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 以“增”促“减”*
——基于“减负增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2-12-05王宁
王 宁
(合肥市长江路第三小学兰亭分校 安徽合肥 230001)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小学作业设计成为核心问题。笔者经过六年的实践研究,针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总结出一些经验与体会。
有些孩子,为了拼一辆乐高汽车花几天时间依旧兴致高昂,而有些孩子做五分钟计算题便愁眉苦脸,究其原因主要是兴趣所致。所以,笔者认为,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该突出减时减量增趣增效。
一线教师往往更注重“教学”研究,忽视或者不重视“作业和评价”的研究。这样往往就会让“作业”和“教学”脱节,拿来主义作业、机械重复作业、盲目拔高作业等就会时常出现。从而作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因此,在“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是一线教师争先研究的课题。实现增效减负的前提就是,处理好教学、作业和评价之间的关系,设计出高效作业。
笔者就自身最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借助案例谈谈对“作业设计”的认识。
一、初衷:倾听内心的声音,做心灵捕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将学生喜欢的事情,如画画、玩游戏、听故事融入作业设计之中。如笔者原创的数学作业“奇思妙想”,其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以“学科知识”为载体,融入数学画、数学故事、数学游戏(魔术)、数学绘本等元素,每周一期,已经实践了六年。
二、增趣:教有奇思,学亦妙想
(一)数学画
在一年级教学“分与合”知识时,笔者设计了画“数学画”环节,让数学表达搭配动手操作,让数学知识与美学碰撞,一年级的学生乐此不疲,学习兴趣大幅提升,学习效率也自然倍增。
以“10的分与合”为例(如图1),横竖各画九个小圆点,依次分别标上数字1-9。先让学生想:几和几可以合成10,用直尺将相应的两个数连起来。然后说(指着这条线段):10可以分成几和几。再看:原来每一条线段都可以代表一次“10的分与合”。最后体会:“10的分与合”如此之美!这样的“数学画”,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是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作业。
图1
(二)数学故事
笔者每周都会围绕数学教学,以“小熊蛋糕店”为背景编写一则数学故事。创编数学故事,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对学生的表达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六年级教学百分数知识时,笔者编写了一则小熊蛋糕店的故事“打折又涨价,是赔还是赚”,其内容如下。
小熊蛋糕店,为了迎元旦,采购了一批吉祥物,放在蛋糕店售卖。批发价是20元/个,小熊老板叮嘱店员小猪猪:“提价20%出售吧。”但是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人购买。小熊老板心里犯嘀咕:“难道这批吉祥物不好看?”他叹了口气说:“小猪猪,再降价20%出售吧!”
过几天盘存了,小熊老板不解:“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提价20%,又降价20%,售完后,批发价和销售价怎么不一样啊?”一旁吃蛋糕的顾客小猴,听到后也凑了过来:“对啊,提价20%,又降价20%等于没变。小猪猪叔叔,你们收错钱了吗?哈哈……”小猪猪拍拍小猴的头,面向小熊老板说:“我是按照你的要求做的,这样操作肯定会赔钱啦!”大家听后一脸茫然。
正在读六年级的顾客小猴灵机一动:“哦对!单位“1”不一样!”小猪猪说:“对啦!提价20%,指的是批发价20元的20%,而又降价20%,指的是提价后的20%……”
小朋友,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吗?以一个吉祥物计算,出售后是赚是赔?
听完故事,学生产生计算兴趣,愿意主动帮助主人翁说理,同时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阅读和表达能力。这样的“数学故事”作业,不仅有趣而且有效。
(三)数学游戏(数学魔术)
笔者设计的每周作业里,都会有一个“数学游戏(魔术)”。如,在学习二年级“时分秒”知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数学魔术:表盘猜数。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拿一副扑克,请一名学生按顺序任意拿1-12张牌(先不需要告诉魔术师)。魔术师将剩下的扑克牌按逆时针顺序,排成一个表盘。然后魔术师从扑克牌里找一张牌扣在表盘中间。之前同学拿了几张牌,就翻开几点位置的扑克,翻开的牌和魔术师放在表盘中间的牌一样的!
图2
揭秘:如图2,这个魔术的关键在于利用了表盘有12个数字的特征。魔术师只需要提前记住第13张牌是什么,之后无论嘉宾拿走几张牌,逆时针摆放时,第13张牌的位置就是“拿走张数”所表示的几点位置。
“数学游戏(魔术)”作业适合作为亲子互动作业,其不仅可以增进亲子情感,而且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这样的作业是动手操作性的创新作业。
(四)数学绘本
“数学绘本”作业是本班另一大特色,从最初的阅读绘本,到后期的绘本创作。笔者所在班级这几年已经出了数百篇数学原创绘本。不少绘本在网络上很受欢迎,甚至还有两名学生出了绘本精选集,这样的作业是一种思维可视化的创新作业。
作业有“味道”,学生有兴趣,学生学习的负担自然就会减少。兴趣又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学生学习的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提升。但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想“增效”,只在“增趣”上下功夫,显然是不够的。
三、增效:多维度多层面,作业设计无死角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在注意减时减量的同时,还要精挑细选。作业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解决的是“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作业就是解决“学更好”的问题,而作业评价就是解决“学得怎么样”问题。因此,作业设计的前提,就是紧扣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互相呼应、促进。
(一)命题维度:注重知识对比,善于深度挖掘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善于搭建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联系比较。
深度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小学阶段的多数数学知识是存在联系的。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善于从宏观的视角,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联系,深挖知识内核,达到深度学习。
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时,笔者设计了一期“宏观视角下的作业”:透过“5+3”看加法。这期作业设计,除了有前面提到的“有趣”元素的渗透,更主要的是有知识框架的搭建。笔者先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5+3”,从而引出加法的定义。再追问为什么“5个苹果和3斤牛肉”就不是“5+3”?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再提问学生“50+30”里面有“5+3”吗?哪些算式里还藏着“5+3”?通过这样的练习构建“加法”知识体系,凸显“整数加法”“小数加法”和“分数加法”的知识内核,即“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这样学生就会认知深刻。
设计这样的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点的能力,使其发现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并建立起更大的知识结构。不仅如此,学生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知识,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从而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这样的作业是深入知识内核的作业。
(二)命题维度:素材简单易懂,命题深入浅出
从“微观层面”来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重视命题的质量,即不能盲目拔高,深入深出;也不能机械重复,浅入浅出。命题应紧扣教材,灵活多样,深入浅出。
在教学三年级“周期问题”之前,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期“奇思妙想”——当“加法”遇到“周期”。
【表盘上的“12时加法”】表盘上有1-12共12个数字(如图5),时针会绕着这12个数字一直不停地转动下去,从1转到12,再从12开始重复刚才的转动,一圈又一圈。这里的“加法”就很好玩。例:1+3,表示从1转动3格,到4,所以1+3=4。那8+5就是从8转动5格到13吗?但这里没有13,只有1,所以8+5=1。
图3
1.自制一个“表盘”,转一转数一数,根据“表盘加法”计算下面各题。
3+6= 9+3= 12+4=
7+8= 8+6= 3+11=
2.加大难度,你会吗?
4+15= 6+24= 8+13=
12+24= 10+12= 10+13=
思:这个加法和我们之前学习的普通加法是一样的吗?为什么?怎么能又快又对地计算出结果?
这道原创题是周期知识的应用。将周期知识与生活联系,诞生出“加法”新定义。钟表中,12时循环往复,因此,在这样的特定情境下,加减法的结果只能是“1-12”中的一个。简单的加法里,蕴含“周期”、“有余数除法”等问题。由此,还可以继续延伸,“四季”里有没有这样的加减问题?“月份”呢,有吗?周期问题和简单的加法运算(减法)相遇,碰撞出思维火花。这样的作业是深度理解、实践创新的作业。
(三)作业体系维度:构建完整的数学作业模块
数学作业的设计,不是数学题的简单累加,它需要从作业难度、类型等整体设计,更要具备开放性、综合性、有效性等特点,如若穿插情境点缀效果就更好。
在作业设计的实践摸索中,我们逐渐形成了数学作业设计的固定模型。每周围绕所学数学知识,设计六大板块,分别是“快乐起航·开心周一”“趣味冲浪·阳光周二”“故事相伴·妙趣周三”“扬帆远航·赢在周四”“游戏时刻·快乐周五”“口诵心惟·轻松周末”。从标题就能看出,我们的设计,每周包含固定的板块:周三数学故事、周五数学游戏(魔术)、周末数学绘本。
另外,我们大多数的作业设计都会用一个生活情境贯穿始终。如,我们在学习“分数乘法”时,设计了一期情境作业:“一块月饼的奇妙之旅”。同样的几块月饼在不同年级的孩子家,遇到了不同“乘法问题”,从而沟通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和分数乘法,学生更是在切分月饼的情境中掌握“分数乘法”的算理。在生活情境、趣味元素的融合下,依据课标、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科学性的作业是切身体验高阶思维的作业。
(四)作业体系维度:学科间呼应、情感渗透和作业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科本身,学科间的沟通呼应也很重要。学科间的良好沟通,首先,可以避免“作业量”过大问题。其次,有助于学科作业的跨学科整合。譬如,我们数学作业中的原创绘本,就可以和美术学科、语文学科相呼应,甚至整合。将文字表达、绘画、数学思维科学有效地整合起来。这样的作业是提升素养、高效有趣的作业。
作业的功能,不仅是知识的巩固和学习素养的提升,而且有育人价值。因此,在小学作业设计中,借助情境,融入情感,发挥育人功能也是不错的尝试。譬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知识时,笔者设计了一期主题为“妈妈的味道”的作业。通过情境的穿插,让每一个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都融入了妈妈对子女的爱:妈妈烧的饭、做的包子、配的果汁,等等。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备感温暖。学生更在不断体验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更加孝顺长辈。这样的作业是温暖内心、滋润心田的作业。
教学、作业和评价一体化是十分必要的。其一切围绕学生,相互沟通、互相促进。评价更应该多元。如,我们会评选出最美作业、最爱思考作业、最有创意作业等,会将学生作品以图片、视频等形式,通过作业展方式,在班级、学校、网络上宣传,从而达到评价目的。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仅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变化,更需要我们紧扣课程标准,拒绝无故拔高,拒绝机械刷题,实现深度教学。“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需要多一些思考。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丰富作业内容,在最少的作业量里追求最好的作业效果,从而达成“减负增效”的目的。减时减量更需增趣增效,从而以“增”促“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