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哥特式艺术风格本土化特征研究*

2022-12-05李秀霞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27期
关键词:洪家哥特式拱顶

李秀霞(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歌德对莱茵河畔斯特拉斯堡建筑的赞叹;雨果曾感叹巴黎圣母院是“石头制造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而这两所世界文化遗产级的伟大建筑正是哥特式艺术风格,几百年来仍屹立在西方大地上,每年供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游客参观。精湛的建造技术和高超的艺术成就,使哥特式艺术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建筑艺术和中国近代建筑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哥特式艺术的发展

公元11 世纪下半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欧洲发达的商业促使城市文化崛起,哥特式艺术在法国首先开始兴起。尖肋拱顶、飞扶壁结构、玫瑰花窗等哥特式艺术特点出现在法国城市建筑中。哥特式艺术风格是在罗马式风格上发展起来的,但是摒弃了罗马式建筑的厚重感,取而代之的是轻巧的尖肋拱顶、巨大精美的玫瑰花窗。公元13 到15 世纪中期,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在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多国流行起来;15 世纪中期以后,哥特式艺术风格逐渐式微,到16 世纪,哥特式艺术风格被替代。

二、哥特式艺术风格特征

欧洲各国的哥特式建筑形式多样,其主要艺术特征是尖塔高耸、尖券拱顶、巨大窗户和彩色玻璃窗。建筑师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束柱营等新型框架结构,营造出建筑轻盈向上的飞天感,再加上巨大、五彩斑斓的彩色玻璃窗,使整个建筑具有了浓厚而庄严的色彩。尖券拱顶、飞扶壁的框架结构有效降低了屋顶对两侧墙壁和柱子的压力,这就使建筑在纵向空间上可以向上无限延伸,建筑内部大厅的层高可高达几十米,形成可同时容纳上千人的开阔空间,雄伟壮观。建筑内部装饰富丽堂皇,高大的墙体上镶嵌着具有彩色玻璃的巨大玫瑰花窗或长窗,阳光透过玻璃花窗照射在建筑内部,大厅通体明亮且色彩斑驳,给建筑赋予了一种浓厚的神秘氛围。哥特式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尖券拱顶、飞扶壁、彩色玻璃窗和束柱四个方面。

(一)尖券拱顶

与罗马式圆筒拱顶相比,哥特式尖券拱顶的建造技术使建筑的高度和跨度没有了空间上的限制,使建筑向更大更高的空间延伸。

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骨架券的四边和对角线交线分明,将力传递到矩形大厅的各个角上,再由束柱传递到地基上,以减轻墙体的压力。尖拱使拱顶建造的更高更宽,尖拱对墙壁和柱子所产生的测推力和压力更小,拱顶结构重量更轻,结构也更加稳固,建筑大厅空间更为高旷深邃,建筑更加轻盈。尖券拱顶的使用,不论是早期的单体尖拱、鼎盛期的垂直式和装饰式、还是晚期的辐射式和火焰式哥特建筑,都为建筑塑造了向上飞升的动势,是哥特式艺术风格的典型特征。

(二)飞扶壁

飞扶壁是建筑师和力学专家经过周密科学地测算后,设计出的用于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结构。

从力学上看,飞扶壁是建筑结构中非常科学的组成部分,它将建筑穹顶部分的重量通过墙体均匀地转移到地基上,减轻了整个建筑墙体承重的压力,早在罗马式建筑中已经广泛使用。但罗马式建筑中的飞扶壁是实心结构,包裹在屋顶结构内部,从外面无法看到飞扶壁的存在,而哥特式建筑中的飞扶壁完全裸露在建筑外面,通透且有非常精美的雕刻,兼具了功能和装饰作用。哥特式建筑的飞扶壁不但给人一种轻盈向上、高耸飞升的动势,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三)彩色玻璃窗

用彩色玻璃窗来装饰建筑的做法最早是由罗马人发明出来的。与罗马式建筑相比,哥特式建筑摒弃了楼廊、台廊设计,尖券拱顶建造技术的使用,使墙壁能够留出更多的空间来增加窗户的面积。有的建筑整面墙体采用又高又大的排窗,窗户的面积几乎占据了墙体的三分之二强,高大明亮。彩色玻璃以红色、蓝色、紫色和绿色为主,通过拼接工艺铺满整个窗户,上面描绘着一幅幅生动逼真的人物故事。经典的玫瑰花窗样式灵感来自花瓣的启发,轮辐花窗样式灵感则来自车轮轮辐,花窗图案极具韵律美,韵味独特而又令人肃然起敬。花窗玻璃烘托了建筑绚丽灿烂的场景,充足的光线使建筑内部变得明亮,改变了罗马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给人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抑感。

(四)束柱

束柱也称复合柱,是由多根线条简洁的柱子捆绑成一束,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有着强烈的垂线感。束柱顶部呈伞状,均匀地支撑起整个穹隆顶,烘托出建筑高耸峻峭的空间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罗马式束柱的粗糙厚重相比,哥特式束柱更为灵巧轻盈、清秀而典雅。

三、近代哥特式艺术在中国的源起

1840 年后,西方建筑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建筑师们在我国东部沿海等城市买入大量土地建造西式风格建筑。建筑通常由西方建筑师参照西式建筑图纸进行设计,建筑形制、空间布局、艺术风格等直接照搬西式建筑样式。受地域、交通、建筑材料和工艺等条件的限制,建筑师不得不召集大量的本地建筑工匠们参与建造,建筑材料就近或就地取材,选用中国传统建筑常用的青石、青砖瓦等本地盛产材料。受这些客观条件和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方式的影响,我国很多西式风格建筑具有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艺术,济南洪家楼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造完工的。洪家楼轻巧向上的尖肋拱顶,高耸的尖塔直插云霄,巨大精美的玫瑰花窗,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哥特式艺术风格,是近代以来西方哥特式艺术风格在中国的典型代表,但其在建筑形制、艺术风格、室内装饰、建筑材料等方面又传递着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韵味,具有明显的中国艺术本土化特征。

四、济南洪家楼建筑艺术本土化特征

(一)济南洪家楼建筑艺术背景

哥特式艺术风格的洪家楼建筑坐落于济南东部的洪家楼街3 号,2006 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时代背景,洪家楼从建立之初便融入了当地的人文艺术元素,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展现了西方建筑艺术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逐渐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具有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韵味和特征。

洪家楼建于1905 年,于1908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意大利籍建筑师庞会襄仿照西方哥特建筑模式而设计,实际建造者则是当地石匠以卢立成为代表的本地工匠们。这些能工巧匠们凭借丰富的建造经验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洪家楼建筑中,诸多装饰细节透露着中国审美韵味,体现了洪家楼建筑艺术的本土化特色。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洪家楼艺术风格的本土化特征。

(二)洪家楼建筑艺术风格本土化特征

1.建筑形制的本土化特征

哥特式艺术风格的洪家楼建筑坐东朝西,南北长约25 米,东西长约65 米,建筑面积约为1 640 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00 余人。主建筑呈南北对称式庭院布局,有明确的中轴线,平面形制呈十字形。洪家楼建筑群呈三面围合形制,建筑主体坐落在中心位置,附属建筑物围绕在其周围,分别布置在南北对称的多个院落里。主建筑正面两侧的方形钟楼塔高耸入云、相向而立,塔尖高约46米,中间夹着建筑大厅的山墙,大厅内由两排方形圆角的高大石柱把大厅分为三部分,中间是高大宽敞的中厅,两边为相对矮窄的侧廊,大厅最东端是半圆形空间布局,外侧放射状设置五个带有窗户的圆形器具室。整体建筑群的大门、庭院与主建筑的正门、中厅等坐落在一个中轴线上,两侧的钟楼、侧廊、横厅等附属建筑分别对称分布在中轴线的两旁。

2.艺术风格的本土化特征

我国最常见的建筑屋顶是硬山式屋顶,古朴简洁,洪家楼建筑大厅的屋顶则采用了该建筑形式。屋顶由一条南北横向正脊和四条纵向垂脊构成屋顶框架,正脊把屋顶分隔为前后两面坡,屋顶两侧的山墙由砖瓦封闭式砌筑,屋顶与山墙顶端齐平,山面则裸露在外,屋面夹于两侧山墙中间。洪家楼主建筑外立面选用当地的青石和青砖砌筑,山墙采用传统的双硬山屋面,屋面铺设中国民间常用的深灰色带瓦当和滴水的筒瓦和板瓦。室内大厅最东端的半圆形空间为南北向两开间布局,该空间布局是我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形式。

3.室内装饰的本土化特征

哥特式建筑室内以尖券拱窗和色彩斑斓的玫瑰花窗为典型艺术特征。洪家楼最大限度上保留了哥特式艺术风格,但是在装饰、材料、工艺上受地域限制而部分采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方式。比如,在装饰上选用了青砖、瓦当、石雕、彩绘等中式装饰形式,使当地民众更容易接纳西方建筑艺术,推动了西方古典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的融合与碰撞。西方哥特式建筑的彩色玻璃窗、拱顶部分以描绘大量的人物故事等题材为主,而洪家楼室内装饰题材以植物装饰纹样为主,既有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如菊花、牡丹、月季花、芍药等本地常见植物;也有西方建筑常见植物,如葡萄藤、棕榈叶子、四叶花等,这些植物纹样均以中国传统的具象绘画形态来表现。建筑内部还有山水、动物等图案,如大厅内石柱头上部的发券墙上绘有写意山水、松鹤延年的中式装饰题材;龙是最为经典、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动物题材中的龙纹和祥云,寓意吉祥;主建筑中门两侧石墙上雕刻着两个石龙头,栩栩如生。洪家楼装饰图案融入了诸多中国传统动植物纹样,具有浓郁的山东地域性特色,符合当地大众审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和师法自然的绘画思想,充分展现了洪家楼建筑装饰艺术的中国化特色。

4.建筑材料的本土化特征

西方哥特式建筑以石材为主要材料,因此也被称作“石头的交响乐”。济南洪家楼因受地域、交通等客观因素而选择就地取材,以当地烧制的青砖石、石灰黏土瓦等为主要材料,与西方建筑在外观、材料质感、色彩运用等多方面都有着很大区别,使洪家楼不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装饰,都呈现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济南盛产砖瓦有着悠久的历史,烧制的青砖质量非常高,建筑外墙、钟楼塔、飞扶壁等都是用240×115×53 毫米的青砖砌筑而成,每层青砖之间用白石灰抹面、灰浆勾缝,砖与砖之间的缝隙紧密,建筑外观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建筑风格。建筑屋顶外立面用灰色带有瓦当和滴水的筒瓦和板瓦铺就,窗框采用中国传统红色木质窗框,窗套用灰色青砖发尖券拱,清水玻璃,窗下的坎墙采用中国经典格栅窗纹样,用木条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区域;建筑室内地面铺灰色青石板,青石柱作为大厅纵柱,红石砖作为大厅屋顶内部肋梁;中厅的旋转楼梯用整块青石板,塔楼楼面为木质地板,建筑师们巧妙地运用了砖、石,使建筑装饰简洁,美观大方,色彩协调,极具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色。

五、洪家楼建筑艺术的历史价值

洪家楼是近代哥特式艺术在中国的典型代表,早已成为济南地标式建筑,也是山东少有的璀璨文化遗产,对我国近代建筑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作为一座百年建筑至今仍在不断地被修缮,建筑师们始终秉持“修旧如旧”的设计原则,选用济南出产的青砖石作为修缮材料,充分还原洪家楼当初的建筑风貌。洪家楼传承了西方哥特式艺术风格,但是在建筑形制、外观形态、室内装饰、选用材料等方面巧妙地融入了中国艺术元素,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优秀文化和建筑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洪家楼的出现赋予了世界传统建筑语言一种全新的解读,也是我国近代建筑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百年来,洪家楼承载了济南民众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是济南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集体历史见证。它运用了多种形式美法则,展现了丰富的形式美韵律,构建了灵活的空间格局、多变的材料肌理、旋转流动的光影效果,烘托出建筑室内外浓郁的艺术氛围。洪家楼建筑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递着中国本土化的艺术特色,充分印证了洪家楼是中西文化思想碰撞的世纪产物,丰富了哥特式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内在语义,为西方建筑的中国化道路提供了有效借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六、结语

哥特式艺术对世界艺术风格影响深远,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中国近代建筑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在东方大地上建造出兼具中西双重文化的西方哥特艺术巨作,是中西方建筑师和建造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包容的伟大呈现。济南洪家楼是东方艺术和西方文化的双重载体,为我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实资料,在世界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洪家哥特式拱顶
洪家滩游记
中核集团:全球最大LNG储罐拱顶模块吊装成功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变形规律及预留变形量研究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浅谈辊道窑拱顶开裂或塌陷原因分析
哥特式浪漫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洪家光
洪家光
——“最美青工”
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在塑身内衣上的设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