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2-12-05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小学孙丽丹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36期
关键词:课外道德法治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小学 孙丽丹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取向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规范思想道德、行为举止、价值观念等,从而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据目前课堂调查情况来看,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与预期大相径庭,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讲,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未能紧跟时事

就当前来看,教师在准备教学材料时,甄选出的内容虽说已经具有代表性,但大多数比较滞后,基本上是照搬教材内容,忽略了教学题材的更新与优化。长此以往,道德与法治课堂将变得枯燥,丧失生机与活力。而小学生天性活跃、好奇心强,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不易被学生接受,他们甚至可能产生抵触心理,这就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师生之间缺乏思维互动

消除师生之间隔阂,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但就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照本宣科已严重束缚了教学理念的革新。在有的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只要在课堂上安静坐好,接受教师的教导。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害怕与教师交流,无法将自己内心真实所想传递给教师。

(三)教学时过于注重知识讲述

小学生由于年龄受限,学习能力不强,如果没有养成稳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时常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在正式开始授课之前,教师如果没有对教材上的内容、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情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而是盲目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模式枯燥、缺乏创意,难以达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师大多数为兼任教师,他们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自己的主课上,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主要采取讲解、叙述的教学形式,却忽视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这一重要举措。如此一来,学生就只能单凭想象来猜测、讨论、评价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类事件,并没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虽然有些教师也开展了课外实践活动,但仍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学生依然处在被动的学习环境中,无法达到通过实践领悟生活的教学目的。

二、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助力学生高效理解

有些教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过于倾向对课本上知识的讲解,这样会导致课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相对于此,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或许能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授课环境,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深入地解读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社会这个大讲堂,从实际生活出发,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帮助学生加深课堂印象,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生命最宝贵”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生命的宝贵,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大量的课外资料。如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查找并给学生阅读“准妈妈的一天”这篇短文,让学生感受到女性怀孕的艰辛与伟大,明白自己的母亲为了养育自己付出了艰辛与汗水。另外,学生在阅读过“为了保护孩子,父亲奋力取下孩子手中的打火机,阻止孩子把打火机摔到地上,避免发生爆炸而伤到孩子”的相关文章后,意识到了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时刻关心、保护着孩子。教学结束时,教师还可以出示生活中一些可能存在于学生身边的安全隐患,并带领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树立时刻保护自身安全的意识。通过这样的形式,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推动了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的全面构建。

(二)充分运用视频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所涉及内容极为广泛,既包含了学生在校期间和生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提到了一部分学生在走进社会生活后将会面临的种种考验。由此可见,它整合了极为宽泛的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从中受益。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开发相关视频资源,丰富课堂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实现思想上的升华。

例如,在学习“敬畏生命”一课时,学生通过教材了解到生命的可贵,光阴一去不复返,并懂得尊重、敬畏生命,开始在意并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慢慢学着自我保护,懂得了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的道理。为了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教师可以播放Love Life这部颇具代表性的公益短片,由此来创设更为丰富的课堂情境。这一短片中记录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真实案例,展现了患癌孩童及其家庭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这些孩子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渴望,总能感染每个学生,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观后感。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走进这一章节的学习,从而对生命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三)模拟真实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时,学生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也要运用于生活。但是,仅仅依靠课堂口述教学并不能完全代替真实生活,而且枯燥、单调的讲解,也不能真正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情境,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通过语言积极表达,将自己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大胆地表述出来,以巩固所学,加强记忆。

例如,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道路交通规则展开讨论,组织学生开展“正确通行十字路口”的交通模拟演练。另外,教师还可以将适合的课外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情境表演。如在一则电视报道中,一名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写了一句赞赏一个小偷的话,该小偷看到报道后,感受到了良心的不安,并发誓要改邪归正。大家能想到这名记者写了一句怎样的话吗?接着,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猜测这句话究竟是什么。通过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活动,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激发学习潜能,并且对学生给出的多个答案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显著提升,从而实现构建有效课堂的目的。

(四)创建开放式课堂,优化学习体验

开放性教学是现代教学追求的主旋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构建开放式课堂,挣脱教材内容的束缚,进行一些创新性拓展,主张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向课堂中的一切事物质疑,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向课外延伸,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提供更为丰富的平台。

例如,在教学“别伤着自己”一课时,由于本课涉及的知识内容相对宽泛,如果只让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则很难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构建有效课堂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在校园中寻找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例如,在课外活动时受到的意外伤害、体育课上可能受到的伤害、上下楼梯拥挤可能受到的伤害、校内用电安全等,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潜在危害素材收集起来,并组织学生参与讨论:“那么大家应该如何避免这些危害呢?在遇到突发危险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最后通过小结来归纳总结这节课的内容。这样,不仅完成了基础的教学内容,又让学生在更为丰富的课堂环境中有了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了安全意识,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要时刻把握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重点,以构建有效课堂为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活用所学内容。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要不断结合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做出具体的教学规划,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魅力;牢牢把握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创建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

猜你喜欢

课外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小满课外班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