血、翳明穴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以治本,针刺廉泉、外金津玉液穴恢复舌肌的吞咽与构音功能,针刺治呛、吞咽穴恢复会厌和咽缩肌的吞咽、构音功能,针刺发音穴来恢复发音功能以治标[22]。
3.5 推拿流派
龙江医学推拿流派以王氏推拿尤为著名。①学术源流:王氏推拿创自王选章。王选章(1937-),创建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推拿科,从学者众,形成了独具学术特色的龙江推拿流派。主要传承人为王先滨、吴文刚等。②流派特色:王氏推拿认为,伤科临床形态和气机并重,不同于中医内科主论气化。伤科疾病轻则及气,重则及形,凡伤形者必然及气,伤气者未必全都及形。如果仅为伤气,单纯调理气机即可恢复。如腰肌扭伤疼痛,无小关节紊乱,点按手部腰痛点,可立即止痛。伤形的治疗原则为局部治疗,如骨折脱位等形伤必须局部整复,单纯应用远位治疗必然无效。如果形气俱伤,必先局部正形,然后远端调气;先伤气后及形者,必先调气,然后正形。在此基础上,王氏推拿倡“五部”辨证,确定皮、脉、肌、筋、骨具体哪一部位的损伤,然后确定损伤的程度、性质,用五行生克指导设计手法治疗[23-25]。
4 讨论
龙江医学学术特色的形成有深刻的寒地和黑土文化烙印。如龙江医学著名流派分支老一辈先辈名家多数经历清末、民国、伪满、新中国等时期,在此风云变幻、中西论争之际,高仲山等倡导中华大医学观,捍卫国医学脉,对龙江医学发展影响深远。又如,龙江医家为学、为医,多善于师承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如孙氏针灸特色诊疗方法、王氏推拿形气辨证和“五部”辨证皆是如此。又如,基于黑龙江特殊的疾病谱、证候谱,张氏内科大法复法应运而生。总之,调查研究龙江医学发展、传承应当紧密结合龙江地域特殊的自然、社会因素,不可臆断,如此,方可取得客观、正确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