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联合浮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观察
2022-12-05王文在梁玲
王文在 梁玲
脑卒中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为我国居民致残及致死的重要诱因。当前,由于我国脑卒中诊治水平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死亡率不断下降,但是幸存患者容易遗留各种并发症及躯体功能障碍,其中,偏瘫肢体痉挛状态发生率居高不下,可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造成极大的损害,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痉挛干预措施,可导致患者面临的致残风险升高,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2]。现阶段,临床尚无针对偏瘫肢体痉挛治疗的特效药物,常用治疗手段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康复运动疗法、药物口服疗法及手术治疗等,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中医药治疗具有副作用少、标本兼治、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3-4]。本次研究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予以芍药甘草汤联合浮针疗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80例,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文献[5]《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或文献[6]《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脑卒中诊断标准;(2)颅脑CT等影像学资料诊断为脑卒中且存在肢体痉挛后遗症;(3)病情及生命体征均趋于稳定;(4)意识清晰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经期(入组前1个月内)服用过抗痉挛药物;(2)合并颅脑外伤;(3)合并精神障碍或者其他严重内科疾病;(4)合并重度急慢性感染;(5)皮肤存在感染、红肿或者破溃等现象;(6)治疗期间由于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严重不良反应而导致研究中断;(7)中途参与其他试验或者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而影响临床评估诊断结果;(8)合并造血系统或者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1~77岁,平均(50.17±3.02)岁;出血性脑卒中18例,缺血性脑卒中22例;病程1~3个月,平均(1.49±0.24)个月。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1~74岁,平均(50.23±3.11)岁;出血性脑卒中17例,缺血性脑卒中23例;病程1~3个月,平均(1.50±0.25)个月。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方案,患者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脑保护、控制血压等常规内科治疗,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方法如下,早期:取健侧卧位,自四肢远端至近端进行伸展、弯曲等被动训练,逐渐增大训练强度并延长训练时间,循序渐进。中期:上肢训练包括上肢前伸肌肉活动与运动控制训练,包括对掌对指、前臂旋后等练习,下肢训练包括屈髋、屈踝、屈膝练习,辅助搭桥训练。恢复期:日常生活训练包括如厕、进餐、穿脱衣日常生活训练,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站立与站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连续训练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芍药甘草汤联合浮针疗法,芍药甘草汤组方如下:芍药30 g,甘草10 g,当归 15 g,炙黄芪 15 g,川芎 15 g,鸡血藤15 g,地龙 10 g,枸杞 10 g,伸筋草 10 g,木瓜 10 g,桑枝 10 g,山茱萸 10 g。煎煮后取汁 400 ml,早晚各服用1次,200 ml/次。浮针疗法如下:患者取健侧卧位,对一次性浮针针具消毒后,于患者各个关节压痛最明显部位的关节上方相距8~9 cm位置进针,且针尖朝向病灶疼痛部位,使针体与皮肤呈15°~25°,然后于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提起针,避免针尖深入,确保针身完全没入后,操作者以左手拇指与食指对痛点下方皮肤进行固定,采用青龙摆尾法进行扫散,频率为80~90次/min,控制行针时间在3 min左右,反复进行2个循环,完成第3个循环后将针芯抽出并对留置于皮下的软套管进行固定,留置时间为6~8 h。针灸频率为2次/周,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治愈:肌张力恢复正常;显效:肌张力明显降低(下降幅度≥2级);有效:肌张力降低(下降幅度≥1级);无效:肌张力增加或者变化不明显。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对患者痉挛改善情况实施评估,包括腱反射、肌张力与阵挛,评分范围为0~16分,分值越高则患者痉挛越严重。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肌张力改善情况,根据肌张力严重情况分为0~4级,分别计分0~4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肌张力越高。(3)通过Fugl-Meyer评估表(FMA)评估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其中,上肢功能总分为66分,下肢功能总分为34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效果越好。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实施评估,总分为42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总评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越理想。(4)对比治疗前后患者H波最大波幅(Hmax)、M波最大波幅(Mmax)及H/M最大值变化情况,通过肌电图刺激仪及双极导联法检测Hmax及Mmax并计算H/M最大值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3.0软件处理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CSI及MA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CSI及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SI、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SI及MAS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SI及MAS评分对比[分,(±s)]
组别 CSI MA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 13.74±3.15 7.09±1.25 3.17±0.45 1.35±0.27对照组(n=40) 13.70±3.13 9.84±1.23 3.16±0.44 2.01±0.25 t值 0.057 9.918 0.100 11.344 P值 0.955 0.000 0.920 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FMA、NIHSS及ADL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FMA、NIHSS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MA、NIHSS及ADL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MA、NIHSS及ADL评分对比[分,(±s)]
组别 FMA NIHSS AD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 52.24±3.19 68.47±4.36 21.35±6.42 12.02±3.45 38.79±7.84 66.67±7.25对照组(n=40) 53.01±3.17 62.34±4.25 21.29±6.37 15.47±3.42 39.03±7.81 59.17±7.27 t值 1.083 6.367 0.042 4.492 0.137 4.620 P值 0.282 0.000 0.967 0.001 0.891 0.000
2.4 两组治疗前后Hmax、Mmax及H/M最大值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Hmax、Mmax及H/M最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max、H/M最大值低于对照组,Mmax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Hmax、Mmax及H/M最大值变化情况对比(±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Hmax、Mmax及H/M最大值变化情况对比(±s)
组别 Hmax(μV)Mmax(μV)H/M最大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 8.57±1.06 6.92±0.82 7.15±1.42 9.04±1.82 1.20±0.14 0.77±0.09对照组(n=40) 8.50±1.05 7.81±0.80 7.12±1.40 7.95±1.67 1.19±0.13 0.96±0.10 t值 0.297 4.913 0.095 2.791 0.331 8.932 P值 0.768 0.000 0.924 0.007 0.742 0.000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中枢性运动抑制系统失调,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相互作用及相互制约作用失去平衡,使得α-γ运动环路活动性呈增强态势,肢体肌群之间协调性失衡并造成肌张力升高,患者多伴有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及腱反射亢进等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痉挛缓解,可导致最佳康复时机丧失,使得肢体挛缩现象无法逆转并出现永久性残疾,患者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均会受到影响[7-8]。
芍药甘草汤以芍药与甘草作为君药,能够止痛解痉、缓急柔肝。当归、炙黄芪、川芎及鸡血藤为臣药,其中,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疗效,炙黄芪可补中益气、通痹行血,川芎止痛祛风、开郁行气、祛瘀活血。地龙、枸杞、伸筋草、木瓜为佐药,地龙除痹通络、平喘利尿、止痉息风,枸杞补益肝肾,伸筋草舒筋活络、除湿祛风,木瓜能够消食健脾,养颜护肤。桑枝与山茱萸为使药,桑枝利关节、祛风湿,山茱萸止血止汗、止咳生津、滋补肝肾。诸药联用可消肿养血、通络活血,可减少炎性渗出,使关节肌肉局部粘连现象得到缓解或者解除,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流通,减轻肢体肿胀并加快肢体功能恢复[9-10]。
浮针不深入患者肌肉层,仅浮于皮下,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持久及镇痛效果理想等特点,为脑卒中后遗症肢体痉挛患者实施浮针治疗,有助于充分调动及利用患者机体各种反射推动患侧自主活动产生,有助于使患者的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够激发机体潜能,促进皮质功能重建[11-12]。
此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CSI、MAS及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max、H/M最大值低于对照组,Mmax高于对照组(P<0.05)。Hmax、Mmax能够记录并显示一维电压时间序列信号,可使神经肌肉的活动状态得到客观反映。康复训练能够使患者肌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中药疗法联合浮针疗法能够促进患者肌肉痉挛改善,有效降低肌张力,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和恢复。
综上所述,芍药甘草汤联合浮针疗法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肢体痉挛改善,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