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关于农民利益维护的意义、策略及当代启示
——基于《法德农民问题》文本的研究

2022-12-06杨俊哲王博文

关键词:小农恩格斯政党

□杨俊哲 王博文

[内容提要]《法德农民问题》是恩格斯关于当时欧洲农民问题的集中探索和集大成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且具有现实指向性的农民利益维护的思想主张。学者们对这一文本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尤其侧重于小农问题、土地公有、工农联盟以及农村合作社建设等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年交汇点上如何更充分地保障农民利益是国家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现状,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分析《法德农民问题》中所阐述的维护农民利益对推动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及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意义。从基本理念、经济手段和组织保障三方面分别阐释此文本中维护农民利益的关键路径。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对现代中国农村发展现状的反思,进一步揭示维护农民利益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实施和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启示。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内容,究其根本最终指向的是如何维护农民利益的问题。妥善解决农民利益问题,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之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农民利益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仍是需要持续关注和继续努力的重要问题。要想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排除万难的勇气,还需要马克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1]十九世纪晚期,西欧地区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且这种趋势在农村发展蔓延,随之,法、德地区的农民逐渐失去土地而走向破产,农民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开始进行反抗,农民运动此起彼伏。而此前着眼于议会斗争的法德社会主义政党在看到农民运动的发展后,为了争取农民的选票进而顺利夺取政权,“突然到处都把农民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2],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却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土地纲领。其中最著名的《马赛土地纲领》和《南特纲领》等口口声称维护了农民的真实利益,实际上却是一场不为人知的骗局,正是这个骗局激起了恩格斯的愤怒,严厉指责其此番令人作呕的可耻行径。为了彻底撕下法德两党的虚伪面具,恩格斯抱病写下了《法德农民问题》这一文章,借此对法、德两党在农民问题上的严重错误进行尖锐且深刻的批判,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政党在处理农民问题时需要坚持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法德农民问题》作为恩格斯晚年时期的重要作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推向了进一步的成熟[3],值得认真推敲和仔细研读并加以借鉴和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农民利益维护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对农民的生存状况给予很大关注,而他们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主要是萌芽于对农民利益和贫困问题的关注。《法德农民问题》作为恩格斯晚年在研究如何维护农民利益问题过程中的纲领性著作,他在此文中深刻地指出了真正维护农民利益对于推动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及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维护农民利益是推动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关键一步

维护农民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壮大并最终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关键一步。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农民有其两面性:其一作为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群体有着革命性的一面;其二作为小土地所有者,又有墨守成规的一面[4]。农民阶级的革命性主要是指其在依附于资本主义生存的过程中长期受到资产阶级的剥削和掠夺,因而产生的反抗资产阶级压迫的革命意识;而其墨守成规的一面正如恩格斯在《从巴黎到伯尼尔》一文中曾指出的:农民“对于推动运动前进的力量的性质,对于运动的发生和目的,是一点也不了解的。”[5]而且“农民至今在多数场合下只是通过他们那种根源于农村生活闭塞状况的冷漠态度而证明自己是一个政治力量的因素”[2]。那么无产阶级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呢?工人阶级为什么需要且最终能够和农民阶级团结成一个联盟呢?在晚年恩格斯所处的国家和社会,当时的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虽存在一定矛盾,但由于两者都受到资产阶级的严重剥削及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又致使他们无法单纯通过自身力量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去反抗和斗争,所以两者在根本利益上最终是一致的,为此无产阶级要想争取农民这一重要政治力量,首先必须要深入农村进行考察,进而团结农民、联合农民,使自身真正融入农村、成为农村中的一股力量。

农民是发展并壮大无产阶级政党队伍不可或缺的群众来源和政治基础,只要尽可能地利用好农民这一重要因素——激发农民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认同、调动农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无产阶级政党的规模就会壮大、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就会增强。但在面对生存条件不尽相同的农民时需要对“症”下药,尤其是要慎重确定对待小农的态度。作为小块土地所有者的小农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早晚会走向灭亡,但他们同时也是未来的无产者,如果不顾实际一味违反小农的意愿和需求,任何变革要想取得成功都是不现实的。因此,首先确定好对待小农应秉持的正确态度才是“确定我们对农村居民其他组成部分的态度的一切的立足点”[6],这样做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我们认为自食其力的小农可能来补充我们的队伍,而且也是为了党的直接利益”[7]。简言之,只有切实解决好农民利益问题,真正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利益,才能赢得农民阶级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解、信任乃至支持, 进而促进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与壮大,而这也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党的直接利益”。

(二)维护农民利益是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重要一环

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欧洲大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就曾指出,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是农民天然的同盟军和领导者[8],于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合唱”势必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否则其在一切农民所在的土地上进行的“独奏”终将潦草收场。1856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针对当时德国革命的发展状况,再一次强调了农民阶级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他指出“德国的全部问题将取决于是否有可能有某种再版的农民战争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9]。由此可见,广大农民的支持对于社会党人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十分重要。

马克思认为,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得到农民这一力量的支持,因为当时无产阶级并未认识到工农联盟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意义。随着资本主义的剥削的加剧,农民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对抗愈加强烈,为了拉拢农民进而夺取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恩格斯指出要在不违背革命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慷慨地对待农民,并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后要建立起能够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利益的政府。在那些农民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力量但工人阶级还远远没有构成国家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争取农民阶级,使其成为工人阶级的同盟军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马克思也指出:“在革命进程把站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国民大众即农民和小资产者发动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制度, 反对资本统治以前……法国的工人们是……不能丝毫触动资产阶级制度的”[10]。为此,工人阶级政党必须深入到农村之中,充分了解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诉求,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变农民本身固有的保守性,争取农民的信任和支持,以便把这些自食其力的农民尤其是小农补充到自己的队伍中去,进而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一举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三)维护农民利益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有效举措

就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目标的实现来说,如何在不违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情况下把一些带有根深蒂固私有思想的农民阶级争取过来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基于此恩格斯认识到了通过真正维护农民利益进而争取农民阶级对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关键作用,他指出在农民阶级因遭受资产阶级剥削而彻底沦为无产者之前,“在还是农民时就能被我们争取过来的人数越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现也就会越迅速和越容易。”[7]因此要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这一艰巨任务,就必须要维护农民权益、赢得农民的支持,否则原本取得的胜利成果极有可能付之东流,社会主义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农民作为现实主义者,他们评价一种革命或制度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革命或制度能给他们带来的实际利益的大小,以及是否能够解决他们最关心的土地及农业发展等问题紧密相关的。因此,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就需要认真了解农民现状,解决农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真诚地帮助农民,从而获得农民长久的信任与支持,毕竟“我们的利益绝不是要今天就把农民争取过来,好使他们明天在我们不能实现自己的诺言时又离开我们。”[11]在恩格斯看来,为维护农民利益而进行的资金投入看起来似乎是在做无用功、是一种损耗,但实际上却“是一项极好的投资,因为这种物质牺牲可能使花在整个社会改造上的费用节省十分之九”[7]。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掌握国家政权后无产阶级政党决不能暴力剥夺农民,而是要想办法积极引导农民能够自愿放弃土地,并使其理解这样的措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为了抢占他们手中的资源。因为倘若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群众基础就无法得到切实地保证,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也将会寸步难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最终会变成纸上谈兵。

二、恩格斯关于农民利益维护的关键性路径

农民利益维护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而法、德两国的社会民主党人又未找到维护农民利益的正确途径,所以恩格斯在对两个民主党派制定的纲领进行批驳的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究竟该以何种方式、采取何种措施使农民利益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

(一)基本理念:实事求是、因“人”而异

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和实践智慧,只有因地制宜、应势而动才能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法、德两个国家农民数量庞大,他们内部在生存状况、生产资料占有情况、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差别比较大,所以像《马赛土地纲领》和《南特纲领》那样不划分农民具体情况就笼统地拟定所谓的维护所有农民利益的措施是不负责任的,必须针对农民的实际有所区别、有所侧重。恩格斯主要根据农民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把法、德两国的农民划分成小农、中农、大农以及大土地占有者四个主要部分,并针对这几类具有不同特征和诉求的农民提出了不同的利益维护方案。

在恩格斯看来,遭受多重剥削的小农是未来的无产者,“对于西欧是最重要的农民,而且还给我们提供了解开整个问题的关键。”[6]也就是说,小农是处理农民问题时的立足点,必须把维护小农利益作为重中之重,所以,对于两份以隐蔽的形式延续着小农遭受剥削的悲惨命运的纲领,必须予以批驳和反对。但由于小农对无产阶级现在持有偏见,为了不使小农在遭受蒙蔽的情况下走向社会党人的对立面,需要重点关照小农的意志、不能用暴力手段去剥夺小农,而要通过避免资本家以及大土地占有者用不公正的手段反对、坑骗小农,“并且尽可能阻挠现在常常发生的直接掠夺和欺诈行为”[12]等迂回策略减轻小农所受到的剥削和压迫。

就中农和大农而言,一般来说,中农在利益、观点方面与小农没有本质区别,而且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和海外廉价粮食生产的冲击,中农已经或将不可避免地下降为小农,所以处理中农问题时和处理小农问题具有相似的原则,都要使他们明白自己代表的是没有前途、必然灭亡的生产方式。然而,中农、大农又有不同于小农的特殊性——中农和大农进行农业经营时普遍都需雇用男女长工,对于这种显而易见的剥削,“工人政党当然应该首先维护雇佣工人,即维护男女长工和短工的利益”[13],同时要“尽力使他们也易于过渡到新的生产方式。”[14]

大土地占有者长着一副“羊皮掩盖着的豺狼面孔”,他们表面上要和小农做朋友,实际上是小农的伪保护者和控制者之一。对此,社会党作为一个已经认识到了这种情况背后的经济、政治本质的超越了所有其他政党的先进力量,就不能对这种情况无动于衷,一旦领导建立起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社会党就可以“干脆地剥夺大土地占有者,就像剥夺工厂主一样。”[15]当然,虽然“剥夺大土地占有者”已毋庸置疑,但若在无产阶级尚未掌握政权时就对剥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具体方式言之凿凿还为时尚早,而是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思考具体的剥夺的方式,即“剥夺是否要用赎买来实行,这大半不取决于我们,而取决于我们取得政权时的情况。”[15]

(二)经济手段:合作经营、多元就业

恩格斯敏锐地察觉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必然会带来小农私有制的破产以及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对此,他认为既需要通过农业合作社进行规模生产,也需要跳出农村只发展农业的传统认知通过向农民提供工业、副业等就业岗位来维护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1.吸引农民加入合作社进行农业集体经营

恩格斯依据农民面临的现实境遇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两个方面明确指出小农生产是没有出路的、注定要走向灭亡。一方面,占有小块土地的小农和中农为了生产原料、生产工具、生产资金、粮食售卖等必然要求助和依附于高利贷者和大农,且他们的个体生产在同资本主义的规模生产中完全不占优势,所以法德两国民主党人所谓的保护小农的土地所有权“仅仅是保护他们被奴役的特殊形式而已”。[16];另一方面,就社会主义的发展原则来说,其重要特征之一是要实现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而“凡是个人占有还存在的地方,公共占有就成为不可能”[17],所以大农和大地主也必然走向灭亡。

因此综合来看,私人性质的土地占有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的。基于此,恩格斯指出要“让农民……为了他们自己的共同利益自己进行大规模经营。”[12]也就是说实现土地大规模生产、农业大规模经营的首要前提就是反对小土地私有制代之以相关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在推进农业合作社的过程中也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一方面是不能采用暴力方式,“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18];另一方面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诉求,在他们还没有下定决心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考虑是否过渡到合作社这个事情,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充分宣传农业合作社的成功案例去“说服最后一些可能仍在反抗着的小块土地农民乃至某些大农相信大规模合作企业的优越性。”[15]

2.发展多元产业促使农民多渠道就业

恩格斯预见到,在将原来的小块土地结合起来推行大规模生产经营之后会带来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劳动力的节省,但同时,这种土地的规模化也必然会导致原来部分劳动力的剩余,而只有解决剩余农民的就业问题才有可能更充分保护更多农民的利益。对此,恩格斯认为为这些剩余劳动力找到生存出路的办法之一是“给这些农民以资金和机会去从事工业性的副业。”[18]

农村并非只能发展农业,在农村发展工业顺应了当时工业时代的发展要求,多种经营方式在丰富农村产业结构的同时也拓展了农民的收入渠道,这有利于改善农民经济地位、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提高其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恩格斯主张工业产品要尽可能主要地供农民个人使用,这又可以解决当时农村供需不足的矛盾、满足农民的多样化生产生活需求;另外,恩格斯还指出这种举措有利于把农民合作社转变为更高级的形式,从而对当时社会的整体改革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组织保障:走进农村、深入农民

无产阶级政党的壮大和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离不开农民、尤其是那些“代表资本家、中等资产阶级或中等农民的利益的集团”[19]之外的小农的支持和参与,稳固的工农联盟是工人运动向前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小农的利益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利益是一致的,无产阶级政党越想要维护好农民利益就越需要通过争取农民来壮大和发展自身。此时,问题就转化成了无产阶级政党如何获得农民的支持,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需要深入小农聚集的地方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熏陶把农民团结起来、组织起来。

无产阶级政党需“从城市走向农村,应当成为农村中的一股力量”[20],通过良好的沟通和接触增进小农对自身的了解是获得其认同和支持的有效途径。首先,当时法、德两国的农民居住在闭塞的农村环境中,特别是小农迫于生计极其依附于大土地占有者因此容易受到其蒙蔽和影响,与无产阶级沟通渠道的匮乏以及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也导致了他们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价值追求与策略主张了解不足、且判断力和辨别力也有所缺失;其次,资产者和大土地占有者利用自身的话语优势和对小农的经济控制时常以蛊惑性和虚假性的宣传拉拢小农,宣称自己是农民、尤其是小农利益的坚定维护者,甚至挑唆小农去反对工人运动;最后,由于工人阶级政党本身具有先进性,他们早已识破了资产阶级、大农等接近和哄骗小农的阴谋并认识到需要采取有效行动揭穿其真实面目。基于上述背景,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必须要主动地从城市深入农村的建议,他认为这有助于深入了解小农的处境、愿想与需求,有助于帮助小农认清楚资产阶级和大土地占有者的欺诈性,有助于传播无产阶级政党真正维护小农利益的价值追求,从而在增进彼此沟通与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改变小农的冷漠态度以争取小农、也可以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解决好农民问题获取更大的“发言权”。

三、恩格斯关于农民利益维护思想的现实启示

虽然《法德农民问题》的创作是根据法、德两国当时的农民现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展开的,但恩格斯在其中所阐述的农民利益如何维护的科学理念时至今日仍具有指导意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状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适合农村发展的新思想新设计,并在十九大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升到理论追求层面。因此,新时代党和政府务必要结合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认真倾听农民心声,做到心为农民所急,人为农民所用,利为农民所得。

(一)维护农民利益要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

即使晚年身体欠佳,恩格斯对农村农民问题、尤其是农民利益问题仍是极为重视的。在无产阶级发展过程中,恩格斯指出“社会党夺取政权已成为可以预见的将来的事情”[21],因此为了拉拢农民,恩格斯主张无产阶级要从城市走进农村,有针对性有策略性地争取这股强大的力量,真正做到维护农民利益。这一态度与思想启示我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民问题,确保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使农民利益最大化。因为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与农民的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量支持,我国农民受教育情况大幅改善、农村精神风貌逐渐向好。在大部分农民民主、平等等现代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部分农民群体由于生活环境的闭塞等原因思想观念仍带有较强的封闭性、难以融入现代生活、甚至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与执行也带有一定难度,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改善此类情况。为此,中国共产党及广大党员需要发挥起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作用、积极主动深入农村农民,担当对起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和现代化思想引导的重任,引导农民摒弃旧思想、旧观念、旧习俗,并将新思维、新理念、新习惯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去,努力使广大农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力量和积极因素,在思想源头上解决“三农”问题中的消极因素。因此,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脱贫攻坚事业的进程中,务必要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导下,妥善处理好农民利益问题,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维护农民利益要最大限度尊重农民意愿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使农民遭受资产阶级愈加疯狂的剥削,这使得农民对于现实状况愈加不满,相继发动了一系列农民运动,在这一过程中两人开始进一步探索如何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以便将农民这股庞大的力量吸引到革命阵营中去。正是在这一探索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农民本身固有的保守性和历史上的分散性导致他们目光短浅,致使他们在认识和接受任一新的生产关系变革时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争取他们时决不能暴力剥夺农民。马克思在讲到由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时也曾指出,要“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个过渡;但是不能采取得罪农民的措施”[22]。后来恩格斯也提到“无论如何不要加以自己的干预去加速其灭亡”[18]。以上种种论述都明确传达出恩格斯强烈反对暴力手段去剥夺小农的意愿与诉求。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众凭借自身的优势和劳动智慧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中国如今的发展与脱贫攻坚的实现都离不开农民在农村农业发展中的巨大贡献。自2004年至今,党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17年是围绕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其核心要义就是要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增强农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23]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党始终强调务必要重视“三农”问题,务必要在处理农民问题时最大程度地尊重他们的意愿,真正做到“让民做主”而不是“为民做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1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指出:“凡涉及农民利益的法规文件修订,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慎之又慎仔细斟酌,切实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正如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美丽乡村建设计划,这一计划首先强调的是农民的美丽乡村建设,即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核心要义是要真正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以农民满意作为行动标尺,在满足物质基础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进而达到建立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目标,这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增加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

(三)维护农民利益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晚年的恩格斯在经历过理论体系的构建及革命波折的磨砺后,对当时的农村农民问题产生了更加细致的思考,根据当时的情况首次提出无产阶级应当把工作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的想法,同时强调在转移时无产阶级不能为了获得其支持就随意迎合农民的欲望和要求,那样是不符合农民真正的利益需求的。所以在处理农民问题时恩格斯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中还包括在一定时间内允许农民保留小块土地所有制的方案。他讲道:“我们坚决站在小农方面……如果他们下决心的话,就使他们易于过渡到合作社,如果他们还不能下决心,那就甚至给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考虑这个问题。”[7]恩格斯的主张是根据当时农民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这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新时代党中央依据现代农村农民发展现状,在农村改革进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要把农村土地进行“三权分置”的构想,这一构想是现在农村发展中一次极其重要的制度创新和有益探索。其实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必须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妥善处理好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之间的关系。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24]除此之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各种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形式在此过程中也实现了与时俱进。“互联网+现代农业”、“5G+智慧农业”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出现,深刻转变了现有的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了实时化、智能化,促进了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多样化发展,在夯实农业农村基础的同时,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4]所以说根据所处条件的不同,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改变策略,但维护农民利益的这一思想在任何时代都是不会过时的,这也是我们党在赢得脱贫攻坚战阶段性胜利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要坚持的。

四、结语

《法德农民问题》是恩格斯晚年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规律、实践斗争经验所作的关于农民问题的最经典文本之一。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自身曾经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以及欧洲社会当时的具体问题和矛盾,科学地分析了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这一时期,农村生产生活资料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的事实,从而在理论上驳斥并揭露了当时以福尔马尔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农村土地纲领、在争取农民对无产阶级政党支持时所犯的机会主义错误的缘由,为当时欧洲无产阶级政党切实有效地调整革命策略指明了方向。总之,这篇文章体现了恩格斯对农民问题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现在仍具极大价值,特别是为我国新时代进一步做细做实做好农村工作、维护好农民利益提供了科学的理念导向和方法借鉴。

猜你喜欢

小农恩格斯政党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数字化家计”:韧性小农的生计策略再转型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内在二元性:认识小农新视角
第二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第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