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旋律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分析

2022-12-05王海军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6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民歌民间

王海军

(河南省平顶山市戏剧研究中心,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最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载体多样,内容详细,且风格独特,十分的具有感染力。众所周知,将民间旋律应用在音乐创作中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既有《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还有《白毛女》和《红河赤卫队》,更有《嘎达梅林》和《长征组歌》等,这些作品都是借鉴民间音调创作而成的。总的来说,没有一个作曲家的作品是凭空遐想出来的,音乐创作其实和其他艺术一样,都不是遥不可及、神秘莫测的,但不是信手拈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怎样做到科学、合理、高效地将民间音乐素材中的音乐旋律融入作曲创作过程中,值得每一位现代作曲家深思。

一、民间音乐概述

我们通常所说的民间音乐又被称为“民间歌曲”,简称“民歌”,这种音乐类型和诗歌中的“民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民间音乐中的“民歌”,不仅有词,而且有曲,因此它归属于音乐范畴内,但是诗歌中的“民歌”只有词、没有曲谱,所以后者归属于文学范畴内。中国民间音乐种类多种多样,最为常见的包括信天游、花兒、安、长调、赞达仁、萨满调、紫阳民歌等,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艺术尤为丰富,除了各类单声部民歌以外,还有很多多声部民歌。多声部民歌,实际上是在和歌唱相关的社会性集体活动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多声部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精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在各民族中就有“大混唱”的早期集体歌唱活动,这就代表着多声部民歌初见雏形,此种“大混唱”实际上源于原始人在集体劳动斗争中发出的呼喊,其已经拥有了多声的因子,是多声部民歌的先导与萌芽。在进入到母系社会之后,生产活动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让人与人之间可以长期进行歌唱合作,于是便促进了纵向多声的常态化、规范化发展。时至今日,通过考察相关文献资料可知,少数民族的民歌,无论是生产歌或是情感歌,都存在着多声部的形式。

民族音乐实则源于民间,来自基层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是人们和大自然相互斗争的成果,其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这些音乐反映了人们的思想以及意志,同时还有理想,是大众各种情感的寄托,具备着精简干练、单纯质朴的显著特点,有着深厚的民族底蕴和地域风情。其实民间音乐大多数都是口头创作出来的,并且通过口头传授的方式对外传播,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等特点尤为明显,这便为民族民间音乐的完善提供了绝佳条件。很多经久不衰的民族民间音乐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其有着超高艺术水准,并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情感,可为作曲家进行创作提供充足的素材。

如何将优美动听、普及性高的音乐旋律应用到音乐作品创作中,这是每一名音乐创作者都应具备的素养。将民族民间音乐作为素材去创作音乐作品,可以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去记忆、去传唱,不仅本族群众会感到很亲切,其他民族和群众也会被这种民间音乐所散发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传承和发扬地区民间音乐文化,这是音乐创作者的理想和愿望,同时更是新时期背景下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发展的落脚点。

纵观音乐作品悠久的发展史可知,很多传世佳作绝大多数均源自民间:刘福安《采茶扑蝶》的创作灵感源于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曲调;王建中《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钢琴曲的创作灵感源于《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及《女孩担水》中的曲调。所以说,备受大众拥护和支持且生命力十分持久的音乐作品,基本上都是人民自己的音乐。作为一名音乐人,若想真正的荣升为一名艺术家,就一定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挖掘民间音乐素材,将优秀的民间音乐科学合理地融入自身的音乐作品创作中。

二、民间音乐素材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一)声乐方面

民间音乐和其他音乐拥有一定共性,即可划分为声乐和器乐以及民间曲艺等多种形式。声乐是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人习惯称声乐为“民歌”,也就是民间歌曲,其是整个民间音乐的重要来源与发展基石,不仅内容广泛,并且形式多元,其特有属性的存在,对歌手演唱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体裁进行划分,共包括劳动号子和山歌以及小调等几种;根据题材进行划分,共包括劳动歌、情歌和叙事歌以及哭丧歌等几种;根据场景进行划分,共包括茶歌、赶马调、打猎歌、牧羊歌等几种形式;按照织体去划分,共包括单声部和多声部以及套曲等几大类。

在五四运动之后,我国的音乐创作十分讲究从民歌中“取经”,之后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利用,进而推动声乐艺术发展。在这一方面有很多典型的代表作,例如《丢戒指》《瞧情郎》《看秧歌》《越走越亮堂》《新货郎》等耳熟能详的声乐作品,这些均源于东北民歌,而后通过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使新作更具韵味,传遍九州。又如,《乌苏里船歌》,这部作品将赫哲族民歌《嫁新娘》作为基础,然后进行创造性的改编,而后取得了良好口碑,深受国民好评的同时也名扬海外,并且获得了“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优秀音乐教材”的称号。还有就是《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部作品的创作就是将《沂蒙山小调》作为素材而创作出来的,并作为电影《红日》的插曲而红遍大江南北,至今仍广为传唱。再如,家喻户晓的《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其借鉴了《锯大缸》中的一些素材,在刘欢的动情演唱下,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总的来说,声乐的创作灵感与思路虽然说主要源于民间音乐,但这并不代表着一味地照搬照抄,同时还会从民间器乐曲和民间曲艺中汲取养分。

(二)器乐曲方面

在民间音乐艺术体系中,器乐曲艺术是一朵奇葩,其涵盖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和南音以及东北鼓吹乐等多种形式。很多音乐人在进行器乐曲创作时,特别重视将民间器乐音乐素材应用在其中,在这一领域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佳作。譬如,经过加工整理而创作的江南丝竹名作《春江花月夜》《丝竹调》以及广东音乐《彩云追月》《旱天雷》,再就是十番锣鼓乐曲《下山虎》和《金橄榄》以及东北鼓吹名曲《雁儿落》《一枝花》等,这些作品都是在原来民间器乐曲音乐素材基础上加工、整理、再造而成的。再如,唢呐名作《百鸟朝凤》和笙乐名作《刮地风》以及二胡名作《二泉映月》,还有古筝佳作《渔舟唱晚》、琵琶佳作《十面埋伏》、古筝名作《高山流水》等,这些均以民间器乐曲作为素材,之后加以运用提高,让之前的民间器乐曲和新作同步双赢、相辅相成。

需要特殊注意的一点是,不仅民族器乐曲对民间音乐素材的利用程度颇高,还有很多引进到国内的西洋乐曲,也十分注重吸纳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在不断运用后大获成功,让西洋器乐曲创作走出了一条民族化之路,成了“洋为我用”的典型。比如,《梅花三弄》《百鸟朝凤》《旱天雷》《平湖秋月》等钢琴曲作品,这些都将广东音乐作为素材,继而加工创造而成;又如,《变奏曲》《二人转的回忆》以及《流水》等钢琴曲,就分别借鉴了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和二人转音乐以及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素材;《巴蜀之画》钢琴曲总共有六首,其中的《晨歌》创作取材于民歌《割草歌》,而《空谷回声》创作取材于《山上的积雪好似一朵花》,《抒情小曲》《弦子舞》《蓉河春郊》《阿坝夜夜》后四首曲子的创作灵感则分别源自江油民歌《隔河望见姐穿衣青》、阿坝藏族民间舞蹈、民歌《大河涨水》、藏族特色民歌;《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和《陕北民歌四首》钢琴曲,我们从标题便可得知,两部作品均取材于地区民歌。

此处以北方锣鼓在器乐创作中的应用为例,在民间,自古就十分重视器乐的传承与发扬,基于艺术传统去进行改造和完善,而后再加入一系列特别元素,并进行深度创新,很多以民间器乐作为创编基础的器乐作品得到了大众认可,并也取得了诸多可观的成就。譬如说《丰厚锣鼓》,最开始用潮人大锣鼓演奏,借鉴了“火炮”点子,气势汹涌,当再现了第一部分的音乐旋律后,接着又使用京剧锣鼓去表现紧张、急促的氛围,再添加上苏南吹打乐中的“螺蛳结顶”点子,可谓“如虎添翼”,构成了第三段的锣鼓,乐曲在快速且强烈的演奏中结束,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尽显,魅力十足。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部优秀作品,那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该作品选取了乐句唱腔中的某些曲调作为素材,基于此将小提琴演奏技巧和越剧唱腔相融,而后成了名扬中外的旷世佳作。

(三)歌剧戏曲方面

当著名的民族歌剧作品《白毛女》正式登上舞台之后,我国的歌剧发展呈现出了显著的民族趋势,纵观当时的音乐作品创作,几乎全部的民族歌剧作品创作,都从民间音乐素材中汲取灵感,进而成功地加以运用,最后引起了大众共鸣。

民间音乐素材应用在歌剧音乐创作中,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譬如,《白毛女》中的音乐,就是从河北民歌《小白菜》和山西民歌《青阳传》汲取创作灵感;《王贵与李香香》的音乐,从《信天游》中汲取灵感;《刘胡兰》和《小二黑结婚》,这两部作品的灵感来源分别是山西民歌和山西梆子;《洪湖赤卫队》,将花鼓戏、《襄河谣》作为素材进行创作;《红珊瑚》,其灵感来源是河南戏曲和地方民歌;《红霞》,其灵感来源是江南民歌和昆曲;譬如《刘三姐》和《阿依古丽》以及《柯山红日》等,创作灵感分别源于壮族音乐、哈萨克族音乐和藏族音乐。还有一部经典之作不得不提,那就是《江姐》,这部作品吸收和借鉴的民间音乐素材范围就更为广泛,既有川剧和越剧以及京剧,也有杭滩和扬琴以及清音,将《江姐》称为“民族音乐的巅峰之作”一点也不为过。

上述诸多民族歌剧作品的音乐创作,不单单吸收了大量民间音乐素材,更关键的是在去糟取精的前提下,勇于突破、敢于创新。从实际角度而言,在发展和创新上,歌剧作曲家的努力可谓“功不可没”,也正因如此,才让《洪湖赤卫队》和《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等歌剧唱段经久不衰,这些唱段不但在歌剧中成为巅峰之作,而且作为艺术歌曲广为流传、老少皆知。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高涨,国人传承和发展传统艺术的意识变得愈加强烈起来,很多音乐创作者开始在作曲中融入传统戏曲的元素,并对其进行改编和创新,之后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老少皆知的作品。譬如,传统京剧唱腔恢弘且节奏铿锵有力,是北方地区戏曲艺术的代表,但南方人一般都难以接受京剧那种粗犷、夸张的表现手法与唱法,而作曲者可对这两者进行中和,在维持京剧艺术特色不变的前提下,在京剧中添加一些轻快的器乐演奏和明亮的器乐演奏,粗犷中透露着欢快,无不令听者动容。

三、民间旋律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一)原调与新词搭配

原调与新调搭配,这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音乐创作模式,不仅易记、易唱,而且易于在民间流传。比如,以《东方红》为例,这部作品就是基于《骑白马》原调进行填词创作而成的,起初的时候由李有源填上歌颂党和赞美革命领袖以及对新生活充满向往的歌词而广为传唱,成了陕、甘、宁地区新民歌的杰出之作,而后被延安文艺工作者改成了三段词,命名为《东方红》,再后来在《解放军日报》中刊登,以极快速度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又如,《翻身五更》,其使用了《月牙五更》传统小调填词制作而成,整部作品舒展且充满朝气,层次分明,用词恰到好处,以五更月象为序引的分节歌写法迎合了受众审美需求。在刚刚解放时流行于东北地区,表现了东北农村风风火火的土地改革运动,歌曲中展现了基层农民分田地和斗地主等情节,表达了农民群众“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喜悦之情以及众志成城致力于生产的决心。再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备受百姓喜爱的歌曲《献花》,这首歌用的是《反对花》曲调,经过填词创作而成,民歌色彩十分浓郁,形象地展现出了人民群众给八路军献花的场景,作品无论是在音调上,还是在节奏上,都饱含活力,使用了大量的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与衬词、衬腔相互搭配,气氛非常热闹。所以,将那些经典民间音乐素材曲调作为蓝本,并填上新的歌词,这是每一位音乐创作人都必须经历的一环,原调与新词搭配最简单易学,同时也感染力十足。

(二) 原调变新调

原调变新调,这类音乐创作手法,较为健全地保留了民间音乐本来的形态及风格特性,更拥有着强劲的表现力及浓郁的音乐气质。原调变新调的创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原有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以及结构等予以一定程度的拓展、压缩、延伸、删减、加花、移掉、多声部音乐处理等,而后创造出全新的音乐作品。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歌曲经雷振邦改词编曲创作而成,创作灵感源于塔吉克舞曲,速度被适当放缓,歌词又经精雕细琢,并且增二度音程“#5-4”的使用升华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诠释出了边防战士的爱情生活。

又如,《澧水船工号子》,这首歌以澧水船工在水下摇橹时唱的四个号子曲调作为原调,之后增添新调改编而成,分别糅杂了《三幺台》《平板》《数板》《高腔》中的旋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船工的艰苦劳作过程。再如,刘明源在1958年所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喜洋洋》,整部作品包含三段,ABA结构:A段主题选自山西民歌《卖膏药》,歌曲中运用了用双笛声部重迭、顿音、加花的操作技巧,展现出了原曲活泼且轻快的特点,热情四溢的气氛变得更加浓郁;B段主题则是按照另外一首山西民歌《碾糕面》改编创作而成,作者保留了原曲舒展的曲风,将上、下两句变为起承转合的四乐句,再用笛子和二胡以及板胡等乐器对旋律加以润色,且以木鱼规整的节奏去衬托曲调,听者均被其溢出的喜悦之感而折服;第三段实际上就是对A段的完全再现。

基于上述所言,使用民间音乐来改编音乐,成功作品不胜枚举,最闻名遐迩的作品当属《闹元宵》和《金蛇狂舞》。

(三)新调含原调

新调含原调是以一种以民间音乐中的某种动机、特定音程、特色节奏等作为基础,通过系统化整合后渗透在原创音乐中的一种作曲手法。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铁路修到苗家寨》,这首歌使用了具备苗族特性的四度音程,通过反复跳进去来展现热情开朗的曲风,诠释了苗族人民对政府给家乡修建铁路的感激之情、喜悦之情,但从歌剧本身来说,我们在其旋律中难以找到纯粹苗族音乐的完整音调。再如,《黄土高坡》,这部作品设计得十分有特色,“22 22 52 5|5. 43 1—| ”,此种建立在徵调式上的主音、属音山下跳进和紧接着音阶式的下行拖腔形式,不仅有对比,与此同时还保持着西北民歌的旋法特点,它就像一颗种子一样,不仅生成了井然有序的歌曲脉络,并且也融入西方摇滚乐的成分,风格新颖,民众甚是喜爱。还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维吾尔族歌舞中的手鼓典型节奏型“0 XX XX”贯穿整首歌,与级进回返式旋律一并进行,以上下模进的方式衍生发展而成。譬如,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该曲引子和第一部分均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作为素材,通过提炼和变化创作而成,演绎了沂河两岸的春季美景;第二部分的主旋律经由作者提炼山东琴书和柳琴戏音调,进而演变发展而成,在经过一系列的调试调性变化和演奏技巧润色后,让音乐变得更有韵味;第三部分是一个变化再现乐段,演奏速度快,音响也十分强烈。

四、结语

明朝朱熹有言:凡诗人所谓风者,多处于里巷歌谣之作。无论是任何一种文艺作品创作,都一定要根植在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中,以此为基、以此为本,进而从中汲取养分,并勤加利用,如此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这一层面而言,“希望在民间”这句话适用于所有文艺作品创作,当然也十分适用于音乐创作。古往今来所有的音乐家,基本上都以民间音乐作为母体,在运用上精益求精。莫扎特创作的《星光灿烂》,实际上改编自法国民歌《小星星》,历经数十次变奏才最终成型。普契尼更是一位善用民间音乐进行作品创作的音乐大师,由其作曲的《蝴蝶夫人》按照剧中内容需要,使用了很多日本民歌素材;如《图兰朵》,这部歌剧按照剧情发展需求,将我国江苏省民歌《茉莉花》曲调作为第一幕中的女生合唱曲目。肖邦创作的《玛祖卡》及《波洛涅兹》等,均以民间音乐作为素材。基于上述所言,古往今来的许多哲人,纷纷强调民间文艺的重要性,主张要将文艺创作扎根在民间。所以我们在未来的音乐创作中,要灵活选取民间音乐素材,科学利用民间音乐旋律,如此才能不断提升音乐创作的水准,打造精品音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民歌民间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路径探析
2020内蒙古音乐创作与发展研讨会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穿花衣 唱民歌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