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之路
——评《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2022-12-05陈劲

关键词:桥接共性核心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西安交通大学郭菊娥教授、裴云龙和张旭副研究员所著《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一书,致力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于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一是将我国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战略选择分为前沿引领技术创新与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前沿引领技术创新是指基于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开发出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技术(如我国的量子通信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是沿着国外现有的技术路线进行追赶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如华为海思研发的ARM 架构处理器)。前沿引领技术创新与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均需要基础与应用研究的支撑,但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对基础研究依赖性更强,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则对应用研究的依赖性更强。高校前瞻性基础研究引导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创新,高校应用基础研究支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高校技术成果转化实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高校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基于重组创新理论分析高校科技创新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技术搜索过程涉及对现有知识元素的创造性重组或者重新配置知识元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是一个不断重组技术知识构件的过程。该书发现企业技术开发人员与高校科研人员的互动,有利于获得技术知识构件重组规律的诀窍知识,对特定技术知识构件的重组产生新的认识,并改进原来的随机搜索方式,更容易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发明人对高校基础研究成果的引用与专利有效性呈U 形关系而不是线性相关;产学技术合作可以被看作企业的一种开发性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不仅可以促进新技术的产生,而且可以使企业降低现有技术的改进成本。产业龙头企业要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为导向,积极与高校建立创新联合体,打好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战。

三是基于桥接科学家分析企业承载能力对产学研发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影响。尽管企业能够从学术界获得重要的科学知识,但是如果企业无法有效转化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科学知识创新应用的有效性。企业需要协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两个截然不同的知识创造活动,协同科学与技术间相互冲突的演化关系,平衡科学声誉和技术商业化间的利益诉求。该书创造性利用桥接科学家(同时具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专长)占整体研发人员的比例来反映企业的承载能力水平。桥接科学家不仅是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间的守门人,而且还是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的承载者。因此,企业承载能力(桥接科学家)对产学合作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建议企业通过招募声誉卓著的明星科学家,或者通过产学合作培养自己的桥接科学家,以增强企业的承载能力。

四是提出高校构建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大平台+小前端”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服务模式。“大平台”分为线下和线上相互支撑的服务平台,为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供精准服务。线下服务平台包括科研平台与科技服务机构,线上服务平台包括信息对接、科技评估、信用评级和支付结算、后勤保障和教育培训模块。“小前端”为科研团队、创业团队、中介服务组织、转孵化组织、投融资组织、科技码头等各类服务团队组织,并不一定源自高校内部,在“大平台”为“小前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供多元化服务。通过“大平台+小前端”模式,高校创新资源可以更高效地服务产业需求,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近年来,虽然关于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方面研究出版的专著较多,但《高校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高校如何通过有组织科研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给出了独到的回答,对于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科技创新实践、政府部门的科技管理实践均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桥接共性核心技术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共性
提升变电站一次检修核心技术的研究
影响规模化猪场收益的核心技术探讨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板栗嫁接不亲和的表现及对策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
利用桥接技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苹果腐烂病树桥接复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