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发于脑桥梗死的双侧桥臂华勒变性的临床分析

2022-12-04马兰,王延莉,商秀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桥臂脑桥双侧

桥臂又称小脑中脚位于第四脑室两侧,由脑桥小脑纤维束组成,连接小脑和脑桥基底部[1]。双侧桥臂对称性病变临床并不常见,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广泛应用,后颅窝病变检出率大幅提高,逐渐可见双侧桥臂梗死、多系统萎缩、多发性硬化以及海洛因相关脑病等报道[2-3]。部分脑桥梗死患者发病数周或数月后颅脑MRI可出现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体征不相符的双侧桥臂异常信号,查阅文献可见国外散发的个案报道,描述该现象为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4-5]。WD是指近端神经细胞胞体或轴突损伤后营养支持中断,远端轴突顺性解体、进行性脱髓鞘的过程,是典型事件损伤神经纤维后继发的一系列反应,而非原发、独立的病变[6]。目前,国内对WD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机制等认识略有不足,临床与放射线科医师容易将其误诊为急性脑梗死,给予过度的干预和治疗[7]。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急性脑桥梗死后出现双侧桥臂异常信号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进一步分析出现该影像学表现的原因与可能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例急性脑桥梗死后双侧桥臂出现异常信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发病年龄49~69岁,平均发病年龄(58±7)岁。纳入标准:(1)初始急性脑桥梗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8];(2)年龄>18岁;(3)急性发病,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体征(偏瘫、眩晕、言语障碍、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等)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损,且症状与体征持续>24 h;(4)初始影像学可见与症状或体征一致的孤立的脑桥责任病灶,随后影像学可见双侧桥臂异常信号。排除标准:(1)缺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s,DWI)资料;(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脑出血;(3)伴有其他的原发性或继发性颅脑病变。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详细记录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血管病危险因素 [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既往TIA或卒中病史、酗酒)],前后两次病变的临床症状与体征、MRI特点及时间间隔。

吸烟定义为目前正在吸烟的患者。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糖尿病定义为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伴不明原因的体质量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且经复查确认或目前正在服用降糖药物者。高脂血症定义为血清总胆固醇≥5.20 mmol/L或甘油三酯≥1.70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0 mmol/L或目前正在应用降脂药物。心房颤动定义为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f 波代之,频率350~600次/min,QRS 波节律绝对不规则或既往确诊心房颤动。CAHD定义存在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重建史。酗酒定义为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超过25 g,女性超过12.5 g。

1.2.2 MRI:采用德国西门子Trio 3.0 T MR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矢状位和轴位颅脑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es,T1WI)、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es,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患者均存在血管病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7例,吸烟3例,糖尿病2例,高脂血症2例,CAHD 1例。首次发病,急性起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包括偏瘫7例、吞咽/构音障碍6例、眩晕4例、步态共济失调2例。第2次发病时(时间间隔:3~25周),1例患者自觉偏瘫较前加重,余7例患者初始症状减轻或消失,且未出现新发症状与体征,偏瘫2例、构音障碍2例、步态共济失调1例。2次病变时间间隔为3~25周,平均时间间隔(16±7)周,其中6例超过16周。见表1。

表1 8例脑桥梗死后双侧桥臂异常信号患者的临床资料

2.2 影像学表现

患者初始病变部位均为脑桥基底部,MRI表现为长T1、长T2、高FLAIR信号影及DWI弥散受限信号。其中,左侧病变3例,右侧病变3例,双侧受累2例,而双侧桥臂未见异常信号(表2)。8例患者后期MRI均表现为双侧桥臂对称性长T1、长T2、高FLAIR信号影(表2);其中5例患者出现DWI高信号,4例相应ADC为等、稍高或高信号影,1例未完善ADC图,见图1。

图1 4例第2次颅脑DWI有双侧桥臂异常信号的患者影像

表2 8例患者前后两次病变MRI成像特点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桥基底部梗死数周或数月后颅脑MRI可见双侧桥臂长T1、长T2、FLAIR高信号影,部分患者可出现DWI高信号;虽然出现双侧桥臂病变,但患者初始症状或体征多减轻或消失,且无新发症状与体征。这种临床与影像学变化不相符,脑桥基底部梗死后出现双侧桥臂异常信号的现象是脑桥小脑束WD所致,与SHEN等[9]研究结果一致。目前,WD尚无明确的临床诊断标准,研究[5,10]表明不同时期的组织和代谢特点与MRI各阶段特征性变

化一致,有助于诊断。损伤后4周内该阶段轴突和髓鞘分离,传统MRI常无异常信号,DWI可出现一过性锥体束异常高信号[11];损伤后4~16周髓鞘蛋白快速降解、脂质成分保留,组织的疏水性增加,T2WI为低信号,但近14周T2WI亦可呈高信号;损伤16周后髓鞘几乎完全消失,胶质细胞增生填充变性的轴突和髓鞘区,组织含水量增加,表现为T2WI、FLAIR和DWI高信号,ADC为低/等或高信号;损伤后数年脑干萎缩,异常信号可持续存在。本组患者2次就诊时间间隔为3~25周,平均时间间隔为(16±7)周,其中6例超过16周。这可能与该时间段常出现运动障碍促使患者就诊且MRI平扫即可发现明显的双侧桥臂异常信号有关。

既往研究[12]表明,中枢神经系统WD最常累及存在大量轴突和重要神经功能的皮质脊髓束,而累及桥臂临床十分罕见。桥臂主要是由连接脑桥基底部与小脑的脑桥小脑束组成,是脑桥小脑纤维束中最大、最主要的通路。脑桥小脑束起自对侧脑桥核、接受对侧皮质脑桥束,在脑桥上部交叉通过桥臂到达小脑皮质;故一侧脑桥基底部梗死,既损害同侧脑桥核及其发出的将要交叉到对侧的轴突,又损害对侧已交叉的脑桥小脑束[13]。这就是脑桥小脑束WD引起双侧桥臂异常信号的原因。

综上所述,脑桥基底部梗死后出现双侧桥臂对称性异常信号,临床应考虑脑桥小脑束华勒变性的可能。MRI随WD不同时期各序列信号变化多样,最常出现双侧桥臂长T1、长T2和FLAIR高信号,部分患者可出现DWI高信号,需要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脑梗死仔细鉴别,避免误诊。未来期待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以探索确切机制和特异性表现。

猜你喜欢

桥臂脑桥双侧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桥臂病变的临床病因学研究进展
基于k/n(G)模型的MMC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分析
孤立性脑桥梗死的临床及头部磁共振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桥臂梗死的临床分析
CT与MR用于脑桥梗死诊断的效果观察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桥臂梗死18例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