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调查与启示
2022-12-05甘阳英肖广江刘晓静甘玉虾洪思洁
甘阳英 肖广江 刘晓静 甘玉虾 洪思洁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调查与启示
甘阳英1肖广江1刘晓静1甘玉虾1洪思洁2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 2. 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首要问题。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对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二者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和发展需求、建设进度和成效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发现: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条件和路径存在差异是普遍共识,且乡村振兴的基础相距甚远,珠三角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也高于粤东西北地区;在发展需求方面,产业发展是共性需求,但存在具体差异,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对于土地政策的需求和高新技术人才、跨界综合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而粤东西北地区对于资金、基础设施和实用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在民生方面,珠三角地区对高品质医疗的需求更为迫切,而粤东西北地区对于教育和社会风气的提升需求则更为迫切。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建议广东在实施乡村振兴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化差异需求因地施策,优化区域产业布局,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
乡村振兴;珠三角;粤东西北;社会治理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来的重要国家战略,尤其是在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以后,乡村振兴工作开始进入新的历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近期目标和工作要点作了具体要求和部署。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驱省份,也是沿海发达省份,GDP常年高居全国第一,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却一直是广东省发展的一个痛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最大困难[1-2]。“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一语道出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严峻形势。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珠三角面积占全省的31.2%,GDP却占全省的80.7%,而粤东西北地区面积占68.8%,GDP仅占全省的19.3%。人均GDP最高的深圳市(203 489元)是最低的梅州(27 096元)的7.5倍,最高的深圳市南山区(393 918元)是最低的梅州五华县(14 253元)的27.6倍[3]。在珠三角地区,大量农村已完全脱离农业行业,甚至土地这一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已转变为工业或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生产要素(厂房),当地农民的增收也不依赖于农业,同时,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农村治理面临的社会环境也更为复杂[4]。而在粤东西北地区,多数农村还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农业收入仍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并且由于劳动力大量流出,面临着空心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治理难甚至无人治理的状态[5]。可以说,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的乡村振兴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基础;其对于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条件和政策、路径也必然不同[6]。基于此,文章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通过走访粤东西北地区代表性村庄、开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不同条件和需求进行了调查,并对两大区域实施乡村振兴提出了发展建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分别从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选取不同地理区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治理效果的6个村庄作为代表村进行调查,通过召开研讨会重点了解样本村的人口、土地、产业、经济收入、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建设情况,以及乡村振兴提出以来主要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困难、需求等;通过个体采访重点了解村干部、村民等个体对于乡村振兴的了解、需求和建议。2020年6月至9月,通过线上(问卷星)和线下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发放问卷480份和80份,回收有效问卷475份和7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通过问卷调查,重点了解村民基本信息、对乡村振兴的了解、对实施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评价和个人建议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项目组先后实地调查了珠三角3条样本村和粤东西北地区6条样本村,共回收调查问卷545份(其中珠三角地区309份,粤东地区54份,粤北地区48份,粤西地区134份),回收乡村振兴意见建议146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信息对比分析,形成如下调查结果。
2.1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条件和路径存在差异是共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普遍认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条件和路径有差异,珠三角地区的调查问卷中有285人(占比92.2%),粤东西北地区的调查问卷中有216人(占比91.5%)。如果将两大区域的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则认为有差异的人数有501人,占总数91.9%。在实地访谈各行政村时,村干部和村民也普遍持这个观点。可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振兴条件和路径的差异性已成为一个普遍共识。
2.2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振兴基础相距甚远
从样本村的实地调研情况来看,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的乡村在村集体经济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结构、人口特征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珠三角地区农村的产业结构多数以第二三产业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较高,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村容村貌已接近城市。而粤东西北地区农村的产业结构普遍还是以第一产业为主,村集体经济薄弱,劳动人口大量流向珠三角一带,基础设施比较差,实地调研中还发现一些村道没有硬底化,个别村没有幼儿园,上学路途较远。
2.3 珠三角农村地区乡村振兴的信心要大于粤东西北农村地区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图1)来看,认为这两年农村改善非常明显,对完成乡村振兴目标很有信心的珠三角占28.2%,粤东西北地区占24.6%;认为有明显改善但距离乡村振兴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的珠三角占40.5%,而粤东西北地区为38.6%;认为略有改善,但距离乡村振兴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的珠三角为28.2%,而粤东西北地区为30.9%;认为基本没改善,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信心不大的珠三角为1.5%,粤东西北地区为5.5%。从对农村未来的研判来看,珠三角地区有15.2%的人认为即将实现乡村振兴,而粤东西北地区的数据只有9.7%;不过全省超过一半(珠三角54%,粤东西北58.9%)的人认为农村当前滞后但相信未来会更好。
Q1: 对完成乡村振兴目标有信心的占比;Q2:认为乡村有明显改善但距离乡村振兴还有一定距离的占比;Q3:认为乡村略有改善但距离乡村振兴还有很大差距的占比;Q4:认为乡村基本没改善,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信心不大的占比;Q5:认为即将实现乡村振兴的占比;Q6:认为农村当前滞后但未来会更好的占比。
2.4 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需求有所不同
问卷调查结果(图2)显示,在问及乡村振兴提出以来,本村哪些方面改善不足时,珠三角地区选择最多的是医疗(48.5%)、收入(44.3%)和产业(35.6%),而粤东西北地区是收入(50%)、产业(42.4%)和社会风气(37.7%)。在问及乡村振兴最大障碍时,珠三角地区选择最多(超过20%)的有产业发展不好(23.3%)、劳动力和人才不足(20.4%),粤东西北地区选择最多(超过20%)的是产业发展不好(30.5%)、配套设施不完善(24.2%)和资金不足(22.9%)。考虑到个人对收入的改善以纵向比较为主,主观期望值个体差异大,不作为区域差异的分析参数。相比而言,医疗方面的改善不足在珠三角地区更为突出,社会风气的不足在粤东西北地区更为突出。结合实地访谈发现,医疗的改善不足主要在于质的方面。珠三角地区农村经济相对发达,对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有更多的需求并且具有相应的消费能力,但当前的资源配置还不能满足需求。粤东西北地区社会风气改善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粤东西北地区教育相对落后,青壮年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留守农村的人口以老弱病疾为主,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社会风气比较守旧,难以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需求。产业的不足是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共同的三大不足之一,但是进一步的调查访谈分析发现,产业发展的具体困难又有所不同。对于珠三角地区,反映比较普遍的困难在于政策的束缚(土地政策的束缚尤为显著,由于下放到农村的建设用地指标非常有限,而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又缺乏完善的政策体系保障,致使大量农业产业项目因无法解决建设用地指标而不能落地)和高新技术人才、综合跨界人才的缺乏(现代化、园区式、规模化农业的发展急需掌握先进IT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人才,但这些人才愿意扎根农村的很少);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发展最大的困难在于资金不足(既包括自身财力的不足,也包括金融支持的乏力)、基础配套设施落后以及能服务当地企业发展的中端和中低端人才供应不足(当地企业想留住优秀大学生很难,传统农业生产的用工也日益紧张)。
图2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对乡村振兴短板的判断
2.5 基层乡村振兴意见
在个体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共收集乡村振兴意见建议146条,其中78条来自珠三角地区参与者,39条来自粤东西北地区参与者,对建议统计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中对于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建议统计
此外,对于珠三角地区的乡村振兴,还有个别受访者表示“政府用土地、财政等政策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入乡村产业,但不要当运动员,人为干预乡村产业,要尊重市场规律,让企业充分自主。做好各种公共服务,帮助农村完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保障等,这是吸引人才在乡村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要真正把政策落到实处,不要搞太多面子工程,避免走过场和应付式的检查”“多培养青年农技人才,镇一级领导非常重要,不负责任的应予替换”等等。对于粤东西北地区的乡村振兴,个别受访者表示“希望在农村多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而不仅仅是依靠农业产业”“要扶持乡村特色产业,条件好的地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要进一步放宽土地利用政策,适当放宽旅游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旅游项目落地”。还有多名受访者表示“近几年政策和资金过于集中在龙头企业、大公司,急需帮助的本地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支持,建议政府引起重视”等等。
3 调查启示与建议
3.1 乡村振兴应考虑区域差异化需求因地施策
在制定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时,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避免一刀切,避免形式化的模仿照抄。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但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应着力解决土地政策的束缚,引导高新技术人才的流入,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在质量上的提升和部分地区因人口倒挂带来的公共服务总量上的不足和基层治理的难题。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发展应突破农业产业的局限,在人口相对密集的镇、县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效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同时,还要重点从资金和惠民金融政策方面给予支持,着力于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
3.2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珠三角地区政府财政实力雄厚,乡村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比较高,农村的产业结构多数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基本实现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粤东西北地区农村的产业结构普遍还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机械现代化有待提高。应该充分发挥珠三角沿海经济带优势,引导珠三角地区相关产业转移到粤东西北区域。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立足优势,整合资源,培育经济发展新业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如餐饮、旅游、纺织、陶瓷等,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
3.3 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珠三角地区优质的硬件条件和资源,可以有效保障义务教育、人才培养和高素质农民培养,是珠三角地区乡村振兴的优势。相比而言,粤东西北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和比例还相对较低,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候,应重点考虑地区差异,对粤东西北地区的教育给予更大的支持,阻断落后的代际效应,加大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扶持力度,要将这些本地学校打造为实现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同时,应采用多种方式留住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并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才以特派员或服务专家的形式服务乡村建设[7-8],壮大乡村建设人才队伍。
3.4 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方法,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一是继续实行“头雁工程”,选拔优秀党员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抓好基层党建;二是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不断扩展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扬善惩恶,引导居民文明生活;三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结合文化活动加强法制宣传,开展移风易俗,整顿不良风气;四是大力实施乡村数字化治理,提高居民办事便捷程度,用虚拟平台增加村民的凝聚力和参与村集体事务管理的能力。
[1] 万忠, 方师乐.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广东省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9(2): 117-124.
[2] 赵细康. 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的多视角观察与启示[J]. 新经济, 2019(Z1): 19-25.
[3] 广东省统计局. 广东统计年鉴[J]. 广州: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8-2020.
[4] 杜园园, 李伟锋. 治理视角下的农村产权与治权——珠三角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实证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11): 201-208.
[5] 陈刚, 魏泽雯, 吴清, 等. 贫困山区乡村旅游扶贫优化模式——基于广东两个村的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1): 166-172.
[6] 王晓蓓. 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4): 145-146.
[7] 晏育伟, 何秀古, 刘建峰, 等. 人才下沉科技下乡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探索与实践[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11): 264-270.
[8] 熊毅俊, 刘建峰, 何秀古, 等.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地合作”为例[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12): 237-244.
Investig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Eastern and Northwestern of Guangdong Province
GAN Yangying1XIAO Guangjiang1LIU Xiaojing1GAN Yuxia1HONG Sijie2
(1. Institute of Agricultra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griculture in South China,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China)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primary problem fac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present study,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were used to survey o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east and northwest of Guangdong, in order to fi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asic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 needs, construction progr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a general consensus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ditions and path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east and northwest of Guangdong, and the basi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as far away. The confiden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ast and northwest of Guangdong.In terms of development dem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as a common demand, but there were specific differenc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demand for land policy, high-tech talents and cross-border comprehensive talents i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as more urgent, while in the east and northwest of Guangdong, the demand for capital, infrastructure and practical talents is more urgent. In terms of people's livelihood,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medical care was more urgent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while the deman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atmosphere was more urgent in eastern and northwestern Guangdong.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o fully consider the need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implement polici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optimize regional industrial layout, pay attention to educ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east and northwest of Guangdong;social governance
F326.13
A
10.12008/j.issn.1009-2196.2022.06.019
2022-01-25;
2022-03-2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No.GD18XXY05)。
甘阳英(1982—),女,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产业经济、农村发展,E-mail:Sharelot@163.com。
甘玉虾(1991—),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产业经济、农村发展,E-mail:1014115244@qq.com。
(责任编辑 龙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