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机电提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12-06徐东
徐东
四川省机电排灌管理总站,四川成都
农村机电提灌设施是四川省农业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用水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发展农村机电提灌设施是关系“三农”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
1 提灌建设发展的历史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境内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多数为山地、丘陵,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7.1%和12.9%,具有“西高东低”的地形特征,由于地势高低差异明显,区域间气候变化大,“田高水低”“十年九旱”现象较多,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灌溉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农村机电提灌,成为四川省解决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用水和人畜饮水、实现农业旱涝保收的重要手段。
千百年来,农业生产用水基本上是靠人力和畜力,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的能力薄弱,农业产量低且不稳定。在一代代提灌人的付出和奉献下,四川省提灌设施从无到有,从简到智。1952年,岳池县长滩寺机械提水灌溉试验站建成提水,这是四川解放后国家兴办的第一座机械提水站。1954年,四川第一个电力提灌站在原南充县都尉乡建成抽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四川贯彻毛泽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四川兴修了包括提灌站在内的大量水利设施工程,解决了农业用水和抗旱问题,基本消除了大型洪涝灾害,达到了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显著效果。
1991年,原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成立四川省机电排灌管理总站,农村机电提灌管理职能从水电部门移交农机部门。为更好地管理数量众多、分布面广的机电提灌设施,加强机电提灌建设管理,四川率先在全国制定了农村机电提灌管理条例。四川省人大常务委员会于1996年8月19颁布了《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地方性法规,并分别于2002年5月30日和2012年7月27日进行两次修正。2013年,为推动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站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关于农村机电提灌站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展了机电提灌站的确权颁证,明晰了产权,明确了权责,落实了管护责任。四川省委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提出“加快农村机电提灌设施建设步伐”,把发展农村机电提灌纳入省政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省级财政安排提灌建设专项资金,极大推动了农村机电提灌事业持续发展。
2 发展现状与成效
“十三五”以来,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建设助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在农业农村保灌抗旱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三五”时期,全省累计投入农村机电提灌建设资金17.8亿,新增提水设备6.6万台/48万kW,新建改造农村提灌站1.0万余座。全省机电提灌设施稳定发挥作用,常年保灌面积133.33万hm2以上,保证了机电灌区农业生产用水和部分农村地区人畜用水的需要,改善了农用田地的耕作条件,减少了撂荒地产生。
经过70年的发展,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建设取得了“两大突破”,呈现出“三大亮点”。
突破之一: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总动力突破400万kW。目前,全省已拥有农村机电提灌设施57万台(套)以上、总动力超440万kW,总规模居全国第四,拥有农村固定提灌站4.7万座。
突破之二: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有效灌面突破133.33万hm2。据2021年末统计,全省机电提灌设施提水23亿m3,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86.67万hm2,占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50%,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6%,相当于再造了两个都江堰。其中,水稻灌溉面积达86.67万hm2,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46%。有力地保障了农村机电灌区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为无法实现自流灌溉的地区解决了灌溉难题,实现了“水在山下流,水往田间走”的愿望。解决了农村用水“最后一公里”难题。
亮点之一:创新发展了太阳能光伏提灌。2010年,四川第一座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在宁南县大花地成功建成,之后在攀西地区进行试点示范。2013年,史哈常委在攀枝花调研时对太阳能光伏提灌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现场指示相关部门科学评估论证后在全省推广,从此拉开了四川省太阳能光伏提灌推广的序幕。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累计建成太阳能光伏提灌站300余座,总装机超1万kW,太阳能光伏提灌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亮点之二:试点推行了农业智慧灌溉。为补齐农业产业园区灌溉设施建设短板,解决灌溉技术与产业园区发展不匹配问题,2018年,四川省在彭山、威远、盐边等11个县(市、区)的葡萄、柑橘、芒果、猕猴桃、无花果、蔬菜产业园开展了农业智慧灌溉试点,建设农业智慧灌溉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智能决策和精准施灌。2019年,11个产业园的智慧灌溉系统建成并逐步投入运行,515.67 hm2产业园实现智慧灌溉,在全省率先进入数字农业领域。目前,农业智慧灌溉在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广泛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情况反馈普遍良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节水节肥效果显著,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0.85以上,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四川农业用水期间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
亮点之三:全面推进了机电提灌建设标准化。一是制(修)订了农村机电提灌管理规程和技术规程,颁布了10个地方标准,全省机电提灌建设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制定了《四川省标准化提灌站建设指南》,在四川省全面推行提灌站标准化建设,提升了提灌站建设水平和技术质量,解决了过去建设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政、杂乱无序的问题。
3 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是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缓慢。四川省现有提灌设施设备多数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技术装备落后,设施严重老化,处于低能高耗状态,目前,有的区(市、县)带病运行的提灌设施设备达50%。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逐步对老旧提灌站进行更新改造,已更新改造老旧提灌站40%,更新改造速度缓慢,还有大量老旧提灌站亟需改造。
二是灌溉设施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四川省提灌建设过去主要围绕大田生产、粮食生产布局建设。原有布局不够合理,提灌设施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用水需求和用水方式上的变革,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低,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广意识不强。在一些地方,“缺水”问题制约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三是提灌设施投入不足。提灌设施是农村公益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但仍存在政策措施不够、资金渠道不多、投资结构和投资规模不合理的问题。近两年省级财政投入不足,各地提灌建设资金缺口大,难以支撑农村机电提灌建设需要,不能满足当下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
四是提灌管理人才缺乏。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提灌管理人员流动大,乡镇一级没有专人负责提灌工作。有经验的提灌人员即将退休,提灌人才队伍面临青黄不接、人员断档的情况。
4 发展思路与对策
为更好地实施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真正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重点围绕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将农村机电提灌站建设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有机结合,深度融入“五良”融合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力提灌站和太阳能光伏提灌站,积极推进农业智慧灌溉,为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先导性产业,实现耕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目标,以及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提供有力支撑。
4.1 加快机电提灌建设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府要求“加快四川省农机高质量”要求,加快全省机电灌溉设施更新改造步伐和新建步伐。一是加快丘陵山区机电提灌设施的更新改造,引导并鼓励使用节能降耗的提灌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二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光照条件充足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提灌,积极推动绿色高效提灌技术装备示范推广。三是深入推进高效灌溉方式,结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项目,推广滴灌、喷灌等先进灌溉设施和水肥一体灌溉系统、农业智慧灌溉系统。四是积极开展提灌设施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在全省全面推行标准化提灌站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整体式信息化提灌站建设。五是进一步修订完善《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管理条例》。
4.2 加大各类资金投入提灌建设
通过省级财政资金引导、市州县财政资金配合、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提灌建设资金。围绕产业发展,积极争取现代农业园区培育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等投入提灌建设,形成合力,增大提灌建设投入。同时,加强对提灌建设项目绩效管理,做好项目前期摸底科学规划,项目过程的监管、资金管理、实施进度以及项目验收,落实项目后期管护,安全运行,及时办理产权。
4.3 加强提灌队伍人才建设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兴,则事业兴。要培养一支懂技术、爱提灌、会管理的人才队伍。建立培训机制,灵活培训方式,不断壮大基层提灌实用人才队伍,为人才队伍营造干事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