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2022-12-05潘炳超陆根书

关键词:意向效能毕业生

潘炳超,陆根书

1.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2.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3.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陕西西安710049

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文本和调查研究,将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以内的大学毕业生都笼统地称之为大学生,这实际上模糊了这一潜在创业者群体的内部边界。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20》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发现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水平连续5年持续攀升,2020年在校大学生表现出有创业意愿的比重创历年新高。然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统计口径为毕业5年以内的大学毕业生,指出2015—2020年中国大学生创业者从55.8万人上升到82.3万人,年均增长8.1%。事实上,由于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的个人处境有很大不同,二者对自主创业的认知,以及对个人职业追求、自我效能、创业机会等的评估都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二者的创业意向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往有关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没有明确区分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而且在方便取样原则下多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则关注较少,不利于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深入研究。

自主创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式,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鼓励与支持。各地政府、企业和高校积极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工商和税务等部门为大学生创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金融机构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贷款基金,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大学生创业投融资领域,极大地改善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外部环境。然而,根据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实施的“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跟踪调查”发现,陕西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率不高,2017届及以后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创业率为2%左右,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浙江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率较高,调查显示2014届及以后的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创业率都突破了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毕业时间,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活动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由什么原因引起?到底是哪些大学毕业生最终走向了自主创业?国内外有关个体创业意向的研究表明,创业意向是个体创业行为的先导变量。Krueger等[1]认为,创业是一种有意识的计划性行为,个体在创业前一定先具有创业意向,只有具有创业意向的人才会真正去创业。因此,有必要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状况,并进一步探索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解释个体特定社会行为发生的有效机制。本文引入创业自我效能概念,从大学毕业生创业自我效能视角,关注大学毕业生接受的创业教育和自身具有的创业经验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基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的“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跟踪调查”数据库,本文将实证分析陕西省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创业意向现状,并通过构建创业教育、创业经验、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向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一、文献回顾

(一)创业意向的内涵与测量

1988年,Bird[2]首次提出了创业意向(entreprenuerial intention)概念,认为创业意向是引导一个人的注意、经验和行为持续关注一个商业想法的心理状态。此后,Boyd等[3]认为创业意向是引导创业者产生创业点子,并把这些创业点子转换为商业构想,以及为了实现这些商业构想而采取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Thompson[4]认为,对个人创业意向最恰当的定义,可能是指一个人对创业的自我承诺的信念,即他打算建立一个新的企业,并有意识地计划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这样做。因此,创业意向是指个体对计划建立新企业并会在未来某个时间实施的自我确认的信念。目前,学界关于个体创业意向的内涵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关于创业意向的测量,国外学者最早使用单一题目,大多由被试判断自己未来创业的可能性。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后来倾向使用多变量的测量工具。中国学者将创业意向概念引入中国创业研究领域后,在创业意向的概念结构和测量工具开发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刘志[5]认为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包括行为倾向、希求性和可行性三个维度,并进行了探索性验证。彭正霞等[6]通过实证研究将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界定为创业兴趣、创业期望、创业准备、受限制时的职业偏好4个维度,并开发了相应的测量工具。Liang等[7]进一步研究了创业意向的结构维度并开发了测量工具,将创业意向划分为信念(conviction)和准备(preparation)两个维度。信念维度包括“我无论如何都要成为一名创业者”“我的职业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创业者”“我将想尽一切办法创办自己的公司”“我已经严肃地考虑过创业”“我已经决定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我已经决定把自己的公司发展成为高成长的企业”等6个题目;准备维度包括“我准备在2年内创办自己的公司”“我准备在5年内创办自己的公司”“我将要继承管理家族的公司”等3个题目。总之,目前研究者更倾向于采用多变量的创业意向测量工具,只是在具体的测量维度以及测量题目的设计上存在多样化的观点。

(二)创业自我效能的内涵与测量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观点,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应对各种状况、克服各种障碍的评估,以及对未来行动中取得成功的信念。在此基础上,Boyd等[3]于20世纪90年代在创业意向研究中提出了创业自我效能(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的概念。创业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功地执行创业中各种不同角色和任务的信念力量,它为区分创业者和非创业者提供了可能。此后,关于个体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一般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越强的人从事创业活动的意愿水平也越高。

关于创业自我效能的测量,研究者一般采取任务定向的测量方式,也就是由被试回答自己能够胜任从事各种创业活动的自信程度,或者能够成功创业的自信程度。但是,不同的研究者所关心的创业者从事哪些创业活动却有所不同。例如,Chen等[8]从个体的市场掌控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控制能力5个维度建构创业自我效能测量工具。Zhao等[9]从个体成功地识别创业机会、开发新产品、创新性思考,以及将新点子或新计划实现商业化的自信程度等方面来测量创业自我效能。Mcgee等[10]则从机会搜索、创业计划、资源调配、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五个维度测量创业自我效能。可见,这些测量方式更多地关注被试感知到的自己的创业能力水平,缺乏根据被试自身情况的分析来对自己能否胜任创业任务的判断。

(三)关于创业教育的内涵研究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还存在不同看法。从创业教育的对象、目的、性质和形式等视角可以对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多层面的考察。

在创业教育的不同对象和目的方面,Jamieson[11]19-27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创业教育,即关于创办企业的教育(about)、为了创办企业的教育(for)和在创办企业中的教育(in)。“关于创办企业的教育”的对象是普通的大学生,目的在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引导其关注创业,并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为了创办企业的教育”的对象是那些正在准备创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侧重于教会他们怎样识别和开发商业机会、创业融资、规避创业风险,以及怎样驾驭创业过程并成功地创办一家新企业。“在创办企业中的教育”则是针对那些已经创办了企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他们管理新创企业、开发新产品和促进企业成长。

在创业教育的性质方面,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有通识创业教育、专业创业教育之分。广义上的创业教育一般是指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的有关创业的通识教育,重在发展学生素质但不以学生创办一家新企业为目标。黄兆信等[12]24-52将创业教育定义为由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的、旨在培养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传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锻炼创业实践能力的系统性、开放性教育体系。相反,狭义的创业教育是定位于创业专门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通常以特定的大学生群体为对象。例如,美国考夫曼基金会2008年发布的《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报告》提出,创业教育是以向大学生传授创建新企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创业能力等。潘炳超等[13]认为,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训练学生创业技能,激发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创业意向,培养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因其目的不同,既可以针对全体大学生开展,也可以针对特定学生开展。

在创业教育的形式方面,中国高校采取的具体形式包括面向大学生组织创业报告、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比赛、开展创业实践训练等。由于大学生在这些不同形式创业教育中参与创业学习的方式不同,又可以将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划分为理论性创业教育(如讲座报告、创业课程)和实践性创业教育(如创业比赛、创业实训)。

(四)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意向的关系

大学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常情况下,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向会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当然,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还可能与创业教育的质量有关,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对其创业意向也具有积极影响。

关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方式,目前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的研究者认为创业教育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有的研究者则认为创业教育通过一些中间变量(如创业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还有的研究者认为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既有直接影响,也通过中间变量产生间接影响。例如,Witold等[14]对捷克、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四国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创业教育对波兰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具有直接影响,对其他三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则是通过创业自我效能间接产生的。

考虑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自我效能之间密切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向的影响,以及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Zhao等[9,15]研究发现,创业教育通过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产生积极影响。

(五)创业经验和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意向的关系

由于创业活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特征,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很多素质往往是个人在实践中锻炼得来的,无法通过教育培训或依靠他人的传授获得。因此,个人先前是否具有创业经验对其当下的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于创业经验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作用,以往研究发现大学生不同形式的创业经验(包括朋友或家庭成员正在经营公司、自己拥有公司、已经尝试开办自己的公司、认识创业人员)对其创业自我效能都具有显著影响。杨学儒[16]利用广东、上海、湖北、江西和吉林五省市1 0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创业经验(有几次创业或做小生意的经历)对其感知的创业内部能力和外部能力都具有显著影响,从而可能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

关于创业经验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刘敏等[17]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的创业经历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积极影响。此外,大学生家庭成员的创业经历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间接的创业经验。Tarling等[18]研究认为,大学生接触家族企业的管理对其形成创业观念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家庭成员创业可以作为大学生的创业榜样,他们提供的创业经验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具有支持和引导作用。由此判断,大学毕业生的个人创业经验和家庭创业经验都可能对其创业意向产生显著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模型

基于上述有关研究的理论成果,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受到创业教育、创业经验和创业自我效能的直接影响,而且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可以中介创业教育、创业经验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本文将大学创业教育分为创业讲座报告、创业课程、创业比赛、创业实践训练四种形式,将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经验分为个人创业经验和家庭创业经验,从而构建了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并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个人创业经验显著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

H2:家庭创业经验显著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

H3:个人创业经验显著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

H4:家庭创业经验显著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

H5:创业讲座报告显著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

H6:创业课程显著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

H7:创业比赛显著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

H8:创业实践训练显著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

H9:创业讲座报告显著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

H10:创业课程显著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

H11:创业比赛显著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

H12:创业实践训练显著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

图1 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及 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

(二)调查样本

本文利用2020年1—2月实施的“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跟踪调查”2019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调查时毕业生已经离校半年,就业状态趋于稳定。本文选取数据库中8 613名已经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为对象,包括全职工作的毕业生8 252人,半职工作毕业生139人,自主创业毕业生222人。从性别来看,男生4 711人,占比54.7%,女生3 902人,占比45.3%;从学历水平看,样本中包括专科生2 659人,占比30.9%,本科生3 630人,占比53.8%,研究生1 324人,占比15.4%;从毕业生的高校类型看,毕业于“双一流”大学的有1 580人,占比18.3%,普通高校3 347人,占比41.0%,民办高校1 396人,占比16.2%,高职院校2 290人,占比26.6%;从毕业生所学专业类型看,经管类专业1 561人,占比18.1%,工程类专业3 788人,占比44.0%,理农医类专业1 071人,占比12.4%,人文社科类1 484人,占比17.2%,体育艺术类709人,占比8.2%。

(三)变量设计与测量

首先,借鉴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编制了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的测量工具。从大学毕业生对创业的目标、承诺、兴趣、准备和受限制时的倾向等五个方面测量创业意向水平,从大学毕业生对自己从事创业活动的自信程度测量其创业自我效能,所有测量题目均采取李克特五等级制,学生根据赞同程度选择不同等级(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对5个等级选项分别赋值1~5分。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测量工具的信度分析和因素分析的结果见表1,其信度系数分别达到0.962和0.959,其解释的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方差分别达到了84.3%和85.9%。因此,利用这两个工具可以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测量。

表1 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的测量工具信度分析和因素分析结果

其次,结合大学创业教育实际情况,将创业教育归纳为创业讲座报告、创业课程、创业比赛和创业实践训练等4种形式,调查大学毕业生对“学校的创业讲座报告/创业课程/创业比赛/创业实践训练对我帮助很大”4个题目的赞同程度,采用李克特五等级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赋值1~5分。

最后,利用调查数据构建大学毕业生的个人创业经验和家庭创业经验两个变量,有赋值1,无赋值0。个人创业经验是指有参与别人创业、独立创业或发起团队创业的经历,家庭创业经验是指父母或兄弟姐妹等近亲属有创业的经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现状分析与分组比较

调查显示,陕西省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水平均值为2.90。鉴于目前创业意向还缺少全国大学毕业生的常模数据,本文以严建雯等[19]对浙江五所高校本科生的创业意向测量均值(折算成百分制为58.37)为参照。测量结果显示,陕西大学毕业生中本科生的创业意向均值为2.77,折算成百分制为55.42,低于浙江高校本科生的创业意向水平。这说明,陕西省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水平低于东部沿海省份的大学生。

在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人口学因素研究方面,乐国安等[20]通过对全国30所大学的大学生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性别、学校性质对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男生的创业意向高于女生,普通院校学生的创业意向高于“双一流”大学的学生。陆根书等[21]的研究不仅证实了性别、学校性质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显著影响,而且进一步发现了学生所学的学科专业类型也会导致其创业意向存在显著差异,且经管类、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工程类专业的大学生,但理学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则没有显著差异。

表2 不同学历、性别、高校类型和专业类型的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均值比较结果

本文关注学历、性别、高校类型、专业类型等因素对陕西高校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影响。首先,从不同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方差分析来看,结合采用最小显著差法的事后多重检验结果发现,研究生的创业意向水平显著低于本科生和专科生,本科生的创业意向水平显著低于专科生。这反映了不同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对自主创业的行为意向存在倒挂现象,即学历越高,创业意向水平越低。其次,比较男女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发现,男生创业意向水平(3.04)显著高于女生(2.74)。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与来自世界各国以往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再次,从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方差分析来看,“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创业意向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类型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均值仅为2.54。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水平相对更高,分别达到了3.22和3.02。最后,不同专业类型的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存在显著差异,体育艺术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水平最高,达3.15。经管类、工程类专业大学毕业生次之,理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水平最低。

综上可见,学历、性别、高校类型和专业类型都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重要人口学因素。这进一步证实了学历水平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作用。由于中国大学生提升学历的动机主要是为了签约就业而不是自主创业,因而研究生的创业意向水平最低。本科生的创业意向水平显著低于专科生,可能是因为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中比专科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从而抑制了本科生的创业意向。

(二)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本文应用调查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验证了创业教育、创业经验和创业自我效能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影响的理论假设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AMOS 17.0的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验证模型参数的估计。

经过初步验证,删除了三条系数不显著的路径,即家庭创业经验→创业意向,创业讲座报告→创业意向,创业实践训练→创业意向。另外,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中提供的修正指标值,不同形式创业教育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大学创业教育覆盖面不大,且各种形式创业教育只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开展造成的。据此本文对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即在不同形式创业教育之间建立共变关系路径,这种根据实际情况的模型修正是合理的。最后的验证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验证模型的一些拟合优度指标值如下:卡方(χ2)=342.452(df=12,P<0.01),适配度指数(GFI)=0.990,调整后适配度指数(AGFI)=0.970,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EMSA)=0.057,规准适配指数(NFI)=0.994,非规准适配指数(TLI)=0.986,比较适配指数(CFI)=0.994。从以上拟合优度指标值来看,除了由于样本量很大(613)导致卡方极易达到显著水平,以及REMSA值略高于0.05之外,其他指标均十分理想。拟合优度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该验证模型拟合良好。

验证模型中不同形式创业教育、创业经验和创业自我效能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解释能力达到62.0%,不同形式创业教育、创业经验对大学毕业生创业自我效能的解释能力也达到24.0%,说明该模型的解释能力很好。然而,从创业教育、创业经验到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意向的标准化路径系数都在0.2以下,从创业自我效能到创业意向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则高达0.72。可见,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从而证明了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构建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根据验证模型,研究假设H1~H3、H5~H8、H10、H11得到支持,研究假设H4、H9、H12不成立。这表明,个人创业经验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既有直接的显著积极影响,又通过创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积极影响;家庭创业经验则只能通过创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积极影响。创业课程、创业比赛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既有直接的显著积极影响,又通过创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积极影响;创业讲座报告、创业实践训练则只能通过创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积极影响。

(三)不同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和效应量分析

创业教育、创业经验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影响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见表3,均采用了标准化效应值。

创业经验和创业教育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影响的标准化总效应量为0.717,这表明创业经验、创业教育和创业自我效能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三个主要因素。创业教育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影响的标准化总效应量为0.427,大于创业经验的总效应量0.290。因此,创业教育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影响更大,但创业经验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也有重要影响。

创业教育和创业经验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直接效应仅为0.172,而通过创业自我效能影响的间接效应为0.545。可见,创业自我效能在创业教育、创业经验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

总体来看,个人创业经验、家庭创业经验、创业讲座报告、创业课程、创业比赛、创业实践训练6个自变量都以创业自我效能为中介,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产生间接影响。其中,只有个人创业经验、创业课程、创业比赛3个自变量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具有直接影响。

表3 不同因素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标准化值)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讨论

本文采用实证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状况,并探讨了创业教育、创业经验和创业自我效能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受到学历、性别、高校类型和专业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陕西省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水平不高,低于东部沿海省份的大学生创业意向,而且不同学历、性别、高校类型和专业类型的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首先,大学毕业生的学历越高,其创业意向水平越低。其中,大学生读研提升学历的动机在于签约就业而非自主创业,所以研究生创业意向水平最低;本科生比专科生具有相对就业竞争优势,从而抑制了本科生的创业意向,所以本科生的创业意向水平显著低于专科生。其次,男性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水平高于女性大学毕业生。再次,“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创业意向水平最低,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则相对更高。由于不同类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以及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营造创业氛围、打造创业平台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高校类型本身也是一个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重要因素。最后,体育艺术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水平最高,而且经管类、工程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水平也显著高于理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总之,对于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人口学因素还应该深入分析,这不仅有利于把握大学毕业生群体内部创业意向的差异,更有助于采取精准的针对性措施,有效提升不同类型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

第二,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主要受其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向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创业自我效能不仅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首要因素,而且还发挥了高校创业教育、创业经验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影响的部分中介作用。高校创业教育、创业经验通过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间接影响效应明显高于二者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直接影响效应。因此,要有效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必须以培养和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为前提。大学毕业生在进行创业决策的过程中,大多会理性评估自身的能力素质和可获得的资源支持,以及判断自己是否能够胜任一系列的创业活动任务。这决定了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是其创业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创业教育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作用大于创业经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创业经验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低于创业教育影响效应。可见,首先应该肯定高校创业教育在提升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大学毕业生从自己参与创业活动,或者从观察家庭成员的创业经历中所得到的创业经验,对提升其创业意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毕业生自身具有的创业经验,都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政府和高校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变化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精准的措施以有效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水平。

第四,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和创业经验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具有不同的影响机制。从作用机制方面看,创业课程、创业比赛、创业讲座报告、创业实践训练四种形式的创业教育都能通过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但是,只有创业课程、创业比赛两种形式的创业教育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究其原因,高校在实施上述四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时,对创业课程和创业比赛投入的资源更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较好,所以不仅影响创业自我效能,还直接影响创业意向。当然,还有可能是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本身在设计的目标和性质上就存在差别,从而导致了能否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直接产生影响的差异,这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从作用机制方面看,大学毕业生的个人创业经验、家庭创业经验都能通过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但是,只有个人创业经验能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这表明大学毕业生自身参与各种创业活动,对提升其创业意向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个人创业经验不仅有助于大学毕业生形成对自主创业的理性认知,而且可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但是,家庭成员的创业经历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是一种间接的创业经验,家庭创业经验可以使大学毕业生熟悉创业活动的过程,无形中消除了他们对创业的畏惧感,从而有利于提高其创业自我效能。然而,家庭创业经验并不能直接促使大学毕业生去从事自主创业,故家庭创业经验对创业意向没有直接影响。

(二)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为进一步促进大学毕业生创业,本文对优化大学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以及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政府应区分不同群组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并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由于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受其学历、性别、高校类型和专业类型的影响,各级政府制定大学毕业生创业政策应突出政策措施的精准性,避免一项政策措施适应所有大学毕业生的“一刀切”做法。优化大学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要在分析不同群组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水平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限制不同群组大学毕业生投身创业的因素,从根本上调动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积极性。

第二,政府制定和优化创业扶持政策应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为重要目标。由于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是影响其创业意向的首要因素,所以政府应把切实培养、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能力作为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制定的出发点,通过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来提高创业意向。政府应通过向大学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实践指导,以及传授财务管理和商业经营知识与技能等,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自信心,不至使他们仅仅因为感觉创业有风险就远离创业。

第三,高校应努力提高不同形式创业教育的质量。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向受到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接受的各种形式创业教育的影响。但是,不同形式创业教育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存在差别,创业课程和创业比赛对提升创业意向水平的效果更大。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应在做好创业课程和创业比赛工作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完善创业讲座报告和创业实践训练上,优化讲座报告和实践训练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提高创业教育整体的质量,发挥其对提升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的实效性。

第四,高校应重视支持大学生获得创业经验。大学毕业生的个人创业经验和家庭创业经验对其创业意向有重要影响,表明创业实践对大学毕业生创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高校创业教育应通过实行弹性学制、休学创业等措施支持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将创业理论知识传递和创业实践案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创业教育向大学生传递间接创业经验的作用。

本文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在后续研究中完善:一是对不同群组的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差异的原因缺少实证探讨,相关推断缺少证据;二是关于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没有区分因创业教育产生的个人创业经验和大学毕业生自身积累的个人创业经验,从而掩盖了创业教育和创业经验的交互作用。

猜你喜欢

意向效能毕业生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