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传播时代新闻聚合平台的算法价值演进与建构

2022-12-05陈积银宋春妮

关键词:头条话语价值

陈积银,宋春妮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2021年9月,为加强算法综合治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央宣传部等九部委制定并发布《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近年来,算法技术在信息传播、繁荣数字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等领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算法技术也不断推动新闻行业实践和理念的革新,以算法推荐为核心的新闻聚合平台重新形塑全球新闻采集、生产、分发、反馈的全链条与全环节。如美国新闻业大规模引入算法技术,形成了以亚马逊、Facebook、微软、谷歌为主导的独特市场格局。国内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等,无不以算法作为其核心配置,《人民日报》首创加入主流媒体价值权重的党媒算法。

算法技术造就新闻聚合平台的“流量王国”,但也引发个人隐私泄露、信息茧房、著作权纷争等一系列问题。此外,以算法为驱动的新闻聚合平台以商业机密为由,将平台的算法架构束之高阁,加上算法技术理解本身的高门槛性,“算法神话”被创造出来[1]。选择和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被以算法为核心的新闻聚合平台加以控制,传统的议程设置者和新闻把关人让位于算法程序,具有商业性质的算法价值把关标准,使部分媒体机构从“社会公器”滑向“盈利机构”。

当前关于新闻聚合平台的研究,集中于现有问题与发展路径、平台运行机制和原理、平台与传统媒体的博弈合作以及新闻聚合平台引发的新闻实践讨论,对平台背后的算法价值聚焦较少。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形态,新闻聚合平台以技术和资金为优势,构建了与传统新闻价值标准相异的自我价值标准体系。智能传播时代,新闻价值这一形成于传统媒体时期的概念有继续创新和发展的可能性[2],亟须重新唤起智能传播时代新闻聚合平台算法价值的讨论。由于算法技术涉及商业机密,单一质性研究为主导的研究方法难以有效揭示其新闻价值。本文一方面以精确的数据挖掘方法为前驱,提炼出新闻聚合平台的算法价值构建标准;另一方面,在话语策略和话语框架双重维度上,尝试对高层管理者发言背后的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进行考量,进一步解析算法价值标准如何在话语层面被建构,以此推动新闻聚合平台健康发展。

一、新闻价值的理念流变与标准重建

(一)算法价值的确立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理论中的关键概念。新闻学研究始于西方,新闻价值是体现新闻规范和新闻专业性的核心理念,是新闻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要素,其体现在新闻选择和新闻判断的过程,并用来说明一般性的事实何以成为新闻[3-4]78。新闻价值作为一种标准,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映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需要和偏好,为新闻工作者日常实践提供选择的标准[5],也反映新闻生态环境中复杂的经济因素、组织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文化因素[6],是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主观性的总结和提炼。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媒体技术的发展,基于算法推送和个性化定制的新闻聚合平台重塑了数字新闻业的生产与分发,新闻聚合平台通过数据化的新闻呈现方式,取代记者和编辑迅速成为深受广大用户认可的信息传播平台。这无疑对新闻编辑的常规工作与指导工作的专业价值观都带来深刻变化。新的生态环境下,新闻价值本身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使得新闻价值这一形成于大众媒体时代的理论并没有过时,反而进入了更为蓬勃的发展阶段[7]。现有研究使用算法把关、算法选择、算法判断等不同的概念来阐释新闻聚合平台的价值标准,由于研究本质的共同性,本文统一采用算法价值,指的是新闻聚合平台用来自动化选择、聚合、分类、推荐新闻价值客体的标准,这一标准内嵌于代码编写与设计之中。

(二)媒介化浪潮中新闻价值的标准流变

技术发展推动下,新闻业历经机械化(mechanization)、电子化(electrification)、数字智能化(digitalization)三个媒介化浪潮(由于数据化浪潮存在争议,本文将其归为数字智能化)[8]。面对传播环境的不确定性,本文从历史性的角度梳理三次媒介化浪潮新闻价值标准(见表1),发现新闻价值标准受当下媒介环境、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处于不断更新变化中。

表1 三次媒介化浪潮中新闻价值标准的变化

1. 机械化浪潮催生传统新闻价值标准

工业时代流水线、标准化的工业文明催生了传统的新闻价值标准。机械化浪潮中,报纸、杂志等印刷品为主的新闻传播媒介自上而下传播,受版面、印刷时间、机构经营等因素束缚,以社会名人和著名事件为主体的新闻抑或是发生在受众周边的新闻更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在这一时期,西方新闻价值标准以传统五要素为主,李普曼[9]65最早提出关于新闻价值分类的标准,国内学者也提出符合中国新闻发展语境的传统“五要素说”。在中国,徐宝璜[10]15-18,22-23从美国和日本引进“新闻价值”这一概念,并将新闻价值构成标准概括为:一是个人之关系,二是人类之同情,三是求胜之竞事,四是著名人物之姓名,五是著名机关之名称,六是事情之稀奇,这主要体现了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三要素。

2. 电子化浪潮丰富传统新闻价值标准

电子化浪潮中,以广播和电视,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电子传播增强了传播媒介的视听效果,声画渲染提高了新闻的生动性和情感性。技术赋权下,新闻业与受众关系由单向的垂直关系变成双向的水平关系。在此媒介环境下,新闻媒介的主导地位被打破,受众不仅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自由地讨论新闻事件,还可以主动选择与自己心理偏好相近的新闻,从而在与他人的交互中达成价值认同。在这一时期,新闻从业者无法继续沿用传统机械化时代对新闻价值的定义,传统新闻价值标准难以满足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需要和偏好。部分研究者对这一时期的新闻价值要素进行深入探讨,Schultz[11]对历史上经典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分类问题表达了批评意见并提出更为前沿的分类标准主张;Napoli[12]关注到了社交媒体新闻价值与主流媒体新闻价值的关系;Harcup等[13]针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提出了更符合这一时期新闻实践需要的新闻价值分类标准体系。

3. 数字智能化浪潮建立算法价值标准

数字智能化浪潮中,算法推荐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使得新闻生产发生巨变。算法推荐技术满足用户精准化、个性化的新闻需求,新的新闻生产工具出现(自动化写作、用户生成内容等)激发了优质新闻内容生产力等。而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往往会使相关行业的实践和理念产生变化,智能传播时代给新闻价值标准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相较机械化和电子化时代,除了新闻价值本身的分类及其标准发生变化,数字智能化时代“谁”在贯彻和执行价值的评判准则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把关由专业的媒介工作者担任,新闻聚合平台依赖的是算法把关。算法工程师设计的算法作为中介连接了内容与受众,算法会根据受众所提供的地理位置、使用习惯和偏好等信息进行优化和丰富算法价值的内涵,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此外,新闻聚合平台用户对新闻消费的反馈也会作用于算法价值的决策,用户在数字新闻时代的比重越来越重要,需重新思考新闻业的受众转向对新闻价值概念的影响程度和方式。这表明把关人不再局限于传统新闻专业机构,算法工程师、用户与平台所创造的数据都纳入了算法赖以决策的参数中,由此产生的算法黑箱和算法偏见问题导致传统的新闻价值标准已无法涵盖算法时代的内容选择标准。对此,许多学者提出“算法价值”这一概念进行探讨。Klinger等[14]对比分析了美国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算法价值;王茜[15]通过批判算法研究视角提出了微博“热搜”算法价值的四个要素;彭兰[16]提出平台对于新闻价值的判断需要善用智能算法;陈昌凤等[17]认为,要把新闻价值观、新闻伦理准则和道德观内嵌于代码才能做出符合专业理念的媒介产品。

从以上梳理中可以发现,新闻价值取决于赋予它们价值的特定媒介环境,由西方国家创设的经典新闻价值理论在以算法技术为驱动的数字智能化浪潮中受到冲击。随着算法把关模式的逐渐发展和成熟,新闻选择标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新闻价值这一单一维度,算法价值成为新闻聚合平台的把关标准。中国的新闻实践语境中尚未确立一套规范的新闻聚合平台算法价值标准,部分学者采用访谈或以“热搜”作为研究方法探讨算法价值。然而,由于算法价值是平台媒体的核心商业机密,通过对基层员工简单的访谈很难获取其背后的规则。同时,平台不断更新算法运行规则,“热搜”只能代表短期的衡量标准,且会受到政府政策、监督的规制影响进行调整,也无法保障算法价值标准的稳定性。实际上,平台负责人是核心机密掌握者和企业文化的第一践行人,所以平台媒体创始人、高层管理者、相关算法工程师对平台的算法解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算法黑箱。因此,本文以2013—2021年字节跳动公司成立8年间高层管理者、高级工程师的公开演讲、媒体采访、期刊文章等文本材料为分析对象,以数据驱动为前端,从话语建构的底层语言逻辑出发检验新闻聚合平台算法价值在现实世界的运作标准及其建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

本文以算法驱动为导向的字节跳动公司开发的中国最早应用算法推送技术的新闻聚合平台今日头条为研究对象。今日头条以算法技术驱动的信息内容生产机制、推荐机制、过滤机制、传播机制等背后的算法运行逻辑及其价值标准具有行业代表性。学界普遍认为2012年今日头条的成立是算法技术在中国兴起的标志[25]。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平台研究样本可避免跨企业、跨平台等多个媒体研究因属性不同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干扰。

(二)文本数据选取

由于互联网商业平台算法的商业性本质,以及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新闻聚合平台公布算法,因此很难直接获取平台算法价值衡量的标准。平台负责人是核心机密掌握者和企业文化的第一践行人,官方定位是其价值标准最直接有效的输出和表达,能够最大化地向外部告知新闻聚合平台的价值标准、变动以及新的技术变化和升级,代表的是当前该平台的最新状况。因此,本文收集字节跳动创始人、高层管理者、高级工程师2013—2021年的公开演讲、媒体采访、期刊文章等文本数据(见表2),通过文本挖掘与话语分析总结新闻聚合平台的算法价值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内部相关工作人员深度访谈(受访者为前端开发工程师和推荐系统开发工程师,为保证受访者隐私,文中不进行细致交代),最大化地接近算法黑箱。

表2 字节跳动公司相关文本资料(部分)

(三)研究方法

近年来,话语研究的方法呈现出由“薄”及“厚”的发展态势。“薄式”研究侧重在计算机辅助基础上进行纯定量分析,“厚式”研究则更关注话语现象的发生语境及其特定功能[26]。由于本文语料规模较大,采用Python技术爬取2013—2021年字节跳动公司创始人、高层管理者、算法工程师公开演讲10万条原始数据字符。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本文将两者结合,通过前者提取具有话语功能的项目,运用机器分词和LDA建模的方式,用Python(re)删除少量非文本内容,jieba 0.42.1过滤文本中的停用词并分词,获取语料库高频主题。由此,本文将在计算机辅助基础上进行关联文本语境和社会语境的讨论,深入分析高频主题周边话语结构、话语策略,将“薄式”研究与“厚式”研究结合起来,从而更加深入地揭示发言材料背后反映的话语权力与意识形态,进一步回答这些价值标准是如何实现的,背后隐含了哪些机制,嵌入了什么逻辑,进而明晰算法如何对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技术文化和价值标准进行构建。

三、智能传播时代新闻聚合平台算法价值标准可视化呈现及模型建构

算法是一个不断更新的个性化机器学习模型,它会根据用户的行为以及系统判断用户所属的基于亲和力和个性的子用户组的行为来更改和更新其输出。在终极算法未产生之前,对于算法的理解无法做到与其更新速度相匹配。然而,驱动它的背后的算法价值相对而言是稳定的,分析其背后的算法价值标准对于破解算法黑箱以及智能传播时代新闻聚合平台算法价值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文本分析技术的新闻聚合平台算法价值标准提取

根据分词将数据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如图1所示,2013—2021年今日头条算法价值标准以用户、内容、产品、视频、信息、推荐、应用平台、大数据、技术、算法为取向。为保证统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根据分词结果再去文本中进行二次比对。由于分词算法不同,实际词频数量有轻微变动,调整为用户、视频、内容、产品、信息、推荐、应用平台、大数据、技术和算法。

图1 2013—2021年今日头条算法价值标准 排名前十的词频统计结果

(二)算法技术的伪中立性和算法背后人的主体性

随着算法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把关人的角色弱化,传统新闻人所遵循的职业规范和新闻伦理并不约束算法系统[27],“算法没有价值观”、算法“客观中立性”成为平台面对监管和社会批评的“尚方宝剑”。为进一步探索算法价值是否受平台利益、算法工程师等多方主体影响,是否具有客观中立性,本文在前文词频统计基础上,进一步以2018年(1)因为2018年4月4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整治了字节跳动公司的违规行为,以此时间节点探讨整改前后内嵌于平台媒体中新闻价值判断标准变化,能有效证明算法价值是否受多方主体影响。为时间节点,将挖掘文本划分成2013年4月—2018年4月与2018年5月—2021年12月两个时间段。

经统计分析,整改前(2013年4月—2018年4月)新闻聚合平台算法价值标准居于前十的词频中,以内容、用户、推荐、大数据、视频、算法、应用系统、模型等为主要价值导向,内容、用户、推荐占比最高,如图2所示。整改后(2018年5月—2021年12月),产品、视频、用户、内容、信息、平台、创作者、服务等居于前十,产品、视频、用户占比最高,如图3所示。

图2 整改前算法价值标准前十词频及比例分布

图3 整改后算法价值标准前十词频及比例分布

值得关注的是,整改后,新闻聚合平台“内容”这一把关价值标准由第一位下滑到第四位,但提及的频次上升,平台对内容关注的维度也更加广泛。整改前,算法价值标准只有“内容”一词侧重于内容价值层面的考量,推荐、大数据、行为特征、视频、算法、应用系统、模型则为技术价值导向。整改后,平台推送技术不断降维,内容、信息、创作者构成多维内容价值标准层面的追求,对内容标准呈现出更微观、更具体的要求。

由此可见,新闻聚合平台背后的算法价值标准并非客观中立,而是以人为主导,算法系统依据平台设立的价值标准充当价值把关的主导角色,传统新闻价值标准让渡于算法价值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算法技术的伪中立性和算法背后人的主体性,也有力说明算法的客观性以及智能传播时代新闻聚合平台算法价值标准是由算法代理商——人的话语所构建的,使得算法新闻生产传播具备了人生产传播的主体性,即拟主体性[28]。

(三)基于LDA构建的智能传播时代新闻聚合平台算法价值标准模型

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智能传播时代新闻聚合平台算法价值标准构成,本文将在词频基础上进一步利用LDA主题模型进行潜在主题信息文本分析,进而精准建立智能传播时代新闻内容聚合平台算法价值标准模型。通过图1~3的特征词分析,算法价值标准的主题分类及其部分关键词见表3。

表3 算法价值标准的主题分类及其部分关键词

基于表3可得出各主题含义:主题1强调算法价值标准以用户偏好为导向;主题2强调平台场景对于算法价值标准的重要性;主题3强调新闻聚合平台对内容特征以及内容分发环节的重视;主题4强调新闻聚合平台以技术为驱动;主题5强调新闻聚合平台关注用户的行为特征;主题6反映新闻聚合平台对内容创作的重视。综合以上6个主题及其关键词,新闻聚合平台价值标准可归纳为用户(主题1、5)、内容(主题3、6)、技术(主题2、4)三个层面。

用户层面,注重用户的偏好和行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促使受众本位回归,从而有利于商业利益的实现,侧重突出个性化、精准化,强调用户的品位和偏好;内容层面,注重内容特征和分发渠道,强调内容原创性并通过场景式分发实现内容的有效传输,重点突出场景性、连接性、分享性;技术要素层面,强调以算法技术为驱动力,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并提供不断优化的信息服务,强调模型适配的精确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智能传播时代新闻聚合平台算法价值标准体系模型,并与内部算法工程师进行了校验,符合现实运行准则。

四、智能传播时代新闻聚合平台算法价值标准的话语建构

在前文高频率算法价值模型基础上,回到其关联文本语境和社会语境的讨论,对话语背后表达方式、构建模式及其意识形态展开深入研究。公开发言材料“选择”与“凸显”了什么、“排除”和“压抑”了什么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总结相关高层管理者、高级工程师的发言材料可知,在话语策略和话语框架层面呈现如下特点。

(一)话语策略:建构差异化的新价值标准与传统媒介分庭抗礼

1. 用户层面:亚文化符号凸显算法价值由传播者本位向用户本位转向

徐宝璜在《新闻学》中谈道:“新闻之价值云者,即注意人数多寡与注意程度深浅之问题也。”[29]他从受众层面强调了新闻价值的判断要符合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受众共性为出发点。传统新闻生产主体多以传播者本位的精英主义逻辑为主,传送的是大众化、标准化、规模化千人一面的内容,无法照顾到每一个收受主体。

智能传播时代新闻聚合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传播者本位的精英主义逻辑正在消解。新闻内容层面,重要性、接近性和有趣性的衡量标准会更加依赖目标用户的兴趣爱好,平台跟踪用户的阅读偏好,计算分析用户画像,自适应机器学习系统和个人偏好匹配算法帮助用户处理信息,新闻价值的衡量不再以受众共性为出发点,凸出每一个独立的用户个体进行个性化推送。

高层管理者在对新闻聚合平台用户层面个性化、精准化算法价值标准塑造过程中,不断使用“你想知道”“你可能感兴趣”“你关心的人”的话语强化用户本身的价值意义,同时不断强化新的媒体环境中平等、自由理念对传统的传播者本位思维的重启,注重塑造用户本体的个性化追求,并通过“不会放弃”“绝对不会”“非常在乎”之类的增强语,显示算法价值标准对于用户个人本体内容需求的重视。此外,注重话语策略,意在引起用户本身思考个人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个性化需要是否得到重视。如“对于北上广的白领来说,青藏高原上的雪山风光是更大的世界;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远方的海洋是更大的世界。文化学者写的唐宋典故,是更大的世界;天文学家对宇宙边缘的探索,也是更大的世界”(2)朱文佳. 今日头条的边界是“一横一竖”[EB/OL]. (2019-10-15)[2022-06-1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024068087- 8437314.。

2. 内容层面:成功品牌和意见领袖助力价值理念传播解码

传统新闻生产中,以新闻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新性等作为新闻内容选择的价值标准。在新闻内容的倚重层面,新闻聚合平台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UserCF)算法,缩短新闻事实与新闻报道的间隔时新性不再是首要追求,相反,符合用户偏好的旧闻得以重新呈现。新闻内容的选择不再考虑重要与否、新近与否,而是考虑“增量”与否,是否可以满足信息长尾市场的需求。接近性方面,基于位置的推荐算法(LARS)会根据用户所在的国家、城市、街道进行场景式推荐,实现兴趣本地化和活动本地化。

高层管理者常采用将多个成功企业或是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的权威性个人与今日头条置于同一语境中的方式,借力构建新闻聚合平台内容层面的价值标准。高层管理者首先赋予数字新闻聚合平台特定的社会身份——革新的内容传播载体。为实现这一意义,高层管理者在公开演讲或者产品介绍时,善于借助国外成熟的Youtube、Facebook、亚马逊,国内微信、知乎、哔哩哔哩等已有的新传播形态,将新闻聚合平台与既有的这些获得认可的传播新形态置于同一场景中,以实现算法价值演变更迭的合理性赋予。

随着今日头条陷入“标题党”丛生的乱象之中,内容低俗等具有负面评价的用户反馈广泛出现和传播,久而久之建立起与今日头条智能推荐数字新闻聚合平台预期不符的平台形象,使得“数字新闻聚合=内容低俗”等社会观点不断强化。用户对新闻的解读,受舆论领袖或者社交媒体中“纯粹关系”人群的信息解读影响。今日头条高层管理者在发言中对算法价值内容指向的构建也借力这一特点。最典型的是借助今日头条副总编辑,在传统媒体工作15年这一特殊身份符号,证明今日头条注重内容运营,将原本属于不同职业身份的聚合体放在同一个位置上,把用户对传统媒体内容权威性的认可转移到算法聚合平台上。如“算法推荐的业务场景都是处理海量资讯。我曾经在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工作,生产的内容其实都很有限,一份报纸最多也就千余条新闻,媒体界用头条、头版、封面,就可以解决现在资讯App瞄准的推荐问题。类似今日头条仅每日新增的内容,就有几十万篇文章,如果没有推荐,那可是彻底乱套了”(3)徐一龙. 把今日头条等同于算法推荐,是四五年前的认知[EB/OL]. (2019-11-15)[2021-10-08]. https://www.bytedance.com/zh/news/606bf1ac053cc102d640c051.。副总编辑所具有的传统新闻专业度发生转移,使得新闻聚合平台在内容层面也天然具有注重内容选择这一含蓄的意指。

3. 技术层面:自我权威与他者隐喻共塑信息服务通用信息平台

信息茧房、内容审查不规范、版权侵犯等问题导致用户对今日头条形成消极的印象,换言之就是所谓的“前话语信度”,强调社会大众对于某些人或事物所形成的文化刻板印象[24]。高层管理者为抵消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数字新闻聚合平台算法技术“污名化”,采用了两种正负抵消的话语建构方式:一种是通过积极的肯定式的官方传达正式回应,另一种则是通过消极的或者否定的话语传达社会对于算法价值标准的“误解”。

正面的话语包括高层管理者在平台算法价值标准传播过程中,未直接挑战或者否定既有传统新闻价值衡量标准,更倾向于重新设定新的话语空间,公开发言中多次更正今日头条为信息分发平台,不生产新闻。通过对新时代数字文化赋能,强调今日头条的本质是数字文化发展时代的一种新型信息平台,是一种新的分发方式和内容载体,并非是传统的新闻生产平台。如“今天,一个现代人所能接触到的所有内容体裁和分发方式,几乎都在头条平台上得到了容纳和体现”(4)朱文佳. 今日头条的使命和边界[EB/OL]. (2019-11-15)[2021-10-12]. https://www.bytedance.com/zh/news/606bf1ac053cc102d64- 0c051.。公开发言对今日头条作为智能传播时代一种新的信息分发平台赋权,通过自我平台价值权威的构建,扭转受众对固有传统新闻价值的认可,从而建立起这种新的算法价值权威。

消极的或者否定的话语,把不利于平台价值的“前话语信度”转化为“误解”的话语框架,确立起今日头条是一个智能传播时代支持多种分发方式和内容题裁的通用信息平台,不会制造信息茧房反而会破除信息茧房。如“算法不制造信息茧房”“这是对算法最大的误解”“解决信息茧房,要靠通用信息平台”等,通过正面澄清或者强烈的态度表明,否定这些带有消极态度的评价是对平台的社会“污名”。

不管是正向的平台定位还是负向的算法价值澄清,高层管理者都有赖于同一套话语结构,即“我”(数字新闻聚合平台)与“他者”(传统新闻生产、信息茧房)不同。所以,在定位今日头条为智能推荐新闻聚合平台的同时,也自然形成了传统新闻生产不符合智能传播时代文化生产准则,传统的新闻价值理念亟须更新等隐喻。

(二)话语框架:合法化编织美好生活愿景增强算法价值的社会认同

根据话语研究的理论视阈和分析路径,话语策略作为话语在思想层面的内容建构,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认知。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提出,话语建构需要依附一套附属于权力或价值观的底层诠释体系[30]。话语框架作为核心话语背后的价值观凝聚,被话语主体设定并用来解释和讨论特定事件的认知[34]。前文通过话语策略分析发现,发言人通过隐喻、借力等话语表达方式构建新闻聚合平台算法新闻价值标准。话语框架则通过选择、凸显、淡化、排除等机制[31]来洞悉新闻聚合平台算法新闻价值标准如何通过这些话语策略展现和流动,并为其提供底层诠释体系与合法化机制,从而更加深入地揭示发言材料背后反映的话语权力与意识形态,进一步回答这些价值标准是如何实现的,背后隐含了哪些机制,嵌入了什么逻辑,进而明晰算法如何对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技术文化和价值标准进行改造。

从整体的话语框架分析中不难看出,高层管理者在建构这一算法价值的合理性时,采用了“个人—社会—国家”的合法化建构方式,以公益编织算法美好生活,以情感强化平台与用户的关系。将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社会责任的承担、国家法律的遵守等不同情感、需求、欲望等意识形态因素转移到今日头条这一聚合平台上,实现情感与物品的意义共谋。

1. 个人取向框架:“叙事合法化”塑造新闻聚合平台算法价值标准

“叙事合法化”强调的是以故事为输出形式,使用“演绎—推理”手法论证有寓言意味的社会叙事。个人取向框架首先强调的是用户,核心观念是为用户个人编织美好生活愿景。在此框架下,通过讲述富有价值意义的微观故事,即“叙事合法化”的策略,实现新闻聚合平台新闻价值标准话语的合法化构建。因此,高层管理者不再期许通过以往的宏大叙事手段获取用户认同,相反,更多的是通过讲述具有激励性的个人故事,阐释数字新闻聚合平台旨在为用户服务、塑造良好品牌形象、追求高阶层价值观等引发共情,激发个人对新闻聚合平台所属算法价值的认同感。

在已搜集到的资料中,高层管理者在公开演讲中普遍采用抒情的叙事框架,以故事化的方式传输其价值观,进而将用户或者创作者带入今日头条,帮助用户通过头条看见更大的世界。其本质在于强调今日头条内容体裁足够丰富,分发方式足够多样,从而论证新闻聚合平台以用户为导向的个性化等新标准的合法化。如“知识改变命运,信息创造价值。我也希望今日头条上的信息帮助到每一个普通人,提升自己,把握机遇,发现一个更大的世界”(5)朱文佳. 做好搜索最重要的三件事[EB/OL]. (2019-12-02)[2021-11-12]. 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1/2019/1202/c14- 677-31485682.html.。高层管理者运用叙事合法化策略,强调智能传播时代新闻聚合平台在个人层面的价值意义,算法价值标准的用户属性依附在此框架内也可以得到合法性的验证。

2. 社会取向框架:“道德合法化”塑造新闻聚合平台算法价值标准

“道德合法化”是在道德评判标准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评价。社会取向框架的核心观念是强调平台的社会意义。在此框架逻辑下,高层管理者通常以信息普惠、信息扶贫的构建方式,强调以科技助力促进扶贫模式,实现科技赋能精准扶贫。高层管理者的发言更加注重挖掘今日头条这一新闻聚合平台深层的社会意义,并通过平台的外在表达使品牌具有象征性,当品牌符号在用户脑海里形成独特印象或联想时,算法推送平台的社会价值由此产生。

高层管理者发言中常举例平台有态度、有温度、有价值观的数字文化作品和平台战略导向。如“帮助贫困地区打造农产品品牌的‘山货上头条’项目,基于LBS技术,从寻找走失老人开始,逐步扩充到精神病患者走失、寻找紧急住院无名患者家属、寻找台海老兵遗属、寻找烈士遗属,已经帮助超过1万个离散家庭破镜重圆”(6)张雨. 让信息服务创造更多社会价值[EB/OL]. (2019-05-27)[2021-11-12]. https://www.sohu.com/picture/312486649.。运用道德合法化策略,强调智能传播时代新闻聚合平台在社会层面的价值意义,通过公益形式洗脱技术偏见,算法价值标准的内容属性依附在此框架内也可以得到合法性的验证。

3. 国家取向框架:“程序合法化”塑造新闻聚合平台算法价值标准

“程序合法化”也称“规范合法化”,是在规范或行为标准基础上对事物进行评价。国家取向框架下,核心观念强调的是数字新闻聚合平台始终遵循正常的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国家力量始终“在场”。在此框架逻辑下,高层管理者建构数字新闻聚合平台合理性的发言,与社会取向框架类似,都是基于一套公认的行为规范。

高层管理者通过响应国家号召,建立内容审核标准,潜在地表示数字新闻聚合平台是符合国家设立标准的,也含蓄地表明平台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和行业领导者的责任。如“头条从创立伊始就把内容安全放在公司最高优先级队列,成立之初,已经设有专门审核团队负责内容安全。当时研发所有客户端、后端、算法的同学一共才不到40人,头条非常重视内容审核”(7)曹欢欢. 今日头条算法原理[EB/OL]. (2022-03-08)[2022-06-08]. https://www.bytedance.com/zh/news/5e478d90085243ad16f78- ffb.。运用程序合法化策略,强调智能传播时代新闻聚合平台在国家取向层面的价值意义,算法新闻价值标准的技术属性依附在此框架内也可以得到合法性的验证。

通过高层管理者发言背后的话语策略和框架可知,新闻聚合平台这一新的传播载体在构建以内容、用户、技术为核心的算法价值标准,突出强调个性化、场景化、连接化、精确化是依据亚文化符号构建、他者借力、自我权威的构建的话语策略和“个体—社会—国家”的话语框架来运作。新闻聚合平台话语框架的构建对于核心话语的关键作用在于合法化。合法化这一概念强调的是,通过语言手段证明新闻聚合平台算法新闻价值标准确立的合法性,其本质在于塑造符合话语框架的意识形态立场,并非狭义理解层面对法律合法化的强调。通过话语框架的构建,新闻聚合平台这一物质属性被赋予主观的社会属性,进而使算法价值标准获得社会认同,建立起不同于传统新闻价值要素的价值衡量要求。

五、总结与反思

本文通过对高层管理者公开话语的讨论对算法价值标准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以算法驱动为核心的新闻聚合平台重构与调试了传统时代新闻价值标准,建立了以算法工程师、平台管理者为主导的用户、内容、技术算法价值标准模型。通过对文本收集数据的挖掘,在一定限度上接近算法黑箱内部,发现算法工程师、平台管理者掌握黑箱钥匙,可以调节算法价值把关标准,揭示算法技术的伪中立性和算法背后人的主体性。伴随着算法技术的发展,新闻聚合平台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新闻的自动生产和分发,算法承担把关人的职能,逐步取代原有的人工新闻生产主体。

算法技术究其本质而言是中立的,不存在价值观的问题。但是,目前具有自主性的超强人工智能时代尚未来临,新闻生产正处于人机协同的弱人工智能阶段,新闻聚合平台无法进行自主的新闻生产,它实际上是新闻生产主体人的意向的代理商。算法工程师、平台管理者将带有主观诉求的价值把关标准、职业伦理倾向内嵌于算法程序中。究其根本,人的主体性是算法新闻拟主体性的本源,算法新闻是人按照一定的程序架构,以算法的形式外化作为新闻生产主体人的价值标准。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中来自新闻实践的内生理论,鉴于新闻价值具有相对性的特点,会因媒介形态、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化,因此在超级算法未到来之前,算法推荐过程也不遵循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规则,而是一个循环和动态的过程,内嵌于算法中的价值标准也会伴随技术的进步不断调试。有一个基本问题值得重视:新闻业拥抱新技术走向更加智能化的未来,对技术前瞻性的伦理问题的预判和为新闻聚合平台建立法律监管与道德约束机制不应当被轻易落下。法律规范的科学有效供给,政府行政监管和行业道德自律等方面应联动互促,以推动平台既“守法”也“守善法”。

猜你喜欢

头条话语价值
微头条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头条》(四首之三)
头条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头条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