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支持教育联合FTS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影响
2022-12-05郭道丽
郭道丽
直肠癌属于胃肠外科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1]。直肠癌在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案为造口手术[2]。由于肠造口改变患者正常的排泄渠道,同时缺乏自主神经的调控,导致患者无法对排泄进行正常控制,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常规的临床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已在临床中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可降低患者的机体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4]。同伴支持教育是在患者的住院期间,全面发挥同伴的支持能力,以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及管理能力,提升护理效果[5]。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在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术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给予同伴支持教育联合FTS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该护理在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8月本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术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直肠癌诊断标准,术后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直肠癌[6];(2)均于全身麻醉下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3)术前均行新辅助治疗;(4)所有患者无理解、交流及认知障碍,受教育程度均在小学以上;(5)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配合。排除标准:(1)罹患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2)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及肿瘤转移、复发;(3)合并有心、肝、肾等实质性脏器严重功能障碍;(4)在研究过程中坚持退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8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39~65岁,平均(55.49±4.68)岁;肿瘤TNM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各31、24、13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34例;年龄39~66岁,平均(55.81±4.39)岁;肿瘤TNM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各29、25、14例。两组性别、年龄、肿瘤TNM分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且家属及患者均了解研究目的与方法,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胃肠外科常规护理,包括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生活指导、预防造口并发症相关知识宣教、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待患者术后1~2 d,由肠造口专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给予一对一造口护理及预防并发症指导,使患者及家属掌握并熟练运用造口护理技术,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的造口护理技术进行考核,使其能够正确进行造口的周围皮肤护理、正确安全地佩戴及更换造瘘袋,要求患者主动地参与造口护理,并每周举办造口护理知识讲堂,时长为45~60 min,巩固患者造口护理相关知识并为其答疑解惑。
对照组在胃肠外科常规护理上给予FTS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FTS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1名科护士长,2名造瘘专项护理人员,6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为小组长,负责对组内成员进行FTS护理内容培训及技能知识考核。(2)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对于营养未达标的患者,向医师进行反馈,下达口服营养剂的医嘱,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并要求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在医师下达手术医嘱后,术前1 d,对患者进行1对1的健康宣教,要求宣教内容具体贴切,内容主要包括术前术后的饮食宣教及注意事项、睡眠指导、心理支持,并将造口用物提前向患者展示,同时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解答患者疑问,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3)待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后,可指导家属给予其少量饮用水,要求1 d饮水量不超过250 ml,待患者术后意识清楚后4 h,进行口腔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肺部功能锻炼,通过嚼口香糖刺激肠胃蠕动。在术后12 h后可给予患者少量的流质饮食。术后1 d,可进行尿管夹闭训练,以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同时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防止因脏器的移位增加盆腔的压力增大患者的痛苦。术后鼓励患者进行肢体锻炼,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进行手腕部、手指、足部及踝部的关节运动,并行踝泵训练,有利于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每2小时变换患者体位,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拍背及患者咳痰,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待医师下达拔除导尿管医嘱后,拔除尿管,鼓励患者下床排尿,在术后2 d鼓励患者下床活动。(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每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并进行情绪疏导并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尽量为患者减轻术后的身体不适,缓解患者的身心负担。(5)建立院外延续性护理平台,建立造口护理、营养指导、复诊及线上咨询等入口,待患者出院后每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共随访3个月,在随访期间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心理状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同伴支持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选择8名同伴教育志愿者,选择标准为行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术后2年、具有高中及以上的受教育程度、性格友善、善于沟通者。(2)同伴志愿者入选合格后,进行造口专项护理人员、营养师及心理咨询师等有关疾病及造口的知识培训,使其掌握消化道的解剖学结构、造口护理技巧、造口并发症的预防要点、饮食要点、运动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要求其具备基础的心理变化评估及通过语言进行心理疏导能力。(3)在护理期间,要求同伴教育志愿者每2周看望患者,两者间相互了解,增加相互信任度,同时互留联系方式,组建相互交流平台。在患者出院后,要求同伴教育志愿者每周通过交流平台发布造口护理技巧与知识,同时每周至少1次进行1对1的电话交流、每周1次线上直播及每月1次的家庭随访,在交流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言语、态度及反应,把握好语言环境,体现真实性。帮助患者分析其心理及自我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帮助其解决,并及时开导患者的负面情绪,调动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造口护理及造口后排便习惯的转变,并对患者的造口护理进行指导,解决其护理中的问题。(4)同伴志愿者每月组建至少1次的病友交流会,鼓励患者进行交流,并举办适宜的游戏活动,减少患者的孤独感,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使患者尽快回归于社会。在交流会中,将重点内容进行讲解,确保每位患者熟练掌握,改变患者对肠造口的认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的积极性。(5)在进行同伴支持教育的干预期间,同伴志愿者可将在护理期间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与医务人员共同解决,并实施进行反馈控制,共同商榷更多的可行性方法,提高同伴支持教育的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病耻感:比较两组病耻感评分,采用贬低-歧视感自评量表分别在护理前及出院后3个月进行测评,该量表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包含5个选项,计分为0~4分,满分为4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病耻感越强[7]。(2)心理状态: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护理前及出院后3个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SAS有20个项目,轻度焦虑为50~59分,中度焦虑为60~69分,重度焦虑为≥70分;SDS包括20个项目,轻度抑郁为53~62分,中度抑郁为63~72分,重度抑郁为≥73分,两组患者的评分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8]。(3)自我效能感:比较两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分别在护理前及出院后3个月进行测评进行测验,该量表是反映个体在面对环境中的挑战中,能否采取可适应该环境的行为的知觉及信念,该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计分法,4分表示完全认同,3分表示多数认同,2分表示有点认同,1分表示不认同,该量表必须要求所有题目答全,否则为无效答题,总分为4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好[9]。(4)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该表在护理部主任、各科护士长及本科主任医师的指导与建议下完成,该量表经过信效度检验,Cronbach’sα系数为0.883。该表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测评,量表共20个条目,答案均选用5级评分法表示对护理内容的满意程度,分别从住院环境、专业水平及护理质量3个内容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代表对护理服务越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耻感比较
护理前,两组病耻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病耻感评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耻感比较[分,(±s)]
表1 两组病耻感比较[分,(±s)]
组别 护理前 出院后3个月 t值 P值观察组(n=68) 26.24±3.42 14.65±4.37 17.223 <0.001对照组(n=68) 26.63±3.20 20.52±4.59 9.004 <0.001 t值 0.686 7.637 P值 0.493 <0.001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SAS和SDS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s)]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s)]
组别 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前 出院后3个月 t值 P值 护理前 出院后3个月 t值 P值观察组(n=68) 55.86±2.35 39.52±3.37 18.701 <0.001 56.54±2.52 40.48±3.27 19.304 <0.001对照组(n=68) 55.62±2.50 45.36±3.36 10.568 <0.001 56.82±2.34 46.73±3.43 10.569 <0.001 t值 0.257 10.119 0.368 10.876 P值 0.796 <0.001 0.713 <0.001
2.3 两组自我效能感比较
护理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GSES评分均有提升,但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我效能感比较[分,(±s)]
表3 两组自我效能感比较[分,(±s)]
组别 护理前 出院后3个月 t值 P值观察组(n=68) 25.29±4.23 34.55±4.80 11.935 <0.001对照组(n=68) 25.49±4.04 28.27±4.43 3.823 <0.001 t值 0.282 7.928 P值 0.778 <0.001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31±5.4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58±5.17)分(t=5.172,P<0.001)。
3 讨论
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由于躯体原有的身体结构改变,使患者在生理及躯体上承受巨大的压力,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及心理状态[10-11]。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同伴支持教育是通过与患者有相同经历的教育者进行自身经验的传授、现场指导及教育,使其能更快地接受疾病与护理内容,并以过来人的经历分享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12]。FTS是指通过有医学依据的干预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达到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的目的[13]。同伴支持教育联合FTS,可激发患者内心的积极情绪,以同伴教育志愿者的经历为正确导向,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临床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数据中,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给予同伴支持教育联合FTS的护理可以降低病耻感评分,通过FTS,使患者了解并掌握专业疾病知识及造口护理方法,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肺部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同时联合同伴支持教育,可增强患者的社会存在感,增加病友之间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患者的病耻感;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给予同伴支持教育联合FTS,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通过FTS理念的早期的嚼口香糖训练、尿管夹闭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可缩短患者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通过对患者及家属多方面沟通,了解患者的身心不适,在同伴教育者的指导下,增强患者的社会存在感,增加病友之间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给予同伴支持教育联合FTS,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通过FTS缩短患者康复进程,同伴支持教育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给予同伴支持教育联合FTS,可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护患距离,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