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的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2022-12-06尚葛础王潇永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13期
关键词:心肌细胞内皮细胞氧化应激

尚葛础,王潇永,高 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无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病或高血压疾病的心室功能障碍,其病变特征主要包括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障碍和心肌纤维化[1]。目前临床对于DCM的治疗尚缺乏特异性药物,针对这类疾病,临床多采取预防与治疗该疾病潜在风险的保护策略,包括使用抗纤维化药物、抗炎药物和抗氧化剂等[2]。近年来,我国学者深入研究了多种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DCM的预防和治疗的相关机制,为其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1 DCM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水平升高,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游离脂肪酸增加,激活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增加,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on-aldosterone system,RAAS)异常激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病变及细胞凋亡共同加速了心肌间质纤维化,导致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障碍,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甚至全心衰[3-4]。

2 中医学对DCM病因病机的认识

祖国医学并无糖尿病心肌病这一病名,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此病应属于祖国医学的“消渴”“消瘅”“胸痹”“真心痛”“心悸”等范畴。《素问·奇病论》记载:“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由此可见,《内经》时期的医者就对本病有了基本的认识。后经现代多位医者的不断研究,其中医发病病因与机制得到进一步阐释。孔畅等[5]认为此病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气血失和乃疾病的根本病因,疾病后期气阴两伤,更易诱发各种变证。朱宇溪等[6]认为本病主要发病机制为脾、肺、肾阴虚燥热,不断耗气伤阴, 伤及心脏, 导致气阴两虚, 心体受损, 气、血、阴、阳匮乏,脏腑功能失调, 进而导致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痹阻心脉。郭仪等[7]认为,脾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导致气虚血瘀,治宜采用补法, 健脾益气,同时佐以理气、活血、化瘀之药。樊一波等[8]认为,益气、养阴、活血的单味中药或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为组方原则的复方治疗此病效果更显著。综上所述,现代多数医家普遍认为DCM的主要病机为气虚与阴虚,久则气血阴阳俱虚,进而导致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痹阻心脉,心脉不畅,发为此病。

3 DCM中医病机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于2011年公布了《糖尿病中医诊疗标准》,将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分为DM期与并发症期两大类,DM期可分为郁、热、虚三大类,并发症期又包括损证与诸多兼证[9]。

3.1DM期

3.1.1郁类 名中医裴瑞霞教授提出了以疏肝解郁为主的治疗大法,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脏疏泄失常,气机郁滞,则肝阳化火化热,阴液亏损,阴虚燥热,发为此病,故应采取疏肝解郁健脾之法,以逍遥散为代表方进行治疗[10]。柴胡为逍遥散的君药,有疏肝理气之功效,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柴胡多糖对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 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生成以及衰老相关基因p53和p16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提示柴胡多糖可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的产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与细胞衰老[11]。其臣药当归的主要成分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AP)被发现可通过阻断NF-κB和p38MAPK,上调microRNA-143mRNA的表达,降低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水平,减轻TNF-α诱导的MIN6细胞损伤[12]。

3.1.2热类 国医大师周仲瑛认为,消渴病以“热”为主,同时需鉴别“燥热”“湿热”“瘀热”[13]。“瘀血”是此病重要的病理因素,瘀热相搏, 治当凉血与散瘀联合使用,采用清热通络, 凉血化瘀之法, 临床代表方剂为增液汤(zengye decoction,ZYD)。Wang等[14]使用ZYD对糖尿病大鼠进行治疗,发现HepG2细胞、C2C12肌管细胞和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显著增加,提示ZYD可通过调节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葡萄糖代谢,缓解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3.1.3虚类 我国近代中医名家施今墨先生认为,消渴病以阴虚燥热为本,火炎于上,水亏于下,水火不相既济,热伤于阴,终致津液亏耗,日久则气阴两虚,应采用益气养阴清热之法,治以甘寒生津之方,如生脉散(shengmai powder,SMP)[15]。现代医者据此对相关机制进行研究,Zhang等[16]通过数据网络的构建与分析发现,SMP能够调节与糖代谢、脂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通过调节Bcl-2家族的内源性或外源性凋亡途径或因子,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延缓扩张型心肌病的发展。

3.2并发症期 国医大师徐经世把糖尿病分为初、中、晚三期,晚期脾虚日甚,气血化生匮乏,病变必由脾及肾,肾气亏耗,阳气外泄,寒自内生,或夹痰湿、瘀血等实邪,但病机仍以脾肾亏虚、正气不足为主,可予六味地黄丸(liuwei dihuang pill,LWP)加减治疗[17]。LWP的君药熟地黄可逆转糖尿病大鼠肝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激酶mRNA表达的增加与糖原含量的降低,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山药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牡丹皮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泽泻可调节免疫、抗炎,茯苓抑制ROS生成,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LWP可抑制肝脏中糖异生酶的活性,增强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2,IRS-2)的表达,改善IR,保护血管内皮细胞[18]。

4 中药防治DCM的药理机制研究

4.1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之一,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可导致IR,线粒体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OS) ,同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促纤维化基因表达和NF-κB过度激活等多种异常引起心肌细胞坏死,诱发间质胶原沉积,进而加速心肌间质纤维化进程,并增加血管扩张性病变发生率。

中药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反应。Tao等[19]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可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血液中的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内质网应激标志物C/EBP同源蛋白(CHOP)凋亡信号通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阻止线粒体结构损伤和肌原纤维紊乱,达到抑制氧化应激的目的。而银杏叶(ginkgo biloba,GB)提取物如白果内酯、银杏内酯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同时抑制IL-1、IL-6和TNF-α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20]。参麦注射液中的有效单体成分麦冬皂苷D(OP-D)也可通过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产生,发挥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减轻氧化应激,促进受损心肌结构的恢复[21]。Wu等[22]通过分析天然多酚姜黄素(curcumin,Cur)治疗糖尿病大鼠的相关机制,最终得出结论,Cur可抑制ROS的产生,使抗凋亡蛋白如bcl-2蛋白表达增加,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同时减少心肌脂质堆积,明显改善心肌肥厚。而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ro)可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NOX)的激活和增强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NRF2)的表达,抑制ROS的产生,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纤维化和心肌肥厚,且抑制细胞凋亡的临床疗效随剂量增加而提高[23]。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则通过减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和未折叠蛋白反应(UPR),调节PERK-ATF6-CHOP信号通路,从而达到减少细胞凋亡的目的[24]。

4.2抑制RAAS系统过度激活 高糖条件下体内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 Ⅱ,Ang-Ⅱ)、 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以及调节血管收缩的内皮素(endothelin-1,ET-1)均显著升高,导致RAAS系统的过度激活,加速心肌纤维化进程。

Meng等[25]通过对由当归、牛膝、黄芪、党参、石斛、玄参、金银花与甘草组成的通塞脉片(tongsaimai,TSM)进行研究,发现TSM可显著降低AngⅡ和醛固酮水平,同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TNF-α表达,抑制心肌肥大和胶原沉积,延缓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另有研究表明,去甲乌碱联合姜辣素(higenamine-gingerol,HG-GR)具有下调RAAS系统相关分子Ang-Ⅱ、ALD、ET-1水平和上调LKB1/AMPKα/Sirt1途径表达的作用,可减轻线粒体呼吸功能损害与能量代谢紊乱,促进心肌能量代谢与线粒体能量代谢[26]。

4.3调节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协助机体靶细胞(包括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低下。Pan等[27]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由黄连、干姜、人参、甘草、半夏、桂枝和大枣组成的黄连汤(huanglian decoction,HLD)的多组分、多靶点进行鉴定,并分析各组分、靶点与代谢途径,研究发现HLD可以调节GLUT4、INSR、MAPK1等靶基因及胞嘧啶、L-肉碱、葡萄糖、柠檬酸和苯丙酮酸等不同代谢产物,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IR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抗氧化能力,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另有临床试验表明,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的苓桂术甘汤(lingguizhugan decoction,LGZG)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食欲,增加能量摄入,进而调节脂肪合成与β氧化的基因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28]。

4.4改善代谢异常 游离脂肪酸摄入与利用失衡会持续刺激胰岛素分泌,诱发胰岛素抵抗,导致脂质代谢异常,进而产生心肌脂毒性,表现为心肌细胞脂质堆积、线粒体功能障碍、氧需量增加和活性氧过度生成。4-O-甲基和厚朴酚(4-O-methyl honokiol)是从厚朴中分离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为PPARγ的激动剂,可抑制NF-κB的活性。Zheng等[29]使用4-O-Methyl honokiol对糖尿病大鼠进行治疗,发现高糖高脂导致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脂毒效应明显得到抑制,提示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激活AMPK/CPT1介导的脂肪酸氧化,改善脂质代谢,调节脂质功能紊乱,降低骨骼肌脂毒性。同时,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转运蛋白严重不足,使心肌细胞葡萄糖利用率降低。胰岛素可抑制糖原分解,刺激糖原合成,减少糖异生,促进糖代谢,而胰岛素抵抗使糖代谢过程失调。Cui等[30]研究发现,黄芩、黄连可调节代谢谱和MAPK/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改善糖脂代谢,二者的联合提取物通过调节与糖代谢相关的酶活性,缓解葡萄糖消耗和摄取的减少,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调节血脂。

4.5调节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微血管血流受损、持续性高血糖和ROS的过量生成,促使血液中的NO含量下降,血管活性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紊乱,导致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供血减少,中小动脉损伤,进而加速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Khan等[31]研究发现,汉黄芩素(wogonin)可上调内皮型eNOS的活性,提高血管内皮NO的生物利用率,舒张血管,减少胶原沉积,下调ANP和TGF-β1的表达。Zhai等[32]观察了葛根丹参提取物(gegen-danshen extract,GD extract)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造模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该提取物通过上调VEGF/VEGFR2信号通路,促进心肌梗死边缘区血管的生成,改善心肌微循环。Zhao等[33]采用麝香通心滴丸(musk tongxin dropping pills,MTDP)对糖尿病大鼠进行治疗,发现MTDP干预可增加胱硫醚-C-裂解酶的表达,明显改善外周微血管血流量和微循环,改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改善心肌纤维化和微栓化,对心肌重构和微循环障碍有积极作用。此外,有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e可激活p38MAPK、ERK1/2和JNK信号,抑制心脏微血管内皮-间质转化,具有预防血管病变和修复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34]。

4.6抑制心肌纤维化 人参皂苷Rh2可通过激活高糖培养的心肌细胞中的PPARδ,下调转录激活因子STAT3的表达,抑制心肌纤维化[35]。苦参碱(matrine,MT) 通过抑制ROS/TLR-4、ATF6及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如caspase-8和caspase-3的表达,抑制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诱导的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凋亡及纤维细胞的生成,发挥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36]。僵蚕中提取的1-脱氧诺吉霉素(1-deoxynojimycin,1-DNJ)抑制N-乙酰氨基葡萄糖(N-GlcNAc)的形成和降低底物浓度,降低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抑制心肌纤维化[37]。

5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DCM是一种多因素、多机制参与的疾病,中药防治DCM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RAAS异常激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病变、细胞凋亡、心肌纤维化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有关DCM的研究以动物实验为主,且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不统一,动物实验的流程及动物选择、药物应用均缺乏统一标准,亟需出台标准统一的糖尿病心肌病动物造模及评价指标。此外,临床研究的数据还较为缺乏,下一步可针对DM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开展严格的RCT研究,深入探讨中药对DCM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心肌细胞内皮细胞氧化应激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