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校硕士论文关于《说文解字》的研究综述(2000—2020年)

2022-12-06陈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部首汉字

陈乾

(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青海西宁 810000)

1 《说文解字》一系古书的研究

自《说文解字》面世以来后世研究学习者不胜枚举,最为人知的有宋代徐楷、徐铉俩兄弟的注释,元代周伯琦的《说文字原》,清代俞樾的《儿笘录》,蒋和《说文字原集注》“说文四大家”的著作,以及近代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和章太炎的《文始》等,从古至今可谓蔚为大观。21世纪初硕士对大徐本的研究有郑琳《说文解字》大徐注研究(2000),在全面考察《大徐本》的基础上,对《大徐本》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分类,归纳总结了《大徐本》注释目的、体例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大徐本》的优缺点,最后对《大徐本》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和正确的评价[1]。还有对“大徐本”中按语以及《系转》的研究,如张崇礼《说文解字》大徐本按语研究(2003),张社列《徐锴<系传>对字义的再阐释》(2003),杨玉飞《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古文研究》(2003),刘晓颖《说文解字系传·部叙》(2003)研究等,通过从不同的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大徐本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成绩斐然。对“说文四大家”著作的研究也颇多,专题研究如刘若一《说文解字义证》(2004),通过《义证》训话体例三种研究、《义证》校勘研究、《义证》同义论证研究、桂馥的语言文字学思想四个专题,探讨了桂馥的训话方法和理论,并对桂注的特点与主要不足进行了总结[2]。还有王浩《论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2002),孙晓玄《说文解字义证》(2006)从义位、义位变体、字形关系探讨例证等。

2 部首类词及训诂方面的研究

2.1 《说文解字》相关部首的研究

早期的说文部首专著多是就部首字的形、音、义作以分析或者选取一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往往是点到为止。如唐玉书《说文部首讲义》(1935)、冯桂芬《说文部首歌》(1937)、桂文灿《说文部首句读》(1946)、邵桐孙《说文部首类聚》(1947)、钱玄同《说文部首今读》(1958)、邓散木《说文解字部首校释》(1984)、申志均《说文部首字典》(1990)、刘至诚《说文相关部首探原》(1994)等,这些专著以《说文》部首为研究对象,将《说文》部首作为一个整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为方便记忆,有的甚至将其编成歌曲。2000—2020年关于《说文解字》某一部首字的专门研究,却经常出现在硕博论文中。以王滢《说文解字》车部字研究(2005)为例,将车部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归纳和分析等方法,对车部字的结构、意义以及所蕴含的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3]。其他相类似的还有如林源《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2004),程含林《说文解字》八部字研究(2006),陈哲《祭祀文化与<说文解字·示部>研究》(2006),康盛楠《说文解字》巾部字研究(2007),杨波《说文解字·犬部》研究(2008),赵宋婷《说文解字》人部字研究(2009),李迪夫《说文解字·血部》字研究(2012),郑英南《说文解字·土部》字研究(2012),刘维伟《说文解字》女部字研究(2012),饶娟娟《段注说文》言部字研究(2013),孙诗懿《说文解字》疒部字研究(2013),曲琳琳《说文解字》衣部字研究(2014),谢淑婷《说文解字》衣部字研究(2015),金梦鸽《说文解字》虫部字研究(2016),王小曼《说文解字》“酉”部字研究(2017)等。

2.2 相关类词的研究

这一类词的研究主要是将《说文》9353 个字,或按描述生活、战争,社会劳动中的某一具体活动相关的事物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和归纳,进行分析研究,如周凤玲《说文解字》与古代天文学(2003),王丽《说文解字》农耕词研究(2005),李艳《说文解字》所收蔬菜及粮食作物词疏解(2006),王云霞《说文解字》与古代医学(2007),白琬琳《说文解字》中的法律词语研究(2008),吴占军《说文解字》与古代军事(2008),王霞《说文解字》与古代地理(2009),谢娟《说文解字》与古代手工业(2009),黄建湘《说文解字》与古代地貌、河道(2009),卢翠《说文解字》颜色字研究(2012),王超《说文解字》青色类词研究(2012),徐梅娟《说文》饮食器具类词研究(2013),冯聪《说文解字》中的禮制用字研究(2017)等。

按人自身的表情、心理活动、身体部位特征进行研究的有吴秀荣《说文解字》表情词研究(2001),朱芳毅《说文解字》心理动词语义网络研究(2008),高鸿雁《说文解字》面部词汇语义场研究(2019)等。或对《说文》“六书”的会意、形声字以及亦声、省声、省形的研究,如张素凤《说文解字》中多形多声字研究(2001),夏军《说文》会意字研究(2009),王望媛《说文解字》会意字研究(2017),莫伯峰《说文》会意模式初探(2008),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2010),贾佳《说文解字》会意字归部研究(2019),齐兴坤《说文解字》省声字研究(2019)等。

2.3 训诂方面

对《说文》同训、义训、声训及某条例、字词和释义等训诂方面的研究,如张居三《说文解学》同训词研究(2002),李朝虹《说文解字》互训词研究(2007),任莉莉《说文解字》释义考证(2011),韩贵强《黄侃手批〈说文解字〉》引古文字材料研究(2013),张请《说文解字》的义训研究(2014),刘洋《説文解字》當代形義聯繫研究(2016),谭樊马克《基于<说文解字>声训材料的同源词考证》(2017),李云翔《说文解字》训释语同义连用研究(2018),李永《“篆诀”字形、字义探析》(2018)等。

还有采用计算机辅助法对《说文解字》中关于通人说的资料,从上古音和甲骨文中探讨了汉语史数字化研究中的四字节问题和通人说的内容,对通人说的形式、内容、得失和缺陷进行了归纳,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其语言学价值。如姜永超《说文解字》引“通人说”考(2006)[4]。在李祖文《说文解字》引群书研究(2006)中利用最新的XML 技术,从整体上构建了《说文》引群书数据库的标注体系,通过简单程序应用接口实现了数据的检索和推理,为《说文》引群书数据库的开放性和统一性研究奠定了基础[5]。

3 比较研究

在研究《说文》本书的同时,还将其与其他诸书进行某一方面的比较研究,从而得出《说文》在这一方面的得失。如鲁一帆《字林》释义研究(2005)中,通过对《字林》与《说文》的对比研究,得出《字林》释义对《说文》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说文》的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字林》可校《说文》中的讹字、脱文、衍文以及用语的颠倒错乱和释义的错误[6]。其他类似的有王晓楠《谐声谱》研究(2007),翁振山《二十卷本<倭名类聚抄>研究》(2011),王威雅《说文》部首与字原研究(2012),赵昕苪《说文解字》和《尔雅》祭祀类词语文化阐释(2015),牟兰《毛诗故训传》的单音词训释与《说文解字》的训诂比较(2018),余辉《说文解字》与《孟子章句》单音词释义比较研究(2020)等。

今天规范字整理与《说文》用字的比较,如郭磊《异体字正俗演变研究——<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与<说文解字>比较研究》(2011),韩晓颖《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的比较研究(2017)等。

4 中小学及对外汉语教学《说文》应用研究

在中小学及对外汉语教学中《说文》应用研究,对中小学教学的应用研究有刘存帅《说文解字》在初中古诗文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9)中,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教师首先应从汉字形体与字义的关系入手,用字形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本义,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每个汉字的正确含义;并且通过释义构建语义系统,帮助学生掌握本义和引申义,再利用本义区分易混淆的字,帮助学生准确区分形义关系紧密的字词,最后通过使用字形理解汉字古代和现代的含义,帮助学生准备掌握古今异义的字词。教师将《说文解字》运用到古诗词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模式,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7]。其他的还有王倩《说文解字》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应用的个案研究(2018),宁丹《说文解字》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2019)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说文》的应用研究也硕果累累,对于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其中有李婷婷《发展汉语中级综合》汉字形义关系考察及教学建议(2015),翟中秀《对外汉语教学视野下的“居住”义类字研究》(2016),金铭《对外汉字“月”部字教学设计》(2016),陈亭杉《“木”部字的对外教学策略研究》(2017),李嘉宝《“人”部字分析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2018),张博《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研究》(2018),童滢《国际汉语教学常用汉字文化解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2020)等。

5 文化与价值研究

《说文解字》与文化方面的研究,实质上就是从汉字本身出发,抓住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来研究、分析它们与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其在第二部分所列的部首与类词研究的硕士论文中也有涉及和阐释,但就其所研究的重心而言,文化阐释是次要的。而在诸下所列论文则偏重于阐释所述之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如秦蕾《说文解字》纺织服用词汇的文化阐释(2003):首先,选取“纺织”这一语义范畴,从而构建出《说文解字》中关于“纺织”的相关词汇体系,并且进一步阐释其所蕴含的纺织文化,最后勾勒出早期古代纺织生活的全貌。其次,通过对古代纺织生活和文化心态的分析,揭示《说文解字》中纺织词汇的深层内涵。最后,文章又从一个新的角度论证了《说文解字》的语言价值和文化价值[8]。而耿鹏坤《谈谈许慎和<说文解字>的几个问题》(2004):文章着重从古代社会政治制度、自然、农业、手工业和天文历法、植物医学、地理、科学技术等不同角度,阐述论证了《说文解字》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价值,从而最终揭示了今人可以通过《说文解字》更加全面的了解早期古代历史和社会生活,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9]。其他也有单论述《说文》某一方面某一类词来阐释相应的文化内涵的论文,如罗红胜《说文解字》与清代书法篆刻艺术(2004),黄向军《说文解字》与我国上古编制文化(2005),刘洋《说文解字》与上古服饰(2005),郭翀中国图腾神话与《说文解字》研究(2006),陈金丽《论许慎的经学思想和经学成就》(2007),侯彦艳《说文解字》蕴含的中国古代酒文化(2008),张丽霞《说文解字》文字训释中的农业文化思想(2008),张家权《说文解字》的传统文化特征初探(2009),冯丽娟《说文》中服饰类汉字的文化透视(2011),刘明丽从《说文解字》“食”部字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2011),蒋成成《说文解字·女部》汉字文化内涵研究(2012),张菁《说文解字》中与祭祀文化相关的汉字研究(2013),徐磊《汉字与中国古代的山水文化》(2013),庄彩萦《説文解字》與上古時期女性文化(2014),熊欢《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在汉字中的折射研究》(2015),李婷《说文》玉部字之玉文化解读(2015)等。

6 结语

从上述分析和归纳中,可以看到2000—2020年这20年间,各高校硕士研究生对于《说文》的研究,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数量上,其研究成绩斐然。正如班吉庆所说:“正逐步摆脱那种单字式、注疏性的研究,从各个方面切入,运用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选题注意系统性和科学性,深入分析,探索规律,走上了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道路。”[10]尤其是就《说文》的本体研究,如“部首类词及训诂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就其本体研究进行了不同方面的延伸和拓展,如研究前人对《说文》的研究、比较《说文》与其他古书在释义、字形及体例的异同、《说文》在如今中小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研究,以及《说文》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研究,较之以往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广度和深度。在研究方法上,能够与时俱进,运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或辅助其研究,或建立引书数据库,这在之前的研究当中是前所未有的,具有开创性。

不足之处,可能受硕士专业影响,在《说文》的应用研究上,着重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而对于国内中小学课程的应用研究不多;并且在研究的内容、结构体例及结论上也出现了较多的重复现象,尤其在部首类词和文化的研究上出现重叠,如女性及玉石的研究上。而研究方法上,虽出现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研究,但也凤毛麟角,还是以传统的分析比较研究为主。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部首汉字
弄清偏旁与部首
系在绳上的“冬”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同部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