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主导视域下的非遗保护策略研究
——以前郭县马头琴音乐为例

2022-12-06杨帆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马头琴政府音乐

杨帆

(前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吉林松原 131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民族的瑰宝,是国家的根脉,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随着非遗保护事业的大力开展,非遗已不再是陌生的概念,而是人民面前活生生的文化, 丰富多彩的非遗为民众带来了精神的丰盈, 进而激发出了民众保护非遗的文化自觉。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非遗保护工作原则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在非遗保护实践中,政府主导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在政府的推动下,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发扬[1]。 以政府层面牵头开展工作,到底作用几何, 笔者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前郭县”)的发展为例进行探究和思考。

1 马头琴音乐项目的背景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 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其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梯形共鸣箱,早期以两根马尾为弦,又称马尾胡琴,拉弦振动而发声,其音色婉转,主要担当史诗说唱及民歌的伴奏,一首民歌就是一支马头琴曲,十分具有草原韵味。马头琴无论其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其音质音色、音乐风格和演奏方法,均体现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生活的生动表达。 它伴随着蒙古族从草原和历史的深处走来, 已成为蒙古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2]。

前郭县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 位于吉林省西部,户籍人口60 万。 其地理位置游离于大聚居区之外, 且蒙古族人口占自治县总人口比重仅11%,是较早走向农耕文化、民族融合程度较高的地区。该县民族文化发展还受制于工业化、城市化等诸多因素,马头琴音乐的生存发展面临严重困难,民族的文化细胞慢慢流失,至20 世纪90年代,前郭县甚至鲜见马头琴声,马头琴乐手寥寥。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马头琴音乐在前郭县一度处于濒危状态,拯救马头琴音乐势在必行并且迫在眉睫。自90年代末开始, 在前郭县历届县委县政府推行的强力举措带动下,经全县非遗工作者、马头琴爱好者的共同努力, 前郭县的马头琴事业在10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群众认知度提高,品牌效应凸显,发展环境渐好,马头琴音乐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马头琴事业全面复苏走向繁荣。 2008年,前郭县申报的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前郭县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命名为“中国马头琴之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头琴音乐)”。

2 政府主导下的发展举措

2.1 完善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保障。前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政策保障。 前郭县把马头琴音乐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提升到地方发展战略的高度, 将之纳入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并编制了《前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前郭县马头琴艺术教育发展10年规划》,还制定并实施了《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使马头琴音乐的发展有了政策和法律保障。

三是人才保障。 前郭县十分重视马头琴专业队伍建设,自1997年开始,先后从内蒙古自治区各大院校招聘了25 名马头琴专业人才到前郭县担任马头琴教师,组成了优质的师资队伍;成立了前郭县马头琴乐团,聘请了50 名高水平的马头琴乐手,并设立事业编制,保证工资待遇,把人才留在前郭。

四是资金保障。近年来,前郭县申请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国家级非遗蒙古族马头琴音乐项目补助资金136 万元,地方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 000 万元,先后购置马头琴2 000 把、演出服装2 000 套及其他演出设备若干,并保证马头琴保养维修费用投入。在开展相关活动时优先进行资金审批并予以资金倾斜。

2.2 扎牢工作基础

前郭县在挽救马头琴音乐项目的过程中, 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工作指导方针, 积极进行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 完成项目资料的搜集、 整理和建档任务,不断充实项目资料,已搜集整理民间流传的马头琴曲目128 首, 存储各类马头琴音乐视频资料160部、音频资料时长达4 500min、照片约3 000 张。 先后出版图书2 种,录制马头琴音乐专辑11 种。 前郭县马头琴音乐工作者悉心研究和创作, 如前郭县民族歌舞传习中心编演了马头琴主题歌舞剧《天琴·神骏》,马头琴乐团创作的组曲《陶克陶胡》均在省内外演出数十场。 前郭县申报和认定马头琴音乐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 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 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4 名。 其中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金宝创作了《我的根在草原》《下马酒之歌》《英雄牧马人》等500 余首马头琴曲, 很多歌曲在全国广为流传,《阿都沁》《欢乐的牧场》两曲被选用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我的根在草原》还荣获了全国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

2.3 大力实施基础教育

前郭县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从基础教育抓起,积极开展马头琴音乐的教育教学工作, 全县马头琴艺术理论和马头琴演奏技艺整体水平不断提高。1997年,为推动马头琴音乐传播,中国马头琴学会前郭分会成立, 首期马头琴兴趣班在前郭县蒙古族聚居的查干花镇开课。 目前,前郭县有33 所中小学校开设马头琴专业课, 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各阶段、从城镇到乡村各区域,有马头琴专任教师50 名,习练人数6 000 多人。 自2004年开始,吉林省艺术学院开设马头琴专业,所有学生都来自前郭县。截至目前, 已有50 多人考入高等艺术院校,1 人考入蒙古国艺术学院, 我国第一个马头琴专业研究生也出自前郭县。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培养出了一大批马头琴爱好者和传承人,可以说,前郭县的马头琴事业后继有人。

2.4 加强宣传和推广

近年来,随着保护工作和宣传推介的进行,前郭县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尤其是马头琴音乐的品牌效应凸显,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吉林日报、城市晚报等媒体报道前郭县马头琴事业发展百余篇, 极大提高了前郭县马头琴的知名度。 前郭县还特别注重在活动中提升马头琴艺术的影响力, 近年已累计举办了300 余场展览展演,组织了近百场民俗活动,非遗传承人和有关企业积极参与域外推广,参加各类非遗展会、博览会、传统工艺大展及其他民俗活动近200 次,在本地重大节会如“那达慕”“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节”“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 中更是将马头琴音乐作为展演活动的重头戏。 连续举办青少年马头琴大奖赛,吸引省内外选手参加,提供切磋展示的平台。 还分别以1 199 人、2 008 人、2 019 人三次创造最大规模马头琴齐奏吉尼斯世界纪录,引来媒体聚焦、观众赞叹,宣传效应凸现。

2.5 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

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我国促进以非遗保护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和科学实践。在前郭县,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设立了全省首家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前郭县挖掘保护的10 个国家级项目、59 个省级项目及145 个市县级项目全部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整体性保护。 以马头琴音乐为代表的众多非遗项目从来都不是孤立地存在, 而是以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构建了郭尔罗斯文化。前郭县现有的10 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均以蒙古族为传承主体, 开展整体性保护更加能够体现以一带多、以点带面的保护效果。

3 政府主导的优势与成效

政府主导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非遗项目的走向,在拯救前郭县马头琴音乐的非遗保护实践中,政府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 政府主导的决策力与执行力

非遗保护是一项需要高瞻远瞩、 长远谋划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浩大、繁复的社会工程,不仅要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田野调查, 完成项目及传承人群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还需要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保护计划、培养后继人才、开展传承活动、进行展示推介等,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非一般工作可比。政府在责权范围内,有财政的支持,有行政权威,能够最大限度调集社会资源,实现人财物的统一配置,无论在决策和执行层面,都具有强大优势。 由政府牵头,多部门协调配合,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制定鼓励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规模效应,为项目传承铺就基石[3]。

前郭县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马头琴音乐项目的传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文化旅游部门、民族宗教部门、 教育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多管齐下、协调联动,政府与社会团体密切配合,传承人与广大群众高度参与,社区、学校及乡镇均发挥了优势作用,营造了良好氛围。专家学者参与各项规划的制定,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保护团体、传承人各司其职。以政府为主导,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展示、展演、技艺大赛等活动,以县级带动乡、村,提高群众参与度,扩大传承范围,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马头琴音乐项目传承网络。

3.2 政府主导的“输血”与“造血”

“输血”可救命,“造血”助长寿。在非遗项目的保护中,无论“输血”还是“造血”,皆非政府之力不可为。 前郭县在马头琴音乐的保护中,大力引进人才,是为“输血”。 马头琴音乐不能只有听众,没有演奏,面对危在旦夕的传承生命, 唯有及时输血可救生命之急。引进人才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背后则是政府决策行为,前郭县以事业编制、合理岗位、工资待遇相邀, 形成了对人才的有效吸引, 使得人才能够引进来、留得住。

真正对项目的挽救体现在“造血”上。 前郭县注重对青少年的培养,大力开展校园教育。尤为重要的是, 通过马头琴基础教育, 激发了青少年自身的兴趣,由课程到兴趣的转变,反映了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过程。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热爱马头琴音乐、传承民族文化的种子,就是谋未来之功。

3.3 政府主导的带动性和导向性

前郭县马头琴音乐的发展可谓经历了一次华丽转身, 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马头琴音乐的保护不再只是政府行为,而是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 前郭县马头琴音乐传承场所中有2 个省级传承基地、1 个省级传习所和2 个县级传承基地,都能有效传承马头琴音乐项目,做到了项目保护有依托,传承有场所,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坚持广泛地开展传承活动,强化了活态传承。 除学校外,前郭县马头琴乐团定期组织全省民族学校音乐教师马头琴培训和群众性马头琴培训,城区有3 个社区常年开展公益性马头琴音乐教育,全县还有数十家音乐教育机构开展马头琴教学。 马头琴音乐在前郭县还突破了民族地域的界限,社会学员中不仅包括汉、满、锡伯等其他民族,也包括外地学生、务工人员甚至外国友人。在前郭县,人们学习马头琴的热情丝毫不亚于钢琴、吉他等西方乐器,习练马头琴成为一件广受追捧、兼顾民族性和时尚性的爱好。 总之,马头琴在前郭县深受群众欢迎,马头琴文化氛围浓厚[4]。

4 持续发展的建议

通过梳理前郭县政府主导马头琴音乐项目的保护措施, 笔者发现政府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中仍有可为。

4.1 健全机制,完善法规

2022年1月,国务院同意调整完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职责和成员单位,组成部门由原来的8 个扩展到20 个。 这一变化反映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更加成熟, 部门涉及面更广,职责更清晰。延伸到地方,为非遗的长足发展,需参照上级联动机制,结合地方实际,及时建立有效的联席会议制度, 同时对滞后的非遗管理暂行办法进行更新完善,使地方法规跟上国家战略,避免形式大于内容,从根本上改善部门职责不清、重视不够、配合不足等问题。

4.2 加大投入,提高活力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精神文化需求无疑是人的高阶需求,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这在政府投入上也有生动体现。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中,民生项目往往优先于文化项目, 经济发达地区对文化事业投入比重多于经济落后地区。 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精神文化需求增多,政府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势必增加。应加大非遗保护投入,落实各层级项目保护资金、传承人补助资金,增强非遗产业支持力度,政府倡导购买传承人和非遗组织的服务,促进产业增收,进一步提高非遗发展活力,创造发展后劲,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5]。

4.3 准确评估,适时退出

对非遗项目的发展进行准确评估, 充分衡量项目对政府主导的依赖度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在项目获得良性发展后,政府主导作用将不再明显,更多地需要社会组织和群众的参与,这时政府应适当撤出,退居幕后,将发展的帅旗交给民众手中,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主导性和能动性, 把自身更多资源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项目的保护中。 只要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引,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开展,都予以充分尊重。 不喧宾夺主,杜绝继续大操大办和越俎代庖,避免因政府的长期介入而产生过度依赖[6]。

5 结语

政府主导是最直接有效的保护措施, 尤其是在拯救濒危项目上更是如此。同时,政府的主导作用不等于主体地位, 非遗保护上的政府主导并非脱离民众的自发自觉, 相反还是群众自发自觉传承的有力辅助。 以前郭县马头琴音乐项目为例,20 世纪90年代以前该项目的凋零并非民众所愿, 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组成部分,正当人们为之焦急的时候,正是有了政府的大力干预和扶持,才使其重现辉煌。

政府主导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其作用也不能一概而论,它面临着非常现实的问题,前郭县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 项,发展状况不一,如果每个项目都用马头琴音乐项目所投入的人、财、物去衡量比较,那对于一个县级政府来说,恐怕是无法负担的天文数字。所以,政府主导只能作为非遗保护的一种手段,发挥其不可或缺的引领带动作用,不同项目的保护还需因地制宜、因时而异。

政府主导是推力,也是杠杆。 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已进入“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的发展阶段,而提升非遗保护工作水平必定离不开政府、社会组织、民众的协力共举。 政府主导仍然将继续发挥巨大功用,助力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猜你喜欢

马头琴政府音乐
那一夜的雨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马头琴
音乐
草原上的马头琴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