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现状研究

2022-12-06蒋晓羽谢常杰赵比黑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穴盘电商生产

蒋晓羽 谢常杰 赵比黑 任 静

(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历史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乡村振兴战略内涵解读

乡村是一个具有明显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的区位性和地域性综合群体,兼具农民的生产、居住、生态、文化等诸多功能,与各大小城市相互促进、共生发展、和谐共存,共同形成了人类社会的主体和空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发展任务正是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经济基础正是在农村,最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正是在农村。

乡村振兴在我国“三农”工作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战略意义,是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着眼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首先要治好农村的病根子,关键要保住农民的命根子,重点要开好农业的药方子。

2 科技参与加速乡村农业发展

2.1 现阶段我国乡村主要育苗技术

2.1.1 穴盘育苗。穴盘育苗技术又称机械化育苗或穴盘无土育苗,是采用泥潭、蛭石、珍珠盐等轻基质作为培养基底,依托机械实行精准播种、一穴一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穴盘育苗技术引入我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产区。穴盘育苗可以极大地提高蔬菜作物、花卉作物、果树作物的成苗率,有效节约育苗成本,便于进行规模化、商品化育苗。随着近年来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穴盘育苗技术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

2.1.2 电热温床育苗。电热温床育苗技术是指通过控制绝缘电阻线发热温度提高苗床温度,从而创造符合农作物生长温度需求的育苗技术。一般在育苗过程中,先利用温床培育秧苗,再进行分苗操作。电热温床育苗目前已经广泛推广使用,尤其适用于在较低温度季节培育喜温蔬菜秧苗。

2.1.3 组织培养育苗。组织培养育苗又称微体繁殖,是指在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使其分生出新植株的一种育苗技术。组织培养育苗技术的特点是繁殖速度快,尤其是对于难以自主繁殖的园艺植物、稀有品种的繁殖具有重要意义,但该育苗技术对于环境条件有较高要求。

2.2 智能化农业设备。邓小平指出:“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1]。我国现阶段农业正在向着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区块链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农业阶段迈步。农业机械智能化、现代化赋能现代农业,在降低了人工成本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也保证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2.1 播种机。可自动完成压缩、打孔、切块、精量播种、均匀覆盖、营养钵提取、装盘、苗盘自动退出等一系列动作;机械动作由PLC程序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可播种蔬菜、烟草、玉米、棉花等多种作物;播种深度精准,出苗均匀,适用于育苗公司及大中型生产基地[2]。

2.2.2 嫁接机。在嫁接时,将砧木和穗木放到相对应的供苗台上,剩余嫁接作业均由机器自动完成。此机器适用于各类瓜菜苗的自动化嫁接工作。该类仪器解决了瓜菜幼苗的柔嫩易损和生长不一致等难题,形成了自动嫁接系统,实现了秧苗的搬送、切除、接合、固定、排苗等流程的自动化作业。

2.3 2021年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2021年8月,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发布十大引领性技术,分别是:稻麦绿色丰产“无人化”栽培技术、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蔬菜流水线贴接法高效嫁接育苗技术、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苜蓿套种青贮玉米高效生产技术、床场一体化养牛技术、池塘小水体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秸秆炭化还田固碳减排技术、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3]。

2.4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将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而实现智能化识别与管理的网络。2010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物联网概括为“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相应协定,将物品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智能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201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指明了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方向与重点。大力发展物联网,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

物联网应用范围广阔,可以和多个产业合作,如农业、医疗、建筑、机械等。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运用得较多的是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控制设备自动操作取代人工操作,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该技术通过传感技术测量环境参数,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再对作物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肥力等生长发育条件进行调控,实现规模化、精准化、高效化生产。

3 “互联网+农业”拓宽渠道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和其他传统产业的一种结合模式。2020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互联网+农业”借助电子商业平台及现代通讯技术,通过O2O、B2B等形式,使得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促使农业经济向现代化、网络化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乡村农业的发展道路。

3.1 线下

3.1.1 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提升农产品商业价值。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较为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信息阻塞而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又因生产缺乏系统化管理而不能保证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无法达到市场所需的商业标准化需求,这些问题在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严重。“互联网+”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依托,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信息流转的畅达程度,降低农业盲目生产现象,系统优化配置现有资源,并运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与设备,达到农业生产标准化,增加农产品质量、产量、销量。

3.1.2 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升附加产值。在传统产业链中,生产者往往因缺乏先进的设备技术与固守于传统农业生产意识而只能依靠售卖原始农产品获得较低利润。通过“互联网+农业”,农产品可以采用线上线下双销售途径,进一步给农户提供收益保障;生产者还可及时与消费者沟通,了解消费者需求,针对不同消费需求开发产品,并强化生产过程中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与监督,建立健全追溯体系,构建特色、绿色、建康、安全的品牌文化,从而扩大销售量。

3.2 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简称农业电商,是农业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涵盖网络营销、物流配送、数据收集等环节。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多项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覆盖面,不断发展完善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与工业品的双向流通[5]。首先,农村电商丰富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为1 800亿元。至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其次,农业电商可以实现供销一体化,以不断完善物联网技术为依托,产品生产研发、宣传推广、销售、物流供应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无需中间平台的介入,极大地缩减了传统商业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最后,在互联网时代,发展得比较好的电商巨头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助力于农村脱贫扶贫工作,利用自身平台便捷的交易方式、庞大用户群体与扶助战略扩大农村农业市场规模。与此同时,便捷的购物渠道与丰富的商品种类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便捷。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离规划目标还相差甚远。只有运用新时代科技助力农村发展,才能加快改变乡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的步伐,才能全面实现农业升级、农民进步和农村发展,谱写新时代的伟大篇章。

猜你喜欢

穴盘电商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秋延辣椒穴盘基质育苗关键技术
蔬菜穴盘工厂化育苗技术
不同穴盘育苗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