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本地区传染病控制的效果分析
2022-12-04罗永胜
罗永胜
【摘要】目的:完善本地区传染病控制措施,同时论证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未开展预防接种管理的1~7岁流动儿童486例,将其纳入对照组;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开展预防接种管理的1~7岁流動儿童486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中五种疫苗接种率、家长对疫苗接种态度以及传染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儿童疫苗接种率和家长接种态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传染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利于地区传染病控制,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预防接种管理;流动儿童;传染病控制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vaccination management of floating children on the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region
LUO Yongsheng
Hesh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eshan, Guangdong 5297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is region, and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vaccination management of migrant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486 migrant children aged 1~7 who did not receive vaccination management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nd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486 cases of floating children aged 1~7 who carried out vaccination management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nd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vaccination rates of five kinds of vaccines, parents attitudes towards vaccin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vaccination rate of children and parents attitude towards vaccin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vaccinat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region, and it is worthy of vigorous promotion.
【Key?Words】Vaccination management; Floating children;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异地工作频次增加,流动人口数量激增,在此背景下,流动儿童群体数量不断扩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类儿童按时接种疫苗的概率[1]。因此,对于各地疾控中心而言,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是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的重点。但是,流动儿童居住环境并不稳定,很多家长来自农村,免疫接种意识薄弱,导致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推进困难重重。近年来,为维持全市无脊灰状态,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控制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生率,本中心多措并举开展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取得不错成效,现将相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2021年12月时间段各选取486例流动儿童,将其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①所有儿童年龄均为1~7岁;②非本地户口。排除标准:①在本地居住未超过半年以上;②中途退出者。对照组流动儿童,男291例,女195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5.51±0.47)岁;观察组流动儿童,男285例,女201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5.48±0.52)岁。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两组儿童一般资料并不存在较大差异,各项数据资料存在同质性(P>0.05),在临床对比中具有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开展工作;观察组则强化免疫接种管理,具体包括:①成立调查小组。疾控中心派专人成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专项调查小组,根据相关信息事先与儿童家长取得联系,约定时间入户查看并拍摄儿童预防接种本,并对未及时完成接种的儿童进行原因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仔细核对接种证是否与系统信息一致,若信息不一致需要进行核对,以确保所有信息准确无误。②多渠道开展宣教。在传统宣教的基础上,与幼儿园、小学和居委会加强合作。如,在预防接种门诊开设家长学校,针对新建卡儿童的家长进行线下预防接种宣教;举办儿童预防接种进校园,利用开学季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并加强对预防接种的宣传;开通相关微信公众号和推广粤苗APP,指导家长关注和下载,并绑定儿童信息,通过线上渠道向家长推送预防接种信息及相关知识[2-3]。③发放调查问卷。利用儿童在预防接种门诊受种疫苗后留观30min的时间,向儿童的家长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家长对接种疫苗的知晓情况、对计划免疫知识需求等[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中五种疫苗接种率、家长对疫苗接种态度以及传染病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五种疫苗接种情况对比
观察组儿童五种疫苗接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加强预防接种管理有利于提高流动儿童接种及时性,见表1。
2.2 两组儿童传染病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儿童传染病发生率为0.41%,对照组儿童传染病发生率为3.29%;从具体数据来看,观察组传染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防接种管理可有效控制地区儿童传染病发生率,见表2。
2.3 流动儿童的家长对办理、查验接种证知晓情况
观察组儿童的家长对办理和查验接种证的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宣教可以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度,为免疫规划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见表3。
3 讨论
在对特定传染病进行防控、消灭的过程中,免疫规划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且安全系数最高的方法。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频次增加,流动儿童群体数量增多,其中很多家长并没有进行流动人口登记,因此无法及时接受预防接种门诊关于预防接种的相关信息和通知,导致儿童无法按时按规定接种疫苗[5]。此外,流动人口居住环境并不稳定,经常更换联系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难度。还有部分家长因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条件受限、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无法达到规定水平。面对不断增加的流动儿童现状,如何高效推进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成为各地疾控中心亟待解决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实施预防接种管理以后,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明显高于未实施前,且儿童传染病发生率也更低(P<0.05);实施预防接种管理以后,流动儿童家长对于办理、查验接种证的知晓率也较未实施前有了极大提升(P<0.05)。同时,2019年开始,流动儿童五种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符合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要求,但是低于我市本地儿童接种率,说明流动儿童群体疫苗接种率上升空间巨大,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我市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低于本地儿童这一情况,综合分析具体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程度较低,预防接种意识不强,因此没有及时进行接种;二是家长工作较忙且流动性较大,在相关预防接种信息获取方面存在不通畅情况,进而导致未按规定按时接种。
对此,给出以下具有针对性的建议:①疾控中心应全面加强免疫规划培训,在开展科学指导的同时推进预防接种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早日实现全国网络共享。②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流动人口的高效管理,确保能够及时掌握流动儿童信息,摸清底数,了解动态。③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提供及时全面的接种信息,全方位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从而形成预防接种意识。④疾控中心在规范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的基础上,可增设接种窗口,为流动儿童提供接种咨询等服务;对于流动儿童聚集的区域,可主动开展上门接种服务。⑤强化政府部门领导保障,对流动人口生存环境、卫生保健等进行优化改善,同时加强对辖区内县、镇、村预防接种管理的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完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对于在辖区内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的流动儿童,必须进行建卡办证;加强走访调研,对遗漏接种的进行补种,保障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质量。⑥疾控中心应加强对基层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度,确保其对计划免疫接种政策了熟于胸,并能够正确向广大群众宣传免疫规划知识,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全面提高预防接种管理工作质量。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区域性管理。作为国家指令性工作,低龄儿童延迟接种、重复接种、接种间隔时间不符等问题时有发生,对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使得地区传染病发生概率增加。因此,应当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强化法治意识,加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监管力度,从法律层面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针对流动儿童实施预防接种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率,降低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率,同时还能提高家长的认知,促使其能够主动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建平.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本地区传染病的应用价值[J].饮食保健,2019,6(3):248-249.
[2] 吐尔洪·先孜力.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本地区传染病的意义分析[J].特别健康,2020(7):59-60.
[3] 陈希.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对社区流动儿童疫苗及时接种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2(2):86-87.
[4] 李勤.传染病控制中管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意义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 21(20):303-304.
[5] 李德俊.实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传染病控制的影响[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9):3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