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对策

2022-12-06史秀丽陈静高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经营权农村土地土地

史秀丽陈 静高 鑫

(1保定市农业科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2保定市动物园管理处 河北 保定 071000;3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2)

关键字: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改善对策

新时代随着我国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对于农民经济的合理调控和管理规划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代化土地流转形式在多元化、规模化的发展,同时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需要各个部门加强管理。通过相关组织的联合,从整体以及长远的发展角度分析,制定完善的土地管理规划和机制,强化整个土地流转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监管,科学地发挥国家政策的指导作用,积极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全面的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土地流转的相关分析

1.1 土地流转的概念。农村土地流转,简而言之,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者经济组织。其中部分农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想法将土地的使用权有偿转让给其他生产经营者,可以是一些农民、农场主等,但是仍然保留自身对于土地的承包权。在土地使用以及转移的过程中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这一模式不会对家庭承包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而是将股份制与合作发展的模式引入到土地的管理工作中,这样既可以保证农民收益的增加,也可以促进地区农业经济的稳步提升。

1.2 土地流转的意义。土地流转既可以加快农村农业经济的建设步伐,又可以保障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调动农业种植者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通过实现大规模的种植工作,保证土地资源的经营和管理,实现种植模式机械化和多样化,减少种植过程中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成本,并且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率,对于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以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一些土地较为零散的农户,其经济来源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在实行土地流转之后,农民可以将土地流转出去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并且可以从事其他行业,增加收入。

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

2.1 出租。在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的流转运行模式中,出租是最常见的一种。出租人保留对土地的经营权,只是将土地的其他经营权利转让给其他的主体。根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承租双方要签订相应的合同,并且规定合同的期限,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实现对土地的流转。这一流转模式是个体或者组织自愿形成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的土地转让。

2.2 入股。在土地承包责任制要求下,农民将自有土地进行资本入股,建立农业合作社或者相应的股份制企业。将土地资源转化为一定的股份,农民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由传统的生产经营逐步的转变为分红。这一模式的实施也需要遵循平等的原则。在实践过程中农民可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中,也可以选择作为股东实行分红。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集中化管理,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3 股份合作。股份合作与土地入股比较相似,是现代化农村土地转型中一种新型的合作方式。它主要以分取红利为中心,以实现资源的集中化处理为原则,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融合集体合作经营模式。与土地入股相比,这一模式是将权利人的土地承包权转化为了股权,又将土地使用权流转给土地股份合作经营企业。而土地入股是评定土地分红的重要标准,两者分红、股权的转让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同。在现阶段我国土地承包相关规定中已经明确规定,承包双方需要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最终的目的,并且在公平自愿的原则之上从事合作生产经营活动。土地的承包权和土地的经营权可以转让、入股或者以其他的方式进行流转,从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4 反租倒包。反租倒包是指农户与企业或者集体签订的流转合同,通过集约化的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的全面规划,再利用招标的方式将土地的经营权承包给相应的责任人,并以合同形式明确权利和义务。这种模式是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中缺陷比较多的一种,并且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针对这一模式,现阶段在我国国家政策中明确的指出,其并不符合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一些乡村地区不得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进行土地的强令占用。在承包期内也不准收回农户的承包权,从而保护农民的权益。

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改善对策

3.1 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规定流转的标准以及流转的相关数量,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由于土地过度集中带来的不良影响。其次,对于流转土地的用途要合理的区分农业发展以及商业建筑的不同,对于不同用途的土地要划定标准,防止耕地数量的减少以及被不合理占用。最后,进行土地流转程序的规范化,合理的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签订以及各种协议变更等行为。同时,还要出台相关的纠纷处理意见与土地流转机制,由相关政府部门在整个流转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有效地保障土地流转的公平性和自愿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3.2 整合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分散化和条块化的发展趋势,这样会影响到农业经济的稳定与平衡,不利于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同时也对土地流转造成一定的阻碍。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就需要合理打破土地的分散化模式,进行土地整合。当前,国家通过设立专项财政基金以及成立专业组织机构等方式,实现了对乡村地区土地的整合处理,加快了土地流转速度,也降低了一些分散化生产模式带来的不良影响。

3.3 加大宣传力度。对于农民而言土地是生存的重要基础。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只有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转化,改变传统的耕种模式,才可以为农民创造更高的收益。因此,可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加强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让农民了解到国家对于土地的新政策,促进土地流转工作的全面开展。

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就需要通过合理的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经营权农村土地土地
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需要备案而非登记
《民法典》时代农村土地经营权法律问题探究
基于讨价还价模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研究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土地如何突破“细碎化”?——“三农”干部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营创新
我爱这土地
浅谈城镇化中的农村土地管理问题及优化措施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办法出台
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