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万计划”的“野外损伤的救援与处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考
2020-04-07莫双瑗苏龙
莫双瑗 苏龙
摘 要:在线开放课程是“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是各级教育机构正在进行的一场教学革命。教育部根据我国教育发展需要,计划实施“双万计划”优质课程建设,以此来推动课程资源的深挖和创优,力争更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服务社会,充分体现我国的“互联网+”教育特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而来的“互联网+教育”形式,这项伟大举措是大势所趋。文章以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野外损伤的救援与处置”为例,分析了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路径。
关键词:“双万计划”;意外救援;在线开放课程
物质生活资源的不断丰厚,使人们对休闲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超过以往,也使得休闲活动成为大众生活追求的主旋律。[1]人们外出参与各类户外活动的机会增多,对户外运动等野外活动的安全保障的需求增加。目前,登山户外运动安全事故频发,但各地相应救援保障机构尚未健全。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此类课程也是户外运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备品”。该课程类型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较成熟的课程体系。为了进一步发挥该课程在户外专业的作用,高校应该加强对课程建设的研究。
一、实施“双万计划”的意义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和融合是“互联网+”的主要特点。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产生了多种“化学反应”,互联网帮助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深深改变了大众的固有学习模式,“互联网+教育”颠覆了传统教育格局。“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除了突破固有的学习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观念的更新。
“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各行各业指明了方向。教育是一项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的伟大事业。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校课程改革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政策展开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打牢基础。在线课程从某种程度上看颠覆了传统教学,对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线课程教学形式新颖、学习节奏灵活,进一步推动高校淘汰“水课”。“互联网+”时代对教育的价值远不在此,还需要努力深挖。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
“野外损伤的救援与处置”课程是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户外运动方向的核心专业课程,在设计和分析此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应该紧紧围绕学生所应具有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设定。
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社会体育专业户外方向学生须掌握体育学理论、社会体育技术指导、社会体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应该具备社会体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社会体育赛事的经营与开发、社会体育相关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并且社会体育专业户外运动专业方向的毕业生要掌握户外运动的活动组织与策划、户外运动技术指导、户外运动赛事的经营与开发、教学科研能力等。很多户外运动都具有一定风险,因此,野外应急救护能力是该专业学生必备的。
根据专业建设要求,“野外损伤的救援与处置”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①毕业生应掌握野外救护知识和施救方法;②了解户外运动中的风险规避方法,并能够组织开展户外事故中的搜救;③具备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其他专业课程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根据教学目标,在内容安排上结合野外活动中救护的实际情况,从野外损伤的救护特点入手,力求指导学生掌握解决实际救护的能力,把课程教学知识技能融入整个专业课程学习中。根据野外常见损伤类型,结合救护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本课程按以下14个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如下表所示)。
在教学安排中,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领会野外急救的知识和施救操作技术,保证该课程相关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学安排上要注意在户外运动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可能会有其他专业课与本课程存在交叉的情况。例如,专业课程“定向越野”中也会讲授地形图相关知识,因此,在开展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地形图知识在救援时间中的应用,提升课程交叉部分的教学效果。
四、“野外损伤的救援与处置”在线课程建设目标
(一)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为落实《广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7—2020年)》,提高全区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开展了“全区首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支持计划课程”项目建设,首批共立项在线课程56项,本课程名列其中。根据现有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平台,针对国家和自治区大力助推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举措,借助已有政策和阶段性研究成果,本课程借助各方力量开展体育类在线课程项目建设与应用研究,提高体育专业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積极性和学习效果。
大学的每一个专业都有其特点,同一个专业在不同高校中的建设思路各不相同。体育专业的专业性强、生源特征明显。体育专业学生在高考中将要参加术科考试和文化考试,录取标准为两项考试单独划线,两项均过线才有机会被大学录取。仅从这一情况来看,笔者可以总结出体育专业学生的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整体低于普通学生;二是体育专业学生都经过非常严苛的体能和技术训练,他们对很多实用技术、方法的掌握能力可能高于常人;三是学习体育的学生相对性格比较直爽,期待的沟通方式是比较直接、明了的。
基于此,本项目在体育类小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基础能力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精制。解决了课程资源是否符合学生特性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的在课程应用过程中的“接纳度”“配合度”问题也将会变得稍微简单,这样的良性循环将会更好地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笔者将从学习者特征、课程精制设计、课程制作规范、课程资源应用等方面对项目的实践积极进行经验总结。
(二)体育类课程专业数字化教材建设
人才培养是一个体系工程,除了做好在线课程建设项目,还需要做好各项配套工作。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根本任务是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有效地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对相应的教材进行改革。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逐步推进,传统的纸质教材已失去了优势。“95后”的大学生,他们被称为“数字原住民”,如何将体育类专业教材更好地进行“数字化”是本项目要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MOOC在全球迅速兴起,对传统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对数字化教材建设提出了紧迫要求。结合MOOC的特点,笔者对数字化教材的定位、设计原则、编制要求及应用模式等进行了探讨。
当前高校数字化教材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笔者从数字化教材的含义、优势分析、定位,以及与纸质教材的关系中,具体分析了当前高校数字化教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强化高校数字化教材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为高校数字化教材编制提供了完善的理论依据。
针对体育专业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体育技能和掌握训练方法的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本项目将在社会体育专业课程“野外损伤的救援与处置”在线课程建设的同时,积极尝试开展数字教材建设,通过数字化教材建设数据库的建设与出版,为学生建立“线上学习+数字教材+课堂学习”三位一体的创新学习模式。这样的改革创新,使得课程、教材、课题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学的有效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都将得到很大提升。
(三)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的困难
在线开放课程是反映学校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其依存的网络平台建设非常重要。同时,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使用率有待提高。目前,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放程度不够,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真正在使用的人数偏少,仅仅局限于校内学生,课程资源利用率低,受益面不广泛。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的校际合作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由于校际合作开展的局限性,目前课程资源建设和使用还无法达到校际合作的期望值,在学生应用层面和课程资源建设层面上,还有待展开广泛合作。[2]
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该结合以上实际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切实提高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方春妮,卢俊佩.“休闲城市”理念下的休闲体育产业功能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4):54-58.
[2]俞国红.基于CRP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 [J].软件工程,2016,19(8):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