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及诊治
2022-12-06刘宇
刘 宇
(黑龙江省拜泉县富强镇畜牧兽医站,黑龙江 拜泉 164722)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以2周龄以内仔猪为主,其主要特征是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并伴有脱水征兆,通常病死率可高达100%。除此之外,其他的猪也容易感染,但死亡率较低。该病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被发现,至今已遍布全球,是危害养猪业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1 流行特点
经检测确定,该病毒在病猪的各个脏器中均有发现,但以病猪的肠系组织含量最高,其次是病猪的排泄物中也存有病毒。该病毒喜低温而惧高温,一旦温度超过6℃以上就呈现不稳定状态,而超过55℃只需加热20min,该病毒就会死亡。该病毒对强光线特别敏感,如遇较强阳光暴晒,7h即可被灭活。但在阴冷潮湿之处,能维持1周的感染力。一般情况下,肠道内的病毒在-20℃左右可存活半年之久。该病毒对乙醚、氯仿较敏感,如用0.5%的石碳酸在38℃处理约0.5h即可杀死病毒。
所有的猪均可感染,但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近乎100%。但断乳猪和成年猪发病较轻,且大部分可以自行痊愈,致死率也非常低。该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食用了被污染了的饲料,并经消化道传染,有时空气也能传染呼吸道。该病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有一定的季节性,冬、春季节多为发病高峰期,炎热的夏季较少,可能跟病毒适应寒冷有关。新疫区绝大部分10日龄仔猪发病,且死亡率非常高,而老疫区的10日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这与老疫区母猪都具抗体有关。
2 临床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属于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该病通常呈现急性型发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严重脱水并呈极度口渴状态,同时排灰色或褐色粪便。该病潜伏期较短,只有1d,少数潜伏期2~3d,但传播速度非常快,几天即可内蔓延整个养猪场。该病猪日龄越小,其病程越短,且越发严重,而12日龄内的乳猪大部分在3~6d内死亡。虽然随着日龄的逐渐增长,病死率会逐渐降低,但痊愈的仔猪也是生长发育不良,成长的缓慢。而育成猪和成年猪的症状相对较轻,短日内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的较快。至于成年母猪,则通常是泌乳明显减少或停乳其病程大概5~7d,腹泻停止并逐渐康复,且死亡概率很小。
3 病理变化
剖检时可取空肠一小段,用生理盐水将空肠清洗干净,再在所用器皿中加入一定的生理盐水,然后放在解剖镜下详细观察。一般健康猪的空肠绒毛呈现棒状,且均匀、密集,而且能够随着水的振动左右摆动,而患病猪的小肠绒毛则变短,粗细也不均匀,甚至绒毛已无法看到,仅存有一些痕迹或什么也看不到,两者相比较效果非常明显。继续观察可发现,整个小肠气性膨胀,并伴有卡他性炎,血管扩张,内容物呈黄色泡沫状,失去弹性且变的透明。在这其中,一部分病例有充血症状,胃黏膜充血,并附着黏液。一部分有点或斑状出血样,胃内含有大量的黄色或乳白色凝聚块。
4 鉴别诊断
在实际诊断中,可根据发病时的具体流行状况进行分析,并且依据发病的季节、年龄及临床特点做出初步诊断,然后再结合相关的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最终的正确诊断结果。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肠绒毛观察、中和试验、乳猪接种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环状沉淀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及细胞培养等,均可做为该病的诊断手段。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该病一定要与猪副伤寒、仔猪白痢、猪轮状病毒及仔猪低血糖等疾病加以区别开来。一般来讲,这些疾病没有绒毛萎缩症状,不像猪传染性胃肠炎那么严重,可以结合发病年龄等加以区分。
5 防治措施
在日常生产饲养卫生管理上,一定要始终保持猪舍内的清洁与干燥,并且保证猪舍内的阳光照射与通风,猪舍内的地面和配套设施、所用工具都必须进行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猪场最好应始终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严格控制从外地引进猪,以杜绝传染原的侵入。养猪场外围也应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包括饮用水及排水。如遇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做好全面彻底的病毒消杀工作。
目前本病没有特效药物,如遇发病,普遍采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医治。但因其新生仔猪死亡率高,通常给患病仔猪康复猪的全血或血清,此法对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的效果。另外,妊娠母猪后期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对初生仔猪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