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跨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新实践
——以粤藏文博交流为例
2022-12-05钟智波
钟智波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广东 广州 510623]
引言
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推动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推动共同富裕。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广东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地区部分县场,拉开了广东援藏工作的序幕,至今已经有10批广东援藏干部奔赴雪域高原。28年来,广东援藏干部在实践中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民生援藏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持续;产业援藏提升“造血”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支援作为对口支援的重要支撑点和落脚点,对丰富西藏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各地与西藏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两地人民情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9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明确强调,“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1]。为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及全国文物援藏工作会议关于全国文物系统与西藏自治区文物部门对口支援合作的会议精神,体现文化交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积极投入到文化援藏工作中,助力林芝文旅事业的发展,开启文化援藏新篇章。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作为广东省文博领域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在文化援藏工作中责无旁贷。[2]
一、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援藏契机
(一)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运作模式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是原广东省文化厅为“推进经济强省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设立的“广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项目”的子项目。[3]该创新项目曾获得2007年文化部文化创新特等奖。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是国内第一个以免费向全省文博单位推出巡回展览并实施文博服务进基层为主要业务模式的文化均等化服务机制,其运行模式为当时全国首创并至今保持全国唯一的典型。[4]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由广东省文物局委托广东省博物馆运营管理,起初主要以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依托,筹备不同类型的展览在各成员单位间巡回展出,形成一个省内的博物馆展览交流协作网络。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和博物馆新馆建设潮的涌现,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为跟上展览需求激增的状况,积极组织和吸纳各地文博展陈资源加入,此举整合了省内的优质展览资源,将原本各自“独享”的资源拿来“共享”,流动博物馆的平台属性初步显现。
作为广东省文物局实现省内公共文化均等化的政务服务抓手,流动博物馆以“建网”“组群”的方式攻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难关,以“头雁引领”和“雁阵齐飞”为发展思路,醇化巡回展览主业,延伸各种发展向度,激活广东全省文博事业发展,提升广东省博物馆行业在全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能见度。[5]流动博物馆目前有成员单位近140家,每年举办巡回展览超300场次,年惠及观众近300万人次。常规巡展外,流动博物馆以“文博助力乡村振兴”“基层业务共建”等为抓手,把流动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激活基层文博活力和乡村文化的“神经末梢”,促进城乡文旅融合,助力文化强省建设。随着流动博物馆在展览来源、实施主体和服务对象等主客上的多元化发展,其业务范围也全方位拓展,已经成为涵盖巡回展览、社会教育、集交流与培训于一体的立体型省内综合文博资源大平台,形成了以省博物馆为中心辐射、形成分级、多节点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流动博物馆利用地缘优势,以“流动博物馆+”为孵化器,加强和港澳等地的交流与合作,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流动博物馆”的构建。同时,努力寻求与省外各兄弟流动博物馆的交流、合作,以灵活多样的巡展和文博服务为依托,有节奏地把自身的服务理念和业务模式向外推广。
(二)粤藏文博交流的契机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大背景下,2018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成立。广东省文旅厅延续之前省旅游局的援藏工作并积极创新,在第九批援藏工作中同时派出文化口和旅游口援藏干部。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经过多年高质量发展,敏锐地发现可将自身的工作与广东省厅的文化援藏工作相结合,从而一方面高效地助力文博事业服务于省际区域文化交流的发展大局,另一方面能拓展广东省流动流博物馆的省外业务交流,是将自身成功模式和经验向对口支援地区推广的一个大好契机。彼时的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经过省内15年的发展与沉淀,成熟的运作模式和平台在广东省内解决文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及丰富的文博资源,让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有了承接粤林文博援建和交流工作的底气与能力。
二、文博交流促进跨省区文化共建共享
(一)以展览为中介,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我国以往主要注重边疆各民族间经济与政治层面的融合,而要从根本上加强民族团结,必须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隔阂,推进各民族的深度融合,铸牢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6]作为广东省文化板块援藏工作的“头啖汤”,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从文博业务开始突破,以博物馆的核心业务展览交流作为切入点,积极筹备策划“粤藏文旅交流”项目。
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文化产品,[7]是文博交流最重要的媒介。流动博物馆以展览和配套文博服务为主要方式开启“粤藏文旅交流”项目,并以“广东省博物馆文博服务进林芝”拉开帷幕,将文化交流的诚意送到边疆,开启定向援建和双向交流工作的新篇章。将流动博物馆的巡回展览、专题讲座、文博出版物、文化创意产品及巡展的设备一同送到林芝,为林芝的文博同行在业务发展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借鉴;同时,积极倡导将林芝当地的展览和文博项目引入流动博物馆平台巡展,使双边文化交流持续和深化。该项目的开展不仅填补了广东省文化领域对林芝地区的对口援建工作的空白,增强了对口援建地区博物馆和文化旅游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流动博物馆选送到林芝的数个临时展览,变成“量身定制”的固定陈列,持续发挥文化传播和科学普及作用。同时,还有效地促进当地文博同行的自身“造血”功能,用鲜活的展览提升林芝的文化活力。
为凸显“粤藏文旅交流”工作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特点,“粤藏文旅交流行——广东省博物馆文博服务进林芝”活动从文化和旅游两大方向展开。该活动分别向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和鲁朗景区管理委员会选送展览并提供配套文博服务。在两处展览主题的选取上,流动博物馆充分考虑了多重因素,如两地自然历史、文化背景和两地文旅资源的特点与地域差异,同时结合展览题材的类别,考虑展览的趣味性和展览在广东省内巡展时的受众反馈。
在鲁朗第四届工布牧歌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中于鲁朗全国援藏纪念馆亮相的《地球第三极的生灵——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图片展》,是流动博物馆根据此处展厅的实际情况,与当地民众交流后确定的一个展览。该展览丰富的图文配合量身订制、创作的珠峰雕塑沙盘,让整个展馆显得生动立体,吸引当地农牧民和过路游客领略珠峰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旅游小镇,流动博物馆的雪域高原题材展览回归“故里”,并将作为一个常设展览长期展出于此,迎接更多穿梭于最美国道——318国道上的旅客。
在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粤林双方用两层的建筑空间策划并制作了《背着房子去旅行—贝类动物的世界》的展览。8000年前,西藏是一片汪洋,贝壳随处可见,而现在的西藏是世界屋脊,也许只有在岩层中才能找到贝壳的化石,将这个展览展于此处,有着贝壳“回家”的隐意。本展览双方经多次沟通与碰撞,最后根据馆舍的特点结合本展览的需求,成功将尼洋阁两层的展厅打造成了一个湛蓝的海底贝类世界,达到预期的陈列效果。该展厅内所有的展品和辅助设备设施长期展于馆内,成为援建该馆的一个常设陈列,自然科普的展览内容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由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为林芝市两处“定制”的展览都是与当地文博同人一起根据实际情况共同选择且适合展于该处的应景展览。该展览分别在鲁朗景区管理委员会游客服务中心和林芝市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扎下根来,成为两处场馆的固定陈列,将在未来几年中持续发挥展览的文化传播和科普教育作用。
“粤藏文旅行交流”项目的初衷是加深两地的文化交流,以文博交流援建的形式促进两地文化的双向交流。在文博服务进林芝的过程中,双方虽然实现了多次交流和互动,但很难在当地的文博领域找到合适的项目直接向粤方推介。双方都意识到要引进当地的文化项目,必须先提升其业务水平,不仅需要粤方提供“鱼”,更需要授其以“渔”。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提议与当地的文化机构共同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策划主题展览,并由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推介以实现在广东和西藏两地巡展。以双方多边联合策划展览的形式来带动当地文博业务,不仅可以实现业务上的精准对接,还能针对性地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认知,有利于当地机构更好地发现自身特色、挖掘潜在资源,有益于提升它们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林芝风情摄影展》两地巡回展览在广州启动,标志着由广东省博物馆与林芝6家文旅机构共同策划推出的展览获得成功,实现了双向交流中的“引进来”工作。而在林芝各地红色景点和革命故事项目的交流与调研中,流动博物馆以“红色3·18”相关题材策划展览,讲好318国道上的红色故事的提议,也得到了各县区文旅机构和宣传部门的一致认同,各方都期望共同推动体现“建设边疆、保卫祖国、维护统一”这一饱含正能量的展览能有计划呈现给粤藏两地民众乃至全国的观众。
除了直接的展览交流外,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正组织广东省博物馆展览策划、学术研究、藏品管理与保护、文博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组团结对的方式进藏交流,并邀请林芝专业人员来粤跟班学习,以系统性地提升林芝当地博物馆系统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以展览为抓手,以系统、全方位的方式致力于两地文博业务融合发展,共同讲好两地的文化故事,同时切实提升当地文博行业的整体水平,做好粤、林文旅深度融合的“策展人”。
(二)深入基层,实现文化服务的“零距离”与展览的“最后一公里”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直接将省内送展到基层的模式运用到粤藏交流的基层服务,流动展览在林芝基层遍地开花。3年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临时展览不仅仅是送到城市,还打通展览的“最后一公里”,让展览走到乡村老百姓的家门口。流动展览进入藏区和基层社区及村落,惠及藏族、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兄弟,实现“零距离”送展,至今先后有8个展览送进了学校、边防军营、乡镇、景区、公园、广场、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少数民族偏远的村寨。
而在林芝市区,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则以林芝市博物馆为“支点”,将各类展览和活动以“流动”的方式送至基层群众身边。继林芝和鲁朗有了固定的流动展览后,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利用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捐赠的流动展架将巡回展览送到林芝市内多所学校;在波密和墨脱,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展览也先后送到了学校、乡镇、军营和消防部队边防军营等基层组织,丰富了当地群众、边防战士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观众更加了解广东省的风土人情。通过送展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的影响力,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效果。
(三)文博教育优势互补,援藏“联姻”助力文化交流
广东省援藏队在林芝独创了“组团式援藏”模式并获得好评,除广东省委选派的援藏团队外,在科技、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都有单独的援藏队伍。在林芝开展的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展览和文博服务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华南师范大学林芝支教队认为在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与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合作的基础上,可以三方共同开展 “粤藏连线”系列活动:由华师支教团队负责联系学校和教育资源,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方利用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为其提供的展览设施和线上资源,将展览和文博服务送到林芝市内的支教校园,在援藏工作上实现文化与教育的“联姻”。
“粤藏连线”系列活动包括“流动展览进校园”“云游粤博”“粤藏馆校连线”。自活动开展以来,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先后于国际博物馆日和非遗日节点将《地球第三极的生灵——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那些年我们遇到的鲁迅——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那城·那镇·那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展》等展览送到了林芝中小学校园,并围绕展览为学生量身打造特色化科普系列活动,丰富当地中小学生课外科学文化生活。在“云游博物馆”中,支教教师团队带领孩子们坐上“网络”的“时光列车”,通过参观VR展馆和粤博讲解员引导下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展览,真正让几千公里之外的文物“活灵活现”起来;而“粤藏连线”的直播活动,则由粤博讲解员在线为林芝的中小学生进行展览导赏。通过连线和互动的方式在探索文化资源跨越时空限制的传播途径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粤藏馆校协同育人,在足不出户的条件下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让藏区学生领略到广东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艺术,接受到粤地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的熏陶,以最多元的形式持续助推粤藏文博领域的深入友好交往。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从与林芝当地博物馆的文博业务的交流和援建,到把博物馆优秀展览送进教育领域、开展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这些不仅是文博援藏的一部分,更是流动博物馆在探索文博援藏新模式、拓宽领域渠道方面的新尝试,可进一步推动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文博援藏更好地发展,促进粤藏两地的文化交流。
随着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这一灵活多变、全方位多角度服务群众的模式在林芝的成功推广,当地文博同人将更好地发掘并运用好文博资源,切实为当地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达成文物和文博资源惠及民众的目的。
三、结语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把自身的工作同广东省委、省政府组团援藏的工作特点与省文化和旅游厅援藏的具体工作相结合,通过主动探索和积极争取,成功实现广东省文博板块在援藏事业中“零的突破”。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连续3年的粤藏文旅交流中充分发挥其业务特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与当地的文旅机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实现了从定向援建到双向交流的转变和跃迁。
今后,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将从“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方面继续深化与林芝的文化交流。同时,我们还将努力提高站位,胸怀全国,持续探索,努力创新,在祖国大好河山上写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